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到寡妇家避祸,临走前寡妇担心怀孕,朱元璋的做法令人佩服

朱元璋到寡妇家避祸,临走前寡妇担心怀孕,朱元璋的做法令人佩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56 更新时间:2024/1/2 7:05:51

自古以来很多皇帝都无法免疫对女子喜爱,像商纣王隋炀帝。也有很多像乾隆皇帝这样的,对后宫的嫔妃们兴趣不大,偏偏喜欢外出猎艳,到处寻花问柳。

当然这些皇帝都留下了身后骂名,但有一位皇帝偏偏和他们不同,他也贵为天子,却在一次意外中不得已和一位寡妇相处了一段时日,可是却没有留下骂名,甚至还他的做法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此人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投军

其实像朱元璋这样出身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年幼时,朱元璋家庭极度贫困,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当时正值元朝末年,瘟疫蔓延,朱元璋的父母在瘟疫中双双离世,朱元璋为了讨生活,就来到寺庙出家,希望能够吃饱肚子。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寺庙里也供不起他们了。朱元璋就离开寺庙,开始到处化缘,说是化缘,其实就跟乞讨差不多。在化缘的这几年里,朱元璋走遍了很多地方,看到了民间疾苦,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三年后他又回到了寺庙。

当时天下大乱,元朝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各地暴动四起,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朱元璋在寺庙收到了儿时玩伴汤和的来信,原来汤和已经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他想让朱元璋入伙。就在朱元璋考虑之时,他的师兄知道了此事,要告发朱元璋,于是,朱元璋当机立断,离开了寺庙,来到濠州城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

朱元璋投军后,作战十分勇猛,经常冲锋陷阵,屡破元朝军队。郭子兴很是赏识朱元璋,于是把他调到自己的帅府,让朱元璋在自己身边当亲信。不仅如此为了让他对自己死心塌地,于是让朱元璋做了自己的干女婿,而马氏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皇后

战败后的奇遇

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时间久了之后,他发现郭子兴并非胸怀大志之人,反而经常和其他起义军头领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闹得不可开交。于是朱元璋决定另起炉灶,自己组建一支起义队伍。

就这样,朱元璋开始自己招募士兵,也获得了一些得力干将的支持,可是随着他队伍的不断强大,也因此引起了元朝政府的注意,所以元朝政府就派兵来攻打朱元璋领导的军队。这次战役十分惨烈,朱元璋也身负重伤,晕厥了过去。

等到醒转过来,才发现自己原来被一位农家妇女救活了性命,于是他便在农家安心养伤,后来得知,就他的妇女名叫王吉妇,是个寡妇。王吉妇看朱元璋样貌奇特,气度不凡,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时间一长,一来二去,日久生情也在预料之中。

可是朱元璋不能一直和她待在村野之中,所以在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提出了自己要离开的想法,王吉妇知道留不住他,但她顾虑的是万一自己怀孕了怎么办,于是向朱元璋吐露了心声。

朱元璋听后低头沉思,拿起屋子里的一把木梳,一分为二。将一半木梳给王吉妇,一半自己揣到怀里。他告诉王吉妇,以后怀孕了就把孩子生下来,到时候拿着他给的一半木梳来找自己就行。

就这样,朱元璋离开了王吉妇。后来他打相继打败陈友谅张士诚,并且推翻了元朝蒙古政权,建立了大明王朝,登基做了皇帝。

多年后重聚

登基后的朱元璋将之前元朝的暴政陋习统统改掉,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不少实事,让百姓不再饱受战乱之苦,重新过起了太平日子,而朱元璋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

后来有一天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章,突然有人报告说有个农妇带着孩子在宫殿外面求见。朱元璋心里咯噔一声,立刻召见了他们母子,当农妇拿出木梳的那一刻,朱元璋心里往事涌上心头,此人就是救过朱元璋性命的王吉妇。

据她所说,当年朱元璋走后不久,王吉妇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一直找不到朱元璋,直到他做了皇帝,王吉妇这才知道原来当朝皇帝就是自己孩子的父亲。朱元璋听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没有食言,很快给自己和王吉妇的儿子封了王,并且让人在郊外盖了一座宫殿,供王吉妇和儿子居住。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做法真的很聪明,当时后宫马皇后的势力很大,如果朱元璋把王吉妇母子留在宫中,自己并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受到马皇后的排挤,所以将他们安置在郊外是最好的选择,不仅使他们远离朝廷额纷争而且还可以一辈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以说朱元璋考虑得很周到,做法也很妥善。

结语

朱元璋出身在十分贫困的家庭,他从小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并且他身上有很多从小长在深宫里的皇帝身上没有的优良品质。

