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四百年来历史之选择,千余年来之帝王

唐太宗,四百年来历史之选择,千余年来之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96 更新时间:2024/2/16 15:36:45

自184年黄巾起义至626年唐太宗继位为帝,400余年的时间里,处于礼崩乐坏,名教废立,道家、法家、佛家及玄学依次登场,占据王朝统治的正统地位,虽以六经为本,维持形式上的经学名教地位,尤其是中九品中正制度下的选官制度,形成了门阀士族、世家大族垄断政治官员体制的局面,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奢靡,游山玩水,造成浮华的社会风气。

曹操画像

儒生士人受门第的影响,不能进入政治体系,更不可能进入核心领域,儒家思想被偏废,更难以贯彻其行政理念和精神。而那些具有法家思想实用主义的官员占据统治地位,祸乱朝纲,导致政局不稳,王朝迭代。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学习吸收运用汉人文化和思想,也出现了如石勒、符坚等有作为的帝王,用饱学之士,贯彻儒家思想,不断强大起来。但是缺乏体制性和整体性的运行机制,不彻底不能一以贯之,也受到少数民族内部的反对和抵抗,因帝王的去世而废立。

北魏孝文帝画像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族汉化的最成功案例,推动了鲜卑族汉化的进程,但随着孝文帝的去世其效果受到影响。鲜卑化的汉族人,汉化的鲜卑族人,成为北魏东西魏北周北齐的主要力量,而汉人逐步占据着军事政治主体,导致了鲜卑化汉人杨坚在短时间内,推翻北周王朝建立隋朝。

但是隋文帝以法家思想为主体,杂以鲜卑族人的精神,辣手执政杀功臣,用奸人,不好诗文不重教育。其子隋炀帝更是奢华残暴,巡幸全国,大兴土木,用上千万人从事各种繁重劳役,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导致民变四起,最终国破身亡。

隋炀帝

几百年的分裂局面以及隋朝快速灭亡的启示,需要对此进行反思总结,引以为戒,需要采取措施扭转局面。那么,这个历史责任就落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上,历史选择了李世民,也造就了辉煌的历史。

唐太宗以舜为典范,确立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以仁心仁政为核心。总结和实践仁政德治的目标,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误农时,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而这些政策在汉朝以黄老思想为主,唐太宗全面贯彻运用到儒家思想的内容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贞观之治,并开启了长城129年的太平盛世,成为绝无仅有的历史奇迹,也称为空前绝后的盛世帝王。

留下了《贞观政要》光耀千古的政治思想著作,为历代帝王将相争相阅读的经典,成为伟大的遗产和精神力量。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成为辉煌业绩的共同代表。

因李世民辉煌的业绩成就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和功臣,文学馆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至今广为传颂,房玄龄杜如晦以房谋杜断著称,而魏征是天下第一诤臣绝无仅有,与唐太宗立在历史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美名传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名将如云的明朝怎么就打不过没名将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怎么打败明朝,明朝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历史,明朝和努尔哈赤有什么关系

    大明政局动荡,阉货与东林党人的权力角逐。自神宗万历驾崩后,大明的政局便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天启年间,更是出了魏忠贤这种罪大恶极的宦官。不仅把持朝政、蒙蔽圣听,而且肆意卖官授爵,侵占百姓土地和搜刮民脂民膏,甚至建庙以图与孔子并列。在他的昏暗统治下,本来尚能支撑的政局越来越乱,百姓的不满更是加剧,直接促成

  • 公元649年,世间再无唐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 / 子玉贞观二十三年(649)7月10日,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谥号文皇帝。世间再无唐太宗。唐太宗是带着遗憾走的——贞观十七年(643)齐王李祐和太子李承乾的谋反叛乱让他是伤透了心,至死都是心里的一个死结;新太子李治又太羸弱,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合适人选;辽东用兵的无结果,

  • 你觉得明朝皇帝的不好,能否代表明朝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对明朝各个皇帝的评价,明朝皇帝有多不靠谱,明朝皇帝很好当吗

