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处置胤祥时,为什么摘下帽子又戴上?原因有三

康熙处置胤祥时,为什么摘下帽子又戴上?原因有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26 更新时间:2024/2/27 18:18:20

其一是康熙对十三阿哥这个处罚的不落忍,康熙晚年时对于众位皇子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注重亲情,然而最是无情帝家,但凡参与到争夺皇位大军中的皇子,哪个会有真正的亲情呢?都是表里不一的人,然而看完《雍正王朝》后,唯独在十三阿哥身上看到了了仗义和人情味,虽然他一开始是太子党的人,后来又是胤禛一党的人,但是自始至终他对于亲情的表达却是最完整的,比如当康熙率领众皇子去热河狩猎时,太子因为被陷害自知太子之位不保时,曾去胤禛住的地方求帮助,但是胤禛却为了自己的大局计划没有心软,只有十三阿哥以兄弟的名义前去安慰并且答应帮太子照顾郑春华。在太子倒台后,甚至是胤禛当上皇帝后,十三阿哥虽然一直都是支持胤禛的,但是对于其他人却没有任何恶意,所有的决定都是以国家和百姓为先来考虑的,所以他是康熙众皇子中唯一一个打内心里正直,并且对兄弟们有亲情的人,而亲情这种感情是康熙晚年时最看重的。

所以康熙也是非常喜欢十三阿哥的。但这也只是康熙不落忍的原因之一,再说起康熙处置十三阿哥的原因,是因为十三阿哥当时掌管刑部,而手下的年羹却带人剿灭了江夏镇,并且帮助太子暗杀了郑春华,这些其实对于十三阿哥来说是莫须有的罪名,虽然对江夏镇的处理办法是十三阿哥和胤禛一起谋划的,但是派去的年羹尧确实直接效命于胤禛的,所以年羹尧剿灭江夏镇的背后主谋应该是胤禛,而且胤禛说是派人去用计先放人再抓人只是一个给十三阿哥看的幌子,十三阿哥就成了这次事件明面上担责任的人,至于杀郑春华,康熙更加明白,十三阿哥做不出来这样的事,所以他知道十三阿哥这是在替太子和胤禛背锅,对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处罚的这么重,康熙心有不忍。但是康熙作为一国之君,一些细枝末节的表情都可能出卖他对于众皇子的感情,也算是储君之人的风向标,所以他不能再百官和儿子们面前露出不忍的表情,所以就只能借着摘帽子挡脸给遮挡过去,等情绪平稳下来再露出脸来。

康熙摘帽子的第二个原因,还要就是为了打断胤禛的求情,胤禛和十三阿哥的关系算是最好的,十三阿哥也是胤禛的一大助力,失去了这个助力,胤禛夺位之争就会难上很多,这些康熙也知道,只是现在不是听胤禛求情的时候,十三阿哥必须处置,这帽子一挡就直接打断了胤禛想求情的细思,并且康熙摘帽子的过程中全程闭着眼睛,这就是用行动表明,我不想听,也不能听。而康熙之所以此时折掉胤禛这个助力,其实也是为胤禛和十三阿哥考虑,老十三为人是正直,但是也过于莽撞,如果康熙此时不圈禁他,胤禛这个助力怕是会很快成为众皇子夺位之战中的首要铲除对象,毕竟他在军营有人。

第三个原因就是康熙要借此事重振朝纲了,康熙处置十三阿哥时摘帽的行为可以看似是一种示弱,是对自己治理下官场腐败这种现状的无力感,然而这不过是康熙的一种策略,他要先示弱,然后再戴上帽子浑身散发出不可忤逆的帝王之气,才能更强有力地震慑满朝武百官和那些心里有小九九的儿子们,就像康熙说的对于腐败之事他已经说了几十年了,怎么就只见坏不见好呢。这是他在借此事重重地敲打着众人,在他们随着康熙摘帽行为心理松懈的时候,再梳理出事情的严重性,再然后直中要害指出,可能涉嫌其中的官员们的心之所想。康熙那番话可以说是把众官员心里的猫腻都直接曝晒到了阳光之下,从根上让他们自惭形秽,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康熙的帽子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不容违抗的威慑感,这也是在变相地给官员们施压。毕竟腐败之事积秽已深,就跟催国库欠银一事一样,康熙没法处置所有涉事人员,那就只能用迂回一些的方式来处理。这才有了这一摘帽又戴帽的行为。

大家对此还有其他的看法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墓地对比看:很好地诠释了四个字,成王败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成王败寇一词不陌生,旧指是说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的就是非法的,往往被称为寇贼。虽然成王败寇一词经常被使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文字中。如果把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墓地做一个对比,相信大家看后对成王败寇就有着直观的认识,而且理解的更深。图:明孝陵。明孝陵前后

