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他的父亲赵奢其实早就有所断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09 更新时间:2024/2/3 7:50:40

[var1]

赵奢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将赵奢誉为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赵奢其实也算是大器晚成,他在骑兵战术上的运用一直是历代兵家学习的典范,这些都归功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推行。

赵奢在年轻的时候就在赵国骑兵队伍中服役,参加过骑兵大大小小的各种战斗。一直到沙丘之乱,被赵国权臣李兑赵武灵王近臣叛逆罪清算,才逃到了同是地处北方的燕国。燕国当时同样饱受游牧民族的侵扰,燕王正在招揽人才,对于赵奢这样有着与游牧民族丰富作战经验的骑兵将领很是欢迎。

[var1]

赵奢在燕国担任北方重镇上谷(在今河北张家口)的守将,带领燕国士兵与游牧民族打过很多次战役。后来因为思念故国,再加上赵国权臣李兑失势,曾经受其迫害的人都陆续回国,赵奢这时也回到了赵国。

回到赵国后,时任国君赵惠文王只给了赵奢一个收税的小官做(田部吏)。即使是这样,赵奢也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赵奢这个税务小官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执法很无私,不畏权贵。

[var1]

平原君赵胜那可是赵国有名的权贵,前任国君之子,现任国君之弟,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手下有着三千门客。但是就算你再牛逼,你也不能拖欠国家赋税不交。其他人不敢管,可赵奢就敢管,赵奢当场杀了平原君身边九名亲信。这下平原君发怒了,竟然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平原君当即要杀赵奢。

赵奢这时就如同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一样: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主人将会被我说服放弃杀我,并且将所欠赋税一并交齐。

[var1]

赵奢对平原君辩解的大概意思是:你平原君贵为赵国权贵,却带头违反国家法令。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一样,有法不依,那么国家势必就会衰弱。国家一旦衰弱,列国就会起兵来犯,国家就会不复存在,那到时候你还怎么做你的权贵。平原君虽然很蛮横,但是他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赵奢的一番话,他听了之后,不但没生气,还很欣赏赵奢宁死不屈、不畏权贵的气节。

这时赵奢的春天来临了,平原君认为赵奢是一位很贤能的人,就把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让赵奢负责管理全国的赋税,赵奢成为了赵国的税务局长兼财政部长。自从赵奢任职后,全国税收公平合理,百姓富裕,国库充足。那么,骑兵出身的赵奢就这么干着税收的文职一直下去了吗?当然不是。

[var1]

公元前280年,赵奢被任命为将军,又干回了他的老本行骑兵。这一年赵国出兵攻打齐国,一开战,赵奢就率领手下部队一路狂飙。经过一番厮杀之后,赵国主力部队还没赶到,赵奢就已经把齐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举拿下了齐国的边城商河(今济南商河)。

商河一直是赵惠文王想得到的城市,曾经多次派人攻打都打不下来,结果这次被赵奢的骑兵一举拿下。赵惠文王非常高兴,在国都大摆庆功宴,赏赐了许多财物给赵奢,赵奢把这些财物都分给了手下的士兵。这次小胜展现了赵奢作为军人勇猛的一面,但是还不能称之为名将。让赵奢一战成名的是另一场战争。

[var1]

公元前270年,秦国举兵进入中原地区,围困了赵国的西北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这是赵国抵抗秦国最重要的屏障,一旦失手,赵国西北方将无险可守。但问题是阏与距离国都太远,容易遭到围困不说,要救援的话,就得劳师动众、长途奔袭。如果一时不能解围,后勤保障将会出现严重问题,到时只能是任人宰割的份。到那时候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连老本都赔上。

对于这种情况,赵惠文王与群臣开会,讨论到底是救与不救。赵惠文王先后问了经常与秦军打交道的名将廉颇和另一名将乐乘,得到的答案都是“路太远,不能救”。问到还不太有名的赵奢时,赵奢很肯定的回答:“救!道远路险地狭,就如同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赵惠文王看赵奢这么自信,也胆大起来,任命赵奢为将,领兵去解阏与之围。

