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少年时王粲有一天喝一起的小伙伴出去玩耍,在路上看见一块写满字的石碑,就说“我你玩那个将石碑上的文字全部背下来”。一起的小伙伴嘲笑他说大话,说时王粲就看了一遍转过脸就被了起来,谁想到竟然一字不差的被了下来,同行的小伙伴都对他敬佩不已;还有一次,王粲在路边看人下棋,不小心将棋盘打翻,下棋人便不高兴的说道“要赢的棋牌,让你一下搅乱了”但是王粲礼貌了说道“我将你们复盘就可以了”周围纷纷不相信,克王粲捡起棋盘一会儿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一子不差。这也是有了后来的王粲复盘的典故。王粲惊人的记忆能力远近闻名。
孔融让梨
二、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在年少时父母就培养他爱动脑筋的习惯,有一次家里的远方亲戚一共六个堂弟、堂妹,来家里玩,这时母亲就端来了一盘子梨刚好六个,母亲就问孔融“你把梨分给弟弟妹妹每人一个,但是到最后盘子里必须剩一个梨。”这下孔融难住了,一共六个人刚六个梨盘子里怎么还会剩一个梨呢?母亲就说“融儿,你别着急,动动脑筋慢慢想一想”。孔融就闭上眼睛想,忽然脸上露出喜悦,拿起盘子中的梨一个一个分给了堂弟堂妹,最后剩下一个孔融连盘子一起给了堂弟。并且高兴的说“每人都可以分到一个梨,最后盘子还剩一个梨,非常符合题意”;还有一次家里来客人,父母让孔融把盘子里的梨分给大家,孔融就拿起盘子中的梨一个一个分起来,到最后给自己留下一个最小的,父母就问“你为什么留给自己最小的吃呢?”孔融就说“我最小就吃最小的就行”,父亲又问“那还有弟弟呀?弟弟才应该拿最小的,”孔融就说“弟弟还小,我要照顾照顾弟弟的。”全家人都为孔融的做法感到敬佩,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这也是后人常常谈到的孔融让梨的经典典故。
曹冲称象
三、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曹操和环夫人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在曹冲很小的时候,吴国的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臣们都没见过大象,就想知道这么大的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可没有这么大的秤杆称不了呀,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站出来给父亲说“找一条船,将大象赶到船上在水面和船边上做下标记,然后赶下大象,放石头直到船刻的标记处就可以了,然后一块一块称石头的重量叠加就可可以了”。曹操听后连连夸赞儿子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