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构陷战功赫赫的狄青?

一代文豪欧阳修,为什么要构陷战功赫赫的狄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467 更新时间:2024/3/10 4:11:00

庆历五年,开封政府接到一起通奸案。被告是大文豪欧阳修的侄女张氏

原因是欧阳修的妹夫在和他的妹妹结婚前,有一个女儿,张氏。然而他们刚结婚不久欧阳修的妹夫就去世了,这个女儿才7岁,无依无靠。所以欧阳修带她回家一起住。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长大了。阿华把她嫁给了他的侄子欧阳晟。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和自己家中的仆人发生了关系。

东窗事发后,张某被丈夫送到政府。当时,开封县长杨日严看到这个案子时非常激动。原来,他在当地方官的时候,被欧阳修弹劾过,怀恨在心。所以,在他接到案件后,想要借此抓住他的把柄。

在威胁和恐吓下,这位年轻女子含糊其辞地说了些诬陷欧阳修的话。

当杨日严听到这个消息,认为它就像一个宝藏。因此,她以欧阳修和张某的通奸企图侵占其姐夫的家庭财产为名提起诉讼。

当时宋朝的审判机制不同于电视剧,分为狱司和法司。狱司负责刑讯问罪,法司负责判决裁定。

当时,负责审理张氏与仆人通奸案的官员不同意杨日严的诉讼。一来,本案目前的审理范围是张石与其仆人之间的通奸案。欧阳修与张的关系与本案无关;二来,你存在逼供的嫌疑,张的话不能作为证言。因此,我们只能起诉张和他的仆人通奸。

这个案子渐渐地传到了朝廷里,当时的两位宰相贾昌朝陈执中,曾经也被欧阳修得罪过,听到后立马火上浇油。

找到欧阳修写过的一首词:

《望江南》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这首词的意思是,春天来了,柳枝绽开了新芽,让人不忍心折掉它,就连鸟儿,也不忍心站在枝头歌唱,要等着春深了,他们长出茁壮的枝丫,我再来摘它。下阙说的是,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孩,在台阶上下行走,当时就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何况到现在。

当时,审判长说,你在这句话里写的是你侄女,然后接着词抒情,说你在想她,别想诡辩。

当时,仁宗皇帝看到这个地方就大发雷霆,废黜了欧阳修,将其降为滁州。欧阳修也在那里,并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虽然从表面上看,欧阳修被贬为滁州是因为这起通奸案,但事实上,背后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改革的新党和旧党的斗争。

我们都知道北宋的一次大的改革,叫亲历新政,但是在此之前,范仲淹就开始在朝廷内号召改革。由于触及既得利益者,范仲淹被挤出朝廷。

有一天欧阳修,去给一位即将被贬的人家做客。同去还有一位谏官也是欧阳修的朋友,叫高若讷。他在宴会上大放厥词,不停地抹黑范仲淹。

当时欧阳修十分生气,写了一封在政治上十分有名的信《于高司谏书》给这位高若讷。

这封流传千年的书信,被称为书体论证的典范,大致是这样的意思:“在我十七岁的时候,看到您高中进士的榜单,那时候就知道您的姓名。十一年后,我朋友告诉我,你是一个正人君子。但是我十分怀疑,如今根据你在宴会上无礼的行为来看,你果然不是一个君子呀。

范仲淹,本来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正直的好官。如今,你上有老母,又贪图利益,不敢违背宰相的意思。

这也是平庸之人、不称职的谏官的常情,没人会怪你。但是你却耍小聪明,企图用贬低范仲淹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这样,你不仅愚蠢还变成了正人君子的敌人。

范仲淹三四年以来为皇帝,为国家兢兢业业,难道这样的人不是贤良吗?就算不是,为什么三四年前皇帝用他时,你身为谏官不说话,等到他失败后你才开始说他的坏话;如果他是个贤良,为什么他被陷害的时候,你身为谏官不向皇帝进言?

