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每3年举办八旗选秀,而没被皇帝选中的秀女,有的则婚配给其他宗室,有的到30岁还未被皇帝看上者,则可以出宫。(示意图)
清朝每3年会举办一场选秀,挑选合适的女子入宫成为后妃,而被挑选的秀女并非平民百姓,全是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不过后妃的数量有限,而且并非每个女子都会被皇上选到,没被挑中的秀女下场又是如何呢?
综合陆媒报导,清朝选秀女制度从顺治皇帝开始,从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中,挑选合适的少女入宫当后妃,而她们的年龄介于13至17岁,秀女选拔又分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前者每三年挑选一次,后者则是每年挑选一次,宫中地位比八旗秀女低得多,也就是所谓的宫女。
选秀的标准以出生背景为主,因此唯有八旗官员的女儿才能参加,就是为了保持皇室高贵性,再者,才是考量女子的素养及外型,举止端庄尤为重要。被看中的秀女,就会被留下名牌,称为「留牌子」,之后再进行复选,而复选后未被留者,则称为「撂牌子」,通过复选的秀女有2种命运,一是成为皇帝嫔妃,不然就是婚配给其他宗室。
若想成为后妃候选人,还必须经历「留宫住宿」考察,而被选中入宫的秀女到了一定年龄,约25至30岁左右,若依旧未被皇帝看中,就会被放出宫,若被皇帝看上,则必须一辈子待在宫中,而被临幸过的秀女,则会授予封号,秀女们初得封号一般为答应、常在、贵人或嫔,之后可逐级晋封。
清朝选秀制度除了充备后宫,再者就是为皇室和宗族子弟指婚,有些没被选上的秀女,将会被婚配给亲王、郡王及亲郡王的儿子,因此在选秀女之日,宗人府同时会呈报近支宗室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