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第一位状元,有多厉害?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史上第一位状元,有多厉害?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94 更新时间:2024/2/4 4:56:29

那大家知道状元这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吗?

科举制度一开始是在隋朝的时候出现的,它取代了原先的九品中正制,从此之后为寒门学子打开了大门,结束了世家大族垄断朝政的局面。

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有了状元、榜眼、探花之分,自此之后一大批寒门子弟一跃而上,其中就包括我们历史上第一任状元郎——孙伏伽

蓄势待发

隋炀帝末年的一次科考中,名不见经传的孙伏伽考中进士(当时还没有设置状元一科)自此之后踏入官场。

当时隋朝已迁都洛阳,而因为孙伏伽起初没有经验和人脉,所以在曾经的都城西安任职,负责审理、查办脏贿等事宜,虽说官职不大,但因为人正直,秉公执法,很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不久之后,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全国各地苦难百姓群起而攻,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作为前朝旧臣,孙伏伽继而识时务的归顺在唐朝为官。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承袭了隋朝留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加以完善,武德五年(622年)举行了第一次设有状元的科举考试。

状元是在经过几级选拔到最后的殿试才能诞生的,在这之前要考过地方的院试、乡试、会试、层层选拔,状元每三年才有一个,而进士每年都有。

孙伏伽没有放过这次平步青云的机会,也参加了科举考试。

大家看到了前一段时间《梦华录》中的桥段,当赵盼儿得知欧阳旭中了探花之后高兴的不成样子,但出身平平的欧阳旭却在一跃成名之后抛弃了赵盼儿,继而要娶当朝高官之女为妻。

可见中了探花的阶级跨越都这么大,更不要说状元,想必更是炙手可热。

这也不难理解孙伏伽在隋朝中了进士之后,又要在唐朝设立状元一科的时候再考一次,这里面的含金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果然在这次科考的时候,孙伏伽脱颖而出,名列甲榜第一名,一时之间声名大噪,荣耀加身,成为设立状元之后的登榜第一人,加速了他在朝堂的进阶之路。

不惧皇权直言相谏

在唐朝任职以后,这位史上第一状元郎,深得开国皇帝李渊的信任。

因为经历了隋朝的消亡,孙伏伽清楚地知道作为一代帝王一定要选贤举能、励精图治,不能因迷恋权位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于是他就在朝堂上向皇帝李渊帝提起这件事,总结下来大概有这么三点:

首先吸取教训,鉴于隋炀帝本性贪图安逸享乐,不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直接导致了各地的暴乱,所以他向皇帝说道:“百戏散乐,本非正身”,万万不要步隋炀帝的后尘。

第二点:“天子有诤臣,虽无道不失天下”如果天子身边有直言相谏的诤臣,纵使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天下,以此劝告皇帝要虚心纳谏,“开不讳之路”。

第三点比较重要的是,要详细慎重挑选将来继承皇位的人,还有在其身边为官的臣子,“性相近,习相远”,环境和人的品性很容易影响一个人,也是防止有人乱国。

此番话出来,想必是身边交好的人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然而高祖李渊不但没有生气,反倒觉得他敢于站出来直言劝谏就,不畏君怒,一片赤诚之心实在难得,因此还给孙伏伽升了官阶。

其后高祖李渊“出尔反尔”,因高祖李渊在即位之初自己就下了大赦令,赦免了之前和自己作对的一些人,估计是朝政稳固之后没事可干,想起之前那些人实在可恶,就这么轻易被赦免了心里不是特别舒服,又要重新追究他们的责任。

虽说这件事确实有违法度,但当朝天子的意思谁又敢说不呢?

当时有一些趋炎附势的朝臣大加赞扬和附和这个做法,极致阿谀奉承之言,以示对皇权的敬畏和依附之心。

但我们忠肝义胆的状元郎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此时孙伏伽又上书直谏:“君无戏言,如果陛下自己做事都这么不讲信义,又怎么让天下人来信任你呢?”

