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所谓“汉承秦制”,可为何秦朝如此短命,汉朝却延续了四百年?

正所谓“汉承秦制”,可为何秦朝如此短命,汉朝却延续了四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1/24 0:51:00

遗憾的是,秦统一全国的基业亡于宦官与二世昏君。

此后楚汉争雄、豪杰并起,又经历了几十年征战之后,纷乱的局面才止步于汉。

朝国祚四百年之久,自成立初期便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

故而有了“汉承秦制”的说法。

只是作为后继政权的汉王朝统治者,为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尽可能地延长,在对秦制的基础上也作了相当成功的革新与改良。

从而使政权持有时间更加持久,中央集权更为集中。

“大一统”观念的继承与革新——变法治为德治

任何一个辉煌而持久的朝代,其制度都不是尽善尽美的。

为了保证政权和制度能更好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当时基本国情,统治者集团必须要对制度做适当的改良。

众所周知,政权的存在根本上是为了调和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因而律法、制度的制定必须尽可能兼顾多方阶级势力的利益。

汉朝成立之初,秦灭亡的教训还在人们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即便是手无寸铁的民众,在如山般的层层压迫之下,也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诸如陈涉起义,直接证明了苛捐杂税、重徭厚役,势必会引起山呼海啸的反抗。

而汉王朝的创始人刘邦,也是这种苛政的受害者。

刘邦的起义同样也是在层层逼迫下不得已的反抗。

秦的暴政苛政让汉朝一众统治者明白了民心的重要性。

因此,即便后来刘邦攻打下咸阳城后,也没有像项羽一样走到哪儿烧到哪儿;

而是通过“约法三章”来稳定局面。

所谓约法三章,看似废除了秦法的苛弊,实则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

刘邦初入咸阳,享受胜利果实后,便开始大肆搜刮财物以稳定军心。

当时,跟着他革命的一众兄弟们都分到了很多肉。

此外,刘邦还下令让秦的旧臣吏继续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牵连怪罪。

不仅如此,对咸阳城的民众来说,刘邦也尽心去争取。

他在搜刮完咸阳宫内的财物后,便对民众说:“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如此一来,其既争得了民众心中的好感,又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由此,不但秦留下来的旧部为此感怀恩德,新朝的臣民也可以尽可能为统治集团所控制。

汉朝自建国以来便强调以德治思想来教化民众。

对于那些边缘地区的领地,更是要让他们明白“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

即统一思想、统一领土,从思想上定义诸侯割据的不正当性。

耳濡目染下,自然会达到万众一心、加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从此以后,大一统思想便根植于民心,成为中华几千年明的传承。

彼时,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文化、军事都服从一个统一的政权。

汉继秦制——行政制度的继承与改造

如果说思想是统治的血肉,那么制度便是统治的骨骼。

一副完整结实、且灵活性强的骨骼框架,才能更好承载包裹骨骼的血肉。

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国家综合实力空前强大,国土面积自然也随之扩大。

秦制虽说有着一副较为完整的框架,但是已经不再适合汉王朝的发展。

原先,秦只设置了36郡,而汉朝则设置了103个郡。

在此情景之下,改革已箭在弦上。

就中央官制来说,秦原本的制度是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国尉。

其中丞相、御史、太尉形成三权分立的局面,各自执掌行政、监察和军事方面。

汉朝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一制度,但是丞相的权力过大,容易造成臣强主弱的局面。

因此,为制衡丞相权力,汉朝统治者又设置了大司马一职。

大司马主管内事,丞相主管外事,以便于皇帝从中制衡裁夺。

非但这样,汉王朝还增设了其他职位,诸如执金吾、将作大匠、典属国与水衡都尉等朝官。

这些朝官和秦制原先具有的列官一起,形成了统治集团的骨干中枢力量。

不止是朝廷上呈现这样的三权分立局面,在远离朝堂中心的外围郡县中,也依照这样的制度来设置管理体系。

每一个郡都设置了监察、御史、郡尉。

由于每个郡县的三位官员处于独立的状态,因而政权又显得分散。

于是,统治者将103个郡划分给13个州,如此各部门便很好完成了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

