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弑君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晋国弑君现象的原因

古代弑君是如何发生的?探究晋国弑君现象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86 更新时间:2024/1/6 17:51:21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

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突出。

通过分析晋国的弑君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认识到晋国的军事、政治格局。

解读历史事件,也能加深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了解。晋国弑君是如何发生的?原因何在?

一、晋公室内乱导致国君被弑

内乱一直是导致公室中弑君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晋国也不例外。从晋国立国到晋亡国的六百多年内,晋国国内多次发生内乱,因内乱遭杀身之祸的国君不在少数。

造成内乱的原因莫过于争夺君权,晋国声势最大的两次内乱分别是“曲沃代翼”和“骊姬之乱”。

[var1]

第一,曲沃代翼。公元前785年,晋穆侯逝世,晋穆侯的弟弟殇叔继承帝位,他的长子仇却不能继承王位,于是逃亡躲避祸难。

四年后,仇率众偷袭杀害殇叔,最终夺取君位,也就是晋文侯,这是晋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内乱。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逝世,他的儿子继承晋国的君主之位,也就是后来的晋昭侯。晋昭侯将曲沃册封给他的叔父,于是他的叔父成为后来的曲沃桓叔

正是这次册封,造成晋国在六十七年之内都处于争夺君位的大动荡中,在这场动乱中先后有五位国君遭到杀害,最终“曲沃代翼”。

[var1]

实际上在桓公受封之前,晋国就有大夫作出了晋国即将经历内乱的预测,将桓公封于曲沃让晋国呈现出本小末大的趋势,内乱无法避免。

在曲沃代翼的这场内乱中,先后有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等五位国君遭到杀害。

昭侯十七年,晋国的大夫潘父杀昭侯,想要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攻打晋国,然而当时晋国公室的实力不容小觑,桓叔最终以失败告终。

桓叔之乱以后晋人将晋昭侯的儿子拥立为晋国新任君主,也就是晋孝侯。

虽然这次内乱中曲沃桓叔的目的没有达成,但其势力已能与晋王室匹敌,此时的晋国实际上已是两个政权对峙。

[var1]

曲沃桓叔死后,他的儿子代替其位,也就是曲沃庄伯,当时晋国的公室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杀害孝侯,晋人击退庄伯后拥立晋孝侯的弟弟鄂侯继任晋王,此时曲沃的势力已大过宗室。

过了一段时间,鄂侯的儿子成为信任晋王,也就是哀侯。哀侯二年时曲沃庄伯死,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曲沃武公。

曲沃与晋公室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哀侯也想一举翦灭曲沃势力,两者战争不断。

哀侯八年,在谋臣的计策下,哀侯被曲沃武公俘虏,晋人又拥立哀侯的儿子,即小子侯。

[var1]

后来哀公被杀,接着曲沃武公又杀了小子侯和哀侯的弟弟晋侯缗,献礼给当时的周天子,于是周天子将他立为晋王。

至此晋国的内乱终于结束,虽然春秋时期列国内乱不断,纷争不绝,但像晋国这样一次内乱牺牲五位君王的较为少见。

第二,骊姬之乱。经历曲沃代翼后,晋国重新回归统一,但是没过多久,继承晋国君位的曲沃武公之子,也即晋献公就因为宠爱姬妾骊姬引发了一次内乱。

在这场内乱中,奚齐、卓子两位国君被试。

[var1]

晋献公的夫人姜齐很早就去世,此时骊姬又非常得宠,于是晋献公将骊姬立为夫人,这就为骊姬陷害太子申生,企图另立自己的儿子奚齐,引发晋国内部的祸乱埋下祸根。

当时晋献公想要立骊姬时,朝中就有大臣反对,认为骊姬会给晋国带来灾难,事实果然如此。

骊姬先贿赂晋献公的宠臣,让他们在晋献公耳边煽风点火,让晋献公把太子和其他公子都调离晋国的国都,只留下奚齐与卓子。

其后骊姬又在晋国创造太子神圣已被废的假象,在进一步诬陷申生,在骊姬三番五次的逼迫下,太子申生自缢而死。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的病情越来越不乐观,托孤荀息立奚齐为下一任君主,结果九月奚齐就被杀,荀息又立卓子,卓子十一月也被里克杀害,里克同时还将骊姬杀死。

[var1]

骊姬死后,公子夷吾继承君位,也就是晋惠公,但是晋惠公继位后没有对清理国家内乱,反而将里克和丕郑捕杀,引起百姓不满。

同时晋惠公也因为背信弃义之举,导致秦晋两国关系恶化,最终爆发韩原之战,直到立公子重耳,也就是晋文公,晋国的政局才逐渐稳定下来。

二、晋国无公族导致国君被弑

在多次内乱中,晋国的国君相继遭到杀害,晋国也因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晋国无公族。这个制度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是后来晋灵公、晋厉公被杀的主要原因。

