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辽东地区的统治者公孙家族对曹魏一直以来都是时而降服,时而背叛,但由于公孙家始终没有触碰到曹魏的底线,所以曹魏对其也就没怎么在意。可自从公孙渊继任辽东太守后,不但藐视曹魏,自立为燕王,还私通东吴,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举动,曹魏才对其动了杀心。
公元238年,魏明帝命令司马懿率4万大军讨伐公孙渊,最终公孙渊所在的襄平被司马懿攻破,公孙渊父子被斩杀。虽然主谋已经伏诛,但司马懿并没有停手,而是下令屠杀了襄平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性(7000多人),和公孙渊手下的2000多名官员,并将他们的尸体筑成了“京观”。
除此以外,司马懿收编了辽东百姓四万户,并将其遣回了中原地区,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本来就没多少人的辽东地区人更没有多少人了,从而导致辽东地区东边的高句丽得以崛起,到了三百多年后的隋朝,高句丽成为了辽东地区新的霸主。由于高句丽多次联合其他小国侵扰隋朝边境,惹怒了隋炀帝杨广,所以杨广派出百万大军三征高句丽。
杨广对高句丽的征伐,不但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反而严重消耗了隋朝的国力,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隋朝走向了灭亡。唐朝建立初期,高句丽依然折磨着唐朝,为了彻底解决高句丽,唐朝先后用了50多年的时间,最终于公元668年才将这个坑死了隋朝,害惨了唐朝的大患给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