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家书》:如何专治躺平、如何“修理”自己?

《曾国藩家书》:如何专治躺平、如何“修理”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31 更新时间:2024/2/28 12:49:44

这是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曾国藩是以极其平庸、近乎愚钝的资质,经过后天屡败屡战的努力,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但实际上,曾国藩27岁就考中进士。当时俗语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50岁考上进士已经算年纪小的,更何况27岁。

被誉为“一代神童”的纪晓岚张之洞,两人考中进士的年龄分别是30岁和27岁,而李鸿章则是25岁考中。

所以曾国藩的一生,其实是天资聪颖同时又极度勤奋的人生。据说,他一生留下的文字差不多有2000多万字,有时甚至要求自己必须用正楷字誊写书信、日记。

并且以一介文人之身,为自己所效力的“工作单位”——清廷立下卓绝战功,官至两广总督并全身而退,堪称儒家“修齐治平”的典范。

百年后回看,曾国藩的言行依然可以说是“震古烁今”。 当遇到极困极难之时,不妨学学曾国藩,看他如何专治各种躺平、如何务实地“修理”自己,就像他所说的“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001.

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002.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

003.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004.

我们用功,要力除傲气,力戒自满,不要让别人冷笑,才会有进步。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005.

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006.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

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007.

勤则百弊皆除。

008.

古人说:“勤劳能养成善心,懒惰会滋生淫乐的念头。”

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

009.

“骄、奢、淫、逸”四字,惟首尾二字尤宜切戒!

010.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气就绝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问永无止境,不敢以一得之见而自满自足,像何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缺乏见识的。有恒心就绝没有做不成的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011.

我想起朱子说过:“做学问就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要用慢火温。”

我这辈子没下过苦功,完全没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也都是从悟境中得到的。

偶尔用功,也不过优哉游哉地玩味一下罢了。就好比没有煮开的汤,立即用慢火来温,只怕会越煮越不熟啊。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012.

我说读书不必强记,这也是养身之道。凡是强记的,还是有追逐名利的心思横亘在心中,所以更加记不住。

如果没有追名逐利之心,记住也可以,记不住也可以,心中宽舒而没有负累,反倒觉得安适舒坦,或许反而能记住一两处也未可知。

吾谓读书不求强记,此亦养身之道。凡求强记者,尚有好名之心横亘于方寸,故愈不能记。若全无名心,记亦可,不记亦可,此心宽然无累,反觉安舒,或反能记一二处,亦未可知。

013.

写到这里,接到家信,知道四弟和六弟没能录取入学,好郁闷啊。 但是科名的有和无、早或迟,都是命中注定的,半点儿也勉强不得。

我们这些人读书,只有两件事: 一是进德,讲求诚心、正意、修身、齐家的道理,努力做到不负父母生养之德;一是修业,学习和掌握记诵词章的技巧,努力做到能够谋身。

进德的事情,一言难尽。至于学习一门技术来谋身,我且来说一说: 谋身没有比谋食更大的事了。

农民、工人和商人,都是通过劳力来谋食的;士人,则是通过劳心来谋食的。因此士人或者在朝廷当官拿俸禄,都要看他所学的专业是不是可以谋食而无愧于心。

科名,是当官拿俸禄的晋身之阶,也要衡量自己学业如何,将来不至于尸位素餐,然后才能得了科名而问心无愧。

能不能够谋到食,穷愁和亨通,都是由老天做主;给予还是夺走,是由他人做主。 只有专业精通还是不精通,是由我们自己做主。我从没见过专业很精而最终却谋不到食物的。

农夫若果真努力耕种,虽然也会遇见滞销积压,但一定会有货物畅销生意亨通的时候;士人若果真能精通学业,那怎见得他始终不会有科名呢?就算他最终得不到科名,又怎见得没有其他谋食的途径呢?

因此说只怕专业不精啊。要想专业精通,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要专一罢了。谚语说:“学得太杂,不能养身。”说的就是不专啊。我挖了许多井却没有泉水可喝,就是不专造成的后果。

写至此,接得家书,知四弟、六弟未得入学,怅怅。然科名有无迟早,总由前定,丝毫不能勉强。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

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

食之得不得,穷通,由天作主;予夺,由人作主。业之精不精,则由我作主。然吾未见业果精而终不得食者也。农果力耕,虽有饥馑,必有丰年;商果积货,虽有壅滞,必有通时;士果能精其业,安见其终不得科名哉?即终不得科名,又岂无他途可以求食者哉?然则特患业之不精耳。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业。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曾国藩出生地 白玉堂

014.

万万不可以什么都学,心有旁骛。样样都学,一定会一无所长。千万牢记!千万千万!

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

015.

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好几口井而都不见泉水,还不如老挖一口井,努力挖到看见泉水为止,那样不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吗?

这几句话正切合我的毛病,因为我就是一个“挖井多而不见泉水”的人。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挖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016.

想要精通经学,一定要专心搞懂一经,不能贪多。 读经有一个诀窍,便是“耐”字:一句读不通,不看下一句;今天读不通,明天继续读;今年读不精,明年继续读。这便是耐宇功夫。

读史书的方法,最妙的法子是能设身处地,每看一处,仿佛我便和那时的人应酬往来,谈笑于其中。不必人人都能记得,但记得其中一人,便好像和他有接触一样;不必事事都能记得,但记得其中一桩事,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017.

