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兴亡永远离不开内乱,这并非中国人的民族性,而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而在南宋时期,大量的蟠叛逃的将领更是成为了后世文人士大夫口诛笔伐的对象,而在这其中,却有一个商人混入其中,在这个商人死后数十年,他就被新来的朱元璋皇帝开棺戮尸,并将其后代充为奴籍,永世为奴。
这个商人就是蒲寿庚。蒲寿庚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外商人后代,他精通汉语、阿拉伯语和占城语,在两宋时期他们的家族就定居在中国的福建泉州、广州地区,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地方首富。然而对于这个外来人来说,他们对中华显然就没有什么概念,更没有什么民族大义的传统,在蒙元席卷中原王朝的时候,蒲寿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带路党。
实际上当时的蒲寿庚还算深受皇恩,亦官亦商的他不仅是当地的首富,还是福建安抚使,掌管福建省的海防要职,权柄非常的大。然而,他却并没有作为一个中国官员的觉悟。
宋高宗建炎三年,300多赵宋宗室子弟随南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宋末,宗室成员已达到3000多人。不过在据史书及文人记载,宋元鼎革之际,在泉州的南外宗子们,却被蒲寿庚杀害殆尽。公元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宋朝官员拥立小皇帝赵端宗即位,又被强大的元军赶到了泉州。
当时泉州最高长官蒲寿庚拒不开门迎接宋朝军队,而赵端宗也无奈只能绕道而行,张世杰临走前用暴力强征蒲寿庚的船只,引起了他的极大反弹,此后他立刻屠杀了当时在泉州生活的所有赵姓之人,又改仕元朝,成为了元朝掌控福建地区的主要领导人,蒲寿庚也因为色目人的出身,一下子就成为了元朝的二等公民,而中国南方的大量汉人则被认为是四等公民。
蒲寿庚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的后代也因此成为了泉州首屈一指的富豪。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倒戈一击,让脆弱的小朝廷难以为继。数十年将近百年后,朱元璋建立明朝,而为了体现政治正确和他当年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朱元璋将蒲寿庚作为判臣的典型,开关戮史,鞭打三百。
而那些蒲姓后人也被朱元璋充做奴籍,永不叙用。不仅让他们充军,而且严禁他们读书识字。有人说蒲寿庚此人是色目人后裔,根本就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要求他爱国?如果对比其他人,这样的认识就大错特错了。近代中国海军之父萨镇冰就是色目人后裔,他爱过一生,从未打过内战,为中国海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