[var1]
何武英烈女祠外景
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当地盗匪横行,杀人越货。一天一伙盗贼进入该村,其中一贼窜入何家,何家其他人避贼出逃,何武英因故未能脱身,被贼困于家中。贼见其长的颇有姿色,遂起淫心,竞动手动脚,欲行不轨。何氏虽弱小,但性情倔强,面对凶贼,她毫不示弱,一面大声叫骂,一面奋力反抗。贼见施硬的不行,便用花言巧语,让其就范。何氏毅然不从,仍骂不绝口。贼便拔出尖刀,对何氏进行武力威胁。何氏临危不惧,叫骂不止。贼人气急败坏,凶相毕露,竞残忍地将何氏杀害。当恶贼下毒手时,其家有一只大黄狗咬住贼人的大腿不放,直拽去七八步。邻居杨景和闻迅后前来奋力相救,但因凶贼力大过人,且是亡命之徒,最后杨老翁和大黄狗也都被贼人杀害于室内。
[var1]
祠堂前何烈女传碑
在旧中国,妇女倍受欺凌。她们受封建纲常伦理绳索的羁绊,人性被扭曲。所谓节妇烈女便是人性被扭曲的产物。而历代封建统治者则将她们树立为妇女的楷模,或修祠堂旌表,或建牌坊纪念,有的还被载入史志,使其“千古流芳”,遗训后人。纵观历史上的节妇烈女,她们不过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罢了,没有什么可以张扬的地方。当然,她们当中有那些不惜生命以保持贞节的事迹还是非常感人的。作为妇女的一种传统美德还是值得弘扬。在甘谷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烈女。
[var1]
何烈女祠堂重建碑记和芳名碑
何氏以死抗暴的惊人之举,虽然在当地百姓中引起了极大的同情和反响,但因其出身低微,并未引起地方官府的重视。既未得以旌表,又未修建贞节牌坊。直到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邑县令王从善(河南洛阳人,1612年任伏羌县会,颇有政绩)因事路过其乡,时值傍晚,突然狂风大作,月影中王县令仿佛看见一女子甚是悲伤,跪倒在面前.哭诉喊冤。之后,王县令百思不得其解,疑问说:难道有什么冤魂显灵不成?为了弄清事情真相,便找来乡人询问,乡人遂将何烈女抗暴的事迹告知于他,并说,这里就是当年何氏死节的地方。王县令听后对何烈女壮烈之举十分钦佩,特地为其修建了一座祠堂。
[var1]
祠堂占地约三亩,原址在今狄家沙沟西侧,天水定西公路南侧交汇处。据当地老人说,祠堂坐南向北,大门为三间牌坊式建筑,上悬“何烈女祠”匾额,内有正殿一座,正中有何烈女和大黄狗塑像。
[var1]
清刻残碑“烈女故里”
祠堂在“大跃进”年代拆毁,现仅存清代刻立的石碑一通,此碑残破不全,《烈女故里》大字清晰可见,题款与落款均无法辨认。关于吊赞何烈女的诗文旧县志中曾有记载,何烈女祠即将整修一新供游人观览。(王林子)(待续未完)
《陇原天地》肖军编辑
[var1]
《陇原天地》采编组王小军、程相来和李国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