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05 更新时间:2023/12/13 8:44:22

一、张居正做首辅时几乎架空了皇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给子孙留下一个疆域辽阔的以外,还有一个《皇明祖训》,对很多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财政体系、货币政策、后世永远不得设立丞相等。这些规定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相权”,朱元璋定得死死的,200多年的明朝谁也不准再提设立丞相。历史上自汉唐以来,皇权、相权与民权历来分离制衡。皇帝贵为天子,但无权干涉具体事务;宰相虽掌握行政权,却由皇帝进行任免考核;另外,原则上来讲,皇帝和宰相都要受到台谏官的监督。汉唐能成为盛世,得益于这种三权分立,彼此监督制衡的政治构架。

朱元璋精力旺盛,长于谋略,但不能保证他的子孙都像他一样。自永乐以后,明朝皇帝逐渐开始偷懒,内阁应运而生,内阁成员品级不高,只有正五品,他们轮流帮皇帝阅览公文,并起草处理意见。可是明朝皇帝依然很繁忙,于是把拍板的盖印的任务交给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套体制已经非常成熟。内阁首辅和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分别有了“外相”和“内相”的称呼,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如果朱元璋知道这事,估计会气得从明孝陵爬出来暴揍这些不听话的子孙。

隆庆皇帝驾崩以后,万历以10岁冲龄即位,时任内阁首辅高拱欲趁皇帝年幼之际,增强阁权,他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升任掌印太监的过程中存在猫腻为由,联合了朝中大批言官准备弹劾冯保,进而削弱司礼监的监督之权。没想到,冯保暗中和张居正结成了政治同盟。他凭借太后的宠爱,声称高首辅对10岁孩子做皇帝一点信心也没有,从而引起太后对高拱的不满,将其免职逐出京城。张居正就在此乱局中出任内阁首辅。为了获得司礼监的支持,方便推行改革,张居正屈尊对冯保大搞统战工作。可以说,有明一朝,以首辅之尊深结阉宦者,唯张居正一人而已。另外,张居正还竭力和李太后搞好关系,得到太后的高度信任。

张居正通过考成法改革,把考成的“事权”从皇帝手中转移到内阁里面,这样行政效率大为提升,于是他得以推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国库存银持续得以积累。

可以说,张居正为了推行改革呕心沥血,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架空皇帝。

二、本人过于张扬

张居正自己过于张扬也为后面万历对他的清算埋下了伏笔。万历六年,张居正向万历请假回荆州老家葬父,有河北的地方官给首辅大人进献了一顶32人台的豪华的轿子,轿子里面陈设非常奢华,张居正欣然接受。另外,张居正对身边的人约束不是很严。

三、小皇帝教育的失败

张居正对万历小皇帝的教育是非常严格的,他亲自给万历编了一本《帝鉴图说》来教育小皇帝。每逢万历有读错字的时候,张居正则厉声斥责。李太后对小皇帝的教育失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逢小皇帝不听话时,李太后则恐吓他要告诉张先生。特别是,万历八年小皇帝醉酒后在后宫胡闹,李太后盛怒之下,扬言要废掉万历。此事吓坏了万历,还是张居正打圆场,帮皇帝起草罪己诏发布天下才作罢。

四、万历贪财的本性

万历继承了他外祖父李伟贪财的本性,他听到大臣汇报说张居正家巨富的消息的时候,下定决心抄没张家。当然后面才抄了10万两银子,令他大失所望。

总而言之,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对张居正进行了彻底的清算。最根本的原因是张居正做首辅时几乎架空了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位老人是袁崇焕墓最后的守墓人,为何没有继承者?原因让人落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袁崇焕墓为什么守墓,孟广禄袁崇焕,铁甲雄兵袁崇焕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秋,18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决定杀掉战功赫赫的袁崇焕。袁崇焕被杀现场极其惨烈,《明史》中这样记载,“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城百姓,从刽子手争取之。刽子手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间,由且唾

  • 甄嬛因一件旧衣,识破雍正的“鬼话”,一连宠7天的情分也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甄嬛跪着给雍正穿衣,雍正对甄嬛的癖好,雍正对甄嬛最狠的一次

