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与晋国是怎么从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相争的?

秦国与晋国是怎么从秦晋之好变成了秦晋相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4/2/3 11:04:22

[var1]

大军到达滑国时,郑国的牛贩子弦高正好在滑国做生意。聪明且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弦高发现了秦军的意图,于是用自己十二头牛来慰问秦军,声称是郑国国君派他来的,另一方面连夜安排人回郑国,将秦国要攻打郑国的消息通知给郑国国君,让郑国早做防范。

孟明视等人就这么上了弦高的当,他们认为现在去偷袭郑国已经没意义了,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意图,肯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就这么去打郑国也不行,自己长途跋涉后勤补给也跟不上。于是就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顺道灭了滑国就返回秦国了。

[var1]

此时,一代霸主公刚去世还没有下葬。继位的晋襄公对秦国灭掉滑国的行为很气愤,认为秦国这是故意趁着他们办丧事,然后攻打他们的附庸国滑国,既然秦国不念两国的秦晋之好,那他们晋国也不用再给秦国面子。

晋襄公随即任命先轸为中军元帅率晋军渡过黄河,在崤山北麓的险要路段设伏。又联合姜戎埋伏于沟谷,就等返回的秦军进入他们设计的伏击圈。为了行军方便,晋襄公还让人把士兵穿的丧服都染成了黑色。

[var1]

晋军国君新丧,士兵们都化悲痛为力量,积聚着很强的战斗力。而孟明视他们此时完全不知道前方有埋伏在等着他们,也彻底忘记了自己的父亲们在临行前给他们的提醒,还沉寂在消灭滑国的小胜当中呢!

当秦军完全进入崤山的峡谷时,埋伏于两侧的晋军和姜戎军突然发起攻击,秦军根本来不及组织防御抵抗,就全军覆没,孟明视等人也成了晋军的俘虏。

[var1]

晋襄公的母亲文嬴是秦国人,她不愿意看到儿子杀了秦国将军,与秦国结仇,就劝说晋襄公放了孟明视等人。孟明视他们刚走,元帅先轸就知道了,去和晋襄公理论。说将士们辛辛苦苦、拼了个你死我活,好不容易才抓住了秦国三员大将,晋襄公随随便便就将他们给放了。先轸很生气,一边说还一边向地上吐唾沫。

晋襄公听完之后,对先轸的不文明和不礼貌行为也没计较,自己也很后悔前面的决定,就立即派阳处父将军带领一队人马赶快去追孟明视等人。结果当然是追不到了。孟明视等人到了秦国后,秦穆公穿着白色丧服到郊外去迎接他们。孟明视三人跪在地上向秦穆公请罪,秦穆公哭着对他们说都怪自己没有听从百里奚和蹇叔两位大夫的话,才导致秦军惨败,不是孟明视他们三人的错。

[var1]

秦穆公不但恢复了孟明视等人的官职和俸禄,还更加厚待他们。孟明视等人都感激涕零,从此更加地勤学苦练、认认真真训练军队,从不松懈,等待有朝一日可以一雪前耻。

崤山之败第二年,孟明视请求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秦穆公派给他们四百辆战车去攻打晋国。结果晋襄公早有防备,孟明视他们三人又一次大败而归。

[var1]

连续两次大败,秦国有人就认为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都是无能之人。附近的小国和西戎也因此脱离了秦国的管控。秦穆公还是没有治孟明视三人的败军之罪,依然相信他们。孟明视三人每天苦练兵马,暗自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当年冬天,晋国联合宋、陈、郑三国打到了秦国边境上,孟明视嘱咐秦军不要随便与晋军交战,守住城池,结果还是让晋国夺去了两座城池。

[var1]

到了崤山之战后第三年,为了报仇雪耻,孟明视这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国内挑选精兵良将。秦穆公给他拨发了五百辆战车,还拿出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安顿好出征将士的家属。将士们很受感动,个个都斗志激昂的向晋国进发。

秦军渡过黄河之后,孟明视烧毁了所有的船只,断了自己的后路,发誓不打胜仗就都死在晋国。士兵们士气高涨,孟明视他们三人和大家一样忍了几年了,终于将所有的能量全部爆发了出来。秦军很快就夺回了上次丢失的两座城池,接下来又攻下了晋国的其他几座城池。

[var1]

面对秦国疯狂的攻势,晋国上下惊恐万分,晋襄公也害怕了,和大臣们商量之后,就命令晋军坚守不出,不许与秦军交战。秦穆公看到晋国人在城里龟缩不出,知道他们不敢与自己交战,就见好就收,带领大军来到崤山,收拾埋葬了三年前崤山之败死亡将士的尸骨,祭奠了一番之后就班师回国了。

秦穆公对于自己错误的决定导致的失败,并没有怪罪他人而是主动承担,并且一直信任打仗失败多次的孟明视等人,孟明视等人无以为报,只能更加努力的练兵,终于取得了对晋国的胜利,夺取了晋国多座城池,报了当年全军覆没之仇。

[var1]

