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煮熟吃掉

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煮熟吃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10 更新时间:2024/1/20 10:36:24

7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和36岁的杨贵妃,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享受太平盛世下的美好生活。

突然,丞相杨国忠一路小跑,神色凝重地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情报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微笑着,一边端着酒杯,一边打开情报,他定睛一看不由的大吃一惊,猛地站起来,酒杯啪的落在地上,杨贵妃一看事情不对,立马示意乐队散去。

只见唐玄宗眉头紧锁,十分不解地对着杨国忠说:“朕多次派人调查安禄山,并没有发现他的不轨证据,他怎么反了呢!”

杨国忠焦急地回复道:“陛下,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叛军在早在六日前起兵,已经打到潼关了,为今之计,是要尽快阻止平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唐玄宗听到杨国忠的回答,才从幻想中走出来,明白安禄山造反已是事实。此时他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杨国忠的建议,及时消弱安禄山的权势。

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可以节制20万兵马,权势太大,极易生异心,杨国忠曾多次提醒唐玄宗,然而并没有引起唐玄宗重视。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是胡人,头脑简单,完全可以掌控,让他牵制杨国忠,形成制衡,皇权更稳固。对于杨国忠的提醒,唐玄宗也派人调查过几次安禄山,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对,于是就过去了。没曾想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但是后悔也没用,还得面对现实,于是在朝臣的举荐下,唐玄宗派高仙芝和封常青两位名将去带兵平叛。

在唐玄宗和大臣们看来,虽然安禄山20万叛军不容小觑,但是他们毕竟是叛军,而且是胡人,而我们是正义之师,民心所向,一定会很快就将他们打败。所以朝廷的战略方针是主动出击,速战速决。

然而唐玄宗不知道,他的这一方针,给大唐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

大唐自从唐玄宗登基安邦定国,已经四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平的环境下的军队,养尊处优,最多就是搞搞演习,战斗力非常低下。

而安禄山领导的叛军,常年在边境御敌,有实战经验,而且安禄山蓄谋已久,一定会让军队刻意训练,战斗力强悍。

两军相遇,唐军一定不是叛军的对手,高仙芝和封常青两位将军,自然明白这个事实,于是选择固守潼关的战法。

然而两位将军的做法,不但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遭到诬陷。一些大臣在唐玄宗面前,弹劾两位将军畏战,并且诬陷他们勾结叛军。

唐玄宗不明是非,急于求成,竟然把两位将军斩首,之后又派老将哥舒翰平叛。哥舒翰精通军事,自然也明白防守才是上策,于是也选择防守。

没想到朝廷依然愚昧无知,非要哥舒翰将军开门应战。哥舒翰无奈,只好遵照朝廷的旨意,结果全军覆没,潼关失守,长安朝不保夕。

唐玄宗的无能,让大唐失去最佳战机,叛军兵临长安城下,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以及宗亲逃离,一场腥风血雨让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京都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其名作《秋夜闻笛》中写到:“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前,从诗中的“百万家”可以看出当时长安的人口有百万之多,即便诗歌有夸张的成分,也起码是接近百万人口。在那个时代,世界上人口达百万的城市,恐怕只有长安一个,足见长安的繁华。

《旧唐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上述史料我们可以看出,长安被叛军血洗之后的凄惨景象,宫室十不存一,百姓不满千户,我们可以想象到安禄山叛军是多么残忍血腥。

唐玄宗的无能懦弱和安禄山叛军的暴行,激发了无数有识之士的强烈愤慨,其中就包括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逃亡途中,在李辅国等人的支持下,依然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带兵北上和叛军对战。

当李亨到达灵武时,决定登基为帝,以便更好的号令天下。唐玄宗被尊太上皇彻底被架空,逃亡路上杨贵妃和杨国忠同时被杀。

李亨成为皇帝,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逐步收复失地。其中张巡领导的睢阳一战成为关键,也最为惨烈血腥。

睢阳属于河南,军事地位非常重要,是江淮地区的屏障,江淮地区经济富庶,是财力的保障,所以双方都想占据江淮地区,叛军派出尹子奇投入18万兵力,势在必得,而张巡虽然只有7000兵,但誓死固守。

当尹子奇带领18万兵力,兵临睢阳城下时,听说张巡只有区区的7000人,感觉非常不屑。然而接下来的对战中,却让他感受到张巡的厉害。

张巡固守睢阳10个月,前前后后400余战,始终没让尹子奇得手。在弹尽粮绝的,关键时刻,张巡决定,吃人来充饥。《新唐书卷一百一七》有记载:

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人知将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一开始士兵们并不能接受,毕竟有背人伦道德,很多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张巡为了大局,牺牲了自己的爱妾。

一天,当张巡看到士兵们,因为挨饿变得有气无力的时候,他明白有必要采用非常手段了,于是他把自己的爱妾带到城墙上,守着士兵,含泪将她杀死。然后和士兵们一起食用。从此之后,士兵才接受食用人肉。

