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01 更新时间:2024/1/24 8:02:41

吴三桂一生最大的败笔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难道弑杀朱由榔,真的就是吴三桂的自掘坟墓?

其实不然,假如不杀朱由榔,吴三桂也逃不出被削藩的命运,除非他能改变自己的定位,自觉交出兵权,做一个田舍翁。

追杀朱由榔,符合吴三桂个人的利益诉求

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依附清廷,是他唯一的归宿。虽然最终他又与清廷决裂,但那是理想破灭下的发狂,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要依附清廷,他就要把“汉奸”的帽子带到底,把“汉奸”的事做到底。朱由榔的存在,让大明死而不僵,围绕他所进行的各种反抗活动频频,有时候兵威还很盛。

顺治九年,永历政权大将李定国,用了半年时间,席卷广西、湖南和广东,取得了震惊清廷的湘桂大捷。十一月,李定国又刀劈清廷的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短短八个月,十几万清兵败在李定国手下。

“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清廷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犹如惊弓之鸟,一度曾经准备和谈,以西南诸省为代价,与永历政权平分天下。

这个结局,对吴三桂来说很不妙。如果清廷与南明媾和,他平西王吴三桂无疑损失是最大的,因为他的地盘将不再属于他。没有地盘,当什么藩王呢?万一再不小心变成别人谈判的筹码,那就更糟了!

所以,吴三桂最大的利益,就是让南明赶紧OVER,哪怕是为了让他“汉奸”的不良影响消减到最低,也要让南明早点结束。

清廷对朱由榔的态度,有暂时形势所迫的成分

清廷对朱由榔的态度,从一开始的穷追猛打,后来慢慢变成了“温柔一刀”,有过谈判媾和的念头,后来又采取外交攻势,希望缅王配合,主动交出朱由榔,又不断收买土司,让他们暗中使劲。

总之,强硬的军事攻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态度暧昧的柔绵掌。

也就是说,在对待朱由榔的态度上,吴三桂与清廷是一致的,不存在清廷对朱由榔手下留情,吴三桂无事生非追杀朱由榔。等清廷缓过来,即便吴三桂想保住朱由榔,恐怕也由不得他。既然注定保不住朱由榔,何来弑杀朱由榔是败笔的说法呢?

留下朱由榔,吴三桂就能养寇自重吗

回到核心问题,假如留下朱由榔,吴三桂可不可以对朱由榔,实施常年“边剿边养”的策略,给清廷演长篇电视剧,让他这个平西王永远无法被削藩呢?

其实这个手段不高明,重点不在于想没想到,而是清廷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在于吴三桂有没有实施的资本。

清廷削藩,重点还是要看国力恢复情况,至于吴三桂与朱由榔的关系,那不是重点,你们愿意演戏就演戏,条件不成熟不会动你,条件一旦成熟,管你戏演得有多真,也要开刀。

所以,吴三桂养寇自重,对清廷来说就是伪命题,人家可以当真戏看,不耽误削藩的决心。

吴三桂有资本养寇自重吗?短时间有,长期肯定不行。还是时间问题,清廷需要时间恢复,吴三桂没办法不给清廷时间吧?除非他现在就起兵。可是理由呢?人家现在也没削藩啊,也没不允许你演戏啊。

以西南一隅敌全国,本来就是此路不通,吴三桂也没那么不自量力,所以从一开始,吴三桂就不想玩养寇自重,尽快干掉朱由榔,才符合他的利益。

那么吴三桂的核心利益诉求,到底是什么?

错把自己当沐氏,是吴三桂走入歧途的根子

其实吴三桂是乖宝宝,人家根本没有拥兵自重的心思,他想当清王朝的“沐氏”。

此后沐氏子孙十八代,一直是大明王朝最忠诚的臣子,直到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逃到云南,沐氏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依然追随着朱由榔。

这么说,吴三桂是清廷的大忠臣呐!以楷模为榜样,世代效忠,值得表扬呐!

呵呵,谁要给我这么个差事,我还可以比他说得更漂亮!美死你,有这么便宜的事吗?忠诚是人家十几代人做出来,不是说出来的,吴三桂这么说就是偷换概念,打着忠诚的旗号讨封赏而已。事实上,还没到十几代,自己就反了!

再说,吴三桂也当不了沐英呐。沐英自幼由朱元璋马皇后养大,除了血缘,别的跟一家人无二。当年朱标病逝,沐英悲痛得吐血,不久就病逝,这份感情吴三桂有吗?