之后,秦穆公又继续攻打西戎,使十二个小国臣服,开辟了千里疆土,称霸于西戎地区。周天子都派人来表示祝贺,秦穆公也成为继晋文公之后,春秋第三位霸主。然而,唯一为人诟病的是秦穆公死后,为他殉葬的人竟达一百七十七人之多,其中也包括秦国的一些良臣,老百姓也对此多有不满。秦国的殉葬制度是极其反人类、反社会的制度,对于讲究礼乐制度的春秋来说是人类文明社会制度的一种倒退。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因为写诗被抓,又因诗引哄堂大笑被释放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它就是诞生于中唐时期的打油诗,而说起打油诗,肯定要介绍一下它的创造者张打油。据传张打油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其写打油诗被抓,而且又因为所做打油诗十分风趣,逗得官家哈哈大笑后,被无罪释放了。打油诗险死还生话说中唐时期,大约在一个冬天,一位身居高位的大臣感怀于天降大雪,遂决定动身前往故地,吊唁先人。祖祠

  • 唐朝对外战争战绩还不如宋朝,为何在后人眼里,唐朝却强于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兵力与宋朝兵力,唐朝和宋朝的历史关系,唐朝与宋朝全方位对比

    提到唐朝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繁华的都城,因为在唐朝的时候,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的充足,再加上国家经济比较的稳定富强,那么人民的生活相对来说也是非常美好的。在唐朝的时候可以说是相对来说比较的稳定,并不有很多的战争,那么在提到对外战争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其实唐朝他对外战争的战绩虽然说比不上宋朝,但是

  • 改变重耳一生命运,最终成就晋文公春秋霸业的一次晋国内乱(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文公重耳的悲惨下场,晋文公统治晋国多少年,晋灵公时期的晋国历史

    [var1]晋国的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叔虞。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在位时,和弟弟叔虞玩游戏时以一片桐树叶为信物将曾经唐尧的故地封给叔虞。起初这个封地国号叫唐,叔虞也称唐叔虞。后来叔虞的儿子燮将国号改成了晋。[var1]晋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内斗不断。第十任国君晋穆侯去世后,他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晋

  • 唐朝的尉迟恭战绩显赫,为什么在晚年十几年闭门不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尉迟恭真实历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尉迟敬德娶两个老婆

    。而且他当时的心境有所不同,他不再眷恋凡尘的世俗以及那些功名利禄,所以对于他来讲出门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尉迟恭本身也是一个有为青年,但是因为身份以及心态的变化,他才走上了作死的道路。他本身是隋朝的一个铁匠,非常的普通,但是随着末年天下大乱,他因为征招,所以入伍,最后随着军队四处平叛。得到重用在作战

  • 一直都是打酱油的燕国是如何吞并齐国这样的强国七十座城池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国和燕国谁强,燕国vs齐国完整视频,燕国打败齐国的原因

    [var1]燕国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基本上是作为配角存在的,即使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是最弱的那个。然而它却是六国里最后一个被秦国灭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燕国南临齐国,北接外族,西挨晋国,北靠大海。而齐、晋两国都当过春秋时期的霸主,都是老大哥,当然要照着小弟了。再加上燕国是七国里

  • 唐朝隐藏最深的秘密,和一场“星辰异象”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21位皇帝顺序,唐朝的十大未解之谜,唐朝历史完整版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然后逼迫着父亲让位得来的。,我们大家对夜观星象这个词都不陌生,星象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们可以通过,观星象来预测旦夕祸福,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通过观星象知道自己命为在旦夕,司马懿也通过观星象李世民入宫之后,李渊就把傅奕的密奏扔到了他的身边,李世民看到之后非常的惶恐,

  • 秦国一直被山东六国当作戎狄蛮夷看待,是谁改变了这一看法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戎狄是哪个民族,秦国是怎么一步步强盛起来的,戎狄

    在山东(崤山以东)六国眼里,秦国就和戎狄那些游牧民族一样,都属于野蛮人一类。因为秦国人一直在西垂地区与戎狄部落打交道,生活习俗也与戎狄很像。因戎狄侵扰秦国不断地变换居住之地,很难接触到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这都是生活环境太恶劣,秦国人也不容易啊![var1]在确定了秦国诸侯国地位之后,秦襄公一面讨伐西

  • 真正配得上儒商这个词的,只有范蠡和他,IT教父级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范蠡是儒商还是道商,范蠡54字致富奇书,范蠡经商十八法和孟洛川经商谋略

    [var1]而历史上最能用这个词形容的,恐怕就是范蠡。范蠡是历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商人。他帮助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并称霸诸侯而后功成身退去齐国经商成了当地首富。齐王听了请他入朝为相。三年后他归还相印且散尽自己的家财迁往陶地隐居,又以经商为业,再次成为大富翁。后人称之为“陶朱公”,民间

  • 唐武宗李炎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主要有哪些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每朝每代都有一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唐武宗首先就不遗余力的对这些官员进行了裁剪。因为武则天鼓励告密,而且给告密者很高的俸禄,但是又因为官位不够,所以就增加了很多官位,但是又不干实事。第二,以高压政策来严打贪官污吏。唐武宗时期立法非常的严苛,尤其是对贪官污吏的整治,都是从重从严,绝不姑息养奸。因为当时唐武

  • 唐朝繁盛一时还是走到了灭亡,你觉得唐朝之覆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从繁盛到衰败的原因,描绘唐朝繁盛的诗,唐朝的衰落和灭亡知识点

    天宝十四年,唐玄宗治下的唐朝爆发了一起非常严重的内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几乎一举摧毁了李唐政权。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也被看作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一、唐朝覆灭的直接和根本原因唐朝的负面根本上是由于朋党之争与官宦掌权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唐朝末年,各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