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年间,湖北的武昌城金水闸这个地方,忽然来了一主一仆。主人看上去二十来岁,长得细高苗条;仆人则四五十岁,脸上没有胡须,满口的京腔,一看便是宫中太监。这主仆二人来到武昌后租下一套客房住下,这两人的衣着饰品看起来都非常豪华奢侈。
让旁人惊奇的是,每当仆人向主人端茶敬水的时候都要跪下,仆人公开称呼主人为“皇上”,而自己称奴才。外人一看这架势觉得很奇怪,于是便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功夫就传遍了武昌城。
对于这位皇帝的到来,人们都持保留意见,甚至很是怀疑,因为当今皇上正囚禁在瀛台,难不成是皇上偷偷跑出了京城到了武昌来投奔张之洞大人,武昌的报纸更是将此消息客观地报道了一番,上海各报纸也装载了这一重大新闻,结果以讹传讹,让所有人都知道张之洞有保驾光绪之意。
这一主一仆到达武昌后,当地百姓还真的相信了,因为主人的衣服上绣有五爪五龙,用的碗上也是五爪五龙,同时还随身携带一枚刻有“御用之宝”的玉印,所以人们就更加确信这年轻人就是光绪帝了。于是,前来拜访皇上的人络绎不绝,而且照例都是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这位皇上的到来让一些人产生了投机的想法,不少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不仅前来拜见,而且都送来不少珍贵贡品,结果这事情越闹越大,当地的官员不得不亲自查访,江夏知县询问这位“光绪皇帝”时,他只说了一句“见张之洞,方可言明。”
后来有不少好事者,又查明了那仆人确实是太监,且张之洞得知后,让人拿光绪帝的照片进行比对,结果他们之间的相貌极为相似,于是又密电京城好友,询问宫中有无光绪皇帝出走消息。可是囚禁光绪的瀛台无人敢入,所以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就在张之洞左右为难之时,流亡日本的梁启超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说道“戾太子真伪,尚在肘腋。”张之洞见信后,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时间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几天,京城的密友来电,确认了光绪还在瀛台。张之洞这才放下心来,认为兹事体大,绝不可再拖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天下午,张之洞便在总督府提“光绪皇帝”到堂上。张之洞开口便说:“你要见我,今天我就在这里,你们要如实说出你们的身份和来历。”
这位光绪皇帝倒也从容,便说:“堂上这么多人,我不便开口,待退堂后便向制台当面说明。”并且还信誓旦旦地说:“我没犯法”。张之洞一听就火大,拍案厉声说:“私用御物还不当斩”。一番审讯下来,这主仆二人终于熬不住了,最终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假扮仆人的是从宫中逃出来的太监,在路上遇见了这个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姓名来历,只是觉得他很像光绪帝,于是才有了假扮皇上的主意,太监和年轻人说到了湖北必定有飞黄腾达之日,这才有了冒充光绪帝的闹剧。
张之洞得知实情后将案件移交给了江夏知县,在经过审讯后才得知,这位年轻人来路也不小,他是为满人唱戏的,名崇福,自小就常入宫中演戏,所以对宫中的一切事物较为熟悉,在整个行骗过程中也算是像模像样,并无什么破绽。
当然了,真相大白之后,这主仆二人犯下大逆不道之重罪,按大清律该诛灭九族,可是人家光棍一条,根本谈不上九族,最终押赴刑场赴法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