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率叛军打响永兴之战,直接打断八旗军脊梁,斩41名八旗将佐

吴三桂率叛军打响永兴之战,直接打断八旗军脊梁,斩41名八旗将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80 更新时间:2024/1/16 19:57:00

他们在自己划分的土地上根据皇帝制定的政策进行治理,这样看起来他们就像当今的省长一样,但是,相比于现在的省长,藩的权力就要大上许多。

这些藩王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势力不断壮大,有时就会威胁到皇帝手中的中央集权,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为削藩而苦恼。

在清朝曾经就因为不当的削藩导致了一场藩王的叛乱,吴三桂带领叛军永兴一战直接怒斩清朝41名将佐,打断了八旗军的脊梁。

康熙削藩

永兴之战是三藩之乱中的一次战役,而三藩之乱的爆发还要从康熙皇帝削三藩说起。

清朝初期,藩王势力强大,在顺治皇帝驾崩时,藩王吴三桂曾经带领重兵北上祭祀,这也让原本就对藩王造反提心吊胆的清政府警铃大作。

这次吴三桂虽然挂着祭奠先王的名头,但是他身边有大军相伴,清政府怕他起兵造反,甚至连城门都没让他进,只让他在城外搭一个棚子进行悼念,只要礼仪尽到便可离去。

清政府的这一系列行为其实也引起了吴三桂的注意,他心中猜测皇帝大概是觉得自己手中的兵权已经威胁到了中央的统治,于是他便伺机进行一番试探。

康熙六年时,吴三桂谎称自己眼睛出了问题,想要接触管理云贵两省的职务,康熙皇帝一听自然欣然答应,马上将这个职务安排给了其他人。但是,云贵两地的官员对吴三桂是有感情的。

云贵总督卞三元等人多次康熙提出请求,要求还让吴三桂来管理云贵地区的事物,不过康熙却都以吴三桂身体抱病为理由回绝。

此时,对于康熙皇帝对藩国的看法,吴三桂心里已经有谱了,他也知道,未来清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削弱他的势力,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清政府压根没想留下藩国。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下发诏令,要求天下所有的藩国撤离,这让同为藩王的吴三桂与耿精忠十分不安。但是此时清政府大权在握,想要撼动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两个藩国还是选择小心试探朝廷的意思。

同年7月,吴三桂与耿精忠先后向朝廷提出撤兵的请求,这在朝廷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一些官员认为就应该借此机会让这些藩王移的越远越好,但也有不少官员认为三藩的位置不能移动。

最终,康熙皇帝认为三藩势力强大,但吴三桂的儿子还是耿精忠的弟弟都还在京城,这二人必不敢发动叛乱,就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让这二人转移到山海关之外。

三藩之乱

吴三桂与耿精忠请求迁移藩国自然并非本意,他们只是想借机试探一下朝廷对他们的态度,可这一试探下来,吴三桂与耿精忠心都凉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吴三桂第一次试探朝廷了,前提到,吴三桂曾经就用云贵地区的管理权探触过清政府的态度。

当时清政府十分爽快的收回了云贵两地的管理权,从清政府这毫不含糊的行为中,吴三桂其实应该多少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真实想法。

可谁能想到,这个平日里杀伐果断的将领却对清政府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他希望清政府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个特例留在身边。

但是,这一次的试探让吴三桂彻底放弃了自己对清政府的幻想,他明白清政府下达削藩的命令就是冲着藩王来的,而自己也位列其中。

吴三桂怎么可能愿意轻易的将自己辛苦多年积攒下来的势力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被清政府拿走,于是,在清政府下达撤藩的命令后,吴三桂便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密谋起义。他在暗中购置了不少兵马,疯狂的囤积兵力。

为了不让自己叛乱的风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吴三桂还下令一切命令不得邮寄传递,而且所有人都只许进,不许出。

清朝撤藩的命令触及到的不止是吴三桂的利益,于是,吴三桂便与这些同样对削藩心怀不满的藩王勾结,相互应和,准备发动叛乱。

另一边,清政府这边为了能够尽快解除藩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也在加班加点的推行撤藩的事项。

康熙十二年的八月,清政府派出礼部侍郎折尔肯奔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前往广州,吏部侍郎陈一炳赶赴福建,兵分三路推进撤藩的政策。

