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仿瓷不是假货:“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后仿瓷不是假货:“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4/3/11 1:33:11

如清康熙雍正朝仿明永宣青花、康熙仿明嘉万五彩、雍正仿明成化斗彩,乾隆朝更是遍仿历代名窑,集仿制之大成。

后代仿制前朝经典作品,代代不绝,构成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前朝佳器,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可以视为对经典的致敬,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固属佳话。

在历代仿制中,历时最久、精品迭出的是明清两朝对汝窑器的仿制。

其实,自汝窑瓷器出现并入贡御用之后,声名大噪,追逐者众,就开始出现大量仿品,但多数制作比较粗糙,与真品相差甚远。

明清两朝,景德镇成为中国制瓷业的中心,仿制汝窑瓷器多由御窑厂承担,为了达到形神兼备,不惜工本。比较成功的是明宣德年间和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尤以雍正仿品成就最高。

但从目前所见宣德仿汝瓷器,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比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瓷器特有的橘皮纹。

清乾隆 仿汝釉三羊尊

器型主要有菱花式洗、蟋蟀罐、鸡心碗和盘等,器型为宣德时期常见造型,和宋汝风格差别很大。

明宣德青花几纹 鸡心碗

清代康雍乾三代帝中,以雍正审美趣味最为超卓。雍正帝中年登基,近四十年潜心读书修学,静心体悟佛道,形成了内敛、深沉的心性,积累了深厚的化底蕴及艺术修养。

反映在瓷器制作中,一改康熙朝的刚劲硬朗,趋柔美精雅,而宋瓷的内敛含蓄,恰为雍正所钟爱。

清乾隆 仿汝釉双耳三足鱼篓尊

雍正六年,雍正命宫廷画师绘制了一件不同寻常的长卷《古玩图》,这件高62.5厘米、长近二十米的手卷上,彩绘了近250件含括从新石器时代到雍正年间各种精选的陶瓷、玉器、青铜器和其他古物。

古玩图

其中瓷器包含了宋汝、官、哥、定、明永宣、成化、嘉万等历代名窑瓷器,其中,在最显眼位置摆放的是一件汝窑碗,巧合的是,这只汝窑碗后来还被乾隆御题诗,可见,这只汝窑碗深得雍正、乾隆父子喜爱。

无独有偶,北京故宫现存一套十二幅清宫旧藏《美人图》,是由清初宫廷画家创作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原本是画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屏风上的。

十二美人图

雍正十分喜爱这套绢画,于是将画从屏风上揭下,“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后移至紫禁城中收藏,妥善保护,这次迁移,幸运地使这套画免于百年后英法联军大火。

十二美人图

《美人图》中的第四幅为《胤禛妃行乐图》(又名《博古幽思图》),图中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背景是橱柜式多宝格,多宝格内,北宋汝窑水仙盆、三足洗以及美女身后显露出的大半个汝窑花形盏托和商周青铜觚、明宣德宝石红釉僧帽壶、玉雕紫檀插屏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具有典型的皇家富贵气派。

博古幽思图

汝瓷水仙盆现在是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汝窑三足洗现藏于北京故宫,都是传世汝窑名器,雍正帝心仪汝瓷,于此可见一斑。

汝瓷水仙盆

雍正在万机之暇,亲自参与设计瓷器器型、图案,亲自督造,有清一朝,举凡青花、粉彩、珐琅彩,以雍正瓷器最为精美。

雍正珐琅彩碗

清雍正粉彩海棠花盖罐

雍正朝还仿制了一大批宋代五大名窑单色釉瓷器,其中,仿汝窑瓷占了相当比重,公认雍正仿汝瓷代表了历代仿汝瓷最高水平。

雍正年制天蓝釉玉壶春瓶

清雍正单色釉 冬瓜罐

雍正六年,唐英因办事干练受到怡亲王推荐,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协助烧造官窑瓷器。唐英用三年的时间,深入到一线,和制瓷匠人一起工作,苦心钻研和试验。

大清瓷艺总监唐英

到雍正九年,唐英已经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陶瓷专家,唐英督陶近三十年,开了雍正乾隆两朝瓷器制造的新纪元。

根据唐英记载,雍正时期仿烧汝窑器,主要有两种,均模仿汝窑器,为酱色胎、天青釉,但一种有开片“鱼子纹”,另一种则没有开片。

目前存世的雍正仿汝器,均为细开片、灰白胎。器型多为陈设器和文房用品,品类繁多,陈设器以瓶尊类居多,有象耳尊、菊瓣瓶、贯耳瓶、蒜头瓶、葫芦瓶、弦纹瓶、三系瓶、双耳扁瓶、石榴尊、犀耳尊、六方渣斗、缸式钵、桃式洗、水仙盆、花觚等,文房用品则有各式笔洗。

清雍正仿汝窑莲花碗

虽然雍正官仿是根据内府所藏宋汝,按图索骥,严格按照原器型和釉色来进行仿烧。

但现在根据两组器物对比,宋代汝窑器釉面厚而失透,器表温润平滑,少有棕眼,绝大多数雍正仿品釉面为天青色,但釉色匀净光润透亮,釉面多有棕眼,开细小纹片,类似蟹爪纹,缺乏汝瓷蕴藉沉静的神韵。

