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人说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如果按同一标准,孔子反而做不了圣人了

有人说曾国藩是半个圣人,如果按同一标准,孔子反而做不了圣人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4/2/7 19:44:24

而梁超评定圣人的标准,很明确,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

所谓的“三不朽”,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当时,鲁国派叔孙豹,又称穆叔、叔孙穆子,出访晋国。晋国正卿士匄,即范宣子,接待了叔孙豹。

两人谈完国事之后,士匄问了叔孙豹一个问题:“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这应该跟我们现在所说的“永垂不朽”,意思差不多。

问题来得很突然,叔孙豹一时没想好怎么回答,就没作声。士匄(读丐)见状,露出了得意的神情,然后,就给叔孙豹上了一堂他的家族历史课。

士匄说,他的祖上可以一直追溯到虞舜之前的陶唐氏,就是帝。到了夏朝,是御龙氏;商朝为豕韦氏;周朝则是唐杜氏。等到周王室衰弱,晋国成为诸侯盟主的时候,他们成为了范氏。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不同时期,因为部落、职业或者封地等等的不同,会形成新的姓氏,互相之间有传承关系。士匄的祖父士会,即范武子,因功被封在了范地,就以邑为氏,成为了范氏的得姓始祖。士会之后传子士燮,又称范文子。士燮再传子士匄。

士匄对于他们家族的血统,以及在晋国已经三代食邑于范地很自豪,就跟叔孙豹说,人们所说的不朽,说的应该就是我们这样的家族吧!

士匄的想法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到了三国时期,有人更夸张。袁绍动不动就搬出来他们家“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而刘备也到处跟人宣扬,我是大汉“皇叔”。

可是,士匄的话让叔孙豹很不舒服,这么拽?这让谁听了都会不爽,更不要说叔孙氏在鲁国同样是正儿八经的鲁君族人,还是正宗的姬姓传人,而叔孙豹本人也是叔孙氏的宗主。于是,叔孙豹决定怼回去,不过,一定要怼得有水平。

叔孙豹就跟士匄说:“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你说的这种情况,只能被称之为“世禄”,而不能称之为“不朽”。

士匄吹了半天牛,却被叔孙豹给软软的噎了回来。只能哦了一声,看着叔孙豹,等待叔孙豹解释什么叫不朽。

叔孙豹看着士匄,娓娓道来,说鲁国有位先大夫臧文仲,人虽然死了很久,但是他所说过的话,却一直被人们记在心里,这才能叫不朽。

接着,叔孙豹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这就是“三不朽”,以及“世禄”的由来。如果按照叔孙豹的原话来理解,实际上,“立德、立功、立言”,只要做到其一,便可“不朽”。可能是因为能够完全做到“三不朽”的人比较少,所以,梁启超才将同时做到“三不朽”作为了判定“圣人”的标准。

我们了解了“三不朽”的由来,再来看看“两个半”圣人是否符合标准。

曾国藩,时时反省自己,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被称为“道德修养”近乎完美。这个么,能在满清官场屹立不倒那么久,了解历史和现实的人,应该都明白其背后的缘由。而立功,则没有什么争议,毕竟他率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救大清于危难。立言么,曾国藩也做到了,他的文集到现在都非常流行。

那为什么曾国藩只能称为半个“圣人”呢?是因为他在平定太平天国时,杀戮过重,正所谓“圣人在左,屠夫在右”,因此不能称为“完圣”。

王阳明则是“三不朽”标准之下,最少争议的一位“圣人”。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也正因为他的德行表里如一,所以,备受排挤,还差点死在了流放地。而王阳明的功,则是因为他精通兵法,用很小的代价,就很快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此举,不仅有功于明朝,而且有仁于天下。如果朱宸濠叛乱旷日持久,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百姓无辜遭难。王阳明的言,更不用说了,到现在阳明心学的影响力都巨大无比,甚至远播海外。

再看孔子,“立德”、“立言”自然是毫无争议。他讲究仁、礼、中庸,并且以身作则,其德行堪称完美。而在立言上,则流传下来了《论语》等儒家的核心经典。

只有立功上,孔子却并没有王阳明、曾国藩那样,很直接地对家国立下大功。他虽然操劳一生,却并没能完成什么丰功伟业。反而是后人,用他的德行和言论,造福了江山社稷。这个功劳算起来,不能算是孔子,而应该是那些使用儒家学说做事的人。这就像孙武写了《孙子兵法》,后人以此兵法打了胜仗,立功的还应该是作战的那个人一样。

