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专制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往往就会受到钳制,如明清时期,实现严格的文化政策,八股取士,文字狱都束缚着大众的意识。首创文化专制政策的是秦始皇,他统一天下后,接纳法家李斯的建议,以严刑峻法为武器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还企图用一种思想代表全国的意志,因而做出焚书坑儒之举。
秦始皇在焚书时,规定除了法家学说、及秦国本国的史书及一些有使用价值的农、桑等书以外,诸子百家学说书籍都要被处理掉,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浩劫。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当时还有一种书,简直被古代中国人视为至高无上的“圣经”,老百姓家里家家必备,对中国人思想影响非常深刻,以至于秦始皇就算有想焚烧它的念头都不敢采取行动,因为这很可能会激起人民大范围的反抗。后来,这本书幸而流传下来,以至今日,还能在在一些人的日常生活中看见它的影子。
它就是传说中的《日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翻开它的内容,你会发现书中所记载的名目非常之范围,几乎关系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穿衣、吃饭、丧葬、嫁娶、生子、农作、出行等人类活动安排都可以在上面找得到,再仔细看,它实际上是提供了一种预言。告诉人们什么时候能做或是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不能做或是应该禁忌些什么。
说到这,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老古董黄历吗?其实,还真不然,因为《日书》对人们生活的预言不仅极详尽到了惊人的地步,而且据说十分之准确,古时候几乎家家把它奉为圭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它,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是就是看一眼《日书》,否则都不知道这一天该做些什么。
例如,书中说在丁亥日做的衣服会给人带来福气,丁丑日就不适合做穿新衣。
再如,它将一年分为28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印着不同的星宿,说角宿时娶的妻子将来是个“妒妇”,箕宿时娶过门的女子以后是个“长舌妇”,心宿时结婚娶妻为母老虎,庚寅日出生的小孩命数较好,如若经商肯定发达,丁丑日出生的孩子往往能说会道,丁未日出生的就会克母……
至于农事活动的安排,出行日程的选择这些内容就更不能缺少了,从本质上讲,它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逢吉避凶。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种做法好像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一些年轻人还会认为这就是封建迷信,不仅排斥而且鄙视。
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我们却不能苛责古人,古代科技水平及生产力水平十分有限,人们的认知当然也达不到现代的高度,在农耕文明形态下他们对天地大自然充满畏惧之心,这些预言体现了一种天命观,也正好反映了对宇宙自然的敬畏,更是长期农业实践经验积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