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春秋后期会盟诸侯的越国,为何会走向衰弱,沦为二流国家呢?

作为春秋后期会盟诸侯的越国,为何会走向衰弱,沦为二流国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2/18 6:36:12

灭吴成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var1]

(春秋五霸,历史上存在着两种说法)

越国也有过辉煌高光时期,作为春秋后期的南方大国,越国长期与邻国楚国、吴国关系紧张,其中与吴国更有极深仇恨。吴王阖闾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对越国形成压倒性优势,打败越国夺取了太湖平原,将都城由镇江迁至姑苏城(苏州前身),吴国南拓疆土,北上会盟,遂成中原霸主。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王阖闾起倾国之兵,在伍子胥、孙武的协助下攻打南方头号强国楚国,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楚都寿春陷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终于报了父兄被害之仇。

吴国如果可以一鼓作气,灭楚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一向受到楚国扶持的越国却坐不住了,越王允常看到楚国有难,又不想吴国一强独大,便乘吴国后方空虚起兵伐吴,吴国被迫撤兵,灭楚大业功归一篑。

越王允常死后,公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乘越国王位更迭,兴兵讨之,以报之前越国伐吴之仇。不想初登王位的勾践也不是吃素的,在檇李之战打败了吴国,吴王阖闾受剑伤败回,不久便去世,公子夫差继承了吴王之位。

[var1]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立志复仇)

之后的这一段历史,相信很多人都比较了解。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兴兵讨越,并生擒越王勾践,差点导致越国亡国。若不是夫差骄傲自满,不听伍子胥劝谏,再加上太宰伯嚭这个见钱眼开小人的从中周旋,不仅勾践命不保,越国估计都将不复存在。

越王勾践历经磨难,终于得释回国。而当时的吴王夫差,正忙于与晋国、齐国等大国称霸中原。勾践乘着吴国无暇顾及越国,通过卧薪尝胆,图存求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于公元前482年,乘着吴王夫差北上会盟之际,起兵伐吴,一雪前耻,俘获吴国太子友。吴王夫差虽北上会盟夺得霸主,但毕竟是得不偿失,后方国土大片被占,越国占据了对吴国的军事优势,此后多年持续对吴国用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灭亡强盛一时的吴国。

吴国灭亡后,越国的疆域大大扩大,已经与齐鲁为邻。越军饮马长江,屯兵淮河,史载"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吴国灭亡后,越王勾践乘势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宋、鲁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不仅向他赏赐祭祀肉,还以“伯”称他。勾践一时风光无两,实现了其毕生夙愿,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盛极而衰

[var1]

(越国中后期的疆域)

然而越国的强盛却是暂时的,勾践晚年,终言不纳,昏聩不堪,他死后,越国三代发生了弑君的骇人事件,“越人三弑其君”成了这个南方大国由盛专衰的转折点。尽管勾践之后的子越王鹿郢和孙越王不寿继续秉持了他礼义相待诸侯的政策,越国得以维持霸主地位,但频繁的王位更迭,动不动就要来一出弑君事件,始终对这个新兴霸国带来了危机。特别是作为越国中兴之主的越王朱勾,竟然也是通过弑君夺得王位的,这显然为此后越国中期不断出现的弑君现象埋下了伏笔,也为越国的盛极而衰敲响了警钟。

越王朱勾和其先祖勾践一样以好战善武闻名于史,朱勾在位期间,频繁对外用兵,越国国力达到最鼎盛。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就在自己的著述中说过:“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可见,直到春秋晚期战国初期,越国依然拥有着雄厚的实力,可以与齐、晋、楚这样的大国并驾齐驱。

到了朱勾之子越王翳在位时,越国的日子便越来越不好过了。越国早在勾践在位时,便迁都琅琊,与山东半岛的齐鲁两国相距不远。春秋末期,齐国姜氏王族衰弱,田氏崛起,并取而代之,开始对距离不远的越都琅琊虎视眈眈。面对列强环绕的北方,越王翳被迫带着越民返回江南,并迁都于吴(今苏州),加强了对吴越地区的控制。

越王翳晚年,越国内乱不断,频繁发生杀害王子和弑君事件。先是越王翳之弟豫,为了争夺王位,连杀兄长三子,感到受到威胁的太子诸咎,率军驱逐豫,并包围王宫杀害了在位已经三十六的越王翳。太子诸咎弑君,越人又合力杀死了他,越国陷入无主状态。诸咎之子错枝被吴地越民拥立为王,但他无意当王,最后还是在别人的胁迫下勉强称王。公元前373年,内乱祸首豫被杀,错枝被废黜,越王翳之子之初无余被拥立为越王。

