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西问曾明: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东西问曾明: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90 更新时间:2024/1/30 20:04:29

中新社记者贺劭清

编者按:

“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年仅26岁的苏轼在《思治论》中提出疑问。苏轼用自己起伏波折的一生给出答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写下“天下第三行书”与千古雄文《赤壁》二赋;晚年被贬惠州、儋州,依旧乐观旷达,留下华章无数。

在人生低谷,苏轼如何从“至难”转向“至远”?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什么样的精神面对“至难”?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曾明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苏轼为什么在《思治论》提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

曾明:苏轼一生,元丰二年(1079年)遭遇“乌台诗案”之前为前期,元丰四年(1081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之后为后期,中间两年可谓大彻大悟期。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前期“桃李春风”,后期“江湖夜雨”。

《思治论》为苏轼26岁时所作,恰好是他“桃李春风”之时。当时苏轼出任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已两年,他洞察民间疾苦、了解地方行情。在文中对当时朝政“三患”,即“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之弊,提出了要“课百官,安万民,厚财货,训兵旅”。

在《思治论》中,苏轼还提出了“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一问。可见,“至难”和“至远”,在苏轼心中是辨证认识的。即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由难转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幼树会成林,溪流终入海。他坚信只要定下心思去做,就肯定能达到目标。

四川眉山三苏祠内的苏东坡的雕像。张忠苹摄

中新社记者:苏轼提出的哪些主张,对今日中国式现代化仍有参考之处?

曾明:《思治论》全文虽只有2000余字,却清晰表明了苏轼早期的一些理念。他在文中表示,执政重民生,以人民为本;安定靠制度,讲规则规矩;太平须“活法”,应改革创新。

苏轼一生据“活”而变,从中看到了人世间的善。他明白“功业见于变”,认为“执一而不知变,鲜不厌者”,做到了“一”与“多”,“恒”与“变”的统一。苏轼主张渐变,而不是“突变”。苏轼“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的“通变”思想,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王磊摄

在文化方面,苏轼因“活”而新,从中发现了万物的美。他深知“新”乃自成一家之根本,这在诸多诗文中有言。《书吴道子画后》论作画,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评草书》讲书法,说“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不拘法度,不断创新,苏轼对“活法”的创造实践,对当代中国文化艺术而言,依然具有示。我们要创作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在中国式现代化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让世界亲近中华文化,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

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内欣赏苏轼名作《潇湘竹石图》长卷。侯宇摄

中新社记者:苏轼有哪些华章,成于“犯其至难”?为什么艰难困顿之时,反而成就他艺术的辉煌?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什么样的精神面对“至难”?

曾明:苏轼不仅将“活法”贯通于诗文词赋、琴棋书画,甚至待人接客之中,还实践在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快意逍遥之中。自然中的“烟雨”,生活中的“烟雨”,仕途中的“烟雨”,在苏轼看来,都是由“至难”向“至远”转换的必由之路。

不管“大江东去”,还是“明月几时有”,惬意欢喜、磨难坎坷,苏轼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至难”中依然能够保持从容洒脱、怡然自得的快意人生。年过六旬的苏轼被贬蛮荒之地儋州,他不绝望不怨恨,而是登高望远,享受绝美海景,“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屡遭打击,沧桑羁旅,却仍有“人生如梦”的哲思,有“江海度余生”的豁达,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遐想。苏轼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包含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展现了最为健全、圆融,可信、可爱、可敬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几乎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所有期许。

观众在参观“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杜洋摄

从“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样反映出,事不避难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密码。

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经历了太多风雨坎坷。面对任何“至难”,我们始终迎难而上,这与中华民族昂扬的精神境界、宽容的理想格局密切相关。事不避难难变易,胸无“至远”易变难。新年新气象,中华民族人人都心怀“至远”的目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至难”。(完)

受访者简介:

更多文章

  • 媒体曝日本将我国唐朝文献史料拿去申遗,多达56份,赤裸裸的挑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申遗唐朝历史资料会成功吗,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史实,日本人评价唐朝墓志铭

    日本和英国最近挺能折腾的,大过年的,尽搞幺蛾子。根据媒体报道前几天英国博物馆故意将中国春节篡改成了“韩国春节”,还发文搞活动,赤裸裸的挑衅。结果没几天媒体又报道了日本将我国古代唐朝的文献史料拿去申遗了,过段时间就会出结果。这些操作真的是好荒唐,强盗和小偷还真是绝配。在媒体的描述中,日本将当年遣唐使从