藩王实封,明初实行过,已经证明不符合历史潮流。清朝从一开始就没这个惯例,吴三桂三人就是特例,必须纠偏,怎么还指望自己当沐英?糊涂!

吴三桂呢?坐拥精兵十来万,地方官自己任命,税赋自己收,还伸手跟朝廷要补贴。这分明是让朝廷养大爷,哪见到半点忠诚?

但吴三桂把自己都骗了,所以,他要毅然决然地追杀朱由榔,一来表功,二来为自己当沐氏奠定良好条件,其实是自己骗自己玩!要想避祸,他只有主动削藩一条路可走!

综上所述,吴三桂弑杀朱由榔有他自己的政治图谋,题干暗示的,留下朱由榔,玩“养寇自重”的策略根本行不通,也不在吴三桂的计划内。吴三桂的政治目标就是做第二个沐氏,所以,他需要一个安宁的云南,必须尽快清除掉朱由榔。

所以,题干的说法值得商榷,个人认为,弑杀朱由榔是吴三桂必然的选择,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燕国都有哪些变法?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燕国,战国,历史解密

    燕国是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王族宗室召公,战国七雄之一。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是其已经名存实亡。在此背景下,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

  • 妃子怀孕被活活饿死,此女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妃子怀孕被活活饿死,此女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裕妃,顺天府涿州人,父张世登,母段氏。15岁入宫,原本不过是后宫的一个宫婢,由于相貌突出而为朱由校宠幸。在那个时候,宫女的身份是比较低微的,甚至没有出宫的机会,因此对于张氏而言,被皇帝宠幸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后来,张氏怀孕了,朱由校

  • 历史上杞国是真实存在的吗?屡次迁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杞国,夏朝,历史解密

    杞国(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杞人忧天,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列子·天瑞》。对于《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章节,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

  •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为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令娴,南北朝,历史解密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为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书·经籍志》和《旧唐书·经籍志》都录有的文集。流传至今的作品,却仅有《玉台新咏》载录的八首诗,以及《艺文类聚》载录的《祭夫文》一篇。更可惜的是,刘令娴在正史中无传无记,她的生平事迹只是附于其兄刘孝绰的传记中。01 才女被戴上"

  • 张郃屡次战败,为什么没有被责罚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张郃,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张郃是曹魏名将,武艺高强,颇有智谋,在打仗方面,还是很厉害的,史书记载,张郃用兵巧变,料战事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都很忌惮张郃,可见张郃的军事才能,非常之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在汉中巴西郡之战中,张郃碰钉子了,先是输给了张飞,几乎全军覆没了,只带了十几个随从,狼

  • 宋朝民间音乐兴起,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武林旧事》中也描写了很多的歌馆:平康诸坊,如上下抱剑营、漆器墙、沙皮巷、清河坊、融和坊、新街、太平坊、巾子巷、狮子巷、后市街、荐桥,皆群花所聚之地。外此诸处茶肆,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及金波桥等两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莫不靓妆迎门,争妍卖笑,朝歌暮弦,摇荡心目

  • 戴克里先的经济改革,让罗马帝国继续苟延残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戴克里先,罗马,历史解密

    瓦莱里安所建立的统治体制的崩溃将罗马城进一步推到了危险的边缘。然而,正如猫有九命一样,罗马在危机面前又一次挺了过去,并努力寻找着可以救之于危难的英雄。此时现身的“救世主”是公元284年被士兵拥立为帝的宫廷禁卫军首领戴克里先。戴克里先原是一位出身卑微的伊利里亚人,全凭个人能力荣登宝座。此人极爱奢华,平

  • 徐敬业为什么起兵谋反?这对武则天而言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徐敬业,唐朝,历史解密

    李敬业,本名徐敬业,司空李勣之孙,唐朝时期大臣。684年,李敬业曾以勤王救国、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起兵造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高宗死后不久,太子李显接班为帝,是为唐中宗。不过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掌控了大权,没多久,她便以各种理由废了李显,还流放到了外地。随后,武则天

  • 隋朝有哪些完全保持封建专制制度特色的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享国三十七年,它创设了一些制度,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以及历朝制度中有的“执委会”。这些制度中,能完全保持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特色的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文官制度,封建专制的特征,科举考试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分官员

  • 党项族有着怎样的军事制度?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党项族,西夏,宋朝,历史解密

    夏景宗元昊建国后,在他的周围建立起一个统治机构。由于夏国境内存在着汉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采择宋制建立官职,一面又设党项官,两个系统并列。同时也有了司法官,并逐渐出现了法律。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