越王无余在位不过十年,便在公元前363年,被臣子思又弑杀,无颛被拥立为越王。至此,从诸咎弑君开始,越国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连续发生弑君、废君事件。越国内乱不断,局势动荡不安,贵族间自杀残杀,无疑给这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南方强国蒙上了阴影,越王勾践花二十年时间开创的霸业至此便走向了衰落。

分崩离析,霸业不再

[var1]

(分崩离析的越国)

越国内乱不断,衰落迹象明显。继位的越王无颛将国都迁回古都会稽,希望能稳固越国的国力。但彼强我弱,周边的齐国、楚国对越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越国衰落之势已不可挽回。

无颛在位18年去世,其弟无彊继位。无彊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越国在他的治理下一度有中兴之象,但是他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穷兵黩武。公元前333年,无彊起兵攻打东方大国齐国,试图通过征服齐国来挽回昔日霸主地位,谁料在位的齐威王非常精明,派人引诱越王无彊讨伐楚国,当时楚国正北上争霸,国内确实兵力空虚,无彊听从齐使建议,转头就南下攻打楚国。结果楚国根本不是个软柿子,楚威王早有吞并越国之心,这个外强中干的邻国,其实早就成了楚国的吞并目标。

结果是还没等越军回军攻打楚国,楚威王自己已经亲自领兵进攻越国,猝不及防的越国遭到惨败,越王无彊被杀。由于战事进展超乎想象,越王无彊生前并未确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曾经强盛一时的春秋霸主越国就此分崩离析,彻底的失去了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无关越国

[var1]

越国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持续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大国霸业。至少在战国前期,越国的霸主地位还是比较稳固的。

战国的历史大概始于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晋”,这一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合力灭掉实力最强大的智氏。韩赵魏三家共同瓜分晋国,作为春秋霸主之一的晋国名存实亡,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虽然掌控了晋国大权,但晋国毕竟明面上还是个国家,而秦国和燕国实力都较弱,因此当时真正能称的上大国的只有晋、齐、楚、越四国。越国因为灭掉了强盛一时的吴国而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在战国初期也是风光无两,是与齐、楚并驾齐驱的南方大国。

不过越国的霸业来的快也去的快,前文写到,越国到了战国初期便已经趋于衰弱。公元前333年,楚国大军攻入越都会稽,越王无彊被杀,越国灭亡。尽管楚国未能尽占越国土地,但越国的灭亡已成事实,无彊的几个儿子建立的国家苟延残喘一直维持到秦始皇时期才彻底灭亡,但他们当时都已经不具备实力恢复故国,只是作为越国的残余力量维持国家的存在罢了。

与越国的盛极而衰不同,战国七雄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个混乱的历史时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是七雄中实力远不如越国的韩国,也凭着自身作为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喘,拼命保全国家,在战国近二百年的历史中始终周旋诸国,免遭亡国,直到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而彼时的越国,早已经是落花凋零,丝毫没有存在感,靠着几个越国王子在闽越苦苦支撑。

后记

[var1]

(战国前期,越国的存在感还是很强的)

越国过早的衰弱,又碰上楚国这个强盛七百年的苦主,能有好日子过吗?

关于战国的历史,开始时间存在着争议,个人比较偏向于以“三家分晋”为始(前453年),止于秦始皇灭六国(前221年)。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里,越国真正称的上霸主的时间不过百年,在战国中期便走向衰弱。这显然与战国其他列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在中原地区,连韩国这样先天条件不好的弱国,都能凭一己之力顽强的撑到秦国一强独大,更何况本来就是春秋霸主的越国呢?

越国不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除了其过早衰弱,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列强中最早被灭,作为战国初期与齐、楚并列的大国,最后却免不了走向灭亡,真是时也命也。

更多文章

  • 秦朝灭了其他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始皇灭了六国是哪六国,秦始皇灭六国后怎么处理六国君王,秦始皇灭掉六国后六国国王去哪了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历经十年,消灭其他六个诸侯国,完成自夏以来,第一次,华夏一统![var1]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六个国家的君主在被秦灭亡以后,秦国是怎么对待他们的!秦国第一个灭的韩国!末代韩王,韩王安被杀!韩国是六国当中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只有9万平方公里,而且它也是兵源最少的