    然而她与纯元皇后相似的相貌,给了她受宠的机会,虽然甄嬛聪慧,甄嬛进宫时也才十几岁,与雍正皇帝碰面不久就被俘获了芳心,第一次侍寝就创下一连7天的纪录。因为得到专宠和雍正以夫妻相待的承诺后,甄嬛以为找到了生命中可以托付的爱人,哪怕他有三宫六院,也愿意一心服侍,然而她低估了后宫的可怕,枪打出头鸟是见怪不怪

  • 此陵墓炸弹轰不开,盗贼进不去,专家在里边发现明朝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发现最奇怪的陵墓,明朝历史上的古墓,江夏明朝陵墓

    朱栋的出生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是老来得子,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甚至比四哥朱棣的孩子朱高炽还小十岁。生长在帝王之家的朱栋并不像自己父亲那般尚武,而是具有文人特征,不爱权不爱利唯一的乐趣就是饮酒作对,会友赋诗。朱元璋死后,朱棣继承皇位。因为朱棣本身自己就是藩王,深知藩王对于皇权的危害之大,上台之后开

  • 康熙处置胤祥时,为什么摘下帽子又戴上?原因有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14子胤祥简介,康熙为什么圈禁胤祥,康熙为什么不喜欢胤祥

    其一是康熙对十三阿哥这个处罚的不落忍,康熙晚年时对于众位皇子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注重亲情,然而最是无情帝王家,但凡参与到争夺皇位大军中的皇子,哪个会有真正的亲情呢?都是表里不一的人,然而看完《雍正王朝》后,唯独在十三阿哥身上看到了了仗义和人情味,虽然他一开始是太子党的人,后来又是胤禛一党的人,但

  • 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墓地对比看:很好地诠释了四个字,成王败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成王败寇一词不陌生,旧指是说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的就是非法的,往往被称为寇贼。虽然成王败寇一词经常被使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文字中。如果把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墓地做一个对比,相信大家看后对成王败寇就有着直观的认识,而且理解的更深。图:明孝陵。明孝陵前后

  • 清朝12帝各有多少个后妃,他们是如何选秀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人,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康熙时期后妃制度完善了。后宫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皇妃2名,妃2名,嫔、贵人、常

  • 清朝最骄傲的皇帝,生前偷盗朱棣陵墓木材,死后130年仍难逃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对朱棣评价,清朝都有哪些皇帝的墓被盗了,清朝皇帝怎么评价朱棣篡位

    清朝十二位皇帝当中,最有福气、自我最骄傲、感觉最良好的皇帝非乾隆皇帝莫属。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最终以89岁的高龄在睡梦中去世。乾隆皇帝晚年自诩“十全老人”,并且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记》,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定安南、两降服廓尔喀。然而厉

  • 民国奇葩军阀,发明一种独特的受贿方法,退休后攒下3000套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时期最奇特的军阀,民国奇葩军阀排名,最长寿的民国军阀

    民国就有这样一个军阀,尽管他名气不大,比不上张作霖、吴佩孚这些人,但是他有一个本事非常厉害,那就是“挣钱”。说挣钱还是好听的,不好听的叫做捞钱。他就是王占元。王占元出身贫苦,从小父母双亡,挣不来钱只能去当兵。因为比较聪明还有幸上了军校,出来后成了一个小军官。甲午战争时认识了袁世凯,就跟着袁世凯谋事了

  • 朱元璋发明的“贴加官”,是什么刑罚?只用一张纸还不流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的十大刑罚,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加官帖是一种刑罚吗

    为了百姓朱元璋甚至是不惜斩杀开国功臣,要说为什么?那便是因为这些功臣在国家稳定后,开始自傲自大起来,开始像以前欺负百姓的贪官一样来压榨百姓,这样忘本的事情,朱元璋自然见不得,于是就狠心全给杀了,对于贪污受贿的开国功臣朱元璋都能下得去手,对于其他贪官自然不会手软,为此朱元璋还发明了一个致死的刑罚,专门

  • 乾隆真的交代过嘉庆在他死后解决和珅吗?不一定吧!毕竟老人心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可以换一种说法,乾隆肯定知道和珅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贪污,对这种事情乾隆也是装作不知道罢了。但是乾隆的性格是那种妄自尊大的类型,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和珅贪污但是却盲目的认定和珅不敢贪污的太多。和珅开始发迹的时候,乾隆已经老了,这个时候的乾隆也不像早年的时候那么的精力旺盛了,对于外界的事情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