而高祖李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唐王朝的开创者,虽说在历史上的评价没有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高,但他能在隋末的众多起兵者中抓住最好的时机并笑到最后,可见他是一个宽厚待人、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之人。

因此当他看到孙伏伽的奏表之后,虚心纳谏,不仅在朝堂对孙伏伽大加赞赏,过后还给予赏赐。孙伏伽此后深受高祖赏识。

阻君之过 死亦何哀

到了唐太宗登基之后孙伏伽更是在朝堂深得倚重,太宗李世民在登基第一年就提拔孙伏伽为大理寺少卿,官居高位,从此他的谏言之路也更加宽广。

贞观三年,高祖李渊让位之后,太宗李世民要让他搬离太极殿生活,而且没有问过高祖的意思,就另外安排居所,孙伏伽对此大不赞同,在朝会上直言太宗这样做是不孝的表现。

朝臣都对孙伏伽这一做法颇有不满,说他直言犯上,说出这种悖逆之词,有辱天颜。

不料,太宗听完却对他的大胆之言极为赞赏,龙颜大悦,随即将兰陵公主园赐予孙伏伽,这样的重赏引得朝堂一片哗然。

太宗说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个敢站出来说他不是的人,还告诫众臣以后可以在朝堂畅所欲言。

后来又因为在一次太宗要外出打猎时,孙伏伽赶来劝阻,觉得外出打猎没有做严密的防卫十分危险,劝皇帝不要贪图玩乐,长此以往也会误了国事,还是保重自己勤政治国要紧。

要知道太宗李世民可不是在皇宫娇生惯养长大的,登基之前经常随李渊南征北战,在外面的时间比宫里多。

当了皇帝之后没有战事,天下太平,整天闷在宫里,除了忙于政务也没有什么可以消遣,对他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围猎可以算是活动活动筋骨、放松心情的最佳方式了。

当时李世民有些不高兴,怎么做了皇帝反倒还失去人身自由了,让一个朝臣限制了自己的活动。

但是李世民也没有立马发作,先是好言向孙伏伽解释了一下,说话间就要动身上马,不料这时孙伏伽把缰绳绑在自己腰间跪在马前说:“如果今天皇上执意要围猎,老臣愿意拼了这条性命,也要换取您的纳谏”。

不想这一下惹怒了太宗,他觉得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受到一个臣子的威胁,直言要把孙伏伽拖出去斩了。

两个士兵立马将孙伏伽往外拖,然而孙伏伽面不露惧地说:“既然皇上如此执意不听劝解,我情愿到地底下和夏朝关龙逢去作伴,至少还有人能理解老臣的一片苦心”。

不料唐太宗却转怒为笑,说道:“我不过是想试一下你的胆量,你看看你,我怎么会不理解你的用意呢,我朝有你还真是福气不浅啊!听说你棋艺高超,今天既然不出去了,正好和你切磋一下。”几局棋罢后,太宗和孙伏伽方才各自尽兴而归。

自此之后不久,孙伏伽又被封为谏议大夫。

寿终正寝

孙伏伽作为一名状元出身的司法官员一生在朝堂效力,却也不是一路青云直上的。

贞观五年,孙伏伽因为奏章失误被免官,罢免回家之后他也没有终日郁郁,而是照常读书作文,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宠辱不惊。不久之后孙伏伽再度被朝廷复用,又任大理寺少卿数年。

永徽五年,孙伏伽告老还乡,四年之后,在武城家中寿终正寝。他一生不为名利所累,为朝廷和百姓耗尽心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灭亡后,数万残兵逃到外国差点建国,现人数超30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文|小羽太平天国运动相信大家对其都非常的熟悉,这可是我们国家古代历史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而了解过这场运动的朋友就应该知道,在前期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所向披靡,将清军打的四处逃亡,夺下了大半个江山,但是后来随着势力的增大,那些所谓的领导层的人开始忘记初衷,开始享受生活,尤其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

