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是直接从主要由旗人组成的北洋第一镇中抽调,另一部分是从闲散旗人与宗室中的青壮年中选拔。
与北洋第一镇不同的是,禁卫军直接由载沣掌管而不隶属于陆军部,其主要用于保卫皇帝与皇宫。
按载沣的计划,禁卫军原本是一支纯旗人的队伍,但后来出于平息满汉之争的考虑,其中第四标由汉人士兵组成,此外还另设了一个蒙古骑兵营。
当然,禁卫军的兵力充其量为一个师,放在辛亥年于事无补,不可能对大局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当时的京城,却是一支举足轻重的部队。
换言之,如果禁卫军不稳,那么京城是否会发生流血事件或者影响到退位进程,都是不可预料的。
据说,当时下层旗兵与军官对南北谈判十分反感,其不仅反对让位,而且声言:“大清国是祖宗的江山,不是太后的嫁妆!太后无权送人。这是乱命,决不服从!”
为此,袁世凯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将武昌前线的主帅冯国璋召回出任禁卫军统领。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冯国璋曾担任贵胄学堂总办,后来还做过八旗副都统,与八旗官兵相对熟悉,而冯本人对清廷也颇有感情。
如其攻下汉口被清廷授予二等男爵后,冯国璋竟然感动得大哭起来,说:
“想不到我一个穷小子,现在竟然封了爵,这真是天恩高厚,一定要为朝廷效力!”
冯国璋接管禁卫军后,亲口向官兵保证:
“两宫的安全,我冯某以身家性命担保!并担保两宫决不离开宫禁,仍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不论我今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证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
清帝退位后,禁卫军被改编成陆军第十六师,仍由冯国璋遥为领制,而且这个师也一直派一个营给冯国璋作卫队,冯国璋到哪,他们就跟到哪。
1917年冯国璋做上了代理大总统后,第十六师分拆成为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两个师仍旧派出队伍轮流到总统府担任守卫工作。
1918年冯国璋卸任回河间老家后,第十六师仍派出一个连跟着下去,以示特殊关系。可以说,一直到冯国璋死,禁卫军也确实没有和冯脱离过关系。
但是,在冯国璋死后,原禁卫军分拆的第十五师和第十六师也就在连绵的内战中消耗殆尽,不复昔日旗兵师的旧底子了。
之后,虽然番号还在,但和此前的禁卫军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