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是诸葛亮生命最后的落脚处,他被困在了这里,进退两难,最后只能心力憔悴,含恨而终。在古代,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位置有多么重要,在李白的《蜀道难》中就有这样一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蜀地的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十二年春,亮悉率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死对头,也可以说是知己。两人对仗五丈原,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的脾性,便命人送去了一身的小姐衣服给司马懿,但是这次司马懿并没有生气,虽然他知道这是诸葛亮侮辱他的,反而问了身边的人诸葛亮的饮食情况,当得知诸葛亮的状态并不好的时候,他便猜到诸葛亮病了,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很快就去世了。
虽然诸葛亮智谋超群,但是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他在五丈原的时候,天时地利都没能站在他这边,原本打算用火攻司马懿,奈何天降大雨,错失良机,这也给诸葛亮压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那时,他身边的亲信、大将、领导,像张飞、关羽、刘备等人几乎全都死了,蜀国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没有人分担,最终被活活累死。
五丈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一带,那里地势险要,沟壑纵横,而且毗邻渭河,又与陈仓隔得并不是很远,在当时,这些地方皆是战略要地,重要的古战场。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曹魏的军队包围了,想进不能进,想退不能退,前有司马懿,后有郭淮,曹魏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所以说诸葛亮是被迫与他们对峙五丈原。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是敌人”,诸葛亮和司马懿精准掌握了诸葛亮的弱点,便采取了稳固的防御策略,如果诸葛亮单单只是对战的司马懿恐怕还是不足为惧,但是曹魏联军,不管是粮食补给,还是士兵都是相差悬殊,即使使用谋略,胜算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所以他便陷入了窘迫。
要明白,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给蜀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自知命不久矣,便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再为蜀国争取最后一点利益来稳固蜀国的地位。出师未捷,心有不甘,最后在五丈原含恨而终。
结语:诸葛亮的一生正如《出师表》中描写的那般,“出师未捷身先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蜀国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了诺言,最后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着实是可惜,不过这一切都是天命注定,最后留下的只是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回荡在山川之中,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