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什么是我国兵变最多的朝代?节度使想回长安,士兵却不答应

唐朝为什么是我国兵变最多的朝代?节度使想回长安,士兵却不答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79 更新时间:2024/2/12 4:25:50

那么唐朝兵变次数为什么这么多呢?

首先一点,与各朝兵变诱因相通的一点就是,兵卒待遇太差。而士兵待遇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将帅克扣军饷。当然,这些将领贪墨军饷倒不全是为了中饱私囊,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结交宦官!在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为了防止军权旁落,开始重用宦官。宦官权势极盛一时,不但能干预藩镇节度使的任命,甚至能影响到皇权。

如《旧唐书·宦官传序》就曾这样描述唐中期以后宦官集团的权势滔天:“自贞元之后,威权日炽,兰锜将臣,率皆子畜;蕃方戎帅,必以贿成;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

外镇将领想要坐稳得结交宦官,京师的将军想要就藩就更得结交了。当时,不少禁军将领们为了贿赂宦官,甚至不惜向京城富商大肆举债。而当他们到藩镇以后自然要疯狂敛财。比如文宗太和年间,禁军将领李泳靠贿赂宦官被授单于大都护,充振武麟胜节度使,后又移为河阳节度使。他在位时贪残暴虐,士卒百姓苦不堪言,最后在其河阳节度使任上,手下士兵发动兵变,杀了他的两个儿子,还焚烧官府大肆劫掠。李泳则只身逃往怀州幸免。

除了将领贪墨,唐朝廷对兵卒也不够体恤。其中德宗建中四年的泾原兵变就很有代表性。唐德宗建中三年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拥兵自立,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朝廷急调泾原兵五千余人前往襄城讨伐。当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众从长安城经过时“军士冒雨寒甚,且多携子弟而来,冀得厚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德宗)诏京兆尹王犒师,惟粝食菜,众怒,蹴而覆之。”当时泾原兵离开驻地,冒雨前行,还大多带了家中子弟,想的就是经过京师时能得到天子赏赐,但德宗却只派京兆尹王翃带了些粗茶淡饭犒师。士卒自然大怒,埋怨饭都吃不饱怎么为国杀敌。

当时带兵的姚令言只能好言安慰士卒,说到了东都洛阳一定能获得丰厚赏赐。但士卒们哪里肯信直接用长戈把姚令言架了出去。得知此事后德宗忙令赏赐,但负责安抚的普王与学士姜公辅刚出宫门,叛军已经攻进长安城了。于是德宗只能仓皇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叛乱持续数月,德宗甚至不得不下罪己诏安抚人心,但德宗虽知道自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却并不愿意真正改善士卒待遇,更无法轻徭薄赋来减轻普通百姓身上的压力。

第二点就是,士卒惮于远戍,而当时却常发生久戍不归的情况。唐朝采用的是府兵制。在籍兵户可免除赋税徭役,但需要为国戍边。唐朝初期,府兵制度较为完善,兵员充足,军队调防也较有定制。但随着均田制的废止,府兵制也渐渐废驰。在籍府兵大量逃亡,于是经常需要外地府兵调防镇守,而他们一旦远戍便很难得到及时替换。这就导致了不少兵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朝末年发生的桂林戍卒起义。

懿宗年间,朝廷从徐泗一带征调800多人远离家乡镇戍桂林,一开始约定三年轮换,结果他们却一连在桂林带了六年。士卒屡次求还,当地将官却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为由想让他们再戍边一年。这自然引起士卒不满,最后在许佶等人带领下发动起义,义军北上一直打到徐州。

而更戍失时,久戍得归的情况在唐中期以后便时有发生,府兵不愿戍边更不愿远戍,便纷纷出逃进一步造成了兵员不足,调防失度,进入恶性循环。会昌五年,武宗令昭义镇2000人远戍振武,临行昭义节度使到城外践行时,军士惮于远戍,突然回城闭门,击退击伤了前来践行的节度使和监军。建中元年,德宗令调泾州兵远戍原州。将士纷纷抗议,在裨将刘文喜煽动下发动叛乱。

第三点就是,骄兵悍将煽动作乱。而这其中有骄兵也有悍将。如唐文宗太和四年,南诏兵北上直抵四川,包围了成都,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奉命平定。不过李绛还没到成都,南诏兵就已经退了。李绛便把新募兵卒召集了起来,赐发米麦,遣返他们回家。但兵卒却因所赐物薄,鼓噪叛乱,杀害了李绛。而将领作乱的情况就更多了。暂不说“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动乱不断,就算藩镇内部也时有火拼军变。以淮西镇为例,大历十四年(779年)李希烈发动兵变赶走了原节度使李忠臣;贞元二年(786年)陈仙奇又趁李希烈兵败毒杀了后者,可同年李希烈部将吴少诚又杀了陈仙奇,后吴少诚死后其义弟吴少阳又杀其子,自立为淮西节度使。

(淮西之乱直到李愬雪夜入蔡州才告段落,但藩镇之祸却远不是“善于用奇”的李愬一人所能解决)

而且因为不少藩镇长期割据,俨然已经成了国中之国,难受中央管辖。如贞元八年,宣武节度使刘玄佐病死,唐德宗想以陕虢观察使吴凑代替。但吴凑刚到宣武镇就被刘玄佐的亲兵挡住,无法入城。德宗别无他法,只得以刘玄佐之子刘士宁为节。开成三年(838年)义武军节度使张璠去世后也发生了类似情况。虽然张璠临终前再三叮嘱其子张元益“举族入朝,毋得效河北故事。”,但在他死后军士却依然发动兵变拒纳朝廷官员入城而拥立其子张元益为节度使。

