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身高快2米吧?

我不是最后一个知道孔子身高快2米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99 更新时间:2024/2/10 16:37:42

在你的印象里,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可能会回答,性格温和,是个慈眉善目的小老头,毕竟他能说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迁怒,不贰过”等话,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意为温文尔雅、谦虚和善,总不能是个拽得要死的彪形大汉吧?

但事实证明,孔子真的是个面容凶悍的猛男,还是身高1米8的那种。

[var1]

图为山东东平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从左往右第二位为孔子|图源山东博物馆

孔子修几尺

关于孔子的身高,不少史料中都有记载。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言:“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如果按照现在一尺长33.33厘米、一寸长3.33厘米来算,身长九尺六寸的孔子足有3米多高!

当然,想想这也不太可能。要弄清楚孔子的真实身高,关键在于搞清楚古代不同时期的“一尺”到底有多长。

在我国不同朝代,度量衡是不一样的。

[var1]

表为中国历代度量衡单位量值表|表源知网

夏代的尺度缺乏考古材料,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当时主要借助人体规定尺寸。

蔡邕《独断》卷上载:“夏……十寸为尺”。《说文·尺部》云,“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 也就是说,“尺”是人手伸展后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即一“拃(zhǎ)”长,“寸”则是指从掌至手腕一寸长的部位。

[var1]

图 为一拃长|图源小学数学人教版

商代具有了成熟的长度单位制度。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骨尺是目前中国所见最早的测长工具。出土的商代骨尺的长度分别为16.95、15.78、15.8厘米,相当于中等身高者伸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是商代一尺长度之参考。

[var1]

图为商尺|图源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西周时期,尺、寸、分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古今对周尺说法不一,八寸、十寸、十四寸等为一尺都有记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晓军曾在论文《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提到“清代学者依据西周器物和清代营造尺相比较,推定西周一尺为18.8—25.9厘米之间”。

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继承西周长度制度的基础上,尺、寸、分制的长度单位已经普及,量值也基本统一。

晚清时期出土于陕西蒲城县的商鞅铜方升(秦国的标准器),是现存最早“以度审容”的标准量器, 商鞅方升内口长12.4774厘米,宽6.9742厘米,深2.323厘米,计算容积为202.15立方厘米,方升自铭16.2立方寸为一升,求得方升单位容积202.15÷16.2=12.478立方厘米/立方寸,可折算一寸长2.32厘米,一尺合23.2厘米。

[var1]

图为商鞅方升|图源上海博物馆

秦汉是古代度量衡单位制最为完备的时期。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颁发的一批秦量、秦权。经过测量,得出秦 1 尺约为 23.1厘米。

此后唐宋元明清的尺度绝大多数都在30厘米以上。

据此,无论是按照汉代一尺抑或是春秋一尺,都可以计算出孔子的身高约为221.7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但同样有很多人质疑这一观点,觉得这一切都只是对史书记载的推断,没有找到实质性证明孔子身高的证据。

一直到2015年,伴随着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的发掘,一件能证实孔子身高的文物——漆器屏风,出土了。漆器屏风被发现于一个主椁室西室中,上面有孔子的画像和一些文字。文字上记载了孔子身高“七尺九寸”,换算过来约为182.4厘米。

[var1]

图为孔子衣镜正面|图源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而在当时,人们的平均身高普遍较低。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普通男性的身高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当时人普遍身高在160厘米左右,身高能够达到1米8已经是“巨人”级别了。

[var1]

图 为寨头河战国时期居民(男)身高推算|图源知网

[var1]

图为和村遗址春秋时期居民(男)身高推算|图源知网

总结一下:孔子两米多的身高有待考证,但也应该是当时少见的高个子,和“矮小”一点都不沾边。

孔子容貌如何

要形成孔子“和蔼小老头”的形象,除了身高偏矮,还有一个要素:

长得慈眉善目。

但实际上,孔子不仅和慈眉善目完全不沾边,甚至称得上“奇人异相”。

荀子·非相》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唐杨倞注曰:“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一种神兽,面目极其狰狞,说孔子长得像蒙倛,可见他从长相来看绝非“善类”。

[var1]

图为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像》|图源孔府档案研究中心

《诗·大雅·韩奕》写道“四牡奕奕,孔修且张”,“张面”即“大脸”。《史记》称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即头顶凹陷),故因名曰丘”。

总结一下就是,孔子不仅长得凶,头顶凹陷,脸还大得很,可以说是buff叠满了。

但是,古文献中关于孔子相貌特征的记载略少,这些分析也只是初步的和尝试性的,不见得绝对准确。

[var1]

图为南宋马思远所绘孔子像|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大家会被孔子“迷惑”

看到这里,别急着自责“没见识”。

因为对孔子的形象认知大有偏差的,不是你一个人。

[var1]

图为网友评论|图源微博评论截图

其实,这是刻板印象在作怪。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它的形成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源于社会传统和规范的社会化结果、个人的经验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而大家对孔子的印象形成也受到了这三种途径的影响。

在以往的学习和经验中,我们遇到、看到的学者大多是温和的、文雅的,《论语》更是加深了我们对孔子形象的猜测,再加上我们看到的孔子图片、雕塑大多把他塑造得慈眉善目,因而很多人觉得孔子是和蔼小老头,也就不奇怪了。

[var1]

《神仙传》记载“老子身长八尺八寸”,老子也不矮

图为《老子出关图》|图源央视频

当然,人的身高多少并不绝对关键。

因为很多时候,人的气度,要比高度重要得多。

参考资料:

[1]郭辉. 黄陵寨头河战国时期戎人墓地出土人骨的肢骨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2]迟化.身高要把人类带向何方[J].化石,1990(04);18-19+11.

