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金迁都辽阳之后,努尔哈赤犯了哪些不该犯的“错误”?

后金迁都辽阳之后,努尔哈赤犯了哪些不该犯的“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2/3 3:44:49

编者导读:

公元1626(后金天命十一)年,历经“宁远之战”大败之后的努尔哈赤积郁成疾,最终与世长辞,享年68岁。作为“后金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努尔哈赤一生中最大的功绩莫过于将一个正处于半狩猎半农耕经济的女真族带进了发达的辽东汉族农业区,使得本民族加速了向农耕经济模式过渡的步伐,为后金势力能够顺利地入主中原奠定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基础。除此之外,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还创立了为之骄傲的八旗制度,创造了属于满族人自己的文字,发明了保存人参的新方法,发展了内部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等等,极大地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前进,使女真人由一个单一的民族彻底演变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联合的共同体,即满族共同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后金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从历史进程的轨迹中也不难发现,努尔哈赤执政晚年在国家(辽河以西的地区)所实施的很多政策其实都发生了不少的失误,这些失误使得后金在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都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处境。造成这一处境的原因虽然与努尔哈赤本人的政治格局、生活习性有关,但笔者认为更主要的则是女真人本身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由原有的狩猎采集经济下的生产环境突然过渡到以农耕经济为主、社会商品经济为辅的基本生产环境下的不适应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相互碰撞之时,如若没能采取一种恰当的方式去给予缓冲的话,也势必会造成后金在统治辽东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社会危机。

在该篇文章当中,笔者就以公元1621(天元)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城)为分界线,采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给读者朋友们详细的剖析一下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所犯下的不该犯的“错误”。

本文的研究内容:

对于努尔哈赤晚年在政策上的失误,皇太极其实是十分清楚的,这一点从他继位之后立马投身于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中也可得到证实。众所周知,皇太极继位之后所做出的第一个变动便是彻底改变后金在努尔哈赤时期对待汉人汉官的苛刻政策,此举从另一个角度上也间接的反应出了努尔哈赤在生前对待辽东地区的汉人和汉官所制定的政策是错误的。据史料《清太宗实录》记载,公元1626(天命十一)年,皇太极在继位之后的第四天就曾颁布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汗谕:

治国之要,莫先安民。我国中汉官汉民,从前有私欲潜逃,及今奸细往来者,事属已往,虽举首,概置不论。嗣后惟已经在逃,而被缉获者,论死。其未行者,虽首告亦不论。

之所以说这项汗谕十分重要,因为它始终是围绕着关于对待在努尔哈赤时期被迫逃亡或者私通明朝政府而获罪的汉官汉民的处置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汗谕相当于一道“赦免令”,从根本上扭转了努尔哈赤晚年执政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利用种种罪名为由,大肆滥杀无辜汉人),使得辽东地区被统治的基层百姓得以逐渐地稳定下来。另一方面,此项汗谕从政策观念上将辽东地区的汉人、汉官纳入了后金国家的正式“子民”,所谓“治国之要,莫先安民”,也就是说这些辽人已经不再是金国的“敌人”了,而是与普通女真人一样,同属于后金政权所管辖的正常人丁,因此,这一汗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容小觑的。

与此同时,在颁布第一项汗谕之后的第三天和第四条,皇太极又有两项项重要的汗谕颁布。此两项汗谕与之前的汗谕如出一辙,其根本目的依然是为了加强和改善辽东汉人在后金社会当中的人身地位,从而间接的激发他们在农耕生产、手工业生产等各领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后金当时所面临的“粮食不足”而引发的社会危机。经过皇太极屡次三番在对待汉人汉官政策的调整,极大地缓解了后金与辽东汉人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后金内部的混乱现象,辽东汉人的反抗热潮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举无疑为后金统治者与明朝作战提供了最基本的民心。

另一方面,皇太极在对待汉官汉民的这一系列政策的调整所达到的效果不仅在辽东地区的百姓身上突显出来了,而且后金的军事策略也因此提升了不少,尤其是体现在对明朝将领的争取工作之中。皇太极初期,后金虽然对驻守于东江镇的毛文龙没能争取成功,但自“永平之战”后,许多明朝军官投靠了后金政权,诸如建昌参将马光远等人,后来这些人一度成为了后金八旗汉军中的骨干人物,为后金进军辽西提供了极大地军事协助。再后来,明朝在东北地区著名的主力军“祖家将”中,除了祖大寿本人以外,基本也归顺了后金,使得明朝政府历经数百年所训练出来的辽兵、辽将基本消弭殆尽。毛文龙死后,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部明军,也都尽归后金统治者的麾下。

结语: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后金在战略上的加强,归其根本主要是体现在对汉人汉官政策的调整上,此举是努尔哈赤时期统治者所做不到的。在对待汉人的问题上,努尔哈赤虽然也采取了武力和笼络两种政策相结合,但随着后金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在主观上过分相信自己的强大,同时还过分的轻视明帝国在辽东地区的防御力量,导致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宁远之战”的失利就是最好的见证。对于努尔哈赤来说,武力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因此在处理汉人的问题上统治者过分的采取了暴力政策,而疏忽了笼络政策,以至于在后金在努尔哈赤时期时常出现大规模的辽人暴动和起义的事件。毫不夸张的说,此乃努尔哈赤入主辽东之后的第一大错误,其余的一些失误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这一错误而产生的。

