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但为什么是嘉靖即位?

朱见深有很多孙子,但为什么是嘉靖即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4/1/7 4:33:14

有人说明武宗驾崩后,明明根本没有留下遗诏,所谓遗诏,根本就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写的,所以在这份遗诏中,让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兴王”朱厚熜继承皇位,这是杨廷和和朱厚熜之间的“交易”。

不然的话,朱见深二十多个孙子,为什么偏偏选了朱厚熜?

内阁制诏。

可事实上,即便明武宗遗诏不是明武宗选的,让朱厚熜即位这事也不是明武宗安排的,而是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和杨廷和一起决定的,其“合理性”一样不存在问题,换句话来说,就算让明武宗来选,他也只能选朱厚熜。

在《明武宗实录》中,就有遗诏中的那么一段原话,它是这样写的:

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

之所以说朱厚熜即位具备“合理性”,正是因为其中“伦序当立”这个理由,所谓伦序,就是伦理秩序,亦或说是“顺序”,秩序是方向论,顺序是方法论。

朱家是个大家族,人口多,需要分伦理、讲顺序,不然的话就会闹得一团糟。

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确实不少,一生有十四个儿子,但在三子朱祐樘以前,明宪宗的“生育状况”乃是一个极端的分水岭。

艰难生育。

朱见深深爱比他年纪大了一轮多的万贵妃:万贞儿,这是一段扭曲的情感,万贞儿是带着朱见深长大的,关系相当于平常人家的“养母”,可朱见深长大后却和万贞儿谈起了恋爱,说离谱那是相当离谱,但人家是皇帝,这没办法去指责。

而万贵妃或许也知道自己“年老色衰”,于是迫切地想着用“孩子”作为拴住朱见深的工具,这也就孕育了朱见深的“长子”,可谁知道,这孩子早夭了。

孩子早夭,万贵妃直接疯了,而出于“传承安全性”,不论是大臣还是皇室,都建议朱见深多养妃,多生子,朱见深年轻,禁不住劝,于是乎和一些妃子也有了孩子,当万贵妃知道这些事情后,一个个妃子找过去“收拾”,造成了朱见深的后宫“大面积流产”。

这可是惨案,可朱见深却没有什么愤怒,仅是无奈的模样,要问他心态为什么这么好?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当然,唱因为爱情肯定是串台了,但朱见深确实是一开始因为爱情把自己的子嗣问题给忽视了,于是朱见深后来慢慢感到悲哀,天天哀叹着完了,以后要绝嗣了。

有几个资深的太监和宫女看到朱见深这个样子于心不忍,于是太监张敏就告诉朱见深,其实您有儿子,而且儿子已经六岁了。

就这样,被出生就一直被藏到了“六岁”的明孝宗朱祐樘终于和父亲相见,当时朱祐樘的头发还是刚出生的胎发,可见日子过得多么可怜,或许是万贵妃看着朱祐樘已经长大了,根本扼杀不了了,也有可能是对朱见深的愧疚,于是她放开了对朱见深的束缚,而朱见深开始了“报复性生育”,后来一口气生下了十几个儿子。

宪宗子孙。

但戏剧性的是,朱见深的十几个儿子中,仅有五个儿子能给他生下孙子,其他好几个儿子都不算短寿,可却都没有儿子,以至于封国后来都被除掉了。

这五个儿子分别是:

三子朱祐樘:生二子朱厚照朱厚炜(早夭)。

四子朱祐杬:生二子朱厚熙、朱厚熜(大哥早夭,成为世子)。

六子朱祐槟:生四子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煌、朱厚熠

七子朱祐楎:生七子朱厚燆、朱厚烃、朱厚熑、朱厚煐、朱厚炳、朱厚煃、朱厚烩

十三子朱祐枢:生六子朱厚勋、朱厚熹、朱厚煦、朱厚烮、朱厚然、朱厚焌

即便能生孙子的儿子少,但朱见深的五个儿子还是担任起了朱家枝繁叶茂的大任,而严格来说,这五个皇子,还有活下来的十九个皇孙,那都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当然啦,具体如何继承,而且每个人的继承优先权都有完全不同的说法,这个“继承权”对于大部分皇子皇孙来说,始终只是一个空头支票,比如朱祐枢和他的儿子们,就是有这个资格,但一辈子都几乎不可能实现。

