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韦太后真的生下两个孩子?她们生活有多惨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韦太后真的生下两个孩子?她们生活有多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4/3/10 4:11:02

由一群禽兽组成的金军进入了东京,原本的花花世界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金朝军队,进入东京后,烧杀淫掠,无所不做,宋徽宗宋钦宗,被迫到北方去狩猎,和他们一起被掳走的还有宋朝的各位王公大臣,妃嫔和公主,有千人之多!

原本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成为了金人的阶下囚,原本颐指气使的他们倍受金人凌辱,尤其是这些贵妇们更是受到了金人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

宋高宗的母亲韦氏也在这一行的队伍中。这个漂亮的女人,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儿子在南方称帝,而享受特别待遇,和其他的妃嫔一样,成为了浣衣房里的一员。

浣衣房,从字面上看,仿佛是一个清洁机构,专门负责洗衣服的,然而事实上浣衣房非但不是一个搞清洁的地方,而是一个特别龌龊的地方,这是金朝人设置的一个高级妓院,这些被抓来的北宋高级贵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女真贵族们的玩物,韦氏也不例外。

身份特殊的韦氏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宋高宗赵构这个害死岳飞的君王有着数不清的便宜老爹。

金朝人生怕身在南方的赵构,不能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好消息,特地对韦氏接客的事情进行大肆宣扬,甚至还专门出版了一本限制级别刊物,内容很劲爆,这本书很抓眼球,因为这是一本带有插图的书籍,里面的插图据说非常带感,看的很多人都激动的留了鼻血。

为了不让这些大毒草污染南宋军民的思想,宋高宗赵构下令封杀该书,只可惜就和现在一样,这本书越禁反而流传度越广,甚至有言称韦氏在金朝甚至为金人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个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在我看来很有可能是真的。

首先就是赵构急匆匆地为自己的母亲改了年龄。

改年龄这个事情在当今中国的体育圈里屡见不鲜,把孩子的年龄改小几岁,在青少年比赛时就成了以大打小,那个优势可谓是扛扛的。可是把年龄改大的,在历史上也只有宋高宗和韦太后,这对母子曾经干过。

其实当靖康之耻发生时,这位韦氏年龄并不大,只有38岁,由于长期的养尊处优,韦氏保养的非常好,完全可以生育。可是赵构却将自己的母亲年龄改大了十几岁,声称在靖康之耻时韦氏已经年过半百,那就意味着这位当今皇帝的老娘被掳走时,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那么宋高宗有两个便宜弟弟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为了谣言。

宋高宗这种改年龄的做法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欲盖弥彰,非但没有打消人们的疑虑,反而从一个侧面证实了韦氏很有可能在被掳期间,为赵构这个南宋皇帝喜添两个小弟弟。

其次,残害柔服帝姬

柔福帝姬宋徽宗赵佶的女儿,宋高宗赵构了妹子。

靖康之耻时,她也被掳走了,在北方生活了很长时间,她对于各位皇室成员在金国的生活了如指掌。

后来这位柔柔弱弱的公主殿下奇迹般地逃离了火坑碾转,来到了南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宋高宗赵构,经过一番确认之后,赵构承认了她公主的身份,并且给她安排了一个驸马爷。可是随着韦太后的回归,柔福帝姬的生活戛然而止。

韦太后非但不认识这位公主,反口说这位柔服帝姬是尼姑假扮的,坚决要求她的好儿子,把这位公主给杀了。

一开始宋高宗不明就里,可是没过多久,他想起了那些传言,对于母亲的做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柔福帝姬,不管是真是假,必须得死!这个可怜的公主,没有死在残忍的敌人手下,却死在了自己的好哥哥手上,不得不让人感叹世间无情帝王家。

韦太后为什么要杀柔福帝姬?她想掩盖什么?

她在金国那些服侍别人的事情,早已经人尽皆知,她在遮掩什么?这让人很难不联想到那些关于她为宋高宗添了两个便宜弟弟的传言!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辛弃疾的记载,辛弃疾在愤续录中,曾经记载宋钦宗在被押送的途中,曾经无意间撞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喊韦太后为阿母,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宋高宗的便宜弟弟!