就这样张巡带领士兵们,坚守了10个月,最终城破后,全部被杀。

虽然睢阳城最终被攻破,但是张巡坚守的10个月却意义重大,在这个10个月里,唐军完成了对江淮地区的税收和粮草供给,为之后的战争提供了保障。

在睢阳陷落的第10天唐军收复洛阳,叛军再无南下的可能,大唐得以保全,之后逐步收复失地,最终打败了叛军。

安史之乱,可谓是大唐最血腥,最残忍的战乱,它让大唐极盛而衰,风光不再,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最后就以杜甫的一首诗结尾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学问最高的四个开国皇帝,赵匡胤没上榜,第一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书法真迹,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赵匡胤杀高行周

    第四个、明太祖朱元璋(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之一,没有任何的家世背景,其父祖及祖上都是农民。如果说朱元璋有学问,很多人可能就有声音了,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吃饭都成问题,只能去给地主放牛,更别说去学校(私塾)读书了。但是,小时候没法读书,不代表一直没读书。朱元

  • 唐玄宗晚年的凄凉生活:失去杨贵妃,被囚深宫,儿子还怕他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悲惨晚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事迹,杨贵妃爱唐玄宗吗

    对于唐玄宗的了解,也大概止步于马嵬之变、杨贵妃去世之后,他独自逃到四川,当了太上皇。然而,他在马嵬之变后,又经历了什么考验,最终是怎么去到四川的呢?后来又是怎么回到长安的,在长安过着怎样的生活?杨贵妃去世之后,唐玄宗是否还惦记着她?本文我们就来说一说,唐玄宗的晚年生活。01、马嵬之变当陈玄礼提出要杀

  • 古代名人智慧:朱元璋借情诱敌夺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混战多年,最后只剩下朱元璋、陈友谅等几支大队伍。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向朱元璋占据的建康(今江苏南京)进攻。但陈友谅与朱元璋打过多年交道,深知朱元璋足智多谋,手下兵多将广,故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慢慢推进。消息传到建康,朱元璋思谋破敌之计,觉得想灭陈友

  • 他是唐玄宗的御用书法家,把魏碑和唐楷结合得尤为生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清大图▼

  • “朱”是大明的国姓,百姓吃猪肉怎么办?朱元璋这一招机智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是朱师古后裔吗,朱元璋审朱知县朱桓,朱元璋与朱六九的关系

    众所周知,古人是很注意名字上的避讳的,有时候甚至会严苛到影响人一生的份儿上。就比如说诗鬼李贺,仅因其父名字中的“缙”与进士的“进”同音便终生不得入朝为官。讲到这里,大家肯定就好奇了,明朝的皇帝以“朱”氏为姓,所以“朱”是大明的国姓,而猪肉又是人们日常三餐中的必需品。一“朱”一“猪”,说起来真真假假分

  • 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十个帝国,唐朝第七,第一毫无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9、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国土面积也达到了1260万平方公里。 8、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是法国在17世纪至20世纪所控制的殖民帝国,该殖民帝国在1919-1939年之间达到巅峰,巅峰时期国土面积为1289.8万平方公里,后大多

  • 1129年,宋高宗大哭:美人救我!“俏侍卫”手起刀落,连杀5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俏“侍卫”,不过15岁,却与高宗同吃同眠,亲密无间!可谁都不知道,他是个“假”侍卫!1127年,开封城破,宋高宗父母妻姐,被金人掳去,男为奴,女为妓,史称靖康之耻!逃亡途中,他大哭道,“天要亡我!”贴身侍女吴芍芬,哭得肝肠寸断,服侍高宗入睡后,她就消失了!几天后,高宗突遇刺客,身边侍卫,全部被杀

  • 东突厥死灰复燃后,南下进犯,多亏这位唐朝名将拼死抗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朝名将李靖率领大军北征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俘虏15万突厥部众和数十万头牲畜,强大的东突厥从此灭亡。几十年后,突厥余部利用唐朝与吐蕃开战,无暇北顾之机,再次建立突厥汗国,并屡次南侵,唐朝在抵御突厥入侵的战争中,又诞生了一位保境安民的名将,他就是李无亏! 李无亏,字有待,祖籍

  • 为何李自成没能笑到最后?拿下北京都城后,他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杖责红娘子,真实的李自成,陈圆圆李自成私下关系

    古人云:“君舟民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白了就是告诫统治者一定要以民为本,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才能稳固政权,也才能赢得底层人民的支持,可一旦要是违背了这个理念,那换来的只会是百姓的揭竿而起,虽然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很少有农民阶级的斗争出现,可并不代表没有。就比如明朝的李自成农民军起义,可惜

  • 与武则天争男宠,上官婉儿为何这么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剧照 上官婉儿原本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官宦人家生活,没想到祖父却获罪于武则天,全家人都受到了牵连。出生没多久,上官婉儿便与母亲一起被贬至掖庭,在这里度过了她的幼年时期。 上官婉儿的母亲相当明智,虽然她的身份不复从前,但婉儿年纪尚小、未来有无限可能,不应该被埋没在官奴当中。上官婉儿是个机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