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强诸侯:历史上的袁绍有多强大?

最强诸侯:历史上的袁绍有多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96 更新时间:2024/2/12 15:05:20

袁绍是汝南郡汝阳县人,他的高祖父员安曾任汉的司徒,袁安以后有四代人,位居三公之位,因此又称为“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相貌英俊威严,且能够降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结交天下名士,所以很多士人都依附于他。曹操少年时就曾和袁绍关系莫逆,成为袁绍身边的马仔,说他是士人领袖并不为过。因为这个背景和出身,袁绍的仕途十分顺畅,他要比曹操要顺当的多。汉灵帝为了遏制外戚大将军何进的权力,组织了西园八校位,以蹇硕为首脑,而袁绍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排名还在曹操之上。我们所熟知的曹操,在这个时候还为袁绍马首是瞻,袁大哥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汉灵帝去世以后,何太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划要诛灭宦官,但何太后并不同意,何进没有办法,便想到了征召西凉董卓进京,想以此胁迫太后同意他的计划。但在宫廷之中耳目众多,何进做事又不缜密,而被宦官们听说,他们立刻跑到何进那里去谢罪,何进有些心软下不了手,这时候袁绍劝何进说:“不如趁此机会除掉这些宦官时,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劝了很多次,何进终究没有听袁绍的建议。

何进让袁绍找一些洛阳城里富有计谋的武吏,令他们监视宦官,又命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挑选忠诚的虎贲卫士两百人准备进入宫中,代替执兵器的宦官把守各殿殿门。中常侍段圭等人不想坐以待毙,他们假托太后诏令,召何进进宫议事,趁机杀死了何进。这可是天大的事情,袁术率领虎贲卫士进攻内宫,但他不敢进入内宫,只是放火威胁段圭等人出来,段圭等人不出,还劫持汉少帝及陈留王逃到了小平津。

袁绍杀掉由宦官所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后,率领手下将士来到后攻入了内殿,开始抓捕宦官,无论年纪大小全部杀掉。其中有些没有长胡子的,也被当做宦官杀掉,以至于有的人怕被误杀,自己脱掉衣服露出身体才保住性命。宦官中有些遵纪守法的人,也被株连杀死,当时被杀的一共有两千余人,袁绍又率兵急追段圭等人,段圭等人全部跳河自杀,皇帝被袁绍接回了皇宫。按道理,袁绍成为了最大的功臣,有道是功高莫过救驾!不过这个时候坐享渔翁之利却不是袁绍,而是从西凉“风尘仆仆”赶来的董卓。

董卓率领的西凉人马十分强悍,在他眼里,京城里的这些人不过是一些没有能力的腐儒,天子也不过是个摆设。但对于人袁绍,董卓却十分重视,毕竟袁绍家大业大,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样的人董卓轻易是不想得罪,因此他想拉拢袁绍。他把袁绍叫来,在朝会上商议想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这时袁绍叔父袁隗任太傅,因此袁少假装答应下来,并说:“这是件大事,应该出去和太傅商量一下。”董卓狠狠的说道:“刘氏的种不值得再留下来了!”袁绍并没有回答,而是深深的鞠了一躬退了出去,退出宫殿之外后便逃离洛阳,到了袁氏控制的冀州。

对于袁绍的逃离,董卓是十分气愤的,但是他身边的几个“名士”实际上都是袁绍的心腹,他们劝说董卓道:“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不是常人能做的,除了明公您,袁绍可没有那样的胆子,他因为心中恐惧,所以出逃并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现在急着悬赏捉拿他一定会发生变故,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他们收揽豪杰聚集各地英雄乘势而起,恐怕您就危险了。依我们看,您不如赦免他,并任命他做一个郡守,这样他就会因为被免于罪责而高兴,就不会有什么忧患了。”董卓听了之后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便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袁绍于是以渤海郡为根据地,号召天下英雄共同讨伐董卓,但是代价也是惨重的,叔叔袁隗及在京城的袁氏族人都被杀害。那也正因为如此,袁绍获得了天下更多人的支持。

