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明理学简介 产生的原因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宋明理学简介 产生的原因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4/1/5 2:36:37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宋儒则重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因有此称。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朝成为官方哲学。

重要理学家有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灏,南宋杨时、朱熹、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刘因、 郝经、姚枢,廉希宪,张文谦,刘秉忠、赵汸、汪克宽、华幼武、吴海、戴良、李祁、张宪、梁寅、苏天爵等,明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广义上包含三苏、王安石、司马光等。其哲学中心观念是“理”,“理”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出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概述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儒学发展形成了王安石荆公学派、司马光温公学派、苏轼的蜀学等派。后来谈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派。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明末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产生原因

1.经学的发展瓶颈促使了儒学内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的冲击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 先秦儒道、诸子分家后,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

5.理学家们的个人努力,提出复兴理学

6.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

代表人物

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陆九渊;

明代: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官方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五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宋明理学”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

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期以后的韩愈、李翱、柳宗元诸人继其后续,而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在时间上,这场儒学运动持续到明清之际,影响直至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动不限于儒学的故乡,还牵涉到受儒学影响的东亚诸国,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所谓的儒学主要就是理学(或称性理学);宋明理学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

我们研究理学哲学智慧,不仅在于了解它对回应与解决当时社会与文化问题作了怎样的解答,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其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思索一些诸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确回应外来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等对当代仍至为重要的哲学问题。从新树立国人的信仰,正是理学智慧的意义所在。

标签: 宋朝道教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共公偷看晋国公子洗澡是真的吗?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共公,春秋,历史解密

    晋公子重耳离开了齐国,来到曹国。曹共公之前听说重耳的肋骨是连在一起没有缝隙的。晚上趁着重耳洗澡,曹共公蹑手蹑脚地去偷看重耳裸体,结果被重耳发现。曹国大夫僖负羁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妻子,妻子说:“跟随公子的都是贤能之人,在他们的辅佐下,公子有朝一日回到晋国,一定能成为国君,还会在诸侯中称霸。称霸后,讨

  •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还有三个哥哥,分别是什么结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带领老李家发家致富的第一人,就是李渊的爷爷李虎。由于他在西魏战功赫赫,被封为唐国公,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唐国公这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因此李虎的儿子李昞承袭了这一爵位。李昞作为唐国公,一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李澄、李湛、李

  • 古代打了败仗为什么叫“败北”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打了败仗为什么叫“败北”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败南、败西、败中?《周礼·夏官司马第四》说:“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卿,三公北面东上。”因此,君南臣北在当时是一个严格的礼制与尊卑秩序。甚至是臣子与臣子之间,没到一定的等级的话,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也是绝对不能逾越地,否则将会戴上

  • 文绣和溥仪离婚没得多少财产,她此后是怎么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绣,清朝,历史解密

    文绣很不愿意回忆她和溥仪的婚姻,对曾经的“皇妃”称号更是不屑一顾,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绣身材不高,长得也不太好看,她之所以会被选为皇妃,得感谢那个年代的照相技术。虽说清朝已经亡了,但紫禁城依然是逊帝溥仪的小朝廷。1921年春,逊帝到了大婚的年纪,按清廷祖例,满洲王公贵族都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宫中选秀。不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三首古诗,你读过几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王安石最经典的三首古诗,你读过几首?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生于1021年12月18日,今年正好是其诞辰1000周年。站在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审视古人,朝代早已数代更迭,当时代的政治纷争也早已尘埃落定、不复陈迹,能留下来长久滋润

  • 古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要举旗帜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军旗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样物品,在打仗时,军旗在哪里树立,也就意味着哪块阵地是己方军队所在。我国是最早使用军旗的国家,早在原始部落时期,各部落就分别用不同的动物作为旗帜图腾。有一种说法是,龙这种动物就是黄帝、炎帝部落在征服其他部落后,不断把战败部落的动物图腾糅合,最终形成龙图腾的。那么打仗的时候,为

  • 诸葛亮借命如果没有被打扰的话 诸葛亮最后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诸葛亮的七星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的七星灯究竟是啥?如没魏延破坏,能成功续命吗?诸葛亮在三国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三国演义里面记载诸葛亮不仅在赤壁之战中三天借来十万只箭,而且更是能向上天换来东风帮助蜀吴军队火烧曹操战船。而诸葛亮的算无遗漏更是被后世尊称神

  • 历史上曹植有孩子吗?活下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曹植有孩子吗?活下来了吗?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

  • 古代皇帝的卧室为何往往很小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大多喜欢豪华的大房子,宽大明亮的大卧室。可古代人却与之相反。当我们走进故宫,看到皇帝的书房和卧室,发现皇帝住的地方并不比普通百姓的大多少,不过10多平方米而已。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共有房间9000间,可皇帝的卧室为什么这么小呢?如今的人们,都以住大房子为荣,觉得宽敞

  • 在秦灭六国发动的战争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之战,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此战,秦始皇嬴政采用了“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的策略,对于山东六国逐个击破。也即在战国末期,秦国按照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从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