太祖家法。

这一切的规则,朱元璋早就给出了家法,都写在了《皇明祖训》里面了。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皇明祖训·法律》

《皇明祖训》是朱元璋给朱明皇家写的“家法”,写于洪武二年,成书于洪武六年,最后在洪武二十八年再次重订,而在《皇明祖训》的法律篇中,朱元璋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家法”,那就是“兄终弟及”。

兄终弟及这个概念,在以前的中原王朝是很不被接受的,因为这是游牧政权最常用的一套,可朱元璋并不迂腐,他唯恐朱明后世会出现什么灾难,导致皇帝不能传位给子嗣,于是把皇位的继承权多加了一个平行继承的规则,那就是继承给自己的兄弟。

那么这个时候,肯定又有人来问了,那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没遵守兄终弟及的原则,把太子给予次子朱樉,或者是三子朱棡,哪怕是给了四子朱嫡,后来朱棣也不至于造反啊。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伦序问题”,那就是朱元璋到底如何看待朱标儿子们的身份。

朱元璋把朱标看得很高,跟其他的儿子们地位区分得很开,在朱元璋的眼中,朱标才是他真正的嫡子,所以朱标这一脉是具有很优先的皇位继承权,朱标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是“嫡孙”,因此被朱元璋立为了太孙,仍然把朱标的继承权垂直继承了,而不是平行继承。

不过话说回来,朱元璋这么做依然是有些“漏洞”的,比如朱樉、朱棡、朱棣在史书的记载上都是“嫡子”,按照朱元璋立下的规矩,确实应该先给这几个儿子才对,所以这里面要不就是朱元璋考虑到“兄弟相争”的问题,要不就是后来有人给这三兄弟的“嫡子”身份造假。

反正朱元璋开了这个先例,这就是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后人也要遵守。

孝宗之误。

要说当皇帝,明孝宗的政治能力在历朝历代中都绝对是数一数二,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一个家业的拥有者,他却是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他也选择了“爱情”,竟然只爱一个女子,堪称是隋文帝和朱见深的“综合版”。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约好只生彼此的孩子。

朱见深只爱万贵妃,其他妃子都是生育工具。

而明孝宗则是,只爱张皇后,也和张皇后生孩子,如果张皇后和独孤皇后一样争气,生下十个子女,那么倒也没什么问题,可张皇后却只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早夭了,所以说,明孝宗只有一个儿子朱厚照可以继承皇位,不管朱厚照是好是坏,是蠢是精,都得继承皇位。

倒霉的是,朱厚照这孩子,打小就不学好。

在明孝宗驾崩后,朱厚照仍然沉迷于自己的玩乐世界中,热衷于“豹房”,喜欢做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其实朱厚照人很聪明,但都被太监带坏了,所以人生的发展方向歪了,这导致朱厚照浪荡一生,也没有生下一个儿子,正德十六年,朱厚照在豹房交出了自己的性命,年仅三十一岁。

朱厚照驾崩了,这是大事,但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朱厚照没有儿子继承皇位,这种情况根据《皇明祖训》中的“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来代入,那么就要用朱厚照的亲兄弟来继承皇位,可问题是,明孝宗太痴情,他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这下子可该如何是好。

朝廷大臣们蠢蠢欲动,这时候杨廷和站了出来:

“别慌,看我来主持大局”

伦序梳理。

如果没有《皇明祖训》,这问题确实棘手,但有《皇明祖训》,一切问题有据可依,有矩可循。

杨廷和认为,既然朱厚照没儿子,还没有亲兄弟,那么就应该往“堂兄弟”的方向上去找,朱祐樘只有一个儿子,但是朱祐樘有兄弟,根据“兄终弟及”的原则,这个问题还是能够解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从朱祐樘的兄弟中去找,那为什么会找到朱厚熜,在当时,朱祐樘的兄弟还有好几个在世,朱厚照驾崩于1521年,在他驾崩时,还有益王朱祐槟、衡王朱祐楎、寿王朱祐榰、汝王朱祐梈、荣王朱祐枢这些叔叔在世,理应也是轮到他们才对啊。