所以,如果严格按照“三不朽”标准来衡量,孔子恐怕就做不成“圣人”了。

在您的理解中,按照“三不朽”的标准,谁可以做圣人呢?或者,您认为的圣人标准是什么呢?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见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华战争通史》之安史之乱(一):边疆胡儿 巧言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从唐玄宗把粗野大汉安禄山召入宫中,为他和杨贵妃郎情妾意的爱情生活上演一幕幕喜剧开始,一个创下丰功伟绩的帝王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历史的轮回之中。谁能料到,圣宠之下的安禄山给了唐玄宗一记重拳,让唐玄宗和杨贵妃这对恋人陷入生离死别的境地,一代英主晚年的落寞收场,使人不禁心生怜惜,一个情感丰富的帝王,究竟是爱

  • “暴发户”洪秀全,生活究竟有多奢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像他这样的落地文人,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十分头疼的“就业人群”。唐朝时候就出了个黄巢,几次科举考不上,转头就趁当时社会矛盾爆发的时机搞起农民起义,变成了唐王朝的掘墓人。早年的困顿,倒也使得洪秀全具备了几分吃苦耐劳的毅力。创立“拜上帝教”后,便与同样是读书人出身的冯云山,深入广西紫荆山一带走村串户,为

  • 杨广“南倾”末日:好头颈,谁当斫之?隋炀帝的“炀”作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大乱之后,隋炀帝杨广并没有考虑如何收拾江山,而是不顾朝臣的反对,执意选择了迁居江都。恐怕,在隋炀帝的心里,此时只剩下了对他人的怨恨:怨恨关陇贵族集团对自己的背叛,怨恨天下百姓的“违法作乱”,怨恨身边人的无能为力…… 隋炀帝“南倾”末日,“好头颈,谁当斫之?” 【隋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宫中为

  • 乾隆为何会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乾隆究竟为何如此长寿呢?历代学者从各个方面对乾隆的生活起居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不同方面的原因,下面就来进行逐一的解释。一、乾隆的基因有优势长寿之人与其长寿基因是必然分不开的。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活到了六十九岁,也算得上是一位长寿的皇帝。此外,乾隆的生母在刚刚进入雍正的府邸的时候,仅仅

  • 皇宫里的一把椅子,为何会成为乾隆的藏品?制作的材料十分珍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乾隆平日里喜欢吟诗作对,但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收藏字画。而且乾隆还有一个外号——盖章狂魔。只要是到了他手里的字画,都会被盖上各种各样的印章,看到自己喜欢的字画,乾隆甚至还会忍不住亲笔提字,虽然他很开心,但是这些字画却被毁掉了。尤其是一些国宝级别的字画,被乾隆涂涂改改,已经快要看不到原作者的笔迹

  • 李世民在睡梦中梦见,意向想不到的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在睡梦中梦见铁世文骑着高高大马追杀李世民追到了一个陷阱洞口李世民掉了下去突然铁世文就要 拿着屠龙宝刀要杀李世民,李世民下的就说让朕还三声可以吗?铁世文同意让李世民喊 三声,就这样李世民就喊了三声,说到,谁来救朕,谁来救朕 谁来救李世民,突然真的有人来救李世民李世民就看见了一位白袍小将骑着高高

  • 清朝与明朝对比,哪个朝代更厉害?很显然,清朝弱的可不是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一下明朝时期的战斗力,如果说明朝当时的战斗力在地球是无敌的话,那肯定也就是略显夸张的,因为明朝跟西方国家开战的时候,明朝还是有过败仗的,所以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就只能说,明朝的战斗力在地球上只能算是数一数二了。不过,也就因为明朝战斗力数一数二的原因,所以自明朝以来就没有遭受过西方国家的欺凌

  • 陕西历史博物院,一笔带过魏晋南北朝(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算是个乱世,不过乱世对于文学艺术总是一个盛世,也许生活的苦难往往会激发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也可以说寄情于风花雪月就忘却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小小的歌舞伎陶俑,吹拉弹唱一应俱全。陕

  • 嘉庆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旧法”,为何没有延续康乾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即位前后嘉庆能够成为乾隆的接班人,恰恰是因为自己的勤勉。作为十五皇子的嘉庆原本距离皇帝位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可他从小便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性格老成稳重,日常作息起居非常有规律,不擅长结交朋党,一心跟随少傅学习,行为办事秉持法度,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再加上他在众兄弟中,仪表相貌最端庄出众。终于公

  • 任见:上官婉儿之母为何恐惧担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上官婉儿之母为何恐惧担忧?-《大唐上阳》230 《大唐上阳》第四卷第五十八章 摄政天后美中不足的是,依然姿色未减的武天后,觉得李天皇老相得太多了,大髯飘拂不说,脸面灰暗,腰肢不展,让人从心里疑惑:天皇老矣,尚能饭否?武照百般准备、充满期待的榻上作业,也基本上是失望的。曾经的生龙活虎已然遁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