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管仲到范仲淹,化腐朽为神奇的治国之策让人拍案叫绝

从管仲到范仲淹,化腐朽为神奇的治国之策让人拍案叫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3/15 3:13:40

管仲智取天下

01

在中国古代,粮食的产量都比较低,一个国家基本上只够自己吃。管仲明白民以食为天,当时把握住粮食的命脉,就相当于把握住天下。所以一直以来都让百姓大力种粮。

[var1]

齐桓公有个爱吃的毛病,大家都知道。齐桓公想要统一天下,可一个楚国就很强大了,齐桓公很头疼。当时周围的几个诸侯国中只有楚国有鹿。管仲就让齐桓公对外宣称自己喜欢吃鹿肉也喜欢养鹿,同时下令齐国人大力种粮,并且悄悄地从其他诸侯国中收购囤积的余粮。

本来鹿在楚国根本不值钱,也没什么人去打鹿。来买鹿的齐国人价格越给越高,楚国的农民和士兵都纷纷跑去打鹿去了。很多人尝到甜头之后就发现卖鹿比种田还挣钱,很多楚国人干脆就把自家的农田变成了养殖场,专门来养鹿,士兵们也因为打鹿而荒于练兵,没有了战斗力。

[var1]

两年之后,齐国突然对外宣称:不买鹿,不卖粮,同时关闭与楚国的边界。由于误了农时,现在种也来不及了,米价一下大涨,楚国可炸了锅,要知道,这两年因为鹿价高,很多人都没有种田啊,这就算了,自己养殖的鹿也没人买了。看到国家闹饥荒,百姓没有饭吃,没有粮食,士兵也没办法打仗。于是楚国只好四处打听买米,最后只好向唯一有余粮的齐国高价买粮食,不仅高价买了粮,还要听命于齐国。很多的楚国人都跑到齐国来,从此楚国的国力大衰,三年后降服了原来最强大的楚国。

02

后来齐国又利用鲁国和梁国的百姓擅长织一种绨布,于是让齐桓穿着绨料的衣服,让他见人就夸绨料好,渐渐地官员和百姓都穿绨布,同时又宣布:齐国只许种粮,不许种桑。两年后,鲁国和梁国百姓也都没人种粮了,都在做绨布的生意。这时,齐国又宣布:齐国人不许穿绨布,同时关闭生意出入口。鲁国和梁国又只好花了很高的价格从齐国买了粮食,鲁国和梁国几年后也只好听命于齐国。

03

因为代国盛产狐狸,于是管仲又让齐桓公穿起了狐狸皮的衣服,依然用了同样的办法,两年之后也降服了盛产狐狸皮的代国。

于是几年间,管仲没动一兵一卒,就收服了楚国、鲁国、梁国、代国,一代霸主的地位就迅速地建立起来了。

范仲淹治理饥荒

范仲淹是个全能型人才,带兵镇守边疆时,他把西夏治的是服服帖帖;手握妙笔时,他的文章誉满天下,治理国家时,他把发生严重饥荒的地带治理得像太平盛世!

[var1]

公元1050年,江浙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朝廷派范仲淹前去杭州赈灾。要知道杭州是可是宋朝的商业中心,这里也有很多香火鼎盛的寺庙。

范仲淹到达杭州后马上召集了富商们。他到了之后,只口不提赈灾的事,却说:“今年的龙舟赛会,谁组建的赛队能拔得头筹,就可以免交三年商税。另外从今天起,米价由一斗一百二十钱,变为一斗一百八十钱。”富商们都惊掉了下巴,他们本以为会让他们捐钱捐物来赈灾,正想着怎么哭穷呢,这回倒好,赢了龙舟免交三年商税,连米价也升高了。那些原本故意抬高米价的富商们一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

于是有人就弹劾范仲淹。朝廷就派了检察官到杭州去查,检察官到了杭州时已是五月下旬,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这哪是遭了天灾闹粮荒的地方啊,这简直是太平盛世啊!