  • 高句丽只是个小国,隋朝为什么征发百万大军一定要打高句丽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隋朝高句丽兵力,隋唐为什么要灭高句丽,隋唐为何对高句丽用兵

    对于隋炀帝为何执意攻打高句丽,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1、统一华夏其实辽东以及朝鲜半岛地区在此之前一直是中国人的势力范围。这就要简单说说辽东的历史了。当时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在周代是殷商后裔箕子的国都,当时箕子为了避祸而东迁至朝鲜半岛,历史称为“箕子朝鲜”。秦汉之际,燕人卫满东渡鸭绿江,灭了箕子的后人,自

  • 隋文帝杨坚共有五兄弟,隋亡时,为何不见他的这些兄弟出来救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文帝杨坚详细资料,杨坚建隋原因,历史上的隋文帝杨坚有几个弟兄

    引言隋文帝杨坚,出身关中贵族,祖上一直任朝廷重职,而他本人也在北周王朝任过上柱国、大司马。后北周静帝将帝位禅让于他。杨坚在位期间,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建立三省六部制,励精图治。当时的隋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但这份繁荣并没有持续很久。隋炀帝称帝他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人有他的胸怀和能力,他先废废太子杨

  •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将她的儿女大多处死,为何独留下薛崇简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公主被处死李隆基灭其满门,李隆基要处死李隆范,薛崇简简介

    太平公主不仅是武则天的亲生女儿,更是武则天当朝时期的贴心小助理,曾为大唐和武周的江山社稷出谋划策招贤纳士。在李显、李旦前后继位期间,太平公主更是暗自在朝廷中,结党营私栽培党羽巩固地位。这从太平公主参与神龙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和参与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事件来看,太平公主的生存和适应能力

  • 李世民放了390个死囚回家探亲,要求明年回来问斩,后来怎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唐太宗修法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国内社会已经逐渐恢复从战乱中恢复了过来。但是李世民想要建立一个清明的社会,那么还有一个东西是必须的,这就是法律,而且是需要保证公平的法律。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初就下令由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了《武德律》,进而制定了《贞观律》。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了19位大

  • 中国第一位状元:怒怼唐朝三代帝王,不仅没事还升官,比魏征还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第一名状元,趣谈中国古代史上的十大传奇状元,最有名的唐代状元

    这些都是孙伏伽为状元第一人的明证,而这位历史第一的状元郎最开始是隋朝的官员,在万年县当法曹,万年县在哪里?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当时的长安城,而在李渊起兵之后直奔关中而来,作为隋朝的一个小小法曹,孙伏伽知道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主动投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军。在把持朝政几年之后,我们的李渊终于撕掉

  • 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为什么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有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吕后的儿子早逝,吕后去世后只能由孙子刘章继位,当时的刘章年幼,只能听吕氏家族和功臣集团的,吕后去世前,安排刘章娶了吕家的女儿,也是为了能继续吕家的美好生活。吕后去世后,吕家开了个家族会议,大概意思是为了能让吕家继续掌权,想将不是吕氏家族的人都清除掉。嫁给刘章的吕家的女儿知道这件事之后回到宫里,不小心

  •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为什么用无头人守陵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坟前的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武则天为什么能成为唯一的女皇帝

    李渊最开始扯旗造反时,为了集中精力平定中原腹地,所以对突厥等外部势力比较容忍,甚至有些卑躬屈膝。例如他对突厥人就曾经称臣,并且为了让突厥人给他卖命,还毫无底线地答应对方“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这就等于告诉突厥人:只要你们出力,缴获的财物和人口都归你们!我们从这件事,能清楚地看出来李渊的无

  • 经历8年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为啥还能苦撑150年?学者:命太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坚持150年,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大唐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唐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这一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其实安史之乱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早有预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是直接原因。再加上唐玄宗的宰相把持朝政期间,对安禄山等人排斥,靠杨贵妃上位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奸贼小人。所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渐严重,也为日后埋下了导火线。还有其他矛盾

  • 李渊心中的继承人是李建成吗?为什么李世民会一直手握兵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渊喜欢李世民还是喜欢李建成,李世民娶了李建成妻子视频,李渊收回李世民兵权

    因为李建成是长子嫡孙。除非李建成死在李渊之前吧。否则李建成是李渊继承人这个事实是无从改变的。另一方面,从李渊造反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事实上李渊对于自己能否造反成功是一直抱有疑虑的。在这种前途尚未可知的情况下,李渊哪来的心情考虑日后成功的继承人呢?这不现实。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使李渊在造反之前就已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