只不过,若仅在行政制度上加强中央集权是远远不够的,统治要从多维度领域渗透。

言外之意,经济、文化、律法等多方面都要更加集中于皇帝。

律法、文化、经济等多维度中央集权化

首先,在文化方面,从秦始皇开始便对文字的规范化十分重视。

他通过石刻等方式,在全国巡游中将文字尽可能广泛地普及给民众。

这对文字一统和规范起了较大作用。

而后,汉承秦制,不仅在全国范围广而告之文字一统的重要性;

还在管官吏考核等多方面运用中提高百姓和官吏们正确使用统一文字的自觉。

当时,17岁以上的学生应考,若能够背诵汉代法令,并且使用统一文字写出9000字的文章,就可以担任小吏。

显然,背诵、默写、文字书写的正确率会决定一个人就职在什么样的岗位上。

优秀者选拔进入中央,较平庸者也可以在地方上获得一个职位。

实际上,汉朝初期汉字形式最为丰富。

对于汉字正确使用的重视,汉朝也远超于其他朝代。

汉代的隶书由秦隶发展而来,笔画更为简洁,象形性减弱,实用性增强。

不仅如此,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汉人还兴起了草书。

总之,汉代对文字的重视对我国书法文化做出了深远影响。

其次便是缓释律法,休养生息。

事实上,秦朝所推崇的统治思想是法治为主。

这样的制度虽说能极大程度上使政权维系在一个看似规整严格的运行框架里。

但实际过于死板僵化,更不通人情、冷酷严苛。

而汉朝所奉行的统治思想则是名义上以德治为主的统治。

尽管“外儒内法”,却比秦律宽松了很多。

作为秦法严苛的受害者,身为楚人的刘邦在完成统一全国的政治任务后,没有全盘废除秦法;

而是将秦法中严苛的部分改换成较为宽松的制度。

为了让民众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恢复战乱以来久久未恢复的时弊,统治者集团将严苛的部分秦法改革地较为松弛。

之前的秦法条条框框束得民众喘不过气来,发展的各项事宜总有各种事情碍手碍脚。

长此以往,其给经济恢复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梗阻。

加之秦法惩罚方式尤为残酷。

死刑、肉刑、迁刑等刑罚设置,最终导致大泽乡民众揭竿而起。

各路英雄纷纷自立反抗暴政。

有此前车之鉴,汉王朝统治者废除了肉刑、连坐和诽谤妖言法,在量刑过程中也尽可能地避免严重的罚罪。

此外,黄老思想在此时也发挥了作用。

“无为而治”让百姓紧绷的神经得以喘息,并且作为统治阶级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

这样才可以教化民众,以身作则让民众信服并顺从刘氏的统治。

这些手段在恢复经济方面起到了大作用。

天下初定,刘邦将兵勇遣送回家务农,并分发给他们土地,减轻徭役和田租,尽可能地鼓励生产。

为了保证政策能够顺利实行,刘邦还抑制商人囤货居奇,限制他们对土地兼并。

那些因为战乱而不得已卖身为奴为婢的人,刘邦还贴心还他们自由。

民众的放归,成了汉初恢复经济生产的主力军。

如此林林总总的措施,一方面使统治的手段看似得到松缓,民众不再受到重刑严法的压迫;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牢笼却在不断地加固。

自上而下传递着的意识形态,已经在不断加固君权神授不可违拗、上尊下卑的思想囚牢。

“教化”成为维系封建统治的工具;

思想成为驱赶反叛精神的武器。

汉王朝的意识形态工作相较秦时,已然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结语

总的来说,“汉承秦制”是继承了秦王朝统一天下后所运用的行政制度。

只是,西汉统治者颇具政治智慧。

他们将严苛的管理化刚为柔,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治理国家。

正所谓堵不如疏,柔软的手段往往能拨开千斤重担。

也正因为如此,西汉初期的政治局面得以很快稳定,并且逐步走向正轨.