    明朝一天都规定了早朝、中朝、晚朝,而且制度苛刻。明初洪武是个工作狂,朝议的事项达到158类,而且无论什么情况都参加,老朱基本是全年无休的。后来到了正统朝,正统继位时才九岁,受不了那么长的早朝那么多雍杂的事,朝议的事才改为8类,并形成具文,一直延续到明末。明代的皇帝确实很多都难称优秀,有几位甚至很荒唐

  • 你知道吗?这些唐朝诗人竟然都是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宰相张九龄简历,唐朝十大顶级宰相,唐朝宰相的诗

    与汉朝的宰相统领百官不同,唐朝实行“群相制”。唐朝宰相并不是一个正式官职,而是授予一批高官的一项半正式官名,同一时期,可以有七八个甚至十多个宰相。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长官(中书令、尚书令、侍中)被认为宰相。唐太宗末期,开始授特定的并非一省长官的高官参豫朝政等官名,指为

  • 鹣鲽情深:朱元璋脾气如此暴躁,为何对这位女子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最宠爱的三个女人,朱元璋最信任的是谁,朱元璋最荒唐的事

    马皇后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她是皇后,也是朱元璋一生的挚爱,她是陪同朱元璋从一无所有登上帝王之位的女人,在建立明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皇后的真名应该是马秀英,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中,而且是家中的独子,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很少见的。因为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所以她为人谦逊善良,端庄大方。

  • 东晋第一才女-谢道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门阀才女谢道韫的故事,千古第一才女谢道韫,古代四大才女为什么没有谢道韫

    谢道韫(约349——409年),字令姜。谢道韫堪称十足的官二代,出身东晋两大名门之一的“陈郡谢氏”,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长女,宰相谢安的侄女,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时博学,聪颖有才智。一次大雪天,谢家众人赏雪,叔叔谢安考后辈们吟诗咏雪,大家都说像盐巴,谢道韫悠然神想后,说出了千古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 宋朝以前没有棉被,冬天睡觉时古人怎样御寒?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以前没棉被怎么御寒,宋朝异常寒冷原因,宋朝以前有棉被吗

    有人会产生疑问,古人就不能用棉花来制作被子取暖吗?并不是古人不聪明,只不过棉花这种农作物在宋朝之前我国并没有,它是从印度和阿拉伯引进的。所以在宋朝之前,人们不能用棉花进行织布,也不能用棉花制作成棉被来进行取暖,他们只能使用别的东西来代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些皇室贵族们

  • 不争位李治获立太子进而继大位,武曌乘机俘获高宗册封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正史武则天和李治,武曌复原图,武则天又名武曌

    朝中重臣们也大部反对立李泰为太子,尤其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主张立晋王李治,因力他是出了名的糯米团子,没什么魄力。就连唐太宗也认为李治太懦弱了。而长孙无忌他们看中的就是李治的温厚文弱,便以控制。他们伺候唐太宗十几年已经是够累,不想再来一位伺候雄才大略之主了。另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因为李泰身早就网络了一大

  • 朱元璋街头算命,写了一个字,先生看后脸色大变,高呼:“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免费高清完整版,朱元璋真人照片,朱元璋杀刘伯温的真正原因

    历史上有名的术士师莫过于汉朝的许负、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三国的诸葛亮、明朝的刘伯温,相信有些人都听过他们的名字,他们也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像袁天罡,就曾替武则天相过面,当时武则天尚在襁褓之中,他一见到尚是婴儿的武则天,便大惊,说道:“若为女,当为天下主”,后来也应了他的预言,武则天以一介女流成为

  • 《南北朝九史》笔记 16 北魏(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423年,宋少帝刘义符景平元年,北魏明元帝泰常八年,十一月,拓跋嗣病逝。拓跋焘继位,是为世祖太武帝。时年一百零七岁的罗结仍精力旺盛,拓跋焘任命其为侍中,总管三十六个部门,并兼管后宫日常事务。一百一十岁时,才准许他告老还乡,朝廷每有大事。仍派人去向他请教。罗结一百二十岁才去世。公元426年,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