袁绍身边人才济济,从事沮授劝袁绍说:“将军的二十多岁就入朝为官,很快就名声传遍海内,如今君主废立之际,正是您达成抱负的时候,您从洛阳出走,就已经令董卓心怀恐惧,不敢责罚您。如今您渡过黄河北上以后,渤海一郡全部都服从于你,发动这一郡的将士,掌握冀州的百姓,黄巾军、黑山军、公孙瓒这些人都会望风而降,匈奴人也不得不和您合作,到时候你坐拥四州之地,有百万人马,到长安接天子返回洛阳,号令天下讨伐那些不肯臣服的人,天下哪有人是您的对手呢?你成就这样的功业并不是一件难事!”袁绍听了之后,感觉非常开心,说:“这正是我的心愿”立刻上表向朝廷奏请,封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为袁绍规划了发展的宏伟蓝图,袁绍也确实是按照沮授所说在做。

袁绍灭掉了公孙瓒,吞并了他的手下和地盘,让长子袁谭去出任青州刺史,这时沮授劝阻袁绍说:“这样做一定会引发祸乱的!”袁绍这个时候不再听沮授的了,不断取得的胜利,让他越来越自负,也让他越来越害怕失去。他对沮授说:“我就是想让我几个儿子都占据一个州。”又任命排行居中的儿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为并州刺史,而他自己居于冀州。实际上袁绍所说也没什么不对,因为他在位时儿子们并不敢互相征伐,但他去世后,几个儿子互相看着不顺眼便起了内讧,这是曹操获胜的重要原因。除了敌人强大之外,内乱是终结袁氏霸权的重要原因,但袁绍和曾经的赵武灵王一样,认为自己的能力足可以掌控全局,但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大,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尤其是对于曹操的轻视,让袁绍距离失败越来越近。

袁绍曾经有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谋士郭图曾奉命拜见汉献帝,回来后郭图向袁绍建议:“明公应抓紧时间把汉献帝控制自己的手里。”袁绍并没有那么做,结果被曹操捷足先登,袁绍这时候才有些后悔,但一切已经晚了。都说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但是和这个时候的袁绍相比还有所不如,郭嘉也好,荀彧、荀攸也罢,改投曹操除了他们认为袁绍好谋无断外,难道没有袁绍手下人才济济,他们没有出头机会的原因,就凭沮授给袁绍规划的创业蓝图,就不下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谋。官渡之战时,沮授曾给袁绍建议,说:“我们兵多,但没有曹操的兵士勇猛训练有素,他们兵少粮草不济。因此我们应该把战线拉长,与他打持久战,而不是谋求速战速决,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粮道,以防军心动摇。”但这些好的的建议,袁绍都没有采纳但凡采纳了其中一条,恐怕官渡之战的结局就很难预料。

袁绍坐拥四州之地,揽天下英才,率雄兵百万,但由于自己的多谋无断、刚愎自用而错失良机,让曹操这个小弟一步步做大,最终强大到威胁到了自己,官渡并不是终点,但袁绍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继续与曹操争霸,随着袁绍病逝,袁氏也迅速土崩瓦解,曹操统一了北方。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更多文章

  • 春秋第一妖姬-夏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四大美女夏姬图片,夏姬电影大全免费观看,水性杨花夏姬

    [var1]夏姬乃是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女,与息妫、齐文姜、西施并称“春秋四大美女”。然而,夏姬虽然出身高贵,且容貌出众,但却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结婚七次,先后导致九个男人因其而死。因此《列女传》称其“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因而又被称为“春秋第一妖姬”。[var1]夏姬是郑穆公和少妃

  • 史上最强败家子们:司马懿的儿孙们,如何酿成华夏300年乱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诸葛亮的儿孙能力平庸,司马懿的儿孙们都很优秀,好像诸葛亮一心忙自己的事业,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而司马懿不仅自己有能力,眼光还很长远,把儿子、孙子教育得很好,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更是成为了西晋王朝的开国之君,还开创了“太康之治”。持这

