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军横扫亚欧大陆,七十年后元朝亡于治黄,天灾人祸哪来的快?

蒙古军横扫亚欧大陆,七十年后元朝亡于治黄,天灾人祸哪来的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25 更新时间:2024/3/10 3:38:23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直以来饱受史学界争议,各方学者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于那些争论点暂且不论,单从军事力量来讲,元朝是夏商至明清3982年以来,最具有战斗力的封建王朝,草原雄鹰成吉思汗带领蒙古男儿开疆拓土,横扫亚欧大陆一切政权,将华夏文明的脚印踏烙四方,东至俄罗斯库页岛,西至欧洲多瑙河,南至秦岭淮河流域,北至库页岛,疆域之大创下人类文明史的吉尼斯纪录。

元朝,即便是疆域再大,最终也难逃“胡无百年运”的历史怪圈,史学家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天灾和人祸共同左右的结果。人祸不断堆积的情况下,天灾的导火线一旦点燃,终究造成元朝顷刻覆灭。

人祸伴随政权建立的始终

元朝自动四方征战模式到建国治理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摆脱游牧民族的本性,即依靠高压的武力来确保政权的稳固。

先说征战。蒙古军队的北征、西征、东征多是与国外政权进行较量,碍于史料有限,不过多阐述。仅仅与金朝、宋朝的对战中,蒙古军队依靠“屠城”将残忍嗜杀发挥到极致。

与南宋的决战中,襄阳之战应该是宋元之间互赌国运的决定性战役。双发自1267年-1273年进行长达6年的决定战,若加上此前的拉锯战共长达38年,此战的惨烈程度绝非常人可以想象,前前后后双方因此而丧生的军民有40万之多。困于缺粮,襄阳城中的百姓最终出现人食人的现象。

“襄阳饥,人相食。扬州谷价腾踊,民相食”

最后决战时,双方军事力量没有太大悬殊,宋军投入15万精兵,蒙古军投入17万骑兵,直到吕文焕孤军无援,选择开城投降,襄樊之地尽失,才落下帷幕。襄阳一战,南宋的高级将领大部分战死沙场,蒙古大汗蒙哥也因此命丧襄阳。

常州之战算是蒙古屠城的著名事件。公元1275年11月,蒙古统帅伯颜攻破常州,下达屠城令。一时之间,常州军民几乎屠戮殆尽。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虏后押送北上途径常州,愤然写下“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苍天如可问,赤子果何辜。唇齿提封旧,抚膺三叹吁”。描述常州城已经成为一座“烟火一家无”的空城,可见伯颜屠戮常州的残忍行为确实有史可寻。

笔者若说,蒙古族南征时已经算是“心慈手软”,可能很多人不会相信。

拿征服另一个华夏文明-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来说。公元1227年,铁木真攻打西夏,出于各种神秘的历史原因,成吉思汗的人生止步于此。为了给大汉报仇,蒙古族再次远征并灭掉西夏,都城兴庆府城中超过80万的汉族和党项族军民无一幸免,恰恰由于此战,党项民族绝迹华夏文明。

元朝在完成统一初期采取如此野蛮的行为,已经与本族以外的种族结下万丈仇恨。建国以后,没有像辽金那样走向汉化的道路。继续保持蒙古民族的旧习,纵马、放牧、狩猎的传统继续发挥到淋漓尽致。突然间,由资源贫乏的草原,入主繁华富庶的中原大地,遍地都是财宝、到处都是金银。一时之间,拒绝汉化的元朝贵族迅速被珠光宝气的生活所腐化。皇室贵族喜好厚养庙宇,延祐四年朝廷为寺庙支出创下“面43万斤、油8万斤、蜜2.7万斤的记录。元英宗即位后,皇室贵族的贪婪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方面是皇室贵族腐化奢靡的生活,另一方面是老百姓水深火热的处境。元史记载:

文宗天历二年,“陕西诸路饥民百二十三万四千余口,诸县流民又数十万

新仇旧恨叠加一起,使得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的矛盾尖锐到极点,唯独只差一个合适的引爆点,很快元朝灭亡的导火线即将被点燃-黄河泛滥。

治黄之乱冲垮元朝腐朽的堤坝

古代社会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十分迷信谶纬之言。元朝末年,社会上流传一句“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果不其然,公元1344年(元朝至正四年),黄河石人的的预言一语成谶。

实际上,黄河决堤古来常有。历朝历代都曾为此头疼不已,自大禹治水开始,黄河决堤泛滥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很多朝代面对黄河决堤的事情,一般选择拨粮赈灾,等到洪水退去,再想办法安置流民。

这个办法虽然听起来有些不负责任,却是最完美的权宜之计。因为治理黄河的代价远远高于救济灾民的成本。新朝王莽、唐朝末年、北宋末年都有过决堤改道的经历,但历朝历代都没有敢“触碰”黄河。

元末黄河泛滥的情况比过去要严重得多,《元史·河渠志二》记载:

济阴县河防官本县尹郝承务言:六月五日,魏家道口黄河旧堤将决,不可修筑,以此差募民夫,创修护水月堤,东西长三百九步,下阔六步,高一丈

小小的济阴县处,洪水宽390步,浪头高达3米之高。面对黄河泛滥,元朝采取“治黄”的策略,所动用的人力物力根本不可估量。《元史·河渠志二》记载:

