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渝先生:姜太公 驱鬼为人 积德满天下

南渝先生:姜太公 驱鬼为人 积德满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2/22 6:06:10

驱邪对民间来说是很普遍的风俗。很多的神仙都有驱邪的职能,譬如,城隍神就有这样的能力。但真正把驱邪作为全职的,便是为人们非常熟悉的驱邪之神姜子牙

姜子牙,又名太公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冀州人氏,辅佐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取得天下。

民间关于姜子牙的传说很多。据说姜子牙七十岁的时候,经常去渭水河边钓鱼,有一次,很偶然地遇到了周文王,两人一见如故,相言甚欢。周文王听了姜子牙的高论,大为叹服,认为他就是辅佐自己取得天下之人,就把他请了回去,拜为相国。

姜子牙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帮助周文王治理国家,励精图治,西岐这块周文王统治的土地很快从一个诸侯国家变成大国。周文王死后,姜子牙继续辅佐武王,在他的辅佐下,周武王起兵伐纣,双方战于牧野,商军大败,纣王自尽,殷商王朝就此覆灭,周武王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武王分封诸侯,姜子牙因辅佐有功,被封在有盐铁之利的东汉之滨,这就是后来的齐国。而姜子牙便是齐国的先祖。

由于姜子牙高龄出山,所以民间一般把他叫做姜太公。

传说姜子牙在世间活了两百多岁。汉朝的刘向在《列仙传》中写道“吕尚隐居起来垂钓,得到了神兽麒麟的祥瑞之气,又通过人梦与西伯侯交往,所以后来才有姜子牙与西伯侯相见的事情,这个事情在民间流传开了,并成为后世的美谈。”在这里,姜子牙已经沾上了一些神仙色彩。

唐朝时候,姜子牙已经被人们看成神仙了。大唐天子令各地修建太公庙,并让“汉初三杰”之一,汉朝的开国功臣张良陪祀。后来,姜子牙又被敕封为武成王,在全国各地的城镇,都要修建和孔子庙规模相当的姜子牙庙。

姜子牙就此成为全国性的神仙,各地的举人、进士都要祭祀姜子牙。唐天子把姜子牙推崇到和孔子相当的地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空前绝后的。唐天子想推行一种风俗,就鼓励武举人们在应试之前,都先到庙里祭拜一下姜子牙国家有征战之事,军队出征打仗之前、获胜班师还朝也要到太公庙里去祭拜。可见,在唐朝,姜子牙已然成为武神。

北宋时期,姜子牙依然受到人们的祭祀。有宋一代外患频繁,朝廷需要鼓舞军民的士气,于是更加鼓励人们祭拜姜子牙。这种习俗固定下来之后,就有了文庙和武庙之说,文庙自然是祭祀孔子的,而武庙就是祭祀姜子牙的。后来被供奉到武庙祭祀的人很多,关羽、岳飞、文天祥先后都入祀武庙。

明朝风靡一时的神鬼小说《封神演义》流传于世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小说把姜子牙描绘成神通仙人两界、辅周灭商后受命封神之人。姜子牙将那些死于战场上的文臣武将封为天上的神仙,就连那些鬼怪都有了职位,封神之后,英魂各自散去。因为这个原因,人们认为姜子牙可以驱邪。

据说姜子牙封神之后,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姜子牙对分封的众神说,我虽然不是神仙,但是我的地位要在神仙之上。众神不满,于是质问他“你为何在神仙之上”姜子牙说“你们的神位在屋子里的桌台上,而我的褥位在房梁上面,难道房梁不比桌台高么”这句话问得众神无言以对,只好默认。后来人们祭祀姜子牙,并把他尊为驱邪之神,恐怕就是因为他封过神,位在很多神仙之上,众神敬畏他,而且姜子牙善识神仙的好坏。所以,那些邪神当然不敢在姜太公出现的地方放肆了。

民间驱邪的方式很多,最早是要到庙宇去祈求,后来人们在建造新房的时候,都要在房梁上用红纸写上“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类的话,借姜子牙之威驱邪,而保护新房的平安。光是这样还不算完,还要烧香、放鞭炮。有人还有从梁上撒铜钱,或是在房梁上系一个铜钱,也有从梁上往下扔馒头的。总之,人们愿意在一座新房子建成的时候多花费些精力延请姜子牙来驱邪,以确保日后的平安。

在年画里也经常出现姜子牙的形象。姜子牙的神像被人们当成驱邪的符咒,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姜子牙的神像挂出来,以便驱除邪神,过个好年,同时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不遭到邪神的危害,以保家人的平安。有些人更把姜子牙的神像常年悬挂在厅堂之上,以保家中一年四季的平安。

人们把姜子牙描绘成一个睿智的老人,他骑着一匹四不像,身上有杏黄旗,手执八卦和一支鞭子,身上还带着一些符咒等法物。人们将这样一位姜子牙奉为驱邪保家宅平安的神祇,人们敬仰他,祭祀他。他的存在让人们觉得非常安全,因为,姜子牙是保护百姓的驱邪之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丑化的历史名人,纣王只能排第二,第一名被黑竟因老婆长的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纣王老婆,历史上真正的纣王,历史评价纣王

