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洲版勾践范蠡:威廉一世与俾斯麦主导下的德国一统

欧洲版勾践范蠡:威廉一世与俾斯麦主导下的德国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4/1/20 4:45:51

文:铁骑如风(读史专栏作者)

说到普鲁士,熟悉欧洲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这个王国在历经重重磨难,先后被包括拿破仑帝国在内的各大强国暴揍后,既然浴火重生,由弱到强,最后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实在可以称为欧洲版的“卧薪尝胆”。在强敌环伺的欧陆大地上,这个王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成功逆袭的呢?

一、普鲁士原本就不是一个弱国

普鲁士是16世纪初在德意志北部成立的一个以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公国,是由中世纪时期的条顿骑士团建立起来的。其与勃兰登堡公国有着联姻关系,后来又被称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属于那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的德意志邦联下属的一个选帝侯。

它曾长期臣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但在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波兰战败,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趁机通过《奥利瓦条约》摆脱了与波兰的附庸关系,也获得了其他国家的主权承认,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1701年腓特烈三世成立普鲁士王国奠定了基础。

条顿骑士团本就有军事专制的传统,因此普鲁士王国一开始走的就是军国主义道路,其统治阶级以容克军事贵族为基础,十分重视军事训练和军队建设,普军在欧洲一直以纪律严明、骁勇善战著称。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军事天才,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对普鲁士军队的改革与训练,多次对奥地利、波兰等国发动战争,夺取了西里西亚和西普鲁士等地,同时接受蒙运动思想的影响,成为“开明专制”君主的典范,对普鲁士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经过这200余年的发展,至少到到腓特烈二世去世的18世纪后期,普鲁士的实力已经不容其他欧洲国家小觑,其行政机构的高效和廉洁居欧洲之首,后来的德国也保持了这一优良传统。

二、咽不下被拿破仑的铁蹄骑脸输出的一口气

、普鲁士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是相对于英法这种传统欧洲强国还是差了一些。后继之君腓特烈·威廉二世虽然也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在外交方面也很强势,与俄罗斯再次瓜分了波兰的领土,但是却不那么重视对军队的改革和训练,财政也是入不敷出,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你落后了别人可不会等你,隔壁的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看你怎么办。

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很伟大呢?就是它不仅传播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还让法国军队的战斗力借着革命热情加成而直线上升。很少有国家能够抗住其他几个大强国的同时干涉,但是革命政府很干脆利落地击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的进攻,巩固了胜利成果,而普鲁士军队虽然也参加了盟军,但在其中几乎是毫无成绩。

另一位举世瞩目的军事天才的出现,更是开启了普鲁士人的噩梦。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拿破仑一世就已经让普鲁士领教了他的厉害,在他登基成为皇帝后,更是不会放过面前的这个绊脚石了。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因害怕拿破仑的威势想保持中立,拿破仑也许诺将汉诺威地区交给普鲁士。结果法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败联军以及特拉法加海战败给英国之后,拿破仑又准备将汉诺威交给英国,威廉三世愤然加入了第四次反法同盟充当主力军。

这位冲动的国王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拿破仑既然敢不给你汉诺威,那就不怕你来找麻烦。普鲁士马上就迎来了最惨痛的耶拿战役,自己军队的迟缓和落后等弱点在法军面前暴露无遗,连总司令的命都搭进去了。

拿破仑趁胜追击,又赢得弗里德兰战役的胜利,一鼓作气攻下包括柏林在内的全部普鲁士地盘,顺便解散了历经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普鲁士国王简直晃晃如丧家之犬,在沙俄的保护下,被迫与拿破仑签订了屈辱的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割让的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在内的1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拿破仑设立成了华沙公国等缓冲国。

面对如此惨痛的失败,普鲁士人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开始反思自己的落后之处。卡尔·施泰因男爵和哈登堡侯爵这两位普鲁士首相开始推行改革,增强普鲁士人的民族主义思想,重新振作普鲁士的军国主义精神,设立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并实行义务兵役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国家也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公民参政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普鲁士发动回血技能后,拿破仑却因轻敌冒进而败于莫斯科城下。受重伤的老虎就算是狼也敢来咬几口,普鲁士马上积极参加第六次反法同盟,优秀统帅布吕歇尔在莱比锡战役中终于尝到了击败拿破仑的滋味。在两年后的滑铁卢战役中,他和英国名将威灵顿公爵一起再度击败拿破仑,夺回了被法国占领的普鲁士领土。不过这两场战役的主导力量是英俄两国,普鲁士有一种跟着列强混的意味,因此并没有完全洗雪被拿破仑骑脸输出的耻辱。