到了九月,清政府已经急不可迫,开始双管齐下,一边派侍郎折尔肯等人前往云南催促吴三桂早日撤藩,一边安排官员接手藩国原本的统治权,曾经的陕西总督与宁夏的总兵官成为了云南新的军务。

吴三桂表面上痛快答应,背地里也在和自己的党派不停地密谋,他们起义的大军已经准备就绪,但是难就难在,起义的名义还没有想好。

想要起义,必须要显得人心,若是这个名义想的不好,大军中定会有人心中不服,搞不好还会临阵倒戈。

吴三桂等日讨论数日,最终决定利用汉人对满族统治的不满,以“反清复明”为口号起义。十一月,云南巡抚倒在了吴三桂的刀下,吴三桂正式宣布造反,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就此拉开序幕。

永兴之战

自古中原地区都是贵族皇室统治的中心地区,谁若是占据了中原,谁就是天下的王,吴三桂起义之后,也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中原。

起兵后不久,吴三桂的军队就攻下了湖南,他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布下兵马,在这其中有两座值得注意的城市,那便是岳州与长沙。

位于湖南东北部的岳州临近长江,水路交通十分方便,隔江而望对面便是湖北,是防守重地,而长沙则是吴三桂军团水路运输粮食途中的必经之路。

岳州与长沙此时就如同连体婴一般,如果其中一座城被清军攻破,另一座城必然也会失守,而如果这两座城都被清军拿下,那么吴三桂在湖南打开的局面将不复存在。

吴三桂明白这两座城的战略意义,布下重兵,康熙皇帝也不傻,从康熙十三年起,他便不停地调集军马对长沙与岳州发起猛攻,势必要夺下这两座城。

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一直都没有放弃过攻下长沙与岳州的目标,他不停地调遣兵马,刚刚平定下陕西一带的海一平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又接到了康熙皇帝前往湖南的指令。

到康熙十六年时,清政府已经在长沙附近地区聚集了十万余人马,主要目标便是攻破长沙与岳州,拿下吴三桂。

清政府调集大批人马,吴三桂自然也不会傻乎乎的挨打,他的大部分兵力也全都放在了两座城的防守工作上,但同时他又抽调了一部分军队攻下醴陵,切断了岳乐军的退路,迫使清政府暂时放缓进攻的脚步转头应援。

康熙皇帝看破了吴三桂的意图,双方开始在周边一个城市展开拉锯战,吴三桂利用兵法使清军四处奔走,疲于奔命,没有心思再与他争夺长沙、岳州。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与清军在永兴一带爆发了激烈的交战,但由于清军将领的贸然行事,衡州的门户永兴被吴三桂重兵包围。城中的清军将领知道这一战凶多吉少,但依然不愿向吴三桂势力低头,这一战极为惨烈,城中41名八旗军官战死沙场,清军折损士兵上千人。

小结:

如此看来,吴三桂的起义算得上是成功的,永兴之战前期吴三桂的军团一直占据优势,几次眼看就要攻破永兴。

可惜的是,就在胜利触手可及之时,吴三桂自己病逝了,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前线,官兵们士气大减,再加上更换领导人物与战略方针等一系列操作后,曾经吴三桂手下的军团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冲劲。

8月20日夜里,吴三桂手下军团无心再继续攻打永兴,主动撤军,永安自此转危为安。如果吴三桂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病逝,那么永安城中的八旗军将领恐怕会悉数殒命沙场,而中国历史也许会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更多文章

  • 雍正有一个坏毛病,葬送了他的一生,奉劝年轻人:别等老了才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身上有一个坏毛病,所以才葬送了他的一生,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在这里奉劝各位年轻人:千万别等老了才后悔!世人都说雍正勤政,那么他究竟勤奋到什么程度呢?民间传闻说他一天工作20小时,休息四小时,而且一年只休三天,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如果按照上面所说,雍

  • 顺治如此的憎恨多尔衮,到底是为了什么?与孝庄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顺治看见孝庄和多尔衮,老梁说孝庄与多尔衮,顺治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