  • 清朝12帝各有多少个后妃,他们是如何选秀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人,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康熙时期后妃制度完善了。后宫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皇妃2名,妃2名,嫔、贵人、常

  • 清朝最骄傲的皇帝,生前偷盗朱棣陵墓木材,死后130年仍难逃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皇帝对朱棣评价,清朝都有哪些皇帝的墓被盗了,清朝皇帝怎么评价朱棣篡位

    清朝十二位皇帝当中,最有福气、自我最骄傲、感觉最良好的皇帝非乾隆皇帝莫属。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1年皇帝,最终以89岁的高龄在睡梦中去世。乾隆皇帝晚年自诩“十全老人”,并且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记》,这“十全武功”指的是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定安南、两降服廓尔喀。然而厉

  • 民国奇葩军阀,发明一种独特的受贿方法,退休后攒下3000套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时期最奇特的军阀,民国奇葩军阀排名,最长寿的民国军阀

    民国就有这样一个军阀,尽管他名气不大,比不上张作霖、吴佩孚这些人,但是他有一个本事非常厉害,那就是“挣钱”。说挣钱还是好听的,不好听的叫做捞钱。他就是王占元。王占元出身贫苦,从小父母双亡,挣不来钱只能去当兵。因为比较聪明还有幸上了军校,出来后成了一个小军官。甲午战争时认识了袁世凯,就跟着袁世凯谋事了

  • 朱元璋发明的“贴加官”,是什么刑罚?只用一张纸还不流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的十大刑罚,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加官帖是一种刑罚吗

    为了百姓朱元璋甚至是不惜斩杀开国功臣,要说为什么?那便是因为这些功臣在国家稳定后,开始自傲自大起来,开始像以前欺负百姓的贪官一样来压榨百姓,这样忘本的事情,朱元璋自然见不得,于是就狠心全给杀了,对于贪污受贿的开国功臣朱元璋都能下得去手,对于其他贪官自然不会手软,为此朱元璋还发明了一个致死的刑罚,专门

  • 乾隆真的交代过嘉庆在他死后解决和珅吗?不一定吧!毕竟老人心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可以换一种说法,乾隆肯定知道和珅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贪污,对这种事情乾隆也是装作不知道罢了。但是乾隆的性格是那种妄自尊大的类型,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和珅贪污但是却盲目的认定和珅不敢贪污的太多。和珅开始发迹的时候,乾隆已经老了,这个时候的乾隆也不像早年的时候那么的精力旺盛了,对于外界的事情的了解

  • 请在同情南宋的时候认对人,不要在那些作死的人身上浪费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灭亡后皇族的下场,南宋时期的爱情观,梁红玉南宋抗金女英雄

    在岳飞这些名将的配合下,金人方面的有时渐渐的消失了,于是就有了之后的金人方面数次议和。但是南宋内部怕了,他们只想妥协,哪怕有岳飞这个堪称神将的人在他们的背后给他们撑腰,他们也不敢,他们的骨头早在岳飞还没有出现之前就被金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给打碎了,碎成粉末根本拼不起来的那种。赵构这个人虽然在岳飞这个

  • 《孝庄秘史》中的多尔衮,被称“咆哮教主”,多次传出因家暴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庄秘史多尔衮图片,多尔衮在孝庄秘史里还叫什么名字,孝庄秘史多尔衮意气风发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男主角是深情款款的多尔衮,年少草原与大玉儿的相遇二人就此情愫暗生,命运的捉弄使得大玉儿嫁给了自己的姑父,多尔衮虽然肝肠寸断但始终守候在大玉儿身边。她生孩子时最紧张的人是他,为了她的儿子他放弃了皇位甘心辅佐他。多尔衮一生只想着那个高高在上的玉儿,为了她甘愿付出所有。只是大玉儿有老公

  • 爱美色的赵匡胤为什么不敢对周太后下手?因为江山对他来说更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匡胤杀高行周,赵匡胤演义92-100,郑恩死后陶三春反赵匡胤吗

    在公元975年的时候,赵匡胤灭掉后唐后,对李煜名满天下的小周后并不感兴趣。在公元960年的时候,赵匡胤对貌美如花的小符皇后并没有下毒手。原因: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一个靠女儿成名的人,他就是符彦卿。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只有六个小棉袄的符彦卿就有三个成为了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大符后、小符后和小小符后。

  • 朱标的死因有蹊跷,朱允炆能登上皇位,是一种变相补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朱元璋派作为太子的朱标去陕西调查两个事情。第一个事情就是国都的问题在明朝早期的时候,朱元璋当时以应天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以濠州为中都,但是朱元璋对于这三个地方都不满意,总感觉他们缺了点什么。于是就听从大臣的建议,考虑一下西安,所以朱标去陕西是要看看西安这个地方适不适合做明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