[var1]

三、德意志统一运动的破产

击败了拿破仑后,原来的德意志各邦国聚在一起商讨未来的方向,并成立了松散的德意志邦联,由奥地利帝国任主席。除了普鲁士外,奥地利也是日耳曼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因此后来在奥地利出生的希特勒人会成为德国的元首。同时,普鲁士与奥地利和沙皇俄国缔结了“神圣同盟”,共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免受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看似普鲁士政治没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普鲁士全境都曾被拿破仑帝国占领,怎么可能不受影响呢?法国的先进政治理念和行政制度对普鲁士上层的感染是巨大的,他们下一步的改革充分学习了这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压制可能带来革命的自由主义思潮的同时,改善自己的官僚体制,并开始了以军工为先导的工业化进程。

在1834年,普鲁士为扫除与其他各邦之间的贸易障碍,牵头联合18个邦国成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订立了为期8年的关税协定,迈出了各邦经济与贸易相统一的第一步,也为德国众多工业重镇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可以说在后拿破仑时代,普鲁士已经把整合德意志邦国实现统一作为国家目标了。但此时的普鲁士面临着一个矛盾:它要想实现真正的进步,就必须接纳先进的政治思想,实现政治民主化,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这可能引发革命。而旧的容克大军事地主阶级的强大势力害怕失去既得利益,又压制着民主自由的浪潮,避免让德国彻底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于是,普鲁士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在保障容克大地主的利益和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借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发展以军工为主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与自由。

防不胜防,尽管各专制国家害怕革命的爆发,该来的还是来了。1848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德意志各邦人民在自由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发动了德意志统一运动,并进而影响了整个欧洲。

这场运动旨在反对在旧神圣罗马帝国地区内的39个邦国组成的德意志邦联的专制政治体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起先拒绝给予宪法权力,后又被迫同意召开会议,制定宪法,改组政府。在5月法兰克福全德国国民议会召开。

1849年3月,议会终于通过帝国宪法,但遭到各邦君主的拒绝,并镇压了德意志西南各邦民众发动的维护帝国宪法的起义。之后,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自然而然地瓦解,1848年革命结束了。

四、欧洲版的勾践范蠡上线了

在关于德意志如何统一的问题上,普鲁士和奥地利存在着两个方案的分歧,一个是排除奥地利在外的所有邦国合并的“小德意志”方案,另一个是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大德意志”方案。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分歧实际上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在争夺统一德意志的主导权,这就为之后他们的决裂埋下了伏笔。不过这时普鲁士的实力还不如奥地利,联盟还是奥地利当老大。

这时普鲁士历史上最传奇的首相,欧洲的“范蠡”俾斯麦登场了。作为勃兰登堡大地主的儿子,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普鲁士议会的议员,并坚决支持“小德意志”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受到了同样暗自提防奥地利的沙俄的支持。

19世纪五十年代,腓特烈·威廉四世突然中风瘫痪,由当时还是亲王的威廉一世摄政。他看出了俾斯麦的出色眼光与才能,将他派到俄国担任大使。1861年,威廉四世去世,威廉亲王继位为威廉一世,在次年即拔擢俾斯麦为首相。于是“强强联合”就这样组成了。

这位欧洲版的“越王勾践”可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比俾斯麦还年长将近20岁,年少时甚至参加过反拿破仑一世的战争,在做亲王时就以手腕强势、行事狠辣著称。继位后的他雄心勃勃,准备彻底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因此一上台就不顾议会的反对决定进行军事改革,加强军备、扩充人员和增加军费,而俾斯麦用他的强硬手段击败了反对派,权势凌驾于议会之上,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了下去。

[var1]

