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后来为什么要装疯?

在《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后来为什么要装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77 更新时间:2024/1/31 3:32:18

杨金水最担忧的事情其实是沈一石打着江南织造局的旗号去买田。可是,沈一石非常义气,并没有出卖杨金水,在海瑞的压力下,沈一石将自己的粮食拿去赈灾。当然了,沈一石肯定难逃一死了,这个时候杨金水其实已经认为自己平安过关了。

嘉靖皇帝派过来调查的主要有两拨人。第一拨人是朱七带领的锦衣卫,锦衣卫也归吕芳管,换句话来说杨金水和他们是自家弟兄,有什么事情好说话。当然了,杨金水对他们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这些人也愿意配合杨金水。

第二拨人是朝廷的官员。主审官是徐阶的学生赵贞吉,陪审的人是裕王推荐的两个知县,海瑞和王用汲。这些人按理说是裕王这边的人,杨金水平时打交道不多,毕竟吕芳和严阁老合作很多年。虽然派冯保去裕王府,但是关系还是不牢靠。这里其实杨金水还是有点大意了,他以为赵贞吉和郑必昌、何茂才一样,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控制住。哪怕是浙直总督胡宗宪,他们平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

赵贞吉非常聪明,他放手让海瑞去审问,让自己变被动为主动。因为赵贞吉是刚调过来的,这里事情其实是杨金水说了算。海瑞审出了供词以后,涉及到宫里和嘉靖皇帝。这个时候杨金水首先是想要锦衣卫进行干预,可是海瑞是奉旨办案。锦衣卫虽然权力大,但是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去做,他们也没办法中止海瑞审案。锦衣卫其实已经尽力去阻止了,无奈确实阻止不了。

然后,杨金水紧接着找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赵贞吉。赵贞吉是主审官,可是他基本没有审问犯人,关键性的东西全是海瑞挖出来的。按理说如果赵贞吉愿意配合,以赵贞吉的才干,其实他是能够压制住海瑞,至少能保住不牵扯到宫里和嘉靖皇帝。甚至赵贞吉可以按照杨金水说的那样,上奏朝廷,罢免了陪审海瑞。

可是前面说过了,赵贞吉就是想要从这次审案中获取足够的政治资本,他可是想要进入内阁的人。如果都是杨金水说了算,那他和郑必昌、何茂才有什么区别。因此,他想要借着海瑞的供词扳倒杨金水,自己掌握局势。

站在杨金水的角度,赵贞吉不配合,锦衣卫没办法,海瑞的供词肯定会呈奏到朝廷,到时候肯定会激怒嘉靖。更要命的是严党和清流都盯着这个案子,打算做殊死一搏。

具体的经过:

1,毁堤淹田。胡宗宪以河提失修为名杀了马宁远以及几个知县,加上江南织造局的李玄。海瑞查出了毁堤淹田的真相,不光牵扯到严世蕃,更是牵扯上了胡宗宪,而此时胡宗宪正在抗倭,是不能动的。这件事情后果严重,但是和杨金水关系不大,虽然他是知情人和参与人。

2,织造局变卖沈一石的家产。沈一石的家产是罪产,原本应该充公。可是沈一石又是从江南织造局发的家,因此杨金水按照嘉靖的意思,变卖了沈一石的家产,这部分钱相当于进了嘉靖私人的腰包。嘉靖非常顾及自己的名声,换句话来说这件事情是不能公之于众的。这就是杨金水最为惧怕的事情。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赵贞吉不肯帮忙,锦衣卫又奈何不了海瑞。此时杨金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水搅浑,中止审案,想办法把这里的事情告诉吕芳,或者嘉靖,因为当前的问题,杨金水已经没办法解决了。

这里分析一下杨金水为什么不能像沈一石那样自杀?要知道杨金水装疯所受的折磨比自杀更痛苦,死亡明显是一种解脱。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旦杨金水死亡,必定会牵连到吕芳的身上。

因为杨金水是吕芳派去浙江的,吕芳是他的上司,如果杨金水死了,那么罪责就落到吕芳身上。这也是陈洪为什么对杨金水苦苦相逼的,因为一旦杨金水扛不住,顺藤摸瓜,就能追究吕芳的过失。试想一下,织造局变卖沈一石的家产,如果杨金水死了,这件事情又被公之于众,那么吕芳就得承认这件事情,毕竟总不能说是嘉靖的意思吧。

不得不说,吕芳和杨金水父子情深,杨金水愿意替吕芳赴汤蹈火。所以杨金水被送到嘉靖面前,拼死告诉了嘉靖实情,嘉靖明白了吕芳其实是忠心的,于是便让黄锦召回了吕芳。

不得不说杨金水装疯的确是一个高招,他疯了以后,案子没办法审理,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情全在他身上,他现在疯了,自然没办法查清楚。退一步讲,即使海瑞想要查到底,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情完全可以说是杨金水个人的主意。