原来,范仲淹不仅号召富商举办龙舟赛会,还鼓励寺庙大兴土木。目的就是增加就业机会,因为组建赛队、大兴土木都要招募工匠。升米价之后,其他地方的米商发现杭州的米可以卖高价,都跑来杭州做生意,米一多,米价渐渐也就下降了。百姓做了工匠,也有收入了,也有钱买粮食了,市场也就有了流动。

令人唏嘘的是,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管仲的劝诫,用错了人,最终这位最爱吃的春秋一代霸主竟是被活活饿死的。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政时主张忠厚,他执政过的地方的人,听到他的死讯,百姓们哭得就像是自己父亲死了一样,斋戒三天才愿意离去。皇帝亲手在范仲淹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但不管是管仲的经济战,还是范仲淹的经济治理,即使放到现在也依然能看见它们的影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孟子说500年必有圣人出,准不?如何看待2000年左右的时代节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子的七个预言,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典故,孔子认为500年必有王者兴盛对吗

    ,或者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500年必有圣人出。孟子说:由尧舜到商汤,500多年;由商汤到文王,500多年;由文王到孔子,500多年。孟子的判断截止到孟子所处的时代,历史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回顾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孟子的判断也基本上是成立的。江山代有才人出,何况500年的历史长度!人类文明的每50

  • 成吉思汗为何如此痛恨此国?临终遗言:继位者一定要将其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时期为什么不攻打中原,成吉思汗继位背景音乐,成吉思汗的意思

    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此期间遇到过几次挫折,而有一个小国更是让他愤恨不已,临终前留下了继位者一定要将其消灭的遗言,这个国家就是西夏。成吉思汗为何非要将此国灭族呢?西夏是宋辽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权,虽然国家很小,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它依然延续了将近两百年,并未曾被宋朝、金朝、辽朝所消灭,这和它

  • 张居正儿子文才平平,考官有意奉承拟为第四,张居正:直接定榜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年五月,会试已毕,阅卷工作也顺利完成。当时的首辅张居正,因其次子张嗣修也参加了这次会试,按例应该回避,不能参与阅卷。阅卷之事由次辅张四维主持。张四维是万历三年(1575年)由张居正引见入阁的,不过张四维这个次辅说到底还是一个陪衬。张四维入阁时,太后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旨,曰:“张四维升任礼部尚书兼

  • 王安石最美的一首诗,看似是写梅花,其实写的是做人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安石最好的禅诗,二年级古诗梅花宋王安石,梅花王安石意思

    王安石一生最主要的是政治功绩,但他也是一位文采飞扬的大文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些都是王安石留给世人的经典诗句。王安石退居钟山期间心灰意冷,这时他看到了墙角的梅花,创作了一首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的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 朱瞻基:大明朝第5位皇帝,600年来,其身上的2大疑团至今未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明宣宗朱瞻基并不是多么有名的一位,但是他的身上却有着很多传奇色彩。就算已经过去600多年,他身上的两大疑团仍未解开,其神秘程度不亚于明惠帝朱允炆的失踪。那么,朱瞻基身上到底有疑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 传世之孙 大明之福? 说到朱瞻基,其实很多对明朝历史不了解的人第一时间并

  • 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为何在湖北钟祥有座明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皇陵简介,明朝的陵墓为啥在南京,明朝有哪些皇帝死在钟祥

    位于湖北钟祥的明皇陵叫做明显陵,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皇陵,占地面积是明代帝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实,这座明皇陵是由一座王墓改造而来的,这是明朝的哪位王爷呢?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称兴献王,葬于湖北钟祥市。那王墓是如何升级为帝陵

  • 辽玉马饰与辽嘎拉哈:金华市博物馆特展《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巡礼1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辽玉马饰与辽嘎拉哈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1《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心 上

  • 若他不死,明朝可续命两百年,但他一死,明朝瞬间灰飞烟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不可置否,崇祯皇帝也曾想着和一群能臣想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为此他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而在那个冰火交融的明朝末年,袁崇焕、卢象升、熊廷弼、孙传庭……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亦撑起了大明最后的天空。可叹的是,当这些能人将才一个个战死之后,大明王朝的辉煌也随之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 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檀十五岁时就藩兖州,鲁王正妃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王妃去世后,又册封王妃的胞妹为正妃。郭宁妃是营国公郭山甫的女儿。根据《明史》的记载,郭山甫善于相面,朱元璋尚未发迹时,曾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认为朱元璋的面相贵不可言,对自己的儿子郭兴和郭英说:你们跟着他可以封侯,于是让郭兴和郭英跟着朱元璋出去闯荡,建

  • 美国人眼中的宋朝:造极于赵宋之世,被称为最伟大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木兰文化2022年5月5日16:24河北宋朝300年是毁誉参半的一段历史。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但更多的人却对于靖康之耻记忆深刻,这是一个屈辱的小朝廷。而在美国的教材中,美国人把宋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朝代。这其中是真实客观,还是另有所图?任何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