五、各个击破:稳住一方,教训一方

这时候的普鲁士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与工业腾飞,已经具有了相当强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在于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要解决的只有铁与血,因此开始贯彻实施他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和范蠡一样,特别擅长外交与军事谋略,始终实行“稳住一方,教训一方”的方针,拉拢盟友以对付打击对象,哪怕这个盟友是自己曾经的敌人,也绝不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他在上任之初就决定同俄国与法国结盟,并稳住他想取而代之的奥地利,最大限度得发挥其利用作用,因为他准备对第一个倒霉蛋——丹麦出手了。

丹麦本来也是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国家,过去经常插手德意志地区的事务,并控制着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个德意志公国。而当时丹麦王室发生了对两地的宪法纠纷,俾斯麦趁机说服奥地利一起准备武力夺回这两个地方。由于之前俄国被英法在克里米亚打残,而德意志的外交手段又让法国拒绝支持丹麦,因此丹麦只剩下英国佬的支持的。

1863年12月,普奥联军以德意志邦联名义开进荷尔斯泰因,要求丹麦放弃对该地的控制。丹麦起先相信英国会进行调停,结果英国坑队友没履行约定。于是丹麦决定与联军对抗,但却在迪伯尔战役中败于敌人之手,被迫撤回到本土内。

对于这两个公国的处理,俾斯麦也显得十分谨慎小心。他一心想把奥地利的势力赶出北德意志,但又暂时不想与它开战,于是与奥地利签订了《加施泰因条约》,由普鲁士管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管理荷尔斯泰因。

奥地利其实没料到自己被俾斯麦摆了一道:本来普奥是以德意志邦联的名义进占两个公国的,但作为邦联主席国的奥地利却同意了分管,这相当于承认了普鲁士的平等地位,并给了俾斯麦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机会。

俾斯麦决定再通过战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并进一步彻底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长袖善舞的他先是会见了法皇拿破仑三世,表示愿意用卢森堡等地盘换取法国中立,尽管没有取得对方确切的承诺。之后他又与意大利达成了同盟,并利用英国的“光荣孤立”政策也保证了英国的中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外部环境的平稳。

与此同时,俾斯麦竭力整军备战,并着手统一邦联内部各邦国的意见。由于革命浪潮依然存在,巴伐利亚等邦国又支持奥地利,因此俾斯麦通过在邦联议会改革宪法的方式取得其他邦国以及革命人士的支持。在完成了这一切后,正好奥地利国王弗兰茨拒绝承认《加施泰因条约》,俾斯麦以此为借口,联合意大利向奥地利发动了进攻。

双方的实力对比很接近,但普鲁士的军备和战术要优于奥军。奥地利兵分三路抵御联军的进攻,并在南线击败了意大利军队后,抽调军力支援北线战场。俾斯麦这时候不会想到几十年后意大利还会坑自己的祖国,只能认真应付前线战事。

普军率先攻占了支持奥地利的汉诺威等邦国,随后冯·法尔肯施泰因和老毛奇各率一军,发动钳形攻势,首先消灭贝奈德克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冲维也纳。贝奈德克实在是能力有限,没能抓住普军进军的弱点发起反击,反而在萨多瓦决战中再次大败,无力再战。不过普军此时也已经筋疲力尽、出现混乱了。

威廉一世和上层军官沉迷于胜利之中,扬言攻进维也纳“解放”全奥地利。只有俾斯麦保持冷静的头脑,为预防法国突然干涉以及奥地利人孤注一掷的反抗,竭力说服国王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法皇拿破仑三世调停下,及时与奥地利签订《布拉格和约》,将奥地利成功逐出北德意志联邦,拿回了荷尔施泰因的控制权,也给了意大利威尼斯。现在的普鲁士毫无疑问已经是德意志各邦的主宰,俾斯麦的外交和军事才能不得不让人大写的服。

六、在凡尔赛宫门前,将失去的都夺回来

1848年革命虽然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失败了,但却在法国的地盘上再次建立了共和国。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在1852年,学习他叔叔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他也想重现当初拿破仑帝国的辉煌,在位期间也是着力提高法国的实力与影响力,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不断获得胜利,对普鲁士有着巨大的压力。

俾斯麦在整合了德意志邦国后,清楚得认识到法国是德国统一的最后障碍。而法国上层也意识到普鲁士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霸权竞争者,于是要求普鲁士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

