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和百姓在吃和健康上没啥区别,谈明清两代中医在食补上的改良

乾隆和百姓在吃和健康上没啥区别,谈明清两代中医在食补上的改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4/1/7 10:12:11

乾隆比他们活得都长活了88岁!乾隆的一生就是“养生”的一生,就是重视“食补”的一生。在其庞大的“名单”中有一例制作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廉的食品八珍糕

很简单的小吃

《清宫医案集成》记载:自乾隆四十一年到乾隆五十三年,共服用八珍糕13次,其中耗费人参五两三钱。13次食用具体记录是: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用八珍糕四次,用过二等人参八钱。

乾隆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皇上用八珍糕九次,用过四等人参四两五钱。

很显然,这只是乾隆在身体不适情况下,集中服用记录。在实际中,乾隆甚至直接命人准备八珍糕。

《驾行热河哨鹿节次膳底档》就记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月十二日传旨:叫你们做八珍,所用之物人参、茯苓、山药、扁豆、建莲肉、粳米面、糯米面,共为极细,加白糖和匀蒸糕,俱系药房碾面。碾得面时,总管肖云鹏、张顺,太监胡士杰,药房总管首领田福、堂官陈世琬看着蒸糕,晾凉后存放。

您看,这些都没有被记录在《清宫医案集成》中,可见,平日里也是吃的。

那么,八珍糕是哪八珍呢?在《上用人参底薄》记录中该食补的底方为:党参二两、茯苓二两、白术一两、薏苡仁三两、芡实三两、扁豆三两、白糖八两。

上面只有六种药,那么另外两处呢?在“底薄”中只有空白的两处三两。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因有二:

其一:“八珍糕”并非清朝才有,早在明朝就出现了那时候叫“八仙糕”。因此,不仅仅皇宫就是民间百姓也有,但因为皇族、高官显贵因为成本原因,自然会有不同。

其二:因为这种“食补”是由“中药药方”演变而来。在医生们根据不同的病情,会对“八味药”的数量、品种进行一定改变。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奇妙之处。同一种病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下,其药方都会有所不同。

而且这个“底档”显然也是乾隆后期所用药方,因为乾隆老年后,为了其身体考虑选用了药力相对人参要低的党参。

八珍糕的开创者中医外科“正宗派”创始人陈实功,一位“道德高尚”的德医

“八珍糕”的开创者被认为是明朝名医陈实功。陈实功(1555-1636)是今天江苏南通人,寿年81岁。他著有《外科正宗》一书,是中医外科“正宗派”的创始人。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提出了著名的“五戒十要”。

陈实功生卒时期正是中国晚明时期,当时的明朝因为经济发展畸形,特别是墨西哥、日本白银地广泛输入,使得南方商品市场大规模发展、通货膨胀问题较明显。整个社会遍布着奢靡、拼命致富的思想。

在此情况下,陈实功希望医生们要守住做医生的底线,不要多要钱财物品;对于患者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贫穷还是富贵都要一视同仁等。陈实功学医七十年,将家资广泛用于修路建桥、修建养老院孤儿院、赈济灾民等事情。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他出版的《外科正宗》一书,是对其中医外科学学问的总结。在书中便有“八仙糕”词条。其词条内容不多,特摘录如下,分为四个部分:八仙糕的作用、主治病症、药方、此糕点的做法:

八仙糕为因设?健脾养胃兼止泻。参苓山药芡实莲,白糖米粉延生说。治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各六两),糯米(三升)、梗米(七升),白蜜(一斤)、白糖霜(二斤半)。

右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顿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早用白汤泡用数条,或干吃亦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八珍糕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五种中药药末和入糯粳米粉中,加入白糖、蜂蜜做成糕点。其实,陈实功也只是把针对小儿脾胃的药方做成糕点而已。类似药方早就有了,只不过之前的药方中的药是以汤喂食药末为主。

