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河中十六国?为何会在唐高宗时期并入安西都护府?

什么是河中十六国?为何会在唐高宗时期并入安西都护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69 更新时间:2024/1/25 23:33:36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唐朝的存在从军事、政治、化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中华民族堪称宝贵的财富。尤其在军事层面,唐朝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可谓创造了中国历代朝的疆域之最。

使自己能够直接管辖到的区域无论是相比前朝还是后代来说,都得到了大幅度扩张,一个又一个都护府的设立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其中,被纳入安西都护府管辖的河中十六国则再度彰显了唐朝在那个时代的统治性地位。

一、不同国家间的同时扩张使其成为纷争之地

1、突厥汗国的崛起降低了萨珊波斯的影响力

河中,在现如今的地理意义上一般是指中亚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同时还包括泽拉夫尚和流域在内的地区,与中国的传统管辖的范围可谓是相隔甚远,而河中十六国则分别指的是那个时代位于这个地区的十六个国家,如吐火罗国、嚈哒部、诃达罗支国、解苏国、骨咄施沃沙。

[var1]

若是在其他时代,哪怕是在汉朝时期,这一地区的归属都应该与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这么远,就算想管都很难。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河中地区在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受到波斯帝国或者突厥人的控制,如建立于公元二百二十四年的萨珊王朝在当时便长期拥有着河中地区的管辖权。

但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即便是强大一时的萨珊王朝也不得不走衰弱,而当时对其发起挑战的便是处于中国北方的突厥政权。从柔然的附属部族,到一个所辖疆域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的国家,突厥做到这一切的时间不过短短三十多年,这无疑是突厥武力强大的最好证明。

同时,由于其所征伐占领的地区极为广阔,这导致它在东亚、西亚、小亚细亚乃至巴尔干、希腊地区等地方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var1]

尤其是对于萨珊波斯,突厥更是极力挑它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关系,促使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这对萨珊波斯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为突厥日后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在与拜占庭帝国之间发生战争前,萨珊波斯早已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特别是在经过喀瓦德一世和库思老一世的统治后,萨珊波斯不仅在内政方面进入稳定状态,对外军事层面也一直对周边政权处于优势状态。

然而,因为常年的战争,导致萨珊波斯的国力大为损耗。萨珊波斯虽然也曾试图阻止突厥人在河中地区的快速扩张,但由于其之前在当地的严苛政策,使其最终在与突厥人的争霸当中落败。

[var1]

直到之后萨珊波斯内部发生大规模动乱,再也无力染指河中十六国,突厥就此确立了自己在河中地区的霸主地位,它也因此成为唐王朝在这一地区扩张的唯一敌人。

2、突厥与唐朝之间的争斗不可避免

前文已经说到,由于突厥汗国的快速扩张,使得当时的许多地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它的影响,而与中国之间的斗争更是其存续时间内的主要活动。当中国还处于南北朝对峙阶段之时,突厥就从中挑拨离间,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来促使它们之间互相发动战争。

这不仅损害了这两大政权本身的实力、大大减缓了当时中国的统一进程,它自己也在这一过程当中收获了诸多利益,成为了这两个国家都必须重点防范的敌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直到唐朝时期,突厥和中原政权之间的争斗已经持续了长达数十年,实在称得上是老冤家和死对头。

[var1]

但是,也正是因为其扩张太过快速,且过分依赖军事、忽略了内部政治制度的建设以及不同民族矛盾之间的调和,导致突厥的强盛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一些外强中干的意味,这就为之后它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隋朝统一之后,于公元五百八十三年对突厥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随着在军事上反击的失利,突厥汗国再也无法压制住内部的民族矛盾,其内部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差,并最终在当年发生分裂。

东突厥在十六年后投降隋朝,西突厥则迁往当时仍然受到隋朝管辖的吐谷浑地区,并最终不知所踪。然而,之后随着隋朝的衰亡,突厥又开始成为威胁中原地区稳定的最大因素。

[var1]

在隋朝尚且处于统一状态之时,东突厥自然无法兴风作浪。但随着隋朝的灭亡,中原地区陷入群雄割据的状态,东突厥却摇身一变成为其中最为强大的军事势力之一,就连李渊也不得不为了最后争霸的胜利而选择向其暂时臣服以获得一定的军事援助。

之后当唐朝统一,东突厥又于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再度发动了对于唐朝的进攻,迫使当时在京城陷入防御空虚的情况下的唐太宗与其可汗订立了渭水之盟。

