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就三家分晋来说,是晋国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因为都出自春秋时期的大国晋国,所以魏赵韩三国,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三晋。与此相对应的是,田氏代齐,则是田氏齐国取代了姜氏齐国,虽然君主变化了,不过国号没有变化,依然被人们称之为齐国。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原先晋国、齐国的君主,都是什么结局?换而言之,对于三晋和田氏,是如何对待原先的君主呢?
一
一方面,就晋国君主来说。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3]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作为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晋国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对此,在笔者看来,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崛起和强大,离不开众多卿大夫的奋斗。
[var1]
二
[var1]
公元前416年(晋幽公十八年),晋幽公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为国君,是为晋烈公。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三晋已经掌握了晋国君主的废立大权,如同东汉末年的董卓一样。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韩、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389年,(烈公二十七年)烈公死。子孝公颀继位。公元前378年(孝公十七年),孝公死,子静公俱酒继位。其中,就晋静公来说,可以说是晋国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76年(晋静公二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仅存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平民,晋国最终灭亡。从一国之君,最终被废为平民,晋国最后一位君主晋静公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凄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