本来威廉一世想和法国谈一谈这个问题,结果俾斯麦篡改国王回文,自作主张拒绝了该要求。拿皮仑三世愤怒地决定要教训一下这个新崛起的“弟弟”,而普鲁士上层也早就在为与法国的战争做策划与准备。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成了战争的导火索。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后,西班牙的内阁会议决定寻找适合的继承者,其中与普鲁士威廉一世有远亲关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有继承王位的可能性。结果法国发现了这一信息,法国外长格拉蒙公爵气愤地威胁威廉一世,要求他永远放弃对西班牙王位的企图,结果被威廉委婉地拒绝。但刻意找事的俾斯麦却在电报上刻意挑衅法国,包括格拉蒙在内的法国上层几乎都在劝说拿破仑三世马上向普鲁士宣战。

俾斯麦又充分施展外交手段,与俄国结盟使其牵制奥地利防止背刺,英国的孤立政策一直没变,因此他可以专心对付法国的进攻了。而其他的德意志邦国由于一直对法国有着莫大的恐惧(拿破仑帝国带来的),纷纷支持普鲁士的对抗。

与普鲁士这边的齐心协力相比,法国却因为罗马的归属问题没有取得意大利支持,自己的军事动员工作又大有缺陷,拿破仑三世本人的军事才能又和他叔叔不是同一个水平。俾斯麦对对方的弱点认识充分,对这次决战十分有信心。

双方都想长驱直入攻入对方本土,而争夺的焦点在素有争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1870年8月,法军兵分三路,皇帝自带一路御驾亲征。法军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效果有限。普军马上反击,攻入法国境内。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的人数优势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之后在沃尔特再次击败对方骑兵,法军弗罗萨尔的军队也被对方以人数优势击退,普军趁势挺进洛林。

初战失败导致法国内阁垮台,由皇后摄政的新政府对前线战事进行了凯申公般的瞎干预,皇帝本人自己也在瞎附和,不选择诱敌深入迟滞对方,却决定在梅斯外围死守硬顶,任命的巴赞元帅也是缺乏战争指挥才能。虽然在的马斯拉图尔之战的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战役中,法军一度靠炮火击退了普军的进攻,但由于之前的战略布局和指挥混乱与迟疑,两支军团不但没有汇合而一起迎战老毛奇,巴赞兵团主力却陷入普军重围,麦克马洪兵团还无法进行救援。

拿破仑三世亲率的十几万大军此时也处境凶险,被迂回后方的普军围困于色当。普军此时成功完成了将法军分割包围的战略目标,法军由于一连串的致命错误,已无撤退突围的可能。

绝望之下,法皇和剩下的军队宣布投降。巴黎得知皇帝被普军俘虏的消息后,大资产阶级鼓动巴黎人民发动了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并组成了国民自卫军抵御普军进攻。本来法国军民团结一心是可以抵挡普军前进的,结果巴赞变节投敌,导致部分主力军团投降敌军,成了战争史上的一大笑话。普鲁士的主力随后挺进到巴黎城下开始围城。

法国梯尔也政府迫于压力与对方和谈,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普军开进巴黎城,待了两个月才大摇大摆地撤出。在凡尔赛宫面前,威廉一世正式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至此,德国不但彻底完成了统一大业,也完全洗雪了曾经被法国蹂躏的耻辱,真是天道好轮回。俾斯麦依然保持了其谨慎小心的风格,没有过分地打击法国,与后来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德三元首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他后来也和范蠡一样,为避免君王的猜忌而选择急流勇退,成为逍遥快活的退休老人,而“越王”继续执着于拓展德意志的利益版图。

普鲁士的逆袭实在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多少能人辈出才有了这样的局面,就像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与范蠡一起打败了吴王夫差,成功复仇并成为当时的强国。不过德法两国的恩怨远不止于此,在之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双方还会上演更多互相飞龙骑脸的故事。

更多文章

  • 历史记载项羽身高1米9、诸葛亮1米9、刘备1米8,换成现在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正史中的项羽真实身高,历史记载的项羽有多厉害,项羽历史实力

