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座军事要塞,在北宋众多名人的争执中修成,狄青差点闯下大祸

这座军事要塞,在北宋众多名人的争执中修成,狄青差点闯下大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526 更新时间:2024/2/6 9:55:38

庆历元年(1041年)六月,陕西安抚使王臣上书讨论西北战事,有一段话说道,“必须益兵万人,分屯安远伏羌治坊、麻穰弓门寨、清水县,以扼东西之來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二)

王尧臣提议巩固的防线,在秦凤路以南、水洛城的南边。当时的陕西路分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多年后又改为五路、六路。

次年正月,担任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的范仲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防线应当向前推一点,重修军事要塞水洛城。

范仲淹在奏书里说,“秦亭城之东,有水洛城……如進修水洛,断贼入秦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四路势,因以张三军之威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五)

范仲淹的意见虽然重要,但反对修城的声音更多。修与不修的争论持续了两年,水洛城还是在争议声中修好了。

为水洛城发声的北宋名人众多,除了首倡者范仲淹,还有欧阳修、名臣韩琦和尹洙等人,以及北宋第一名将狄青

二、

水洛古城的方位,在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境内,庄浪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水经注疏》提到,“水洛城西占陇坻,通秦州往来之路。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渭河,川平土沃,广数百里。”

发源于关山的南、北洛河向西绕过庄浪县城所在地,孕育出美丽富饶的水洛川。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曾亲自率领大军,在水洛川一带击败了西北军阀隗嚣。

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晋义熙七年,也就是公元411年,鲜卑部落领袖乞伏乾归曾带兵夺取了后秦的领地水洛城。说明水洛城至少有1600多年的历史

到北宋前期,这里已经相当繁华,“环城杂民种数万帐,又有水输银铜之利。”在水洛城的周围,分布着牧民们以万计的帐篷。他们主要是以党项人为主的少数民族。(《宋大事记讲义》)

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当初臣服于唐王朝,他们的首领被赐姓李。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时期到北宋前期,党项人一直比较安分。

所以,尽管水洛城早已残破不堪,毕竟在宋王朝的势力范围内,本来并没有重修的必要。

1038年,夏州的党项首领李元昊宣布脱离宋帝国的控制,成立西夏国。1040年,西夏军队入侵宋帝国,自此成为北宋的边患,宋夏战争前后持续了六十年。

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宋仁宗年间。这就是水洛城被重修的时代背景。

三、

战事初起,陕西四路经略史夏竦疲于应付,范仲淹和韩琦一起受任经略副使,分别坐镇鄜延路和泾原路。夏竦实际上是个甩手掌柜。

范、韩两人交情不错。实际上,范仲淹结束贬官生涯、赴任西北,也得力于韩琦的推荐。但他两人的用兵思想截然不同。韩琦主张以攻势应对西夏,范仲淹主张采取守势。

1041年,韩琦不听范仲淹的劝阻,坚持出兵迎战西夏大军的入侵,惨败于好水川。宋军的防线不得不退至渭州、秦州一线。水洛城就在两州交界处,战略位置显得更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仲淹于1042年正月提议筑城。他认为水洛城所处的位置可以防备西夏骑兵向东突进,也可缩短各处官军驰援前线的时间。在这个四通八达的地方筑城防守,还可彰显宋帝国的军威,提振士气。

宋仁宗下诏,让陕西各路将领共同商议筑城的利弊。于是,韩琦第一个举手反对。

他说:“修水洛城主要就是打通道路,让秦、渭二州的援军互为犄角。但秦州的关城才修好没多久,花费不小。修水洛城工程更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又超过关城。我认为朝廷的财力应该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西北军区两个副帅的意见不一,韩琦的观点是主流,朝廷只好暂时搁置此事。

四、

搁置了整一年,1043年初,改任泾源路安抚使的王尧臣也提议修城,为此写了洋洋千言的奏书。

仁宗皇帝下诏,让韩琦和范仲淹再商议一下。两人还是说不到一块,工程继续延期。

同年十月,一起意外事件让宋王朝的目光又投向水洛城。

有个党项牧民的“生户大王”叫元宁,带着大批族人归顺宋王朝,更重要的是,他们占据了水洛城。

“生户”是指那些没有进入城寨定居的牧民,过上定居生活的牧民叫“熟户”。(《文献通考》)

时任陕西路经略史的郑戬向朝廷建议,赶快派人抚慰归顺者,并趁机修城。有意归顺的党项人很多,朝廷还可以得到三五万弓箭手,作为守城兵力。

朝廷当然不会错过如此良机,立即下令修缮水洛城。于是,西北军将领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带着人手开工了。