陈实功不仅仅做了“八珍糕”还将针对小儿脾胃疾病的药方进行了成人化、老人的“食补”糕点。

陈实功的“八仙糕”一直都作为小儿腹胀腹泻类药食,其主要目的就是固本。他认为:后天养生主要就是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说白了就是五脏六腑、经络运行的发动机,因为人活着靠的就是脾胃对食物的分解消化的营养,脾胃功能出现问题,人的各种营养吸收就会出现问题。

“食补”也不能乱吃,先要去问问医生,因为中医药思想很博大

明末清初的医学家汪昂(1615—1694),在其代表作之一《汤头歌决》中就对“八珍糕”如此介绍:八珍糕与小儿宜,参术苓陈豆意依,淮药芡莲糯粳米,健脾益胃又何疑。

介绍中有九种药: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扁豆、薏仁、淮山药、芡实、莲子肉。这一药方基本上就涵盖了“八珍糕”的大部分中药品种。其他还有山楂、麦芽、大枣等同类品种。

八珍糕主要针对的是脾胃不好的人,或者长期吃大鱼大肉导致的脾胃肺方面出现问题的朋友。脾胃属土、肺属金。症状主要是厌食、面色苍白、懒着说话、咳嗽、腹胀、虚汗乏力气短等。

这些病古代皇帝会得,大部分现代人也同样会得。

在“八珍糕”的基础中药品种中,最基础的是四味,几乎所有“八珍糕”都有,即山药、茯苓、芡实、莲肉。其他品味就需要问询医生再决定了。

例如你如果大便干燥了,一些有经验的老中医就会把白扁豆换成沙棘油、苦杏仁等利于通便的药。因为白扁豆化湿消暑,可以让大便干燥,利于治疗腹泻。你越吃白扁豆你的大便干燥越严重,最终你得去用“开塞露”了。

总之,“食补”不是瞎补,知道古代的“养生”知识后,去询问医生的建议才是正途。

鸿章式思维:从晚清二李关系,看忠的上下级关系

艺术不可能至上:法国大革命与马拉之死的不同绘画表现

清亡定格在何时?慈禧葬东陵,奢侈与浮华不过是云烟

更多文章

  • 她贵为大清公主,却因谋反被弟弟凌迟处死,身中300多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莽古济的生母衮代是二婚嫁给努尔哈赤的,且她在和努尔哈赤成亲的时候,努尔哈赤身边已经有相当多如花似玉的妻妾了,可衮代是个颇有眼见的女子,凭借自己的乖巧顺从成功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后来衮代为努尔哈赤生下了公主莽古济,可怜莽古济贵为公主,虽然有那么受宠的母亲,可也不能摆脱被强迫联姻的命运。

  • 她从宫女晋升为贵妃,一生见证了大清三任皇帝陨落,60岁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用到绝大多数这个词语是因为大清历史较长,总有那么几个例外,比如孝仪纯皇后,她就是内务府正黄旗包衣出身,从一名汉人宫女慢慢爬到了皇后位置的。咸丰帝后宫中有一个贵妃也是宫女出身的,从一个宫女慢慢变成了贵妃,她就是索绰罗氏,史称婉贵妃。婉贵妃属内务府正白旗包衣,在包衣世家中,她所出生的索绰罗氏一族算是

  • 这位皇后死后,第一次得到的谥号类似董鄂妃,康熙得知后大发雷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评价董鄂妃,名妓董小宛就是董鄂妃吗,皇后谥号一览表

    这里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延禧攻略》之中大火的皇后富察氏,她死后的谥号为“孝贤纯皇后”。还有主角魏璎珞,也就是历史上的令妃,她死后的谥号为“孝仪纯皇后”。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明白了,不管是富察皇后还是令妃,她们谥号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纯”,这个“纯”就是帝谥,也就是说她们的丈夫乾隆死后的谥号是

  • 为什么清朝建立三百年,出了那么几个精明的皇帝,因为勤俭节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哪个皇帝勤俭节约,清朝最精明的帝王,清朝节俭的皇帝