本省平章站马赤亲率本路及都水监官,并工修筑,于至治元年正月兴工,修堤岸四十六处,该役一百二十五万六千四百九十四工,凡用夫三万一千四百一十三人

仅开封、荥泽便动用人力近130万。一时间,整个元朝的人力物力全部投入至此。老百姓无法忍受沉重的徭役负担,治黄的导火索最终被点燃,整个华夏大地烽烟四起,各路反元势力纷纷崛起。

自1211年蒙古开始南侵战争,至1279年南宋灭亡,老百姓历经68年生灵涂炭的日子,看惯蒙古贵族的屠戮行为。元朝成功入主中原后的60多年中,百姓又受尽皇室贵族欺凌。史因素埋下的“人祸”终于因“天灾”撕开决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朱元璋为主的抗元力量经过十余载的抗元生涯,终于将华夏文明的主导权重新夺回。

补记:元史学家萧启庆先生考证,元朝入主中原时带来本族约30万,兵败北逃时,仅仅带走约6万蒙古族民。

另外,《清太祖实录·卷七》记载,“尔夸何以四十万蒙古之众,骄吾国耶!我闻明洪武时,取尔大都,尔蒙古以四十万众败亡殆尽,逃窜得脱者仅六万人”。

读史君认为,自古没有政权亡于天灾,都是悖离“王道”而积怨已久的“人祸”所致。一个王朝取得政权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则顺取,二则逆取。两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历史环境都是无可厚非,但是取得政权以后,必然要采取顺受。元朝灭亡的教训恰恰是因为“拒绝汉化,没有抵住腐化”,依然采取游牧民族以武力论胜负的丛林法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明朝史:杨廷和为什么斗不过嘉靖,其实并不是因为嘉靖太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位皇帝是最聪明的,那么这位皇帝一定就明朝的嘉靖,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嘉靖14岁的时候就可以智斗杨廷和,并且最后还取得了胜利,就足以证明嘉靖到底是有多聪明。杨廷和可不是一般人,

  • 杯酒释兵权,君臣共荣的契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气氛很是不错。酒过三巡,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满面愁容。众人见状,忙问赵匡胤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宋史.石守信传》记载赵匡胤是这样回答他们的:“我非尔曹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赵匡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不是诸位兄弟也没有我赵匡胤今天。但是我

  • 清军入关联合吴三桂打李自成的时候,明朝的百万大军都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很显然,满清之所以能入关,也就是因为吴三桂,如果吴三桂不投靠清军的话,别说清军能一路打到北京了,估计就连进山海关都难,毕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人都没有打进山海关,更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多尔衮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满清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山海关打到北京城,但是明朝的百万大军又在干什么呢?当时,清军和吴

  • 大明朝史:明朝党争是从嘉靖开始的?其实万历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大明朝的灭亡,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其实和党争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自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开始,大明朝的党争就已经注定存在了。很显然,不管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有利益的存在,朝堂上永远都少不了党争,因为奸臣和小人并不会

  • 大明朝史:为什么明朝是一个充满民族血性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虽然明朝有很多皇帝备受后人的质疑,但是这并不影响明朝存在276年的价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不是最优秀的

  • 丰臣秀吉异想天开的幻想,直接被万历扼杀在摇篮中,太不自量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试问丰臣秀吉统一的日本只是一个弹丸之地,又怎么能跟大明朝相提并论呢?很显然,那肯定也就是不能的了。但是,丰臣秀吉的幻想也毕竟只是幻想,结果他异想天开的幻想,就直接被大明朝的万历皇帝,给扼杀在摇篮之中,爱说不说他也真的就是有些太自不量力了。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下,丰臣秀吉异想天开的

  • 明朝时期有一位“百世之师”,能文能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王阳明是宁波余姚人,是明朝时期的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名字叫王守仁,号阳明,所以后来的人就都叫他王阳明了。关于他的传奇事件有很多,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相传,他原先也不叫王守仁,而是叫王云。他的家室清白,父亲在朝中做官,从小就特别机灵,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都已经四岁了,还不会说话,家中的亲人都

  • 四川遂宁的农民下地,一锄头挖出宋朝瓷器,博物馆还因瓷器而改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的文物,就不得不提一下瓷器了。在古代的时候中国古代的瓷器就已经远销海外了,景德镇的青花瓷到现在名气也很大。唐宋时期的瓷器更是成为了瓷器界的巅峰之作,几乎每一件瓷器都十分地精美。但是想要找到这些文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很少主动去开发埋在地底的文物,只有被人不小心挖到的时候,专家们才会进

  • 从农民起义到成功建立明朝,朱元璋凭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更是一路北伐,建立期了明王朝,而相信很多人也都不敢相信,这样一个草根人员,居然能一路逆袭建立王朝,他到底凭的什么呢?其实关于朱元璋成功的原因,绝大部分应该归功于明朝开国谋臣朱升为朱元璋献上的九字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套战略是朱元璋拿下南京作为起家的根据地后,在强敌环伺下最终站到最后的

  • 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但为什么是嘉靖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明武宗驾崩后,明明根本没有留下遗诏,所谓遗诏,根本就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写的,所以在这份遗诏中,让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这是杨廷和和朱厚熜之间的“交易”。不然的话,朱见深二十多个孙子,为什么偏偏选了朱厚熜? 内阁制诏。 可事实上,即便明武宗遗诏不是明武宗选的,让朱厚熜即位这事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