[var1]

别看赵奢说的斩钉截铁,可出兵后他却变得胆小了,小心翼翼,一路上全在磨洋工。并且不允许所有人询问和谈论有关军事的事情,违令者斩。而秦国的军事策略实际上是围点打援,因此又派了一支部队驻扎在赵国武安(今河北武安)西边,形成掎角之势。

赵奢部队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下来安营扎寨,一待就是二十八天。秦军在武安西边击鼓呐喊,赵军中的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救援武安,赵奢以违反军令将侦查人员斩杀,至此无人敢再议论进谏军事,赵奢命人加固坚守营垒。

[var1]

秦军本来张着网就等赵国军队来救援时将其一举歼灭呢,结果发现赵奢消极怠工。不放心,于是派间谍潜入赵军营地打探虚实。赵奢安排人好吃好喝招待着,好言好语的将间谍送出了营地。等着秦国间谍回去将所见所闻一禀报,赵奢命令部队火速集结,连夜向阏与进发。第二天秦国人一睁眼,发现赵奢的部队已经到了他们的眼皮子底下。

秦国军队虽然发现上了当,但是凭借着本身的实力也能应战,只是仓促了点。秦国人知道,赵军这属于长途奔袭,粮草辎重完全跟不上,只要能拖他个三五天,赵军自然不攻自破。所以集结重甲兵等着赵军骑兵的冲锋。结果等了半天,见赵军只是在对面摇旗呐喊,不见一人一马冲锋,就是一支箭都不见放。

[var1]

正在秦军纳闷这赵奢耍什么幺蛾子的时候,噩耗传来:北山被赵奢抢占了。秦军这才明白又上当了。北山属于此战的绝对制高点,得到了北山就得到了整个战争的主动权。秦军以步兵为主,赵军多是骑兵。几万骑兵从高山上一冲而下,凭借着速度,一下就将秦国的重甲兵冲的七零八落。不可一世的秦军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阏与之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第一次遭受惨败,从此再不敢东进直到赵奢去世后,才发动了长平之战。赵奢也因阏与之战一战成名,被赵惠文王赐封为马服君,成为赵国与廉颇、乐乘齐名的顶级将领。

[var1]

阏与之战后,赵国边境一直很安宁,赵奢也无仗可打,就一直在家教育儿子赵括。他属于名副其实的一战成名,那一战是第一战也是最后一战。他对自己儿子赵括的评价是: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结果长平之战中赵括就真的一败涂地。

虽然说知子莫若父,但我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也不能都怪罪于赵括,最起码不全是他的过错。要知道秦国当时为了那一战可是准备了很长时间,举全国之力誓要成功,那可是使出吃奶的劲在玩命,何况秦国实力本身就比赵国强。失败是必然的,只不过若还是廉颇领兵的话,可能还能撑一段时间。赵括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属于攻击型将领,廉颇属于防守型将领,他们的战略战术不一样,但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你说呢?

更多文章

  • 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那蔺相如和廉颇最终的下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负荆请罪让蔺相如原谅廉颇,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会说什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和好的原因

    [var1]这七个国家之间实力都相差不大,但是在秦孝公时期,因为商鞅变法,秦国因此很快的就强大了起来,然后排在其他六国之上。秦国强大了,自然就想要发展壮大,吞并其他6个国家,但是秦国想要灭掉他们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之后便发生了绳池之会,秦昭襄王想攻打楚国,但是他又怕赵国会出兵帮助出国,如果秦军两

  •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刘秀,成为皇帝后,为何皇后竟成了郭圣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当他真的抱得美人归以后,却娶了另外一位女子为妻,甚至还将其立为皇后,她就是郭圣通,成为了取代阴丽华的正妻。阴丽华退居妃位,成为了刘秀的一个“妾”,刘秀这真是光明正大的背信弃义,他为何要这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大家都知道刘秀虽然是皇族出身,可是从他祖辈开始起,就已经算是家道中落了,到了父亲