当时韩琦和范仲淹已经奉命回京担任参知政事。韩琦仍是反对筑城,一连提出了十三条理由。

1044年的二月,仁宗皇帝又下令,停止水洛城工程。但郑戬坚决请求把水洛城修好,不服从朝廷的旨意,命令刘沪等人抓紧修建。

仁宗皇帝没办法,就派了几个特使去水洛城做评估和调研,看工程有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五、

就在这期间,事情闹大了。

渭州知州尹洙、时任泾原副都部署的狄青也反对筑城。他们和韩琦的意见差不多,主要担心战事一起,守卫水洛城会增加军需和兵力需求。

尹洙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好友,狄青作为北宋第一将星,是范仲淹一手培养起来的。尽管他非常尊重范仲淹,可是碰上这种军国大事,他不肯附和自己的恩师。

刚好郑戬被调到陕西路的后方永兴军去了,临走时又叮嘱刘沪和董士廉加紧施工。他前脚刚走,尹洙马上派人命令刘、董二人立即停工。因为水洛城属于尹洙的防区。

刘沪和董士廉却没有停工的意思,指挥干活更卖力了。尹洙怒不可遏,派狄青带着人马直奔水洛城。

狄青奉命抓捕刘、董二人。按尹洙的本意,还要把他们处死,因为他们违抗军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七)

狄青多长了个心眼,担心这么做过于鲁莽,只把刘沪和董士廉五花大绑,丢进了顺德军监狱。

这一下惹出了大乱子。朝廷的特使还没到,监工将领却被抓了。边区牧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动手抢掠水洛城的物资,还有不少宋朝的官员和平民遇害。

朝廷特使周询赶到的时候,吓了一跳。但他认为刘沪和董士廉违抗圣旨在先,的确有罪,下令把他们转到邠州监狱。

当时水洛城就快完工了,已经开始垒城墙上的垛子。周询见状,又分派其他将领收拾乱摊子,继续修城。

六、

范仲淹不但提拔了狄青,还教他读《中庸》,把他改造成为智勇双全的名将。所以他是狄青的恩师。

如今范仲淹惊闻狄青在边区擅自抓捕将领,很担心他脾气上来真把人杀了。朝堂上也是一片哗然。随后听说狄青没杀人,大家松了口气。

范仲淹赶紧上书帮狄青求情。因为他的行为追究起来也不是好玩的。在奏书里,范仲淹首先帮刘沪和董士廉开脱,说他们执意修城,也是不忍半途而废,很有功劳。

然后说起狄青,范仲淹讲道:“狄青是个粗人,不懂朝廷事理,以致边区内讧。但他人才难得,希望陛下包容。”

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兼御用秘书(知制诰),写了一封《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奏书里替狄青、刘、董辩解,请求朝廷对他们从轻发落。

同时他又表示不赞同修水洛城。大致意思是,筑城的好处人人都知道,但边区混乱,很难顺利完工。即便完成,守城耗费也很大。

欧阳修担心说得不到位,又写了《再论水洛城事乞保全刘沪劄子》。他和范仲淹都对刘沪、董士廉的功劳表示赞赏。

庆历年间的贤臣余靖等不少官员纷纷发声,力主息事宁人,保持边区和睦。

随后,朝廷没有追究狄青的责任,有一个原因是仁宗皇帝很喜爱狄青。刘沪和董士廉也很快获释。但尹洙和郑戬受到责罚,都蹲了一阵子牢房。

1044年,水洛城终于磕磕绊绊地修建完成。

范仲淹在边区实施的防御策略其实是以守为攻。通过不断向前推进的堡寨慢慢压缩西夏的防线。水洛城修筑完工的前后,西夏提出议和,第一次宋夏战争结束。

参考文献:

《宋史》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欧阳文忠公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儿子墓被连炸7次却无人能盗,专家出马手到擒来,出土国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儿子墓发掘视频,朱元璋五儿子墓是否被盗,明代朱元璋二儿子墓

    朱元璋生于微末,农民阶级出身的他有许多比较朴实的价值观念,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对子孙后代善待有加。因此朱元璋将自己的数十个孩子分封出去后,让他们自成一“国”,享受当地百姓的供奉。而也正是因此,明朝诸王的墓葬显得极其是奢华,经常成为盗墓贼的觊觎对象。郢王陵就是这么一个王陵。郢王陵属于朱元璋的

  • 古玩店老板自称,成吉思汗35代后裔,专家查完户口本后尴尬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吉思汗后人鉴宝,成吉思汗墓葬照片,成吉思汗墓里文物