要知道,在夷狄观念尤为突出的古代,李世民的这一系列行为虽然都是逼不得已才为之,但对他本人来说却仍然是巨大的耻辱。因此,哪怕仅仅只是为了洗清耻辱,唐朝都需要做到消灭突厥。

[var1]

在渭水之盟签订不过短短三年后,唐朝便悍然发动了针对东突厥的大规模进攻,并最终在次年使其遭到重大打击,不得不选择成为唐朝的附属国。对于死灰复燃的西突厥,唐朝同样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即为了先对付东突厥,而采取了与其结盟的态度。

直到在东突厥灭亡的十几年后,西突厥与唐朝之间才开始渐渐进入敌对状态。当然,最后的胜者也是唐朝。另外,正是伴随着东西突厥的相继灭亡,唐朝获得了对西域及中亚地区的绝对掌控,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也相继设立,成为唐朝军事实力的强大有力证明。

[var1]

二、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军事扩张息息相关

1、安西都护府的设立从一开始就是针对于突厥

作为唐朝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都护府之一,安西都护府在当时的地位不言而喻。最早在公元六百四十年,安西都护府的前身西州都护府便在唐朝平定高昌时设立,治所则是位于西州。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从一开始就带有极为浓厚的军事色彩。

之后不久,西州都护府便升级为安西都护府,其主要目的便是遏制西突厥势力的扩张,在设立初期,安西都护府无论是所辖疆域还是自身所拥有的势力,都远远达不到日后那种地步,从兵力上看仅仅不过数千人而已。

[var1]

但是,随着唐朝与西突厥之间战争的日益进行,安西都护府也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强盛起来。

当西突厥灭亡后,为了维持在当地的统治,唐朝极大扩张了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安西四镇、原西突厥故地、波斯都督府在内的大片地区都被囊括在内。而原先受到西突厥掌控的河中十六国自然也在这时被纳入了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内。

可以说,安西都护府的存在与唐朝的军事扩张行为是呈正比的。当唐朝的对外扩张行动越是成功,安西都护府也将随之变得越发兴盛。之后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安西都护府的大量守军被抽调至内地平乱,安西都护府的防御力量因此陷入极度空虚的状态。

[var1]

可即便如此,安西都护府仍然直到安史之乱后坚守当地近一百年才真正消失。

2、唐高宗时期的唐朝在内政外交上进入一种稳定状态

在经过唐太宗时期的数十年励精图治之后,唐高宗继位时期的唐朝已经进入一种繁荣平和的状态。从外部来看,从几十年前就已经在与中原政权作着斗争的突厥已经受到了极大打击,东突厥早在之前就已经成为唐朝的附属国,西突厥也在之前与唐朝的战争当中落入下风、难以称得上是劲敌。

值得一提的是,太宗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头就是在其消灭东突厥势力后而获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唐朝的影响力之强大。

[var1]

而包括高句丽、薛延陀、吐谷浑、高昌在内的其他政权也纷纷在唐朝军队的进攻消失的消失、衰弱的衰弱,再也无力对唐朝形成过分强大的军事威胁。

在内政层面,唐朝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唐高宗时期唐朝的对外持续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于安西都护府,唐高宗还调整了以往只重军事、不顾行政的弊端,对提升安西都护府的功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var1]

三、总结

总的来说,河中十六国之所以会在唐高宗时期纳入安西都护府的统治和管辖,与当时不同政权之间的斗争有着密切关系。

面对异军突起的突厥,萨珊波斯的无力抵抗使其不得不撤出对河中地区的管控,而唐朝与突厥之间的关系又使得他们两个之间展开争霸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最终,在唐朝的武力压迫下,东西突厥先后灭亡,而原先受到突厥掌控的河中十六国自然便落到了唐朝的手中,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则将这点落到实处,彰显了唐朝在这个地区的霸主地位。

更多文章

  • 孔明死后留下了两员大将,一位助司马家篡魏,一位加速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就是蜀国大将王平。王平将军最开始是曹操手下的一位无名小将。后来跟随刘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默默无闻。直到诸葛亮的北伐才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街亭之战他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这彻底的改变了王平的命运。从此王平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兵进攻魏延,

  • 三国之中唯一能压住司马懿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中司马懿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真实评价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比司马懿谁更厉害

    在中国的古代诸葛亮的才能绝对是数一数二,如果真的算起来,诸葛亮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因为诸葛亮不仅仅有领兵打仗的才能,而且还有治国的才能,他真是一位奇才。跟他同一时代能跟他相比的也就只有司马懿了吧!司马懿的聪明才智一点也不比他差,两个人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多次交战,他们两个都把对方当成最大的对手。