在曲沃代翼这场内乱中,晋国不但国君被弑,公族大夫的势力也在战乱中遭受极大打击,剩余的公族地位远不如前。

[var1]

晋献公时,曲沃的新公族势力更加强盛,甚至威胁到新公室。

为了消除公族对君权的威胁,晋献公身边的大夫士蒍认为应该削弱公族的势力。

在他分而化之、逐个击破的谋略下,桓、庄的势力最终瓦解,晋国公族的势力极大削弱。

不久后,骊姬之乱爆发,在这场内乱中,经过的公族被诛杀殆尽,从此以后,晋国无公族。

对国君来说,为了维护君权打击公族势力非常必要,但要掌握适度原则。

显然,晋国没有掌握好,公族被诛杀殆尽后,晋国出现了一系列异性子弟组成的假公族。

[var1]

将公族诛灭殆尽是矫枉过正的做法,这意味着晋国以后的辅臣只能是异性公族,国君就没有宗亲作为屏障。

国君与公族之间的离心为后来异性卿大夫专权埋下祸根,也是后来晋灵公、晋厉公被弑的根源所在。

三、卿大夫专权导致国君被弑

晋文公以后,由于晋国公族的灭亡,公族以外的异姓卿大夫逐渐走上政治舞台,势力逐渐壮大。

卿大夫势力越来越强盛必然会引起国君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晋灵公、晋厉公遭到杀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武公、献公时期,在晋国就已有异性卿大夫册封,这是后来异姓卿大夫在政治上崛起的基础。

晋文公继承君位以后,晋国的内乱逐渐消弭,鉴于公族宗亲导致内乱的教训,晋文公不再让宗亲担任要职,而是让异性卿大夫参与到国家重要政务的处理中。

[var1]

文公流亡在外时,身边跟随的臣子大都是异性贤士,争夺君位时也得到异性强族的支持,于是大批功臣和异性者通过晋文公的封赏逐渐打入晋国政治集团内部。

后来晋文公又对晋国的政治进行改革,异姓卿族有了担任要职的机会。

晋文公的改革是希望晋国的旧族和异性卿大夫之间能够制衡,从而维护君权,但随着异姓卿族的势力不断壮大,最终仍是造成了卿大夫专权的后果。

晋文公死后,他的儿子继位,也就是晋襄公。晋襄公之时,卿大夫专权已经显露出来,其中赵氏尤为明显。

赵衰曾是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的贤士之一,晋文公继位后赵衰便得到重用,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赵盾继承父位,在晋国执掌政务。

晋襄公死后,在赵盾的推波助澜下最终立尚且年幼的太子夷皋为王。

[var1]

虽然晋襄公原本的意愿也是立太子夷皋,但这件事实际上是赵盾在左右局势,他力排众议,为了达成目的甚至杀害了公子乐。

赵盾本想拥立的是公子雍,后来由于襄公夫人据理力争才说服赵盾拥立夷皋。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虽然立君结果不变,但实际上权力掌握在卿大夫手中,此时晋国的卿大夫能左右晋王的继位,可见其权力之盛。

赵盾拥立太子夷皋实际上是为了专权,夷皋即晋灵公。晋灵公继位后,晋国大权几乎偶读掌握在赵盾手中。

晋灵公渐渐长大,对赵盾干涉朝政越来越不满,于是两次派人刺杀赵盾,希望解决这个心头之患。

然而赵盾没有被杀死,晋灵公却被赵盾之昆弟赵穿刺杀在桃园之中了。

赵穿刺杀晋灵公开了晋国卿族弑君的先例,同时反映了晋国卿族与王室之间的矛盾激化已达到无可挽回的程度。

[var1]

晋灵公被弑后,晋成公继承君位,赵盾为了扩大卿族权力,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让异性公族子弟担任公族。

经过这项改革,赵氏的势力更加强大,其他强族也非常不满,王室与卿族斗争的同时,卿族之间的矛盾也在扩大,晋厉公便成为斗争中的牺牲品。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弑君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而在众诸侯国中晋国的弑君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晋国内乱、无公族以及卿大夫专权等。

这些弑君现象从侧面发映出,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变迁,为我们认识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提供了一扇窗口。