    第五名:苏定方《三侠五义》和《说唐三传》等一些历史书籍中,苏定方是一个两面三刀、阴险自私的奸臣,害死了罗成,与代表正义的瓦岗寨达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而历史上真实的苏定方可谓是唐代的战神,作战神勇,为李唐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即使相比小说中的主角人物秦琼、尉迟恭也不逊几分。苏定方被丑化的原因可能是他的一

  • 女娲找纣王报仇,却被2个凡人吓跑,临走大喊一句话,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女娲教训纣王,女娲娘娘为何要讨伐纣王,上古女娲娘娘和纣王

    自古以来,不管是俗语还是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些充满了寓意,有些则充满了神话性质,让人们传颂。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这句俗语人人皆知,但他背后的意思却很少有人知晓,就是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句俗语背后的故事主角就是我们的女娲娘娘。我们都知道,女娲娘娘是补天的厉害人物,创造了人类。那么,她不敢动土的太岁

  • 周朝为什么能存活八百年?其中的五百多年里只能说是在苟延残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为什么能存活800年,周朝真的存活八百年吗,周朝为什么能存在八百年之久

    第一个阶段:西周时期这一阶段的周王室,是拥有真正权威、实权的时期。从周武王联合天下诸侯,推翻商纣王,建立了西周开始,周天子是名副其实、四海归心的天下共主。第二个阶段:春秋时期(东周时期)从东周的出现开始,周天子及周王室的权威逐步下降。各方诸侯国的实力大增,互相攻伐,春秋五霸轮流登上历史舞台,已经开始

  • 周武王死后,为什么要周公辅政,而不是让姜太公辅政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王死后周公辅政,武王为什么让周公辅政,周武王死后为何不是姜太公辅政

    想要弄清楚这些,就要先明白当时的天下格局和周国面临的危机。在商朝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只有商国的国君可以自称为王,其余各国国君都只是诸侯罢了。随着周国的国力不断壮大,引起了商国的注意。毕竟商国当初就是国力壮大后,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为此,商国一有机会便打压、削弱周国,这也导致了两国矛盾的计

  • 河南4000年前遗址出土一条“真龙”,专家激动欢呼:夏朝真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开封夏朝考古,夏商考古重大发现,最接近夏朝的考古发现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惊艳了世界,并点燃了人们寻找商朝遗址的希望,不久后在1928年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其结果震撼人心,它印证了史书记载,证实了商朝的存在。那么考古学家的下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寻找中华第一王朝夏,国家开展“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的即在于此。夏朝是否真实存在过,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 姜子牙的后代,为什么会把齐国的国君之位弄丢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齐国姜子牙后代,姜子牙的齐国被谁夺走了,姜子牙为什么不去齐国

    齐国是山东大国,开国国君是姜尚,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太公。后来的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这是齐国的最顶峰时期。不过后面的齐主能力参差不齐,齐国逐渐被田氏所控制,最终被替代。姜齐是如何被田齐所取代的呢,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1、外来的田氏田氏家族本来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的后人。因为陈国发生变乱

  • 如果在姜子牙、关羽、李靖、岳飞等人中选一人为武圣,谁更合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子牙和岳飞谁是武圣,姜子牙武圣,岳飞和关羽谁更忠义

    题目中的9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都很NB,但是要选武圣,要从人品、名气以及武功等多方面去进行考量。第一轮首先淘汰吴起、韩信和霍去病。既然说武圣,那就不能在人格或人品方面有大的瑕疵。这三个人在军事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吴起和韩信都是能进入武庙十哲的NB人物,霍去病也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

  • “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寺的演变过程,寺庙里常见的汉字,西周有寺庙吗

    寺者,寸土也,国之法度,引申为国家衙门或办公场所,如古代官署之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等,而佛寺的起源便与鸿胪寺息息相关。在古代中国,鸿胪寺的一项职责便是负责外事接待,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和国家招待所。佛教僧人到了汉朝,受到汉明帝的礼遇,以客礼相待,将其安置在鸿胪寺中。再次强调,这里的鸿

  • 颛顼、帝喾、尧、舜、禹和黄帝的世系关系,是怎么样排列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颛顼帝喾的贡献,颛顼和帝喾谁是天帝,颛顼帝喾是什么时期的

    如果仅仅梳理这六位上古领袖之间的世系关系的话,那就仅仅涉及到了“黄帝”和他的元妃“嫘祖”所生的长子“少昊”和次子“昌意”。颛顼便是黄帝的次子“昌意”的儿子,也就是黄帝的嫡亲孙子,黄帝去世之后,把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了“少昊”,颛顼长大成人之后,便辅佐少昊一起管理部落,由于他辅佐少昊有功,便被封在了高阳

  • “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为何会笑了?周幽王死后,她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烽火戏诸侯褒姒图片,幽王对待褒姒,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怎样了

    结果,宠爱妹喜的夏桀、宠爱妲己的纣王与宠爱褒姒的周幽王,都丢了江山。估计大多数的人都知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致上就是说,周幽王时期,褒国进献了一位叫做褒姒的美人,周幽王喜欢她到不行,但褒姒却从来不笑。周幽王想尽办法,都没能让褒姒发笑,所以十分苦恼。就在这个时候,佞臣虢石父进谗言,提出让周幽王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