    导语:想必朋友们看历史的时候总是感叹古人那超强的身体素质,比如关羽,他打造的青龙偃月刀重大八十几斤,关羽拿着这把刀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华雄、颜良、文丑这些人都没在他手下走过三个回合。比如项羽,传说他力大无穷,一个人可以扛起整个大鼎,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靠着个人勇猛改变战局的人物。比如隋唐时期的李元霸,

  • 一代名将廉颇,晚年为何客死他乡?廉颇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廉颇的历史资料有哪些呢,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廉颇的评价,廉颇有什么历史故事

    [var1]很多人说,廉颇之所以客死他乡,临死都得不到重用,主要是因为奸臣郭开的陷害。但如果我们仔细捋一下当时那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除了郭开的陷害之外,廉颇晚年的不幸,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叫做‘功高盖主’![var1]相比之下,同时代的白起,已经比廉颇稍年轻一些的李牧,结局可是更

  • 一代霸主秦始皇的凄惨结局:弄臣起,祸患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一生,秦始皇的历史故事简介,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和过错

    其一是发生了荧惑守心的现象,荧惑守心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的术语,一般这个星相出现,往往预示着天下将有大乱。其二是东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境内降下了陨石,有人在石头上刻字:始皇死而帝分,在秦朝的法律那么严苛,连坐制度那么严酷的情况下,朝廷派出大量官吏,挨家挨户都没查出来。其三是有个使者出行东方,然后西行

  • 风起洛阳:李北七为春秋道办事,见到武思月为何一脸的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起洛阳李北七为啥绑架武思月,武思月为什么叫月华君,武思月个人资料

    奉御郎因连夜去北山找武思月旧疾复发,燃灯大典在即,武思月主动承担起兄长安排内卫部署安保的工作。燃灯大典是神都头等大事,内卫下令,流民不得入神都。却发现最近有人放了十几名流民入神都,细查之下才发现,公验是内卫李北七所签。那么李北七为什么要放这些流民进入,这些流民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var1]李北七的

  • 司马懿一统三国,从三点可以看出他才华,具备王者的所有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一统三国多少年,郭嘉临死对司马懿评价,吴秀波司马懿

    虎狼之心的司马懿司马懿的出生并不算太低,而且自幼饱读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当时曹操当权北魏集团,司马懿知道曹操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如果他暴露出谋反之一,必然会被曹操诛杀,因此为了保命,司马懿以养病之名,闭门谢客,不出大门半步。当时曹操求贤若渴,为了让司马懿为自己效力,他收押了司马懿以此来逼迫

  • 《家国,回眸2021》-南山士学者之「大平春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人治学格言100句,古人治学经典语录,古人的治学智慧

    ——南山士学者之【大平春秋】(一)《祖国昌盛》一、《百年》家国,从来都是一体。没有国,哪有家!2021年,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小家。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

  • 最后一位纵横家:深受汉武帝器重,最后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纵横家有多可怕,纵横家最高境界是什么,汉武帝手下十大谋臣

    一、纵横之路此人名叫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早年间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后来还学习了“易、春秋、百家言”。主父偃博学多才,但却未能发迹,“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甚至还受到了齐地儒生们的排挤,最后无法在齐地容身,只得外出游历。主父偃家境贫寒,没有借到出门的游资,但他还是毅然离家。主父偃最初向北行进,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三大“黑科技”,就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真正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世界都在干嘛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国原本只是周朝旗下的诸侯国,刚开始实力非常弱小,可是最终却完成了统一中国这一创举,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关于“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归功于秦始皇的努

  •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还能建立汉朝称帝吗?三千字看懂韩信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一生创了34个成语,韩信死后季桃给他收尸了么,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讨论韩信的影响力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公元前206年,在萧何的大力支持下,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韩信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开始深刻影响秦末历史的走向。韩信被拜为

  • 此人原是无名的粮仓保管员,为何逆袭成为战国七雄首霸秦国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粮仓保管员,真正的秦国四大猛将,历史上最惨的秦国人物

    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都有着心寄天下,出人头地,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因此十有八九都对权力有着极其狂热的热爱。他们为了实现自己报国有门的政治幻想,不管自己出身如此的低微,也毫不在乎,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李斯就是这种人。李斯(前280—前208年),楚国上蔡人。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乱纷争,各国纷纷变法以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