所以我觉得韦太后在金朝期间受尽了凌辱,很有可能真的如传言中所说的那样为曾经的敌人生下了两个孩子。

这不能怪韦太后,战争的失利,国家的灭亡和后宫的女子何干?是那些男人们的无能,导致了异族入侵,这些男人被俘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作为封建时代男人的附属品,这些后宫的女子却遭受到了比这些男人更为凄惨百倍的凌辱,他们不得不在敌人的身下惨遭蹂躏,不得不为敌人生儿育女,这是何等的欺辱,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何等的耻辱,靖康之耻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一代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构陷战功赫赫的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庆历五年,开封政府接到一起通奸案。被告是大文豪欧阳修的侄女张氏。原因是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所以欧阳修带她回家一起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长大了。阿华把她嫁给了他的侄子欧阳晟。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和自己家

  • 明朝最后的名将,明史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死后却被皇帝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孙传庭明史的评价是“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对于他的评价很高,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孙传庭年轻的时候就是一表人才,而且很有才华,最初的时候,万历年间中了进士,被授予知县,后来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政,所以就辞官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孙传庭在家修身养性,到了崇祯年,又得到了启用,崇祯九年的时候,主动请缨担任陕西巡

  • 谁说皇家就出不了人才,明朝两个藩王,都是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更重要的是,明代有一些有能力的人,特别是明朝最伟大的一位藩王,他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如今,他仍然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他们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家,遗憾的是,在中国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朱橚,他被称为一代医王。大家对朱橚是非常的不熟悉,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评论他:

  • 若生明清,只嫁张岱!张岱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

  • 宋徽宗创作的瘦金体天下无双,但很少有人学,原因很实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字体结合了很多书法,宋徽宗一直沉迷字画,所以一直在模仿前人的字迹,时间久了,竟然自己悟出了一种崭新的字体。瘦金体不仅有唐人的严谨,还融合了王羲之书法的飘逸,想一想这种书法在当时流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后人们之所以不愿学习,是因为这种字体实在是太难掌握了,写的小点还行,但是写到了就会很难。现在大多数

  • 灵芝檐下诞生的南宋忠义名将,被蒙古军杀害,老百姓全都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庭芝是南宋的一个进士,那时候的南宋已经快完了,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铁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李庭芝抛弃了手中的笔杆,拿上了宝剑,准备上战场为国家尽忠。李庭芝可能没有岳飞等人出名,但是他的爱国之心绝不比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差。想要收服天下,那肯定就要从收复自己的家庭开始。李庭芝的家族本来是住在随州的,

  • 宋朝之前还未引进棉花,古人冬天靠什么取暖?百姓的方法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宋朝之前,我国都还没有引进棉花,更不用谈棉被了,那么古人在睡觉的时候,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来取暖的呢?中国古代的阶级制度十分严明,所以对于不同的阶级喝层次,所使用的取暖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古代权力最大,等级最高的自然就是皇帝,以及皇室的一帮成员,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绫罗绸缎随便穿,一天换一身衣

  • 大宋王朝的文化建设,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思想家,称为“两程一朱”。两程是程颢和程颐,一朱是朱熹。他们都是当世大儒,将孔孟之道发扬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尤其是朱熹,他的一本著作《朱子家训》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直到如今。尤其他曲解圣人之意,自创的一句“存天理,灭人欲”,却把中国的妇女同志害惨了。所谓的贞节牌坊、三寸金莲,都出自于朱熹的旁

  • 皇帝死后脑袋被妖僧砍下做酒杯,100年后朱元璋才把他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北伐大军逼近元大都(今北京)时,元顺帝带着皇后、太子和后妃们还有元朝的官员们仓皇逃回元上都,后来明军追到,继续往北逃到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直到去世。8月2日,徐达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元朝灭亡。明朝军队占领了元大都后,搜罗到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其中还有一件虽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却十分奇特罕见,让

  • 宋徽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而不是当皇帝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煜可以说在诗词的造诣前无古人,他的“虞美人”这首词,若不是皇帝的身份,一般人绝对写不出来。“雕砌玉梁今犹在,只是朱颜改”。谁是朱颜?皇帝。“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个被俘虏的皇帝,也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故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等地哀婉和浮思翩翩。这首“虞美人”,却成为了李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