参考文献:《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有没有外族入侵,历史上汉族有没有侵略外族,公孙瓒抵御外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描述的意思是一把武器在沉沙的水底被发现,经过了自己的又洗又磨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又回想起当年轰轰烈烈的赤壁之战,若是东风不帮助周瑜,恐怕就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入铜雀台了。

  • 吕不韦瞒天过海机关算尽,到头来做死自己,天意乎人祸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想那吕不韦原本在卫国是有结发妻子的,娇妻在老家操持家务侍奉老父。做为商人,吕不韦自然是走南闯北免不了粘花惹草,宿花眠柳,做为家资万贯的富商这毫不稀奇!吕不韦在赵都邯郸和艺妓赵姬一见钟情。一周时间二人床都不下,二人锦被相拥干柴烈火打得火热,没多久赵姬就有了身孕。你说这时的吕不韦家有娇妻,现

  • 诸葛亮明知马谡不可胜任,为何还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北伐,魏国派司马懿出关。诸葛亮料到“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截断其“咽喉之路”——街亭。在此紧急关头,诸葛亮问道:“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我们要注意这个“敢”字,在诸葛亮看来,都督司马懿和先锋张郃都是“难剃的头”,一般人可能未战先怯,必须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出马。不料言未毕,出人意料的是马谡第一个

  • 三国乱世之名将:一生鲜有败绩,大意失荆州成最大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的战绩非常出色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的战绩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是白马之战作为先锋出战,杀入万军之中斩杀袁军主将颜良。此战关羽冲阵时袁军众将没有一个能拦住,最终被他杀死颜良还“斩其首还”。能在对方严密防护之下斩杀主将,这在历代战争中也是少见的战例,而且颜良本身也以骁勇出名,可见关羽武艺之强。二是

  • 日本战国人物74丰成秀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战国名将一览表,日本战国三大时期的代表人物,日本战国时代实力最强大的三个人

    之所以称其为悲剧幸运儿,幸运的是其母为天下人丰臣秀吉的宠妾,正室宁宁无所出,而秀吉侧室所出的两子石松丸、鹤送丸都在几岁时夭折。本文的主角于文禄元年(1593)出生,幼名拾。当时秀吉五十七岁,秀赖自然受到秀吉的格外宠爱并且为了让他顺利继承家业开始了谋划。然而秀赖,自古以来就被认为不是秀吉的亲子,而是淀

  • 刘备伐吴战败,关兴、张苞保刘备杀不出去,为何赵云做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战,刘备身处险境,非常危险,根本冲不出去,随时都有被陆逊活捉或者杀死的可能。如果不是赵云赶来救援,刘备就完蛋了。此文只讨论演义。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为何赵云能救出刘备,而关兴和张苞作为猛将,将二代,为何保着刘备冲不出去呢?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当日黄昏,关兴在前,张苞在中,留傅彤断后,保着

  • 刘备说此人是他祖先,妻妾成群,儿女上百,墓中发现女性专用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以我们现在的人来看,刘胜在历史上有名,更觉得是沾了刘备的光。毕竟是刘备天天挂在口头上念叨的人。但是,要是刘胜没什么过人之处,刘备又怎么会天天说是他的后代呢。原来刘胜的身份地位也是很尊贵的,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是汉武帝刘彻的兄长。这样的身份,在古代可是尊贵无比的。毕竟在古代,身为王公贵族,就基本一辈

  • 历史上还存在一个卫国?他怎么没被嬴政给灭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荡平其他六国,统一天下,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千秋功业。此时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称秦始皇,开始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var1]秦始皇但是殊不知,秦国灭掉六国后并没有真正的统一天下。还有一个叫卫国的小国,逃过了秦国的魔爪。直到公元前209年,卫国国君被秦二世贬为庶人,卫国

  • 身临襄樊之战,你会去改变关羽命运,还是修改三国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在水淹七军、威震中原之后不久,又因为盟友背刺而败走麦城,自然是给三国历史留下了颇多传奇、良多遗憾。而无论是重新代表蜀汉北伐,还是体验东吴水师的弄潮生涯,又或是效力曹魏镇守许都以南的重要城镇……《三国志·战略版》给了历史爱好者们一个重新体验三国鏖兵的机会,以水决襄樊,重谱三国史!《三国志战略版》在

  • 民神之主、用其谁飨-齐桓公与齐国霸业的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成功地主持召开了‘葵丘会盟’、将自己的霸业推向顶峰之后,齐桓公并没有停止继续前进的脚步,他在这之后不断以‘会盟’的形式,来稳固、扩张齐国的霸业,以及自己对诸侯们的控制力。周襄王五年(前647年)夏,齐桓公与鲁僖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会于咸地(河南濮阳),一方面商议抵御淮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