  • 废王皇后,立武则天,标志着关陇集团覆灭,是何原因导致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剧照在之后的战争中,关陇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最高统治者皆出自关陇集团,并依靠集团的强大力量改朝换代,逐步一统天下。所以,关陇集团是一个有很强军事实力的统治集团,是四朝的统治核心,皇帝赖以依靠的力量。但凡事有利必有弊,皇权需要士族的支持,但士族为了获取利益,必将与皇帝分享权

  •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真像传言说的那样,强过李世民百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也有人反过来支持李建成,认为他比弑兄篡位的李世民要强过百倍;抛去这些个人喜好不谈,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开国太子李建成(589年~626年),字毗沙门,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在隋朝尚存之时,父亲李渊承袭了唐国公一职,隋文帝对他很是看重。到了隋炀帝掌权的时候,因隋炀帝统治荒淫无道,

  • 慈禧第一次看到电灯泡,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后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晚清时期西方的一些发明刚刚流传到外国,慈禧对于洋人的技术和发明一直都非常感兴趣,在当时这些东西都非常奢侈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得见,但是慈禧虽然对于西方的这些发明和技术感到好奇,但也因为无知和愚蠢闹出了很多笑话。历史上对于慈禧的评价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都觉得她祸国殃民,为了自己的

  • 大清灭亡后,7位末代格格都嫁给了谁?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912年2月12日,北洋政府中早就怀有窃国之心的袁世凯,诱劝爱新觉罗·溥仪逊位,代理朝政的隆裕太后不懂驭权之术,很快就与年幼的小皇帝溥仪一起对外颁布了退位诏书,延续了276年的大清朝就这样匆匆地画上了一个句号。当年,清朝末帝溥仪的逊位条件之一就是保留皇帝称号、一切生活物质待遇不变并须由政府出资承担

  • 大清王朝是如何短暂成为世界列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这里的菜说清朝曾经被世界各国视为大国,那么肯定有人会说你在这里瞎混,跟晚清一样穷?但作为满清王朝最古老的帝国,它并非没有可取之处!甲午战争前,清朝是无可争议的大国之一。事实上,评价清朝的第一点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否则,个人的主观感受会影响结论。清朝输了很多场对外战争,但你不看对手第一次和第二次鸦

  • 唐玄宗李隆基,晚年被囚禁深宫,儿子为何对他这么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年过五旬之后,他误信佞臣奸党、生活奢靡腐化,导致了朝政疲敝、臣子反叛、武将弑妃、亲信被逐、太子夺权等一系列惨烈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昏聩的唐玄宗晚年厄运不断,晚景甚是悲凉。然而,即便李隆基晚年不断遭逢厄运、大唐辉煌不再,可最令他感到难过与落寞的却是儿子李亨的所做作为——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痛下决心

  • 大清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好几位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图1但是清王朝却已是岌岌可危,萦绕在空气之上的也尽是“屈辱之味。”因为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被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一把大火焚烧,近150万件文物被掠夺,清朝的精神文明在敌人的野心之心出现了历史的断层,殒命在敌人炮火之下的清朝百姓更是数以万计。但是清朝却无有作为,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的实力,因为他们所求的

  • 猛火油柜:源自地中海世界的五代十国秘密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世纪,时刻处于辽国威胁下的北宋,又因西夏崛起而被迫另启战端。不仅没能将看似微小的党项部族平定下去,反在李元昊称帝后又进一步暴露出羸弱惨状,并引起汴梁朝廷对将帅水准退化的深刻担忧。于是命人花4年时间编纂古今军事内容,从而诞生出赫赫有名的 《武经总要》。《武经总要》堪称宋元明三朝军事理论基础除大

  • 慈禧家庭身世大揭秘:她究竟是名门闺秀还是“寒门贵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是她成为皇太后以后接受的第一个徽号。因为她曾居西宫,所以又称西太后。在她死后,清王朝还给她上了一个谥号,叫孝钦皇后,简称孝钦后。她出身于满洲的镶黄旗。曾祖吉朗阿曾任户部员外郎(户部佐贰官,参掌部务),祖父景瑞曾任刑部员外郎(刑部佐贰官,掌刑名、功赏捕亡等事。)父亲惠徵,曾做过几任地方官,后来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