你如此不尽责,昨天还有脸参加被贬者的宴会,你是真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这回事儿。如果你认为我胃范仲淹说话,也属于结党营私,那欢迎你弹劾我,让我和正人君子一起被定罪吧……“”

这时候宰相们正愁找不到抨击那些支持改革的官员的理由,欧阳修正中下怀。欧阳修第一次被贬官了。

八年之后范仲淹等人开始了庆历新政,对保守派进行打压。这一来二去,两种不同政见的党派,就结下了梁子,为欧阳修二次被贬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原因是,欧阳修因为性格树敌太多。

俗话说,对事不对人。但是欧阳修做到了极致,不仅不对人,还不对事儿,那他对什么?他对的是他心中的道德和原则。不管是政治见解、还是自己的朋友,只要是违背了他认为的道德,他就开始怒怼,我们看看他怼过什么人?

第一个人,是范仲淹。

我们知道范仲淹和欧阳修志同道合,可以被称为忘年交。但当范仲淹上任时,欧阳修给他写了一封激烈的信,简单的说,欧阳修知道范仲淹从

范仲淹从陈州地方官被拜为谏官。因为事情太忙,他没有时间祝贺他。

谏官虽然只是个卑微的七品小官,但是它的职能和宰相是一样的。因为皇帝经常会和宰相谈事,皇帝说可以,宰相有权否决。除了宰相以外,也只有谏官可以对皇帝说不。

所以不是贤能的人,是不能当谏官的。自从范仲淹受到任命以来,欧阳修苦苦等他的谏言,但是范仲淹丝毫没有动静,于是他就开始质疑范仲淹的人品和能力。

你看,不仅仅是政敌,就连朋友,只要违背了他认定的原则,他也毫不留情。

第二个被他怼的,是晏殊

欧阳修第一次被降职后,被召回北京再次做官。当时,晏殊邀请朋友到他家里赏雪。当时,北宋刚刚输掉了与西夏的战斗。

欧阳修写了一首七言唱诗《晏太尉西园贺雪歌》,用200多个字来说晏殊的不好。

“阴阳乖错乱五行,穷冬山谷暖不冰……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简单的说,就是嘲讽晏殊,前方的战士正在为国征战,衣服都穿不暖,你身为一个宰相,却有心情在这里赏雪玩乐。

晏殊其实也是一位贤相,但这一次,晏殊很生气。因为北宋有一种主流的意见,

就是搞政治的时候就搞政治,既然宴会时候,就好好的放松一下。忧国忧民,固然正确,也不能不分场合吧?

但是欧阳修不管这些,只要你违反了原则,就算是天王老子,我也要怼你。

第三个被他针对的,就是狄青

这在现代人眼里,这是欧阳修身上为数不多的一个污点。因为大家都认为他和文彦博一起构陷战功显赫的狄青。

原因是在元祐的第一年,发生了洪水。欧阳修在汉儒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写了两篇悼词,并分析了造成洪水的原因:

一是皇帝不立太子;二是朝廷缺乏才干;三是因为有一个人当了他不该当的官,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枢密使狄青。

看到宋仁宗没有回音,他又上一封奏折,说必须要免除狄青的官,并分析了原因:

首先,对朝廷没有好处。狄青原本就是个大头兵,还被“窜名赤籍”(代替他兄长受过),没有什么文化,而枢密使不仅要武功强胜,还要能以谋略经略天下,因此没有文化绝对不行;

其次,这对国家不利。北宋建立以来,没有一个军人出身的人被推到如此高的地位。其他士兵看到他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就会先模仿他,成为国家的威胁,这对国家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这对狄青不好,狄青本人很低调,但当他成为枢密使后,他会很受欢迎和出名。他越出名,就越危险。现在许多人开始背着他说他的坏话。此外,在唐朝,许多首领不想反抗,因为他们是被下面的士兵支持和强迫的。所以保护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枢密院。

后来宋仁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狄青被贬为陈州,在重重监视下郁郁而终。

虽然欧阳修因为他的性格连连碰壁,甚至身负历史上的一些骂名,但没有动摇的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绝对不动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因为自己的政治、文学、道德方面的成就,永载史册,终成一代圣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后的名将,明史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死后却被皇帝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孙传庭明史的评价是“传庭死,而明亡矣”,可见对于他的评价很高,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孙传庭年轻的时候就是一表人才,而且很有才华,最初的时候,万历年间中了进士,被授予知县,后来因为不满魏忠贤专政,所以就辞官回家了。这个时候的孙传庭在家修身养性,到了崇祯年,又得到了启用,崇祯九年的时候,主动请缨担任陕西巡

