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真的是“妇人之仁”吗?韩信的经历道出真相

项羽真的是“妇人之仁”吗?韩信的经历道出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84 更新时间:2024/1/25 23:18:09

当秦末乱世愈演愈烈的时候,韩信出山了。他最先投奔项羽,被任命为郎中。对于韩信这样一个无资历、无背景、无名望的“三无人员”而言,能够获得郎中的职位已经算是不错了。可韩信对此不满意,找机会逃离了项羽的军营,来到刘邦身边。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在韩信拜将之后,刘邦问韩信,项羽有什么缺点,韩信很不客气地说:“项羽对人和气友善,别人生病时,他会流着眼泪为病人送上饭食。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把印绶拿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把印绶磨得棱角都没了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就叫妇人之仁。”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很多人说项羽“妇人之仁”,出处就在于韩信的这段话。由于先入为主,大家认为项羽“妇人之仁”,进而便衍生出一大段推论:如果项羽心狠手辣一些,就可以夺得天下,绝不会被刘邦捡便宜。

无独有偶,同样是从项羽军营叛逃的陈平,对项羽的评价和韩信几乎如出一辙。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事实真是如此吗?显然不是。我认为这两段内容与项羽的“妇人之仁”毫不沾边,韩信说了半天,等于无的放矢。如果仅通过韩信这段话来分析,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只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项羽模式”,那就是在小细节方面做得尽善尽美,比如说待人和气友善,当别人遇到小困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贴心。但在遇到大难题的时候,项羽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第二种模式是“刘邦模式”,那就是从不关心小细节,想喝酒就喝酒,想骂人就骂人,抽空还往儒生帽子里小个便。但当遇到大难题的时候,刘邦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

可事实上,如果有人认为“项羽模式”是失败模式,而“刘邦模式”是成功模式,并决定跟着刘邦学,他的公司一定会被别人吞并,因为他只看到了表象。

我们可以看看项羽论功行赏的细节,把一个刻好的印绶磨得棱角都没了还舍不得给人,从表象来看,这不是神经病吗?项羽能身兼所有职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项羽为什么不愿意把印绶给别人呢?从表面上看,项羽犯的错误实在是低级而幼稚。可实际上,项羽遇到的难题,都是大多数人也会遇到的难题。他舍不得把印绶给别人,实在是太正常了。对此,我拿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事来分析一下。

刘邦刻好了大将军印,二话不说就给了韩信。韩信自然会觉得,刘邦太够意思了。事实上,谁处于韩信的位置,当时也会感动得要死要活。因为这就叫“知遇之恩”。可问题是,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呢?

说到伤疤,韩信有曹参、樊哙、灌婴周勃郦商多吗?没有!因为这些人都是勇冠三军的宿将,更是时刻冲锋在第一线的勇士。说到战功,韩信能与曹参、樊哙、灌婴、周勃和郦商相比吗?不行!因为这些人陪着刘邦一路过关斩将,让刘邦成为了举足轻重的枭雄之一。

说到亲近,韩信比曹参、樊哙、灌婴、周勃和郦商更亲近刘邦吗?不能!因为韩信刚投奔刘邦没多久,之前还闹出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闹剧。伤疤比不了,战功比不了,亲近比不了,就算是才能,韩信真能比得了这些人吗?至少从韩信拜将的时候来看,肯定也是比不了的。上述诸将都有实打实的资历,韩信有什么?一张嘴而已。刘邦把大将军印给了韩信,上述诸将的反应是什么?自然是不服气。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如果有人敢学刘邦这么玩,那他的结局大概率就是鸡飞蛋打:心腹将领纷纷离心离德,韩信一个不高兴就能造他的反。再回过头来看项羽,他为什么不敢轻易封官呢?不就是担心发生这种事情吗?如果老天爷突然显灵,拍着胸脯对项羽说:“你该怎么封官就怎么封官,我保证没人会背叛你!”你说项羽会怎么办?他自然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官位封好。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刘邦把大将军印给了韩信以后,心腹将领不但没有离心离德,韩信更是不敢造反,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在进行利益分配的时候最能体现手腕高低。

从表面上看,项羽缺乏刘邦的魄力,但我们绝不能说项羽做事幼稚,因为项羽的顾虑太多,而刘邦的顾虑相对较少。同样是党派,执政党的顾虑明显多于在野党。在野党可以大嘴一咧随意封官许愿,而执政党显然没有这种条件。

当时的项羽是天下最强诸侯,他的目标就是平定天下。在这种背景下,项羽根本不敢大肆破格提拔一些可能有用的人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羽已经是天下最强诸侯,他身边的班底基本已经成型,类似于陈平和韩信这样的人想更进一步,显然不太可能。