  • 中国2000多年的悲剧与商鞅推行的秦法有着很大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认为弱民之法在于去强,把那些强民消灭掉,剩下的自然都是弱民了。只有弱民才能供君主随意驱使。商鞅认为的强民主要有三种。一,有勇气的人,他们都是身怀武艺的游侠这些人总是喜欢打抱不平,跟政府作对,侠以武犯禁。二,有知识的人,这些人来自于诸子百家,他们的思想太过于自由,放荡无羁,与主流思想不

  • 李斯谏逐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斯谏逐客书朗读视频,谏逐客书李斯,谏逐客书李斯原文译文

    公元前239年,也就是赢政亲政的前一年,吕不韦和嫪毐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权力,采取种种手段,力图保住自己的地位。同样富有谋略的赢政也不甘心听任吕不韦和嫪毐的摆布,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开始了。公元前238年,赢政下令发兵镇压嫪叛乱,车裂嫪毐。因为嫪毐是吕不韦一手引荐的,因此牵连到吕不韦。秦王政觉得吕不韦不听

  • 齐德昭昭、葵丘五誓-齐桓公霸业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年)秋,代替郑文公出席‘宁母之会’的郑太子华,因为担忧自己的地位会被父亲郑文公所废黜,于是暗地里向齐桓公表忠心,请求齐桓公帮助自己铲除郑国掌权的‘泄氏、孔氏、子人氏’这三家大夫家族,帮助自己‘执掌郑之国政’;太子华还向齐桓公承诺——假如帮助自己掌权后,那么郑国一定与齐国结为同

  • 蜀汉小将张苞跌落山谷而死,诸葛亮闻讯为什么大哭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张苞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子,他效仿父辈,与关羽的次子关兴结拜为兄弟,并称“小关张”。张苞仪表与父亲张飞很相像,性格勇猛剽悍,武艺也非常高强,擅使家传蛇矛为兵器。诸葛亮在建兴七年时二出祁山伐魏,张苞受命追杀魏将郭淮、孙礼时,连人带马,跌入涧内身死。诸葛亮听到消息后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诸葛

  • 苏秦:史上最高明的骗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末期,东周洛阳郊外一座破败的小院门前,一个落魄的少年轻轻推开面前的木门。院子里劳作的几个人听见门响,不约而同地转身瞧向门口。“哟!苏秦回来啦!嫂子我还以为你在外面当了官发了财,看不起这破家不回来了呢。”苏秦没发一言,低头绕过几人,回了自己屋。“哼!你看他那样,准是一无所获。咱周人向来是发展产业,

  • 荆轲刺秦王:荆轲对秦王的刺杀属于什么行为?我们该怎样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最后怎么样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结果是什么,荆轲刺秦王荆轲的形象

    这一天,秦王嬴政显得非常高兴,他一身正装打扮,用了先秦时期诸侯国中最为隆重的“九宾礼”,准备迎接诸侯国使者的到来。【注】:九宾礼——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位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引导一位宾客上殿。岂料,秦王嬴政举办的这场盛大仪式,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一个闹剧,同时也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经

  • 三个男人发出了三声叹息,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秦战歌,大秦裂变48集解说,大秦五岁皇孙把亲爹压入大牢

    这就是"亡秦三叹"。三个男人分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项羽,刘邦,陈胜。他们分别代表了旧贵族,社会精英,底层人士。项羽是战国时候的楚国旧贵族代表,这群人不服秦的统一,他们发誓要回到六国的旧秩序。刘邦,代表的是战国时代以来的商人,豪强,游侠,市民,底层官员,社会中下层精英。摇摆不定,见风使舵,利益和义

  • 死心眼的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313年,秦国打算进攻齐国,虽然号称“强秦”,但进攻的对象也是七雄之一的齐国,实力自然不可小觑。但最让秦王担心的,还是齐国和另一个强国——楚国有联盟,一旦齐国受到进攻,楚国势必出兵,到时候秦国腹背受敌,很可能鸡没偷着,反噬一把米。看到的秦王的顾虑,这时候战国著名的大“忽悠”——张仪同志走上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