  • 谁说皇家就出不了人才,明朝两个藩王,都是大科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更重要的是,明代有一些有能力的人,特别是明朝最伟大的一位藩王,他的科学成就促进了世界科学的进步,如今,他仍然受到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他们都是世界级的科学家,遗憾的是,在中国鲜为人知。这个人就是朱橚,他被称为一代医王。大家对朱橚是非常的不熟悉,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评论他:

  • 若生明清,只嫁张岱!张岱是谁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初字维城,后字宗子,又字天孙,因著《石匮书》,人称“石公”,于是又字石公,号陶庵,晚号六休居士、蝶庵、古剑老人(一作古剑陶庵老人)、渴旦庐等,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剑门(故其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

  • 宋徽宗创作的瘦金体天下无双,但很少有人学,原因很实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字体结合了很多书法,宋徽宗一直沉迷字画,所以一直在模仿前人的字迹,时间久了,竟然自己悟出了一种崭新的字体。瘦金体不仅有唐人的严谨,还融合了王羲之书法的飘逸,想一想这种书法在当时流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后人们之所以不愿学习,是因为这种字体实在是太难掌握了,写的小点还行,但是写到了就会很难。现在大多数

  • 灵芝檐下诞生的南宋忠义名将,被蒙古军杀害,老百姓全都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庭芝是南宋的一个进士,那时候的南宋已经快完了,抵挡不住蒙古大军的铁蹄。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李庭芝抛弃了手中的笔杆,拿上了宝剑,准备上战场为国家尽忠。李庭芝可能没有岳飞等人出名,但是他的爱国之心绝不比任何一个历史上的名将差。想要收服天下,那肯定就要从收复自己的家庭开始。李庭芝的家族本来是住在随州的,

  • 宋朝之前还未引进棉花,古人冬天靠什么取暖?百姓的方法让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宋朝之前,我国都还没有引进棉花,更不用谈棉被了,那么古人在睡觉的时候,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来取暖的呢?中国古代的阶级制度十分严明,所以对于不同的阶级喝层次,所使用的取暖方式也都是不同的。古代权力最大,等级最高的自然就是皇帝,以及皇室的一帮成员,他们手里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绫罗绸缎随便穿,一天换一身衣

  • 大宋王朝的文化建设,把中国文化推向了一个怎样的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先说思想家,称为“两程一朱”。两程是程颢和程颐,一朱是朱熹。他们都是当世大儒,将孔孟之道发扬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尤其是朱熹,他的一本著作《朱子家训》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直到如今。尤其他曲解圣人之意,自创的一句“存天理,灭人欲”,却把中国的妇女同志害惨了。所谓的贞节牌坊、三寸金莲,都出自于朱熹的旁

  • 皇帝死后脑袋被妖僧砍下做酒杯,100年后朱元璋才把他葬入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当北伐大军逼近元大都(今北京)时,元顺帝带着皇后、太子和后妃们还有元朝的官员们仓皇逃回元上都,后来明军追到,继续往北逃到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直到去世。8月2日,徐达的军队进入北京城,元朝灭亡。明朝军队占领了元大都后,搜罗到大量的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其中还有一件虽不是什么珍贵的宝物,却十分奇特罕见,让

  • 宋徽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而不是当皇帝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煜可以说在诗词的造诣前无古人,他的“虞美人”这首词,若不是皇帝的身份,一般人绝对写不出来。“雕砌玉梁今犹在,只是朱颜改”。谁是朱颜?皇帝。“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个被俘虏的皇帝,也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故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何等地哀婉和浮思翩翩。这首“虞美人”,却成为了李煜的

  • 崇祯死前,左良玉统帅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左良玉之所以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应该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其一、左良玉并非一个百战百胜,勇往直前的将领,后期非常畏惧李自成。按照《明史》的记载,左良玉“骁勇,善左右射”,虽然不识字,但是“多智谋”,而且“抚士卒得其欢心”,善于笼络军心。他凭借这些优势,在早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