宋代汝瓷

雍正仿汝瓷

雍正仿汝,虽然以汝窑器为蓝本,亦步亦趋,但有形而无神,仔细观察,就可发现雍正仿品还是典型的雍正风格。

乾隆好古,更胜乃父,仿品器型也以陈设器和文房用品为主。乾隆在看到唐英制作的仿品后,曾赋诗称赞:“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

乾隆仿汝釉瓶

清乾隆 仿汝釉花觚

清乾隆 仿汝 釉小梅瓶

只是相比雍正朝仿品,更多标准化、程式化作品,缺少了些许变化和灵气,显得呆板无神。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scjy18 陈老师)

送拍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瓷器、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等、钱币邮票资讯分享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李世民曾试探其忠心夸赞他有三个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尉迟敬德是重要的人,可以说没有尉迟敬德,李世民就算能够推翻隋朝,也不会那么轻松夺得皇位。一、招揽贤才尉迟敬德最先是刘武周的手下,担任的是偏将一职,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后来刘武周军队与唐军形成对立,尉迟敬德作为主力,与吕崇茂里应外合,让唐军吃了一次大亏。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此人,

  • 大清亡了,八旗子弟纷纷穷苦不堪,这些人依然潇洒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王朝之中,八旗子弟是一群享有特殊照顾,并且不用工作国家就能拿出钱财养活他们的特殊群体,不仅如此,八旗子弟还不用去服兵役,每个人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在自己田地上种出的东西还不用上缴国家的税务。正是由于满清王朝一开始就实施的八旗子弟制度,导致后面八旗子弟人数越来越多,这么庞大的一群白吃白喝的

  • 千古谜题:唐朝灭亡后,从秦朝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究竟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其中的璧就是和氏璧,最初为赵国所有,是天下奇宝。秦始皇的曾祖父还曾经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结果蔺相如见秦昭王不讲信用,设计将和氏璧拿回,这场交易最终没成。后来秦始皇灭掉赵国之后,这块和氏璧终究还是落入了亲王手中。秦始皇便让李斯将这块和氏璧刻成了传国玉玺,在上面刻了“受

  • 民国奇葩大劫案,喊着铁血剿匪的口号,却将土匪剿成正规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满清末年民不聊生,众多穷苦百姓因为吃不饱饭,而上山落草为寇,凭借着打家劫舍来混一口饱饭吃,到了民国建立之后,尤其是袁世凯死后,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期间,原本就十分严重的匪患变得更加猖獗,军阀的混战加剧了老百姓成为土匪,土匪势力壮大的一大主要原因。山东地区在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土匪帮派吸收了大量的

  • 李渊虽然被李世民逼得退了位,却留给李世民一个头疼的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秦始皇发明了太上皇这个职位之后,历史上当太上皇的其实并不多。而且是自愿退位当太上皇的更加是寥寥无几,大多是被自己的儿子逼下了皇位,比如说李渊。李世民虽然成功将自己的父亲逼得退了位,但是他的父亲却给他留下了一个颇为头疼的问题。 其实李渊从起兵开始,就一直处于被动的情况,被自己的儿子逼着往前走,只是

  • 大清糊裱匠李鸿章,一生中最耻辱的时候,不愿签名只写了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末年,能够使得满清王朝晚灭亡几十年的就是被称为满清王朝糊裱匠的李鸿章,而作为当时那个特殊时刻的李鸿章,一生当中有着无数无奈悲剧的时刻,那么这些悲剧历史当中最使李鸿章屈辱的是什么时间呢?那可能要数当年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李鸿章作为满清朝廷的全权代表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了,我

  • 武则天要杀袁天罡,为保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岂料却泄露了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我国古代其实就已经有天文学家了,而且每个朝代都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官员,只不过因为大多籍籍无名,所以史官门也没有给他们太多记载。不过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就是唐朝的袁天罡。袁天罡精通天文,地理,相术,活跃于唐太宗和武则天执政时期。可是后来武则天却把他关进了大狱,甚至要杀掉他,而聪明

  • 李鸿章的女儿嫁给流放的犯人,结果生下的儿子是混球,女儿却很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来满清末年最风云的人物要数李鸿章了,不过李鸿章的香火并不是很兴旺,虽然生下了很多孩子,但大多数都夭折了,这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活了下来,虽然还是满清封建重臣,不过李鸿章对于教育问题没有丝毫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不只是对于儿子,对于女儿李鸿章也还是视为掌上明珠百般疼爱。所以李鸿章的三个女儿都是和儿子

  • 北洋舰队的创始人,因为自己的偏袒,导致自己舰队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这个国家和李鸿章的渊源还是很深厚的,李鸿章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曾经就有日本人对李鸿章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说:李鸿章知道西方文化的到来是大势所趋,他还懂得西方文明,想要效仿西方国家的做法来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强盛,有着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面对其他国家远渡重洋来侵略我们的国家,清朝当时候

  • 李白的这首马屁诗,被逼无奈写出,自己都懒得看,却成拍马屁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他用他那不拘一格的文字,开创了诗歌的崭新篇章;他用他那放荡不羁的灵魂,影响了华夏后世千千万万代子孙;他用他那百折不饶的精神,歌颂了一个时代的盛世乐章。李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可他实在是想入仕,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这种情况下,除了拜谒那些达官贵人之外,没有别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