参考文献:

《清太宗实录》

《旧满洲档译注》

更多文章

  • 清朝入关第一座皇陵,因康熙十五个字,成为清朝唯一未被盗的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2015年康熙妃子墓被盗,康熙的景陵有没有被盗,康熙的墓是被盗了吗

    众所周知,清朝皇帝的陵墓几乎全部都盗掘,这其中以孙殿英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最被人们所熟知。那么清朝有没有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掘呢?可能很多人认为清朝皇帝的陵墓都被盗掘了,其实有位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掘,这位皇帝就是顺治皇帝。作为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身上留下了很多让后世

  • 多尔衮为何没篡位自立?如果他篡位了,大清当时的局面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50(顺治七)年,大清权臣多尔衮从马背上跌落不幸逝世,在此之前,他是大清入关后的开国功臣、大清上三旗中的正白旗旗主、辅政大臣,论实力和资质在当时的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其死时,年轻的顺治帝听到消息后还十分震惊和悲痛,据史料记载,在多尔衮的遗体运回紫禁城的当天,顺治帝亲自率领朝中文武

  • 她嫁给康熙,生下清朝最勤勉的天子,儿子登基称帝却与她形同陌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登基霸气音乐,康熙6岁登基16岁除鳌拜,康熙一生最宠爱的妃子

    雍正出生于1678年,在1722年继位登基,称帝以后革除了康熙晚年的弊政,同时也改革了很多的制度,让清王朝走向更加繁荣,而乾隆在继位后的很多年里其实都是处于“吃老本”的状态。同时雍正皇帝也是整个清朝最为勤勉的天子,他深夜还在批阅奏折,凌晨又已经起床,所以他确实有足够的资格自夸“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 和珅除了贪污大清十五年国库收入,还干了件除皇帝外都不敢干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和珅贪污乾隆皇帝知道为何不抓,和珅家产与国库,皇帝求纪晓岚放过和珅

    说起和珅人们总会想到他身上的那个最重要的标签,“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皇帝寿终正寝。乾隆死后五天,时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广兴、兵科给事中广泰、吏科给事中王念孙等人向嘉庆皇帝参奏和珅“弄权舞弊,僭妄不法”。嘉庆皇帝看了大家的奏折之后,不顾“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祖

  • 被雍正打压过的兄弟,乾隆继位后他们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雍正乾隆,雍正死后乾隆的下场,乾隆对待雍正的兄弟

    编者导读:公元1722(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于畅春园不幸驾崩,同年德妃乌雅氏所生的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成为大清的新一代帝王,并于次年改元雍正。至此,这场历经数十年的“九子夺嫡”大战终于宣告结束,胤禛突出意料地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与此同时,自胤禛继位那一刻起,其他参与过那场“九子夺嫡”的兄弟们

  • 光绪元宝银元六大名珍,得一枚足以称霸银元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浙江光绪当十元宝价格,光绪元宝银元十大珍品,光绪元宝3万以上老银元图片

    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起拍价:550万成交价:632.5万北京诚轩2016年春季拍卖会1902年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样币一枚,俗称“浙江楷书”,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试铸,图案雕刻精湛,铸工精美绝伦,存世仅三枚,中国近代机制

  • 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为何生前就是不对他下手三个原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可能是在中国最出名的贪官了,他和乾隆皇帝之间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网友问笔者:按道理说,乾隆肯定是知道和珅贪污,为何生前就是没下手而且让嘉庆皇帝来抄家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众所周知,乾隆堪称是清朝十二位皇帝最有福气的皇帝,即位后基本上啥也不要干(爷爷和父亲都给他搞定了),只管享

  • 民国复旦校花,不锻炼爱吃肉,活到2017年,100岁仍穿高跟鞋跳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90年代复旦校花,民国公认的校花,民国10大美女校花

    1905年,在天津的一个富人家庭里满怀喜悦地迎来了自家的千金,她就是严幼韵。作为家中的小女儿,她自小就受到百般宠爱,并且提供了极好的成长环境,和她的两位姐姐一起被送入天津中西女校修习。1925年,严幼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沪江大学,并且在两年后转入复旦大学商科。在那个现代教育刚刚起步的时代,1925年

  • 最爱康熙的女人,历经四朝一生未嫁,九旬高龄死后葬礼堪比国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皇帝一生的情史,康熙皇帝最深爱的女人,历史上与康熙感情最深的女人是谁

    常言道,一个男人的成功往往身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女人。康熙皇帝也是男人,他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女人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在康熙皇帝的一生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位是孝庄文皇后;另一位就是孝庄的陪嫁侍女、康熙帝的奶妈以及启蒙老师苏麻喇姑。可以说在康熙最无助的时刻,这两位女人始终爱护着康熙,最终促使

  • 湘军攻陷天京,下属密信力荐曾国藩称帝,结果曾国藩写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攻克天京奏折,曾国藩被围天京时说的话,曾国藩围攻天京的原因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湘军攻陷天平天国首都天京。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但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的个人声望来到了人生的最顶峰。很多时候,一个人来到人生最高峰时也是其最危险的时候,稍有不慎就会跌到谷底粉身碎骨,曾国藩当然深知这点。作为曾国藩的对手,担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曾在天京被攻陷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