嘉靖皇帝对杨金水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是满意的,所以他没有杀杨金水,而是放了他一马,给了他一条生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军入关陈圆圆是罪魁祸首?后来她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浪漫之地,吴三桂和陈圆圆有后人吗,吴三桂给陈圆圆盖的后花园

    陈圆圆一生是不幸的,但是成为吴三桂的女人才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一次意外,她被田红献给了吴三桂,从此成为了人家的小妾,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总比在外飘摇要好得多,最起码有了归宿,有了依靠,也有了安稳。当时清军马上就要入关,吴三桂为了抵抗,就把陈圆圆和家人留在了北京。但李自成攻入了京城后,刘宗敏却把貌

  • 草根的逆袭:朱元璋出身贫寒,还做过和尚,到底是怎么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是朱温的后人吗,朱元璋登基诏书原文,朱元璋惩贪70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曾经为了生活,拿着别人施舍他的一点点粮食去到寺庙里修行,只为吃上一口饭。三年后,出了寺庙入了红尘的朱元璋仿佛与这个世界脱节一样,他的生活完完全跟不上他眼前的生活。 他做一些打扫之类的杂务,背诵一些佛教经书,他甚至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然而就是这样的他,正好生在了乱

  • 宫宴上,乾隆赏赐众人,唯独将嘉庆排除在外,内在用意颇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嘉庆后悔错杀了和珅片段,嘉庆通宝十大珍稀品图片,嘉庆晚年痛哭的原因

    作为清朝生儿子数量仅次于康熙的皇帝,乾隆在择立继承人的问题上,也是慎之又慎,谨慎到什么程度呢?直到他登基六十年,已然85岁高龄时,选谁当皇储的秘密,还是在他心中瞒得密不透风,可是在一次宫宴后,依然有人瞧出了端倪。乾隆60年(公元1795年)正月初一,乾隆本想在宫中举办宫宴,与皇子皇孙和亲信大臣们好好

  • 宫女出身,却是清朝最长寿的女人,为康熙产下一子,哥哥还是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定妃(1661年-1757年)万琉哈氏,亦称瓦刘哈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

  • 修城墙有人偷工减料怎办?朱元璋要求城砖刻上名字,六百年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修城墙,明城墙的城砖文字资料,朱元璋查偷工减料

    在冷兵器盛行的战争年代,一座城市的城墙是否坚固可能直接影响一场战争的胜利。也正是城墙在当时的重要性,统治阶级在修筑城墙时提很是注意城墙的质量,这里面的代表就是明初南京城墙。如今游客在参观南京古城墙之后,都会对南京古城墙上的铭文印象深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历史专家对城砖的来源有着两种观点:一、朱元璋

  • 哥哥爱上自己妹妹,两人居然还结了婚,生下个儿子力扛大清30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他这一生参与过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等。而且他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他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而后代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其实李鸿章的身世之谜就是一段传奇。李鸿章从小

  • 古代武将有一条金标准,赵子龙勉强能做到,清朝一武将完美达标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子龙真人照片,赵子龙大战吕布,貂蝉为什么喜欢赵子龙

    比如北宋的覆灭,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当时北宋的疆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总量等硬指标,都远远超出周边国家十倍甚至百倍,但因为武备不振,将帅乏人,导致泱泱大国遭到游牧小国的突袭而迅速灭亡。明朝开国不足一百年,因为武将人才的匮乏,引发土木堡之变的惨剧,皇帝都被抓走,大明王朝险些被腰斩。因此,优秀的武将和军事

  • 为什么朱元璋只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没什么用出的老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为什么看重朱允炆,朱炆简历

    从这一战中就能看出,耿炳文这个人并是不什么名将,连朱棣都打不过,所以也就有了,当初朱元璋不杀他的原因是因为,他作为一名将领各种前进的攻击的能力较弱,只适合守城。这种人对朱允炆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留下给朱允炆做个看门的。但是,整个明朝,并不是所有人都打不过朱棣。朱允炆身边也并不是

  • 填补430余年来整理空白,明代文坛巨擘王世贞全集再出重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12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太仓市政府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举办“《王世贞全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发布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济南、福州、苏州、兰州、石家庄等地的50余位专家学者线上与会。王世贞是明代嘉、万时期的文坛领袖,对中国明末清初文化转向和世界汉文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以

  • 朱元璋发明沿用500年的口头禅,今大多数人读不对,这都怪电视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最精华话,朱元璋自创口头禅,朱元璋100个视频

    自从清宫剧泛滥之后,本应该科普历史的历史剧,因为在一些历史细节上的疏忽,导致了很多观众对古代社会开始有一种误导,我们今天就讲一个这样的案例。明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和同样从底层爬上来的汉高祖刘邦一样,朱元璋在统治天下的时候,显得有那么一些不自信,所以他也要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表示汉高祖得位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