所以这就涉及到了“标准”问题,兄终弟及的标准,到底是对应了明孝宗,还是明武宗,事实上,理应对应的是明武宗才对,因为明孝宗已经继承了大统,并且把皇位传给了明武宗,那么就应该对标明武宗去寻找“兄弟”。

注意朱元璋所提到的“须嫡母所立者”,意思就是这个皇帝的弟弟,要不就是太后的另一个儿子,要不就是挂在太后名下的儿子,也可以视为嫡子,那么问题来了,朱祐樘的这些兄弟们,有可能挂在张太后的“名下”当明孝宗的儿子吗?

或许为了当皇帝,他们愿意,但在伦理家法上,这是荒唐至极,所以,明孝宗的兄弟们就被排除掉了。

这也表明了一个原则,新找来的皇帝是需要挂在张太后名下的,意思就是要把明孝宗尊为皇考(父亲),把明武宗尊为皇兄,意思就是,即将要即位的朱厚熜确实要把自己的生父朱祐杬称为“叔叔”才对,但朱厚熜后来搞出了个大礼议,就是为了反驳这件事,当然此事都是后话了,继续说说朱厚熜的“合法性”。

立“长房”孙。

按照排序来看,朱祐杬其实是朱见深的第四子,但其实是次子才对,因为前面两个孩子都早夭了,所以朱祐樘之后便是朱祐杬,朱祐樘因为是“长子”被立为了太子,所以在礼法关系上,朱祐樘有两个顺位继承人,一个是朱厚照,一个是朱祐杬。

所以朱祐杬是除了朱祐樘以外的“长房”,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但也说明了其在继承皇位上的高概率性。

正如前面所说,其实朱祐樘的兄弟们都有这个“隐性资格”,排得越后资格越小,假如最后一个兄弟真的能够继承了皇位,那么肯定是十几个哥哥全都去世了,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因此,杨廷和“顺位”顺到朱厚熜这里来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朱厚熜乃是明孝宗之弟的唯一儿子,所以朱厚熜按照礼法来说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虽然他作为朱见深的皇孙年纪不是最大的,但因为他的父亲靠前,他就有这个资格,所以说朱厚熜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父亲朱祐杬。

一切合情合理,没人反对,新君已立,必有新党崛起,有的人等的就是朝廷换主以求新的生机,有良臣也有奸宦,都在暗中伺机而动,但这些对朱厚熜都没有影响,有争斗在帮助他扫平表面的噪音,又有太祖立下的家法保驾护航,朱厚熜光明正大前往了北京,是为明世宗。

爹还是爹。

不过朱厚熜不是善茬,在他进京之前,文官集团想方设法让这个被“馅饼”砸中了脑袋的新皇帝“改认父亲”,如此一来,文官们可以拿着“孝道”来对朱厚熜指手画脚,比如君臣存在争执时,大臣们可以说,明孝宗、明武宗都是这样做的,你不这样做,就是不孝。

朱厚熜是年少,但他有个不是善茬的老师“袁宗皋”,袁宗皋或许早就教好了朱厚熜千万不要“改认皇考”,所以文官集团从接朱厚熜再到送他进京当皇帝,都没能让朱厚熜认明孝宗为父亲。

这还不算完,朱厚熜“趁胜追击”,要把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以显得名正言顺,这件事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便是“大礼议”之争。