尤其从这件事上看,朱元璋完全没有表现出风流或者不负责任的一面,反而表现地十分大度,承担了自己的当年行为带来的后果。他就是不见王吉妇,一个农家妇女对当朝天子也无可奈何,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由此可见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是很可贵的一种精神,如今社会中各种诱惑越来越多,我们是否能做到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并且在妥善地处理好善后工作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最小的女婿赵辉,见证九朝更替,明朝16位皇帝一半都接触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这句开场白虽然出自国外文学,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被国内很多人认可。这里面的“不幸”,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指贫穷或低贱,即使在皇亲国戚中,也有很多段婚姻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不但很多的皇帝都是以奇葩的方式被现代人认识,连不少皇亲国戚也

  • 盘踞云南三百多年的大理国,是怎么被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灭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忽必烈灭大理之战,忽必烈传奇50集免费看,铁木真和忽必烈

    一、蒙古军为什么要远征大理公元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军攻打长江上游的四川嘉定府失败。这让蒙古企图从长江上游攻陷南宋腹地的计划流产。针对于此,蒙哥和忽必烈想到了他们的爷爷铁木真和父亲拖雷在灭亡金国时期常用的绕道敌后,前后夹击的大迂回战术。于是,他们也打算用这种战术来灭亡南宋。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

  • 魏玩:丈夫负心恋上年轻美貌义女,不料成就了她媲美李清照的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这样评论:“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李易安二人而已。”魏夫人指的是魏玩,李易安当然指李清照了。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在《词品》中说:“李易安,魏夫人,使在衣冠之列,当于秦观、黄庭坚争雄,不徒擅名于闺阁也。”作为宋代集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及明代大才子杨慎,都将魏玩与一代文宗李清照相

  • 苗族美女为什么喜欢戴银饰,根原在清朝的开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苗族美女以喜欢戴银饰闻名于世,然而这种习俗不是那么悠久,苗族美女佩戴银饰的习俗在18世纪才出现的,至今才200多年的历史。苗族美女佩戴银饰跟清朝的开放有关。有人会说清朝不是闭关锁国吗?其实这是错误的历史认知,清朝从未闭关锁国,一直都非常开放。只是在康熙平台时曾有一段时间的禁海,但是内陆,如对俄罗斯、

  • 清朝第一太监李莲英坟墓打开,邪气之重,至今无人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李莲英和李连杰是什么关系,李莲英书法真迹

    李莲英原名李进喜,咸丰五年净身为太监,翌年入宫。同治六年,受封二总管。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亦是第一个叫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宣统元年61岁时,为慈禧守孝百日后隐退。宣统三年亡,时年63岁。在李莲英的豪华坟墓中,只有一

  • 康熙为什么不帮助魏东亭还债,反而帮助其他臣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康熙为什么逼死魏东亭,康熙骂魏东亭,康熙册封魏东亭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两次都是住在魏东亭的家里,由于皇室的花销比较大,所以魏东亭多年的积蓄不仅花的一干二净。而且还不得不借国库几十万两白银维持皇帝的花销。所以魏东亭的死,和康熙皇帝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康熙明知道魏东亭是因为他才欠了那么多的钱,为何没有帮他直接还清国库的欠款呢?如果帮他提早还清的话,

  • 康熙王朝:康熙让魏东亭微服,苏麻一句说出重点,康熙:听苏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王朝苏麻与魏东亭对话,苏麻康熙,苏麻死前道出的秘密

    所以啊哪能顶得住这些官员这么显阔呢,这其中必有猫腻,苏麻也说这样必定会把康熙的双眼蒙住,看不到真正的事实。所以康熙决定,他们要分开走,的看到真正的民情,康熙继续走管道,让魏东亭走水路,让图海走山道,还让他们一定要明察暗访,把沿途看到的,听到的全部记下来。到了阳城要统统禀报给康熙。康熙好嘱咐他们一定要

  • 清朝收复的最大一块领土 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 如今是边防重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一共丢了多少领土,清朝真正的领土有多大,清朝历年领土变迁

    那西域到底在哪里呢?简单来说西域就是包括青海、西藏、新疆在内的地区(西部的边防重地),如果非要详细来讲,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的一块领土。唐朝时期,西域面积大约在3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现在中国三分之一的领土。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蒙古在西域建立了一个帝国,那就是准噶

  • 如懿传中的她,嫁给乾隆后与情人私会被处死,历史上死因也很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蓝曦和其他女人是不同的,她不是通过正常渠道选秀进的宫,而是因为拥有倾城美貌,才被父亲当作礼物送给乾隆的,实际上当时她身边已经有了深爱的人,他叫阿诺达,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早就私定终生了。而她入宫是因为她不能违背家父的命令,入宫后乾隆对她甚为喜欢,还将她一下子封到嫔的位置,这样的殊荣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得

  • 清军巅峰期军队所向披靡,此战中4万人全军覆没,成雍正一生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立国之初,曾不断与蒙古的准葛尔部发生军事冲突,准葛尔部是受到了沙俄的支持,铁了心的跟清朝对抗。两方征战达七十五年之久,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不懈努力才将其征服,史称“平定准葛尔”。在雍正时期,清朝的军队在一次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成了雍正到死都难以介怀的心结。这个战役还是要从康熙时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