    孝庄、顺治孤儿寡母,虽然皇权在握,专家们也说了,觊觎的人不少,要是一个一个整治,既麻烦又有隐患,当然结果可能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狱,于是呢就来这么一手,是不是呢?但就从那时起大清顺治就安稳了。多尔衮生前领三旗,他将多铎子多尼归入正蓝旗,两白旗分给养子多尔博(多尔衮无亲子,乃抱养多铎第五子)。福临亲政

  • 为何清朝格格婚后无法怀孕?不是格格和驸马不行,罪魁祸首是乳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格格,是在清朝才出现的一种称谓。其实,并非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之为格格,在清朝,王爷的女儿也被称为格格,甚至包括王公贵族在内的女子都被称为格格。到了后来,清朝王爷纳的姬妾,有时候也被称为格格。虽然格格的身份高贵,但是格格的命运是非常不幸的,有时候皇帝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和亲政策,牺牲掉格格

  • 为何说李鸿章是中国的罪人?他是为清朝背锅吗?看完也许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是一个备受屈辱的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统治下的最后一个王朝,是被后世和西方国家唾弃的。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不断地完善封建统治体系,到了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顶峰,周边国家纷纷派使臣来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直到现在,日本也保留了很多唐朝时期曾经引进的

  • 红楼梦:狡猾如薛宝钗,却败在这两个女子手上,她至死不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黛玉和宝钗,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曹公分辨不清,后人也无法评判得清楚。世人都知林妹妹体弱多病,却不知宝姐姐也有不治之症,原文一开始就交代了,宝钗在娘胎里就带有一种热毒,这热毒实际上就是“世俗之毒”,因此宝钗需要常服“冷香丸”才能压制得住。宝钗说到底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她也想像林黛玉那样放荡不羁,追

  • 清朝官员上朝时,为何不吃早饭,而是在嘴里含一片人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大臣上朝前吃早点,清朝哪个皇帝喜欢吃人参,古代上朝嘴里含人参

    确实这样的场景算是古代“朝廷”的一个缩影,但是大多数情况这样的场景只会在有大事发生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有专人向皇帝进行禀报。风格不同的四种朝会不过有一个朝代就十分特殊,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制度——朝会制度。当时规定,凡是参加朝会的官员都需要穿戴整体,在宫殿内部与皇帝共商国家大事。而清朝的朝会大致可以分为四

  • 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样处置他的家人的?手段极其残忍,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年羹尧怎么对待雍正,年羹尧在雍正哪年死的

    在《甄嬛传》中,我们见证了繁荣家族的兴衰历程,也见证了年氏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从繁华到落幕,不过是四季的变换,春去秋来,蓦然回首时早已没了昔日的光景。电视剧中的雍正,比较宅心仁厚,在年羹尧死后,他没有痛下杀手,保全了很多无辜者的性命。但是历史真是这样的吗?电视剧中的年羹尧看上去光有一身胆识,

  • 清朝官员的服饰你了解多少?他们为什么在下跪前要甩袖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清朝官员的朝服带有箭袖,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窄的袖口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口,一般最长为半尺,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其实清朝大臣们下跪前并不是只是拍拍袖子,而是把自己衣服上的袖口翻下来,袖口叫马蹄袖,形似马蹄。由于清朝满族人是个狩猎的名族,常骑马射箭,而马蹄袖可以束口,从而达到保护手腕的目的。平

  • 清朝一俏寡妇出了个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几百年来无人能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对对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清朝时期,一个寡妇的对子趣事——在清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姑娘长的非常的漂亮,楚楚动人,而且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简直就是个才女学霸型的,像如今的美女一样,都被富豪们喜欢,而这位姑娘在合适的年纪也嫁给了杭州当地的一个大富豪,这位大富豪家财万贯,土地万亩,房屋百间,实实在在

  • 女儿爱上有妇之夫,父亲孙中山狠心拆散,多年被恨临终才被懂得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包括孙中山在内的革命党人遭到清政府的通缉,孙中山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孙中山的妻子及家人因此搬到了孙中山的哥哥在檀香山的住所;第二年,孙婉出生,这时的孙中山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孙婉在十二岁之前只见过自己父亲两面,虽然母亲总是告诉自己:“父亲是做大事的!”,可年纪尚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