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便是“上兵伐谋”的代表,在“管鲍之交”的典故中,他便是以治国理政的能力闻名于世的。不过,管仲不但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还是一名经济学家、军事家,无论对经济的把控,还是战争的走向,他都了然于胸。担任齐国宰相之时,管仲曾发动了一场著名的“经济战”,一战之后,当时最强大的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齐国则取而代之,成为新的“五霸之首”。
[var1]
有一次,齐桓公曾问管仲:“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功不成于周,为之奈何?”(《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管仲略加思索,便生出一计,他向齐桓公建议,重金购入楚国的特产——鹿。于是,齐桓公便派人带二千万钱去楚国收鹿,当时楚国活鹿的市价是八万钱一头,而齐国的收购价却是四十万一头,足足五倍之多。
[var1]
很快,楚王便听说了这个事情,可是他非但没有产生一丝怀疑,反而嘲笑齐国脑子不好使,相比于禽兽,还是金钱实在些。本着这个想法,他便火速发布诏令,号召老百姓都去赚齐国的钱,这样一来,即使他们不纳税,凭借楚国的财力也足以应付各项开支。因此,楚国掀起了一场进山捕鹿的狂潮,农民不种地了,商人也不卖米了,好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
[var1]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管仲却偷偷派人低价收购楚国的粮食,并封锁了周边要道,在楚国人疯狂捕鹿的同时,齐国早已囤积了五倍粮食。几个月后,楚国米价疯长,全国陷入了饥荒,百姓食不果腹,纷纷逃离楚国。另外,楚国买米的要道也被截断,士兵长时间吃不到粮食,根本无力作战。最后,楚国终于在三年后向齐国屈服,齐国没用一兵一卒便灭掉了楚国,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战”。
[var1]
可是到了现代,掌握美元和石油两大经济命脉的美国,竟也玩起了“重金求鹿”的毒计。1970年9月,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了智利总统,执政期间,他积极实行国有化政策和土地改革,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为了兵不血刃地拿下智利,便故意提高铜的价格,并从智利大批量购入。智利人民见铜矿的利润如此之高,就纷纷放下手头工作,涌入了铜矿开采业。
[var1]
1972年,美国见时机成熟,便迅速拉低了铜矿价格,造成了智利物价飞升,大量工人失业。趁此机会,美国又暗中扶持智利陆军总司令——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发动政变,顺利使其上位,重新拿回了智利的掌控权。实际上,智利只是美国“重金求鹿”的一个缩影罢了,近年来,美国发射的“糖衣炮弹”不在少数,如果不能尽早发现,终有一天会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