我们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将书中说的落实到自己身上,细细体会,深究其中的道理,就是格物。这都是致知方面的事。

所谓诚意,就是根据自己领悟的道理努力去做,不自欺欺人。领悟了一句的道理,便按这一句的道理去做,这是力行的事。

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018.

早起。黎明时分就要起来,醒来之后不要恋床。

读书不二。一部书没有圈点完毕,绝对不可以看别的书。东翻翻西看看,都是徇外和为人之学。

写日记。要写正楷字。凡是一天之中的过错:身过、心过、口过,都记下来,终身不间断。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019.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的修养水平之所以非常人所及,就在于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有所作为”。

所谓“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可见也”。

转自正和岛zhenghedao。译注:檀作文。图文版权归原作者

明伦书院——“全国十佳国学教育机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登基后八爷党基本被处死,为何十阿哥幸免于难,雍正: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皇权都是一个香饽饽,太子胤礽被废诸多的阿哥开始了储君争夺战。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这一场政治战争以四阿哥雍正胜利而告终,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对于自己的对手八阿哥一派,雍正皇帝的手段很强硬,诸多的皇子结局凄凉,甚至连亲兄弟十四阿哥都没逃过劫难。然而,有一个人雍正皇帝却放过了他,亦或者说制裁的

  • 他是大清状元,康熙欲提拔为内阁大学士,为何后来却失宠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就有这么一位状元,康熙一直很欣赏他,甚至欲提拔他为内阁大学士。然而就这仅仅一步之遥,他却错过了。既然康熙很看重他,为何后来此人却失宠了呢?此人名叫韩菼,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今苏州)人。他是康熙十二年的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日讲起居注官、右赞善、侍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 清朝最后的太监道出婉容生前秘密,睡觉从不关门,原因让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的太监道出婉容生前秘密,睡觉从不关门,原因让人深思清朝最后的一任皇帝是溥仪,而溥仪的唯一皇后是婉容,两人的结合可谓是政治上的联姻。婉容的家世也非常的显赫,且长得颇为清丽脱俗,因此婉容入了皇宫之后颇得慈禧的喜爱,并被慈禧封为皇后,实际上溥仪本人更加喜欢文绣,可是文绣的长相比不上婉容,毕竟是一国之母

  • 清朝人口为何会出现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时候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和今天不同,今天讲究的是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经济地位,国防能力,教育能力基础建设等等,在古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力就是很简单的指标,土地多少,人口寡众,以及粮食产量。清朝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接近四亿的人口数量,这样的数据放在古代,无论和之前的哪一个国家还有朝代横向

  • 雍正灾年老公外出乞讨,妻子叫来邻里开会,不救济只能倚门卖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文|和佛赏花去 说到清朝女子,给人的印象差不多有两个:一是裹脚。笔者要说,这是一种误解,真正缠足的只是清朝上层妇女。主要是汉女,满族女子不裹足。而平民阶层极少缠足。二是贞节牌坊。这确是真的,清朝对列女的表彰是不遗余力,超过任何一个朝代。史料记载,截至光绪时,受到朝廷旌表的列女竟到达了50万人。在当时

  • 权力巅峰的慈禧:一顿饭几万两银子,如厕要宫女含水侍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出来了,这个女人就是太后慈禧。她在各个史书的记载中,基本上都是被贬过的,是一个十足的反派人物。据悉,慈禧是一个特别铺张浪费,而且特别的自以为是的人。在慈禧上厕所时,还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一旁等候着。而其中的原因更是让人难以接受,那在慈禧的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野心勃勃的太后慈禧的事儿

  • 都是削藩,为何汉景帝和康熙都成功了,建文帝却败得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分封制自古就有,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分封制既然存在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朝代,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分封制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于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历朝历代都要不同程度的削藩。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三次,分别是汉景帝、明朝建文帝和清朝的康熙帝。其中汉景帝和康熙都成功了,为什么只有建文帝败得

  • 他是乾隆皇帝的儿子,因残疾不受乾隆重视!整天吃喝玩乐87岁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的寿命很少有很长的,而皇帝的寿命似乎就更没有几个长得!而说到在封建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那就莫过于乾隆了。 在他漫长的八十九年寿命中,他实际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六十年多年。而乾隆作为皇帝,膝下子嗣自然也是不少的,他前后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但他的长寿倒也很少有遗传给这些儿子的,相反的,他绝大部分的儿子

  • 康熙瓷器上的绘画:堪称一流 前无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清康熙从艺术角度看,康熙青花瓷造型特色非常鲜明,已经逐步摆脱了明代瓷器粗笨的特点。这一时期器型古拙与庄重共有,浑厚与秀丽并存,立件挺拔遒劲,卧件精细实用。制瓷工匠拉胎多用直线和曲线的有机结合,比如棒槌瓶、花觚等器物,既给人挺拔、向上的感觉,同时又巧妙的运用曲线,做到直而不板、

  • 乾隆皇帝告诉嘉庆,一定要重用自己的姐夫!后来嘉庆被救了3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因缘际遇这种事实在是不好说,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和你对着干的,和他相处的时候怎么说话都不舒服;而有些人你们仿佛生来就合拍,即使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面也感觉心有灵犀;而有些更为神奇的,他仿佛就是你命中注定的贵人,总会在你水深火热之时拉你一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嘉庆皇帝的贵人,而这个贵人的神奇之处在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