[3]丘光明.孔子、关羽、鲁智深与姚明谁更高[J].中国计量,2014(06);62-63.DOI;10.16569/j.cnki.cn11-3720/t.2014.06.049.

[4]蜀山笔侠.孔子身高争议,都是尺度惹得祸[Z].个人图书馆,2021.《文化中国》.孔子的长相之谜.2006

[5]原海兵,刘岩,张光辉.山西泽州县和村遗址出土春秋时期人骨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2017(04);51-53.DOI;10.16422/j.cnki.1001-0483.2017.04.010.

[6]梁方仲.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2);1-20

[7]我国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J].考古,1977(01);37-42.

[8]李谦 ,王钧林.孔子体态、相貌考[J].齐鲁学刊,1990(04);118-129.

[9]江根源,季靖.地区媒介形象;传统、权威与刻板印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04);61-68+95.

[10]赵晓军.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点击图片阅读| “幻阳症”很正常,但后果可能不正常

点击图片阅读 | “轻症毒株”真存在吗?为什么阳了后要更注意防护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在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甲骨文里没有黄帝,商亡国后大量出现,潜伏着怎样的机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一二三年级甲骨文大全,甲骨文可怕的图片,甲骨文带释文100幅

    还是豁出去说几句实话吧!事实上,殷商和周(即华夏),是一个文明系统之下的两个文化系统。这个文明,就是中华古文明,他底下其实分为好几个支线和一条主线。这主线便是周(华夏),而殷商,是一条支线(东夷)。殷商(夷)文化,曾经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这几个省,都占据主导作用。他们信仰的主要圣物,

  • 收录甲骨数量最多!清华大学发布《甲骨文摹本大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系》是 第一部以摹本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集大成之作,把原本“庞杂无序”的已刊布的7万多片有字甲骨整理成井井有条的科学资料。全书共43册,由“图版”“释文”和“索引”三部分组成,正八开刊印。据悉,2012年至2022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黄天树教授率领其甲

  • 芈姝命运悲惨,一生被利用,但是你看看秦王怎么对待先王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芈姝和秦王在楚国,芈姝秦王相亲完整版,秦王求娶芈姝

    秦王赢驷在当时战国的六国之中,可谓是十分英明的君主,在他当政的时候,将秦国发展得十分有实力,而且为之后芈月能够带领秦国的铁骑踏平六国,横扫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在秦国赢驷的培养之下,当时秦国的前朝政治也是一派清明,给芈月留下了很多可用的官员。没有秦王赢驷的帮助,芈月之后不可能那么顺利的能够

  • 商鞅本是被人诬陷谋反,却没想到起兵自卫后,成了真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商鞅制定的政策中,国君的命令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话就是法律。商鞅之前的种种努力就是维持国君的最高权威,不得不说他做的很不错,不错到成功把自己给作死。按照法律,哪怕是冤枉,商鞅也只能服从,不能反对,纵然你上书鸣冤、用合法手段提出抗议,也是不可能奏效的,毕竟这是国君要你死。[var1]商鞅本

  • 姜子牙直钩钓鱼甩到一女人篮子里,随口说的俩字成某地名的话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子牙直钩钓鱼的典故,姜子牙简介,姜子牙钓鱼完整视频

    唐朝年间,自命“四明狂客”的著名诗人贺知章官至高龄时,意欲修炼成道,向唐明皇告老还乡,后来又隐居于鲍家勤村居东北侧的一个山吞里。该山名为响(小)岩山,山脚下有一个高尚宅的地方(当地人称江浪泽),这里原有一个渡口,靠山面水,清静幽雅。贺知章隐居后,为了静心养身,把高尚宅作为垂钓之处,每天稳坐钓台,静等

  • 博物馆巡礼|安阳殷墟博物馆:见证中国商代历史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号"外的话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走近

  • 吴国25位君主,4位是部落首领、15位是国君,只有6位才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国25代君王世系图,吴国第二代国君,吴国的第一代君主是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地去了解吴国和吴文化的历史呢?我觉得最快的方法就是先来了解一下吴国的历代国君(国王)历史,吴国的文化,说到底是由这些国君(王)们为主进行传承的,所谓知人论事,就是这个道理。[var1]泰伯,吴文化的始祖吴国总共有多少代多少位国君(王)?如果从吴太伯(泰伯)算起,一直到吴末王夫差,

  • 指尖上的国宝63丨西周应国应申姜铜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周武王姬发封四子为应侯,立国为应国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浩瀚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从累累史册中就能看到应国历史及辉煌灿烂的文明,周代应国从应叔立国至东周早期历经360余年,应国文明是中华文明灿烂的篇章。应申姜鼎,通高30.8厘米,口

  • 六部春秋:孙膑几代人的帝王谋划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前三部里,出现三个主人翁,伍子胥、伍辛、丑娘娘钟无艳。后三部还有庞涓、乐毅和王翦。他们只是六大明面上的主角,真正的主角还是孙武子、孙操和孙膑。[var1]楚国宰相公子伍子胥,无知无畏,年少轻狂,参加秦穆公组织的临潼斗宝,强撮合秦楚联姻。秦国公主嫁到楚国,楚王父纳子妻,导致伍子胥家族被灭。伍子胥在逃

  • 世人都知负荆请罪,却不知长平之战后,蔺相如与廉颇下场实在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面子又算得了什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赵国于长平之战惨败后,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下场,却令人唏嘘感慨。[var1]长平之战在秦国与赵国的交锋中,长平之战是最重要、最关键也最出名的一场战争。于秦国而言,长平之战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于赵国而言,长平之战也让原本实力强劲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