    但是因为已经过去了700余年,所以真实的陵墓所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然而就在史学界和考古界,仍对成吉思汗陵墓所在争论不休的时候,2010年,辽宁省有位叫做滕传义的厨师,竟然爆料说自己是成吉思汗后裔。滕传义,今年63岁,退休之前是一位厨师,现在是一家小古玩店的老板。据滕传义介绍,自己的母亲叫作乌云

  • 嘉靖奇事:老仆人只为跟牛马赌气,用二十年让主母成为本县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嘉靖年间的某一天,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的徐氏兄弟要分家。徐氏三昆仲,当父母健在时,在老爷子的强力约束之下,一家人还能同住在一个院子里。一旦父母故去,失去了这个纽带,再住在一起显然就不合适了,倒不是说有多大矛盾,而是三家杂处毕竟不方便,没有隐私可言。如此一来,分家就势在必行了。父母在世仅略具薄产,三人将之

  • 为何有人不喜欢东林党?因为以前的东林党就是现在的键盘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现代版的东林党,东林夕亭,东林惨案是怎么回事

    说起东林党有一个党派必须提起,就是阉党,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阉党的出现是在东林党的严厉打击戏才出现的,可以说是因为东林党的出现,才有了阉党的现世,这是在了解东林党的时候,必须要搞清楚的前提。虽然在史料上记载的是,因为阉党的非常才有了东林党,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阉党是在东林党的打击下为了生存才出现的。这

  • 《水浒传》:在梁山108名好汉中,只有这两人可以称之为将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水浒传108将排名和绰号资料,水浒传108将绰号及性格特点,水浒传108将人物及性格特点

    如果按照上述标准来在《水浒传》中找真正的将才,你会发现都是一帮乌合之众。真正能拿出手的,只有两个人,而这两个人也《水浒传》中唯二的将才。先说林冲、杨志、徐宁这几个被吹上天的人,确实这几个人都出身京官,但是他们平时也就是操练士兵而已,让他们这些人在战场上单独带兵打仗,估计只能给敌人送人头。上面这几个还

  • 清朝后宫每3年选一次后妃 皇帝选剩的秀女有2种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皇帝对后妃的评价,清朝皇帝选妃技巧,清朝最受宠的后妃

    清朝每3年举办八旗选秀,而没被皇帝选中的秀女,有的则婚配给其他宗室,有的到30岁还未被皇帝看上者,则可以出宫。(示意图)清朝每3年会举办一场选秀,挑选合适的女子入宫成为后妃,而被挑选的秀女并非平民百姓,全是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不过后妃的数量有限,而且并非每个女子都会被皇上选到,没被挑中的秀女下

  • 梁启超给妻子写信:我爱上了别人,妻子一句话回复,让他后背发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梁启超的小妾有多美,梁启超晚年评价康有为,梁启超十句名言

    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废除科举八股制,以及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变法运动,企图改变清朝百年来闭关锁国所致的封闭之气。然而这段富有历史意义的变法,却仅仅维持了103天。基本还没有出现什么效果,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

  • 给宋朝带来绝望的女真族究竟是何方神圣?现在他们是否还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时的女真和契丹,金国女真,女真部落分布图

    女真族在周朝时期就被记载在册了,当时的女真还不是女真,叫做肃慎。在记载中肃慎只是一个生活在蛮夷之地(指东北)的少数民族,在汉朝时期女真的活动区域才逐渐开始扩大,女真族完颜氏的先祖粟末靺鞨族就是从这个时期的靺鞨族中分离出来的,后来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女真才从粟末靺鞨族中分离出来。在唐朝的时候女真族开始了漂

  • 为何有人称清朝是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这几点将清朝狠狠钉耻辱柱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男女接吻的老照片,清朝抽大烟图片,清朝杀人卖肉案

    第一:文化清朝在入关之后虽然沿用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但是清朝同时还改变了很多汉文化。比如剃发制度。有人说这点早就被人说烂了,但是被人说烂了,也不能证明这点不存在是吧!清朝当时为了让汉人剃发喊出的口号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因为这种制度,历史上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点就算被人说烂了也是清

  • 张献忠沉银价值几何?一枚印章被卖800万,如今正式围堰抽水发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献忠沉银考古图片,张献忠沉银宝藏完整视频,张献忠江口沉银文物价值

    在中国西南省份四川,曾经长期在民间传唱一则民谣。这则民谣的内容是“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其实民谣涉及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曾有一笔巨额宝藏不知下落。但是张献忠沉银的民谣,一直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三百七十多年,也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