兵变频发说明了唐朝的日薄西山,而上面提到的三个原因也反映出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开始越来越难以控制时局,正在一步步走向覆亡。

有人说,唐朝兵变频发是其军队内部政治压迫所致,不论其结果如何,都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先不谈进步性,在正义性方面是应该分开来看的。这些兵变中虽然有些发展为了反抗压迫的起义,但更多兵变的结果只是大肆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混乱。而兵变频发也成了唐朝腐败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无力控制地方,出现了“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混乱局面。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赵匡胤统一天下并杯酒释兵权才得以改善。只不过又引发了另一段故事。以至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总结这段历史时就曾这样说过:“将与兵必相得也,兵不宜其将,非弱则讧。”

不过兵与将的“相得”又谈何容易,尤其像唐中以后的中央朝廷,哪怕有宪宗那样励精图治者,也只是能稳定住一时局面,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更多文章

  •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控制别人,否则,一旦自己失去自制,任何人都能将你打败。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制。从戒烟一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曾国藩超乎常人的自制力。曾国藩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1831年,曾国藩在湘乡涟滨书院读书的时

  • 唐代京西北八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西北八镇,唐朝四京,唐朝设立的西域四镇

    天宝十节度安史之乱之前,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其北边有朔方,西边有河西、陇右,更西在西域还有安西、北庭。整体上关中的外族威胁不大,因此长安周边不设重兵防御。然而安史之乱以后,西面的吐蕃乘西北边军内调之际不断蚕食河西、陇右,关中直接面临外族的威胁。京西北八镇元和九年的京西北八镇为防范外族入侵,在长安的西

  • 清朝灭亡罪魁祸首不是慈禧,是世人敬仰的他,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导致了清朝灭亡的是慈禧,因为慈禧的挥霍无度,一段饭都要吃上万两的银子,即使在国家的危难时刻,也毫不节俭,在受到了西方列强之后,懦弱的清政府,选择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对于敌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割地赔款,自己却依旧享受生活。但是即使是这样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慈禧,也只是让清朝屈服于列

  • 皇四子雍正登基前,手里掌握多少军队?很多人都不知情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四子,雍正在继位前有多少兵权,雍正登基二阿哥多大岁数

    文/小卢说史康熙大帝在他在位63年,著名的康乾盛世就此开始,他死后,清宫之中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康熙皇帝子嗣众多,皇位的争夺颇为激烈,最终在九子夺嫡的皇位争夺过程中,四皇子雍禛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称为雍正皇帝。民间传说,雍正之所以能够顺利登上帝为,是因为他篡改康熙遗旨,在“十”字上边多加了一横,改成

  • 乾隆给英国国王下了道圣旨,这道圣旨成了笑柄,让清朝从此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马戛尔尼是这个使团的主要人物,他向往中国文化,一直想到中国看看。其实彼时西方很多国家都和他一样,对中国有着浓浓的好奇心。他带着满腔的诚意,准备了天体运行仪和枪支武器等礼物。然而乾隆虽然很重视这次会面,却将他们当作自己的臣民来对待,清朝官员要求使团和百姓一样,对皇帝行三跪九叩。马戛尔尼在启程前,得英国

  • 上官婉儿为何能成为巾帼女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可以成为宰相,是因为拥有着出众的文采,还会拥有着不一样的魄力以及经济,否则的话根本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一、受家庭影响上官婉儿受到家庭影响成为奴婢,可是在这一个阶段并没有自暴自弃,而且也不想要成为一辈子的奴隶。在母亲的陪伴下,一直都在饱读诗书,甚至还能够吟诗作对,虽然可能比不上鱼玄机,但是也并不

  • 乾隆得了一种羞于启齿的怪病,孝贤得知立马赶过去与他同吃同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和孝贤,乾隆身患重疾,孝贤皇后与乾隆合葬

    孝贤在乾隆心里到底留下怎样的痕迹?让风流成性的乾隆一生铭记。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孝贤皇后,她的出身自然不一般,而是满洲镶黄旗人,光这一点足足将其他嫔妃比下去,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历代清朝的皇后像这样的也不多,像这样一个富贵之家,孝贤皇后自然也是知书达理,她又生的文静端庄,除了出身高贵,她的容貌身材也足

  • 古代大理寺卿知名度很高 太常寺卿和鸿胪寺卿是管什么事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大理寺少卿,太常少卿相当于什么官,大理寺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作为古代官职名,大理卿是大理寺长官。它产生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北齐”。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距离我们最近,以其为例:清朝入主中原后,沿袭明王朝的体制,官署设置了“五寺六部”。这五寺是: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大理寺及其官员,

  • 乾隆生前给和珅留下一道保命遗诏,当他入狱后,打开遗旨却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给和珅写过遗诏吗,和珅遗诏,乾隆留给和珅的最后一道圣旨

    乾隆在世的时候,和珅身居高位,身兼数职,风头无两,但乾隆去世后,和珅的好日子也到了头,嘉庆列出其数大罪状,抄家后下令赐死,这时和珅拿出乾隆留下的保命遗旨,本以为可以保住一命,但打开后却哭了。和珅懂得揣测乾隆的心思,并且善于拍乾隆的马屁。于是短短的十几年间,和珅就从默默无闻的小卒,一跃升为身兼户部尚书

  • 隋唐时代东北的渤海国与后来的女真和满洲同出一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女真起源,女真和满清啥关系,女真部落分布图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满族人建立的多民族国家。清朝的统治阶层的民族主要是满族、蒙族和汉族,并以满族为核心。满族发源于建州女真。建州是个地名,是渤海国时期建立的,属于渤海国时期建立的率宾府下辖的三个州之一。渤海国时期的建州治所,位于今黑龙江省东宁市大城子古城。渤海建州位置图也有学者认为是在今俄罗斯双城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