  • 张邈曾和曹操亲密无间,却最终背叛曹操,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邈如何被曹操消灭,曹操中牟被擒谁放走了曹操,曹操的墓发现幼年曹操的尸骨

    不过,到了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背叛曹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那么,问题来了,张邈曾和曹操亲密无间,却最终背叛曹操,这是为什么呢?一在笔者看来,张邈背叛曹操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个

  • 越王勾践剑出土后被新加坡借去展览,归还时却出现了一条明显裂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勾践后期有多残暴,出土越王勾践剑,夫差是怎样羞辱勾践的

    [var1]提到越王勾践就不得不想一件文物,那就是越王勾践剑。都说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这十八般武艺指的是18种不同的武功,其实并不是如此,十八般武艺指的是18种不同的兵器。使用不同的兵器就是不一样的武艺。古代兵器要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最为经典,而越王勾践剑是当时短兵器的巅峰之作。

  • 西晋首富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西晋时期有个著名的富豪,名叫石崇,关于他的故事,估计编剧都编不出来。赢在起跑线上石崇是大司马石苞的儿子,石苞除了官做得大外,还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父亲如此,身为儿子相貌自然也差不到哪儿去。石崇这也算得上是投了个好胎。除此之外,石崇打小就机智聪慧,属于一看就知道长大必有大作为的那种。据说石苞临终时分配

  • 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那几年的顽强坚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白起认为,秦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那却是惨胜。秦国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现在举国上下实在是不适合再打仗了,需要休养生息。秦昭襄王对白起很不满,就杀了白起,白起觉得自己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兵,有违天理,死也是应该的。[var1]公元前259年,秦国调动五十万大军,发动旨在消灭赵

  • 他去世,唐太宗亲自参加他的葬礼,痛哭失声说自己少了一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去世的影响,李承邺是忠臣吗,李世民不杀忠臣

    唐太宗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的那么好,跟他善于发现人才并且重用他们脱不开关系,他选用官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这个人有贤能。高祖去世之后,李世民继承了帝位,当上皇帝之后,他把魏征提升为尚书左丞。魏征本来是李建民的部下,李建民死后他就投入了李世民手下本来,就有很多人不满,何况他还不断升迁,自然遭了不少人的妒

  • 史上无法打败的10名将,二白三韩四项羽,第1总被模仿却无人超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项羽个人资料简介及主要事迹,历史人物谁单挑能打得过项羽,项羽五大名将和三国五虎谁厉害

    第十:大明开国名将之“常十万”——常遇春。[var1]常遇春,字伯仁,安徽人。幼年家贫,但少年有志,因热爱武术,但又没有钱交纳学费,他就以自己的劳力来做抵换,从而有机会学习各种兵器武术,终于学会各种兵器的使用。到了青年时期,常遇春已经是一个弓马技术非常高超、而且气力过人、身材威猛的壮汉,完全是一块做

  • 新城公主突然病逝,唐高宗怒斩驸马,却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为何将妹妹以皇后礼下葬,新城公主死后有多少人被李治惩罚,唐玄宗为何毒死太平公主

    唐高宗愤怒之下,将驸马韦正矩斩首泄愤。最令人意外的是,唐高宗为妹妹办理身后事时,竟然下令,葬礼按照皇后的标准来办,他为何要这么做?“其葬事宜依后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女儿。虽然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普遍不高,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个例外。她出生在帝

  • 春秋第一“艳后”,七嫁之女-夏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都清楚,历史上妹喜亡夏、妲己灭商、褒姒破周、郦姬吞晋,可是若要真的计较起来,还有另一个女子用她风华绝代、无人能比的魅力,让无数英雄为之竞折腰,甚至可以说是她一手推动了春秋向战国时期的过渡。她的诸多事迹也在文献正史中被详细记载,《列女传》中,虽是对她诸多批判,但仍然用“其状美好无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