    我为什么这么说?这从清朝皇帝的节俭可见一斑。清代康熙,由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教导,决心成为一个勤政、关心人民的好皇帝。因此,他拒绝在日常消费中奢侈,对那些享乐或讲究奢侈的东西不感兴趣。在他成为帝王的第二年,他收到了一只罕见的黄鹦鹉,是一位将军从前线特地送来的此外,他还专门为鹦鹉建造了一个独特的金笼子。

  • 她为努尔哈赤生下5个孩子,因自己出身低微,孩子的处境很尴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努尔哈赤女儿一览表,努尔哈赤一共有多少个女儿,努尔哈赤与皇后的后代

    真哥的姓氏为嘉穆瑚觉罗氏,大家看到这一串姓氏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这个姓氏和爱新觉罗氏是不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实际上还真是息息相关的,“觉罗”是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宗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族人都分开到不同的地方去定居了,是以为了能够有各自的特色,也为了便于分辨,他们会在“觉罗”前加以其他的词语,衍生

  • 她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后,生下了乾隆,被康熙称为“有福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死时乾隆多少岁,康熙皇帝最长寿的皇后,乾隆嘉庆康熙

    钮钴禄氏出身镶黄旗,属于满洲上三旗,她的生父是从四品官员,祖父额亦都,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他是清朝的开国元勋,功勋卓著,是陪伴努尔哈赤征战沙场多年的一名悍将。从这方面说,钮钴禄氏出生于一个充满了辉煌历史的家族,绝对称得上是贵族千金,不过她的祖上虽然风光的很,但到她这一代就没有那么出色了,是以她

  • 她是康熙的女儿,从小就比其他公主待遇高,死后皇帝还特意追封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的宝贝公主,康熙公主墓内蒙古,顾宏伯评话康熙皇帝

    其实古代宫中的制度比大家想象的要保守严密,这种公主与大臣相恋的事情是很难发生的,何况是像年羹尧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是决不可能随意出入后宫与深入简出的公主有所往来的。而且清朝一直以来都有满蒙联姻的习俗,历朝历代的公主几乎都会以和亲名义远嫁蒙古,方便帝王维护边境局势。不过康熙时期却有一位公主例外,因康熙

  •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皇帝是如何处置他的家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说雍正皇帝是一个铁血皇帝,最是无情,在他上位后,连自己的兄弟们都不放过,但是他与年羹尧是真爱的。在雍正皇帝下定决心收拾年羹尧前,雍正皇帝还是对年羹尧好言相劝,希望他回头是岸。但年羹尧真的是太嚣张,对雍正皇帝的劝诫置若茫然,依然我行我素,作威作福,结党营私,逼着雍正皇帝下死手。天作孽犹可恕,自作

  • 康熙最宠爱的四妃之一,居妃位52年,因儿子被雍正排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晚年最受宠的妃子,康熙最宠的嫔妃,康熙皇帝一生之中最宠的妃子是谁

    宜妃,郭络罗氏,父亲为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保官。康熙时代大部分的妃嫔都是出生年月不详的,因为这些人大多是从小就被选进宫里,当未来的妃嫔养的,或者有的是宫女出身。对于宜妃的出身,到底是秀女还是宫女,已经无法考究,只知道,康熙十六年,宜妃的第一次晋封就封为宜嫔。起点不可谓不高,康熙后宫女人很多,能封嫔的不

  • 她是嘉庆的皇贵妃,生下皇帝的第一个儿子,虽然不受宠但却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嘉庆贵妃瓜儿结局,嘉庆皇帝的皇后惨死,嘉庆嘉贵妃

    根据记载,刘佳氏的父亲刘福明只是一个拜唐阿,毫无品级,也就是说刘佳氏的出身在古代算是比较底层了。乾隆年间,她被赐给永琰,成为了格格(侍妾),这期间关于她的信息并不多,也就是说她在府中可能不大受宠,但她是个有福气的女子。乾隆四十四年,刘佳氏为永琰生了第一个儿子,这说明很有可能她还是永琰的第一个女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