其文化发展相较比前朝,也有了更远的发展。

汉朝四百年统治,国祚绵长,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均涌现出杰出的人才。

在此期间,文有汉赋、汉乐府兴盛发展;武有饮马翰海、封狼居胥的功绩。

经济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汉朝与外邦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而其“外儒内法”的统治手段也为后世历代君主所继承沿用,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史记》

《中国通史》

《秦汉文化史》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满门却被杀害?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群星闪耀的三国时期,关羽和张飞都算是排名前列的猛将,其中关羽更是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威风凛凛的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作为关羽的结拜弟弟,张飞的战斗力也非常强,但令人意外的是蜀国灭亡之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同样是蜀汉功臣,为什么关羽、张飞后人的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呢

  • 一代传奇萧皇后,年过半百仍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萧皇后 张轲家风淳朴,书香门第,在他的抚养下,萧皇后健康成长,在十几岁时就已经出落成闭月羞花之貌。并且在张轲的言传身教下,不仅气质美如兰,更是才华若比现,史书中评价到她“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侯”就是不仅性格温暖,还学识过人,擅长写作和占卜之术。在舅舅家逐渐长大的萧皇后,十四岁时迎来

  • 尔朱荣,北朝小董卓的彪悍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北魏和东西魏之间有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那就是尔朱荣时期。这个时期虽然算不上一个朝代,但是确实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非常向东汉和三国之间的董卓时期,所以很多人也把尔朱荣称作北朝的小董卓。用年代标注即公元528年的河阴之变,尔朱氏开始执政,到公元532年韩陵之战,尔朱氏战败随即被灭亡,尔朱氏以一个军阀集

  • 李渊真的是被迫造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渊是因为什么原因起兵,李渊起兵是不是被逼迫的,李渊为什么保住一条老命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出色的人物,但并不是谁都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只有特别杰出的人杰才能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明显都在这个范畴,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后世所记住。可凡事都有例外,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名声却并不是很大,远远不如他的

  • 极不平等的九品官人法,让曹丕成为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在世时,曹丕隐藏很深,情绪也常被压抑着。等成为魏王、完全掌握大权后,曹丕压抑已久的情绪顿时放开,甚至出现了反弹,迫不及待地想要干一番比父亲更有种的大事。什么大事呢?就是谋取皇帝宝座。事实上,曹操在世时,经过多年的经营,中国的北方已稳稳地掌控在他的手中,具备了称帝的实力。而曹操之所以没有选择称帝,

  • 48岁安禄山认32岁杨贵妃当干娘,66岁玄宗撞破二人一起洗澡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禄山杨贵妃情史,安禄山跟杨贵妃是什么关系,安禄山与杨贵妃有什么关系

    母子”名义掩人耳目,实则暗通款曲的事。“洗三”指的是婴儿出生三天之后,做母亲的要为孩子举行重要的沐浴仪式,亲朋好友都来围观并送上祝福,寓意消灾免难,健健康康。而在安禄山年近50岁时,他32岁的便宜“娘亲”杨贵妃就公然帮他进行了一场“洗三”闹剧。这娘亲哪来的呢?安禄山第一次见唐玄宗时,碰巧杨贵妃也在,

  • 刘备一生的足迹图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的一生示意图,刘备简介,刘备一生大事表

    28岁那年,征讨黄巾军,初战不利,靠装死躲过一劫,后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封安喜县县尉,获得人生的第一个官职。刘备的第一个官职不久督邮来安喜县考察,刘备担心自己被淘汰,求见督邮,督邮装病不见,刘备率众一怒之下将督邮暴揍一顿,将官印挂督邮脖子上后亡命天涯。路上遇到毌丘毅,于是追随,在下邳遇到黄巾军,力战

  • 李建成明明占据优势,为什么不先对李世民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建成为什么斗不过李世民,李世民李建成玄武门决战,李世民李建成是亲兄弟吗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通过兵变上位的,根据古代的嫡长子继承者,皇位应该由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所继承。根据唐朝的史书记载,长子李建成无能昏庸,次子李世民文治武功都极其出色,并且在建国过程中表现十分出色,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对他十分嫉妒,怕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处处诋毁打压他,而李世民为了自保带着一众手下与

  • 汉朝最后的皇帝是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汉献帝“圣德伟茂,规矩貌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有周成之懿。”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汉献帝,认为他令不出宫门、政不出左右,甚至从未见他有真正的决策旨意。实际上他号令全国、勤于政事的手段并不在前任父辈之下,无奈贵族势力割据,缺乏共识和威权,朝小野大。刘协本有底蕴,想当初登基之时,“圣德伟茂,规矩貌然,

  • 李世民明明已经成为了太子为什么还要逼李渊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这一位置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一直是很多人追逐的目标。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王朝的稳定,一般都会设立一个太子之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太子就是未来的储君,成为太子也就意味着半只脚已经踏上了皇位,皇子们也都一直以太子为最终的奋斗目标。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皇子并不知足,他明明已经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