  • 孙权不牺与刘备决裂也要夺取荆州,或许是孙权不自信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权为什么借刘备荆州,孙权与荆州,孙权夺回荆州完整视频

    说起孙权忌惮的人物,很多人应该想起的是威震逍遥津八百将士逆袭东吴的十万吴军的张辽,其实说起来孙权最忌惮的人与他同时作为三国霸主的刘备。面对曹操,二十六岁的孙权赤壁之战一战击败当时不可一世曹操,也斩断了曹操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三十一岁的孙权濡须之战再次击败南下的曹操,叫曹操发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

  • 三国时期,中国内部陷入混战,为何没有外族敢大规模入侵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为啥无外族入侵,外族入侵华夏,三国时期有外敌吗

    三国时期各个势力都和外族有各种各样的互动,从而达到增强自己军事实力,提高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同时提升自己国家的文化在外族的渗透能力,可谓是提前为自己统一全国打下一些基础。魏国,从东至西,自己的境内有乌丸、匈奴、羌族、鲜卑族等东夷外族。当时的魏国是三国里面面积最大,实力也是最强的,在魏政权势力范

  • 三国时期,孙权、曹操、刘备都哭过,为何单单刘备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操刘备孙权历史评价,小说里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最可怜

    曹操:猛男落泪,性情中人曹操民间历史上,以奸诈小人著称,《三国演义》第四回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也坐实了曹操狠辣的形象。但在正史中的曹操却是个猛人,面对政敌,杀伐果决,对待朋友和同僚又能恩威病重,和煦如春风。曹操剧照《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有13次,他即为手下战将典韦、庞德

  • 三国最牛隐士拒三雄主相邀,司马懿独尊他,他比诸葛亮还晚死16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三国最牛隐士司马懿,三国诸葛亮为何败给司马懿

    曹操手下的绝代双谋是郭嘉和司马懿。郭嘉为曹操平定了北方,是曹操前期最为倚重的谋士,但他英年早逝。而司马懿帮助魏国抗击吴、蜀汉政权,最终平定了天下,司马懿可以说是曹操后的最重要的谋士。特别是司马懿成功阻挡了诸葛亮的屡次北伐,其智谋之深可想而知。丁原麾下第二猛将就是张杨了。据《三国志》记载,张杨早年也是

  • 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三位人才,一个能旺蜀,一个能破吴,一人可灭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关羽关二爷是三国里颇具争论的人物,他武功高强,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他重情重义,华容道义释曹操,终身效忠刘备;但他也狂妄自大,单刀赴会藐视江东豪杰,刮骨疗伤要显摆,最终大意失荆州。关羽的死是非常可惜的,如果他不死荆州就不会失,那么张飞也不会死,刘备也不会死,诸葛亮北伐必定成功,三国历史改变

  • 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三位天才,关羽周瑜,最后一个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的周瑜和关羽谁厉害,周瑜吕布关羽,关羽怎么评价周瑜的

    关羽其实是三国死的最可惜的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说说关羽的一生的战绩,跟随大哥刘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曹操非常赏识关羽,多次邀请关羽加入,但是关羽却不理他,刘备稳定之后,关羽多次击败曹操的进攻。其实关羽只要镇守荆州就行了,但是关羽不是一个闲的住的人,于是关羽统领军队北伐襄樊,吓的曹操立刻派遣大将

  • 关羽水淹七军背后的悲剧,3个名将搭上性命,还惹上疯狂的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于关羽水淹七军的资料有哪些,关羽水淹七军历史介绍,历史中关羽水淹七军的记载

    他就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于禁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后来追随曹操,转战沙场,久经善战。219年,曹操最好的猛将之一于禁,与刘备最好的猛将之一关羽,在湖北樊城相遇了。由于于禁不熟

  • 孙权偷袭到底荆州算不算是没有战略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如果孙权不偷袭荆州,孙权攻占全部荆州吗,为何孙权不从荆州出兵

    赤壁之战后,曹操尝到了“兔子被逼急了也会咬人”的苦头,面对东吴有长江天险和强大的水军等非对称优势,暂时性地打消了继续南下的念头,双方彼此默认对方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默认了双方的实控边界。于是,吴魏间的关系日趋稳定,茅盾逐渐缓和。三国连接之地的荆州的重要性自不必累述,曹刘孙三方势力早就把荆州作为攻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