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十五年,韩林儿在亳州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又号小明王。
韩林儿虽然是皇帝,但其实就是个傀儡,没有掌握实权,因为他这个皇位可以说是捡来的。
为什么说他的皇位是捡来的,这还得从他的父亲韩山童说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元朝末年韩山童带领农民起义,刘福通伙同杜遵道等人以“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为幌子,起兵谋反,名为红巾军。
可是没多久,事情败露后,韩山童便被元军抓走杀了,而韩林儿和母亲杨氏则侥幸保住小命,逃到了武安山。
本来已经没他什么事了,但是刘福通等人为了能合情合法的把起兵谋反继续下去,不得不找他来当皇帝。
当然,他们并不是真心让他当皇帝的,不过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因为他们当时打的是反元复宋的幌子。
而韩林儿做为宋徽宗传闻的九世孙,来当这个皇帝是再合适不过了。
虽然韩林儿捡了个皇帝当,但这皇帝当得就跟个摆设似的,实权都让刘福通给拿捏着。更要命的是这个花瓶皇帝当得一点也不安心,前有元军要杀他,后有张士诚要围剿他,他被刘福通带着东躲西藏,就跟逃犯似的,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可纵使这样,最后他们还是被张士诚包围在安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韩林儿军很快就弹尽粮绝,犹如瓮中之鳖,任人宰割,这时,为了保命,刘福通不得不向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当初也是红巾军的一员,只不过他并不是为了反元复宋,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便与刘福通分道扬镳,各行其事。
朱元璋本可以无视韩林儿的生死,甚至说可以趁这个机会借刀杀人,让自己名义上的皇帝死在张士诚手中,这样一来,等他后面登基当皇帝的时候就不会落得一个弑君夺位的恶名。
可他最后还是决定救韩林儿,而其中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自己名义上的皇帝向自己求救,如果他见死不救,就会被人传他不忠不义,落下骂名,更甚至有可能失去民心。
第二,如果安丰被攻下,他们所处的南京也会受到威胁,可以说救韩林儿的同时也是在救他们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最终,朱元璋从张士诚手中救下了韩林儿,把他安顿在滁州,但刘福通却战死安丰。
刘福通一死,韩林儿就更没什么存在感了,就跟空气一样,除了那虚的皇帝头衔外一无所有,果然路上的东西不要随便捡,捡来的也不会真正成为你的。
后来,朱元璋运筹帷幄,带领军队攻克城池,先后打败了张士诚和陈友亮,成为一方霸主。
成功后的朱元璋自立门户当皇帝是必然的,只不过他名义上的皇帝韩林儿还在世,他就这么直接建朝称帝有些不妥,搞不好还会失去民心。
所以,如果他要自己建立朝代当上皇帝,就必须做点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366年,龙凤十二年十二月,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去迎接韩林儿回应天安顿,可没想到御船行驶到瓜步时突然侧翻,最后沉入江中,而御船中的韩林儿也一起沉了下去,死了。
好好的御船怎么会翻了呢?有人猜测是朱元璋所为。
毕竟当时那么多条船,哪条都没事,就唯独韩林儿乘坐的那条御船翻了?
要知道御船可比普通船的质量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当时去接韩林儿的廖永忠可是朱元璋亲自任命的,其中的猫腻不是显而易见吗?
韩林儿一死,朱元璋的机会就来了。
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应天建立明朝,登基当上皇帝,这距离韩林儿死去不过才一年多,他这也太着急了吧,就不怕落了闲话吗?
答案是,这个担心多此一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因为当时全国群雄割据,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在那样的环境下,谁还管朱元璋弑不弑君,夺不夺位,他们只希望有一位有能力的帝王出来结束战争,统一全国,让百姓能过上安定安稳的日子。
而从众多枭雄中胜利脱颖而出的天之骄子朱元璋便理所当然的成了他们所盼望的这位帝王,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统一全国,结束战争。
结束割据战争,统一全国,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众人所渴望的。
可以说朱元璋杀韩林儿,建立明朝当皇帝,是顺应民心,也是顺应历史发展。
所以当有人猜测是朱元璋杀了韩林儿时,众人说他“杀得好。”
在那样的年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没有道理可讲,更不能有任何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唯有狠才是活下去的利器。
而朱元璋就是够狠,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