  • 看完《满江红》,我发现害死岳飞的元凶,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满江红背景故事,满江红岳飞原文,岳飞满江红原文真迹图片

    为了一首词的传承,很多小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更多小人物的死,只是别人局里的棋子,只有工具意义甚至没有意义,比如被抓住软肋的刘喜和歌姬瑶琴的姐妹。 电影结局处理得很妙,孙均(易烊千玺饰)有机会但并没有杀秦桧(雷佳音饰),电影里的解释是不值,我想导演这么安排的原因有二,一是历史上真实的秦桧不是被刺

  • 二婚的贵妃韦珪,是怎么嫁给李世民的?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的贵妃,李治封她为纪国太妃。她是二婚嫁给李世民的,墓志铭称她为“良家”,认为她不是二婚,可能跟初唐的时局有关,这是对韦贵妃的最大肯定。当时唐朝李韦杨三姓联姻,再加上武则天的武姓。从不同的时间段,全面了解李世民的韦贵妃。幼年阶段韦贵妃出自京兆韦氏郧公房,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韦圆成之女。曾祖韦孝宽,北

  • 岳飞死后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满江红》背后的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满江红》电影中的秦桧课件下载 高中历史教材大变革,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课? 限时领取|2018部编历史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全套PPT+教案+试题 正月初一,开年电影《满江红》上映。不同于以往南宋时代的影视剧中多以岳飞抗金或辛弃疾南下为背景,《满江红》将时间设定在南宋绍兴十六年(即岳飞死后四年)

  • 五代十国风云之少主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五代十国的开国国君,五代十国风云再起

    杨渥江山还是要传给亲生儿子杨渥字承天,杨行密长子。其在杨行密晚年出任宣州观察史。杨行密病重不久于人世,淮南节度判官周隐认为杨渥年纪太小(时年十九岁又身体羸弱难当大任,推荐大将刘威代替杨渥主持淮南军政。然而杨渥再不成器也是杨行密的亲生儿子,让他将打拼一辈子的基业拱手让人,杨行密做不到。他临死前召回杨渥

  • 汤和:东瓯王,明朝的开国名将,军事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汤和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双亲,但是汤和从小就有志气,所以到了汤和成年以后,他不仅身材魁梧,还十分沉稳。一、汤和加入义军队伍1352年,元王朝末期到处民不聊生,所以各地有志之士,也纷纷揭竿而起,想要改变一下元王朝的统治。于是,汤和带领着十多个壮士,一起参加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因为汤和骁勇善战,

  • 五代十国!后汉的灭亡警示世人一个真理,不要随便招惹老实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郭威这个人性格特别的刚烈,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有点像《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鲁智深。据说那段家喻户晓的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是以郭威为原型创作的。说郭威18岁那年在潞州当兵,当地有一个屠夫,是个十恶不赦的恶霸,善恶分明的少年郭威对这种人自然是恨之入骨,于是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郭威借着酒劲就跑到肉铺

  • 宋江中毒身亡,为何武松毫不伤心?却冷冷说了6字:一切都结束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江被毒死后武松说了哪5个字,宋江被毒死武松反应,宋江死后武松干了啥

    上梁山的英雄本事不同,性格不同,但结局都是大同小异。他们的反抗是迫不得已做出的决定,而不是主动进行的起义,从他们同意招安的一刻起,他们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武松是《水浒传》中得到善终的一位英雄,他看清了朝廷的面目后出家为僧。武松在寺庙听到宋江和其他兄弟的悲惨结局后,只说了寥寥几字而已,难道他早已预料到

  • 为啥西安和洛阳会在唐代之后失去都城和准都城地位?原因很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先来说说西安和洛阳在宋代之前能长期作为都城的内在原因。宋代之前,中国经济中心还没有由北方南移,北方的经济、文化都远比南方发达,而北方最为发达的一块儿是哪里?答案是三河地区。司马迁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此话即是明证,

  • 宋朝最为流行厚嫁之风,该风潮对女性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人眼中,宋朝是最羸弱的朝代,它不仅要面临其他国家的攻打,同时还要勉励内部人员的伪善。在宋朝,女性的地位看似有所提升,可许多问题接踵而至。那么,宋朝最为盛行的厚嫁对女性的地位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一、婚姻制度的承袭1、门当户对的婚姻——门第婚姻自从东汉开始,古代社会便盛行门第婚姻。世家大族注重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