所以朱厚熜的父亲根本就没有换人,朱祐杬还因此得到了一个“明睿宗”的追封。

严格来说,大礼议本身的立场中,朱厚熜是有错的,可当时的文官宦官确实太猖狂了,他不这样去压制这些人的气焰,大明皇帝将成为彻底的傀儡。

而杨廷和等人,后来或许也有些后悔,本以为立一个好糊弄的小子,谁知道却是一个难降服的强蛟,后来进了北京,正式成为了一条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家APP:宋朝的社会福利是什么样的?教育医疗有保障,男士竟还有陪产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个空前发展的一个朝代,不论是诗词、书画、汝窑等艺术成就让其他朝代难以望其项背,甚至其经济、科技、军事、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实力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状态。其中宋朝的社会福利待遇,从生、学、病、老、死等方面的福利更是让我们现代人羡慕不已。生育补助放陪产假按南宋政府“胎养令”的精神,凡乡村与城市的贫困家

  • 崇祯皇帝的负面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对明朝灭亡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朝代,在此时期创造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大帝国,并且在此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明代的晚期,明代的政治仿佛陷入了一种焦灼的状况,使得明代最后灭亡了。明代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皇帝,在明代的灭亡过程中,崇祯皇帝本人的一些负面性格,也对当时明代灭亡起到了一定的

  • 宋朝的审官院有何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诸多封建王朝。它们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的各有不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但最终所有的财产却遗传下来,使中华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在宋朝时期,当时则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审官院。从设立到消亡,审官院在北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相应地发挥出了一系

  • 宋朝的商品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继唐朝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以说不重要。虽然从军事领域来看,宋朝无论是较之之前的汉唐还是后面的明朝都有所不如,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宋朝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峰。与此同时,其内部灿烂的文化也引人注目,让人心生向往之情。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普遍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宋朝,商

  • 谁能代表宋代工业技术?全球最早造纸作坊有啥?……“宋韵杭州十大遗迹”评选出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宫门未开,宫墙先火——今年初冬,杭州德寿宫的“宫墙红”刷爆了朋友圈。宋韵文化是浙江和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从南宋时期起,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多年的考古发掘,杭州积累了大量的宋韵遗迹(包含有宋代(960-1279年)物质遗存的文物遗迹点)。“德寿宫遗址”“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杭州孔庙(杭州碑林)、太庙遗

  • 拍卖征集:拍卖市场上最受藏家青睐的清代官窑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清雍正 斗彩灵仙祝寿图盘20.6 cm. Diam.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来源:静观堂旧藏记录: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编号557。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615。本品为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旧藏并出版于《徐氏艺术馆陶瓷Ⅳ·清代》一书中。形制端秀、敞口、圈足,胎质

  • 宋代朝史:看宋朝是如何解决战事的,即便是赔款也会让自己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很多人都会认为宋朝很弱,甚至还有些网友说宋朝是“弱宋”,很显然这一切都是因为宋朝对外战事的方式,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宋朝只要战事失利,就只会用割地或者赔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足以给大家一种宋朝很弱

  • 靖康之耻的背后,金国掳走的徽钦二宗结局如何?简直就是让人痛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宋徽宗,其实宋徽宗也算得上是北宋的一位好皇帝,只是很不巧的是他重用了奸臣蔡京,然而也就是因为蔡京的原因,所以才直接导致了金国人的兵力城下,宋徽宗无奈之下只好听从李纲的建议传位给太子,这个太子也就是宋钦宗。可惜是的,即便是宋徽宗传位给太子,同样也是无法扭转北宋将要面对靖康之耻的厄运

  • 中贸圣佳(杭州)2022秋拍:明清官窑瓷器专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珍翫】中国古代陶瓷—明清官窑瓷器专场共为藏家甄选95件拍品,涵盖多种备受藏家追捧的陶瓷经典品类。其中,本专场涵盖一小系列张静江旧藏器,由张静江家族后人直接提供上拍,张静江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张静江在巴黎独资经商,开办通运公司,专营古玩瓷器,兼营丝茶

  • 赵匡胤随地打滚,为吃西瓜,白菜剩米饭豆腐汤曾是朱元璋的美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单身匹马冲出重围。一路下来,又饥又渴,正好来到一片西瓜地,看见翠绿的大西瓜直流口水,随手摸摸口袋里是分文没有。心想先吃再说,吃完了吓唬吓唬看瓜的就没事了。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看瓜人,老人红光满面、面带慈祥,满头银发。“老头,拿瓜来”赵匡胤粗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