而刘邦则不同,他被项羽发配到汉中当汉王,又在关中弄出三个秦王牢牢看住他,刘邦急需破局手段,以及能为他破局的人才。换言之,此时的刘邦不得不赌一把,这才是陈平和韩信能在刘邦手下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我不能说这和刘邦、项羽的性格无关,但与客观环境相比,性格显然是次要因素。

就算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却也不代表他信任韩信。韩信军中的主要将领是曹参、灌婴、樊哙和傅宽,他们基本都是刘邦的亲信。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史书记载有名有姓的韩信手下将领大概有十七位,无一例外全都与韩信没有直接关系。

刘邦先后两次进入韩信军营并收走将印,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在灭掉三秦之后,韩信的军队主要由秦人构成,但这支大军后来到了灌婴手上。韩信新招募的军队主要由赵人组成,而张耳(刘邦亲信)在赵国的威望甚至比赵王歇和陈馀都高,韩信更是无法相比。只要明白这些原因,自然能得出结论:刘邦局势恶劣,自然比项羽更愿意赌一把,这才有了受重用的韩信。但刘邦对于韩信,同样是既用又防。

虽然刘邦一直防着韩信,却也依然出现了“假齐王事件”,刘邦当时的心情应该是愤怒且复杂的。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韩信和陈平的发言,就有些耐人深省了:项羽在分配利益的时候一向小气,希望汉王不要学习他。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让刘邦继续发扬风格,天下未定时不要玩“权术制衡”那一套,天下大定时不要玩“狡兔死走狗烹”那一套。

这可能吗?在汉帝国建立之后,同样的说辞也从老资格功臣王陵的嘴里说了出来:“陛下之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陛下慷慨,愿意分给大家,而项羽只知道独吞。”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这真是在肯定刘邦的大方吗?你品,你细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如果续命成功,蜀汉的结局会改写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在历史上,虽然诸葛亮在北伐时期的表现同样辉煌,但其远没有小说中那么出神入化。三国时期,诸葛亮进行了六次北伐,其中五次是诸葛亮的主动进攻,一次是战略反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曹魏的兵力是蜀汉的6倍左右,

  • 秦朝的军队编制是怎么样的?有着怎样的兵种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军,秦朝,历史解密

    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已属中级军官。骑兵的编制,以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情况看,很可能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能属战车六乘。这和《六韬均

  • 古代皇帝妃子生活如何 每顿只能吃盒饭了解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妃子,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妃子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皇帝的女人就过得很好吗?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据晚清的太监回忆说,古代除了皇后之外,皇帝后宫的嫔妃并没有膳房为其做饭,嫔妃们平时吃的只有内务府提供的大锅饭,是用饭盒打包由太监领取的,也就是说皇帝后宫的嫔妃

  • 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都在赵括身上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末期最有历史性意义的战争便是长平之战,而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才使得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那么导致长平之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的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缘由长平之战赵国败,秦国胜利取先机赵

  • 关于张锡纯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中国医学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锡纯,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一位值得称道的医家,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声名远播,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

  • 端木赐有哪些轶事典故?他与孔子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端木赐,孔子,历史解密

    子贡尊师相传,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万仞宫墙典故,出自子贡称赞孔夫子之学问高深。子贡尊师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

  • 刘备处死养子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处死养子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东汉末年群雄争乱,曹操、刘备和孙权各立山头。这三个人当中属刘备的名声最好,至于这个贤名是真是假,人们各执己见。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世人都说刘备是个好人,方方面面都比曹操做的到位,可能大家都觉得爱哭的人心软吧,但这对待养子的态度却耐人

  • 关羽是如何打出名气的?他的成名战是哪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三国关羽的成名战大家还记得吗?在当初刘关张三兄弟,还是个无名小卒,当初董卓没死之前,各路诸侯聚在一起商量讨伐董卓。刘关张三兄弟并不被看好,但是当时董卓麾下的华雄实在太厉害,不管是袁绍的大将还是谁,都拿袁绍毫无办法。这时候关羽登场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华雄已经认为自己没有敌手,俞

  • 于禁投降关羽背后有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于禁投降关羽背后有什么隐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先后围困了襄阳和樊城。在樊城外,水淹七军,尽管是关羽的巅峰杰作,成就威震华夏的美名;还是于禁的谷底拙作,背负折戟沉沙的骂名。于禁统率七军到樊城救援。七军,通指七支军队。《三国志·魏书二三·

  • 古代打仗靠的是什么 古人叫阵会有什么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将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将领真的会单挑叫阵吗,古代打仗靠什么,叫阵会有何结果?大家基本上都了解古人两国对决时是这样的过程:双方将领单枪匹马出来叫阵喝骂。一方趾高气扬地持枪喝骂,一方悄无声息地一马冲出军阵,抬手一刀立把喝骂之将斩于马下,于是胜方挥刀大呼,儿郎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