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志摩婚礼结束后,梁启超写下一封信提醒林徽因:别忘记这件事

徐志摩婚礼结束后,梁启超写下一封信提醒林徽因:别忘记这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67 更新时间:2024/2/9 2:27:56

不过徐志摩完全没有机会了。首先,林徽因的母亲本来就饱受丈夫移爱的痛苦,目睹这一切的林徽因从道德层面上很难接受自己破坏别人家庭的事,她不像徐志摩那么浪漫,相反,理智也是林徽因的一大特点。

其次,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相恋,既有父辈的促成,也有他们自己志趣相投的成分。1924年7月,两人和梁思成的清华同窗好友陈值一起抵达美国,开始求学,在此期间两人虽然偶有不快,总体感情仍然顺风顺水,对此,梁超是感到很满意的。

不过这边自己儿子的感情稳定了,那边自己学生的感情却又“兴风作浪”起来。徐志摩与陆小曼恋爱,那时候陆小曼已经结婚,她的丈夫王赓也是梁启超学生,与徐志摩属于朋友,这等于是“同门相杀”,梁启超是万万难以忍受的。

但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时,梁启超还是出现在现场担任证婚人。这场婚礼结束后,梁启超曾经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这里的“孩子”包括林徽因在内,信中,梁启超说了自己参加婚礼的原因:

“……胡适之、张彭春苦苦为他说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徇其请。”徐志摩请老师当证婚人,因为这是父亲徐申如提出的要求。而胡适等人知道徐志摩的感情经历,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不能不帮,梁启超碍不过情面来了,但他在婚礼上的发言却语惊四座。

对徐志摩,他斥责“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对陆小曼,他直接说“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谁都看得出来,梁启超不是在祝福新人,而是在敲打新人。

不过,梁启超这么说,真的完全是在发泄情绪吗?在写给“孩子们”的信里,梁启超不但告诉了梁思成与林徽因事情的经过,还提到“……徐志摩这个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着他陷于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师生两个世界观不同,早在徐志摩想跟张幼仪离婚时,梁启超就写信劝他:“……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贴也极难,所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生而已耳。”不得不说梁启超很有先见之明,他早早预料到被情感牵着走的徐志摩会徒增烦恼。

后来徐志摩果然为应付陆小曼的生活开支心力交瘁,感情也不如结婚前纯粹了,苦恼的他甚至跑来向梁思成与林徽因诉苦。不知道那个时候他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初回复老师时说的“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把一场婚外感情上升到人格与灵魂的高度,这是梁启超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上,徐志摩的婚礼来了不少人,梁启超当众一骂,徐志摩夫妇虽然尴尬,但这恰好符合了在场一些宾客的想法,梁启超作为老师,率先把学生当众教训一顿,旁人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过他到底还是有些意难平,写信给“孩子们”时就感叹:“志摩……发了恋爱狂……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我把昨日的感触,专写这一封信给思成、徽音、思忠们看看。”这封信,其实也是在提醒他的未来儿媳妇林徽因。

提醒什么呢?提醒林徽因别忘记为人的基本品性,万万不能学徐志摩夫妇那样高兴了就结婚,不高兴就离婚。对于林徽因的过去,梁启超多少是知道的,即便她本身不会再去招惹徐志摩,也难保徐志摩不会再发一次“恋爱狂”。

1928年3月,相恋5年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时,梁启超虽然重病缠身,却仍然安排他们在国外举行婚礼,蜜月也在国外度,这其中恐怕有梁启超的精细考虑在内:梁、林、徐说到底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儿子的婚礼在国内办的话,徐志摩该不该邀请,还真是一个大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从管仲到范仲淹,化腐朽为神奇的治国之策让人拍案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最终下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最著名古诗10首

    管仲智取天下01在中国古代,粮食的产量都比较低,一个国家基本上只够自己吃。管仲明白民以食为天,当时把握住粮食的命脉,就相当于把握住天下。所以一直以来都让百姓大力种粮。[var1]齐桓公有个爱吃的毛病,大家都知道。齐桓公想要统一天下,可一个楚国就很强大了,齐桓公很头疼。当时周围的几个诸侯国中只有楚国有

  • 孟子说500年必有圣人出,准不?如何看待2000年左右的时代节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子的七个预言,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典故,孔子认为500年必有王者兴盛对吗

    ,或者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500年必有圣人出。孟子说:由尧舜到商汤,500多年;由商汤到文王,500多年;由文王到孔子,500多年。孟子的判断截止到孟子所处的时代,历史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回顾中国甚至是世界历史,孟子的判断也基本上是成立的。江山代有才人出,何况500年的历史长度!人类文明的每50

  • 成吉思汗为何如此痛恨此国?临终遗言:继位者一定要将其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吉思汗时期为什么不攻打中原,成吉思汗继位背景音乐,成吉思汗的意思

    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此期间遇到过几次挫折,而有一个小国更是让他愤恨不已,临终前留下了继位者一定要将其消灭的遗言,这个国家就是西夏。成吉思汗为何非要将此国灭族呢?西夏是宋辽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权,虽然国家很小,但是让人吃惊的是它依然延续了将近两百年,并未曾被宋朝、金朝、辽朝所消灭,这和它

  • 张居正儿子文才平平,考官有意奉承拟为第四,张居正:直接定榜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年五月,会试已毕,阅卷工作也顺利完成。当时的首辅张居正,因其次子张嗣修也参加了这次会试,按例应该回避,不能参与阅卷。阅卷之事由次辅张四维主持。张四维是万历三年(1575年)由张居正引见入阁的,不过张四维这个次辅说到底还是一个陪衬。张四维入阁时,太后以万历皇帝的名义下旨,曰:“张四维升任礼部尚书兼

  • 王安石最美的一首诗,看似是写梅花,其实写的是做人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安石最好的禅诗,二年级古诗梅花宋王安石,梅花王安石意思

    王安石一生最主要的是政治功绩,但他也是一位文采飞扬的大文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些都是王安石留给世人的经典诗句。王安石退居钟山期间心灰意冷,这时他看到了墙角的梅花,创作了一首短小精悍,却意蕴深远的诗。《梅花》宋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 朱瞻基:大明朝第5位皇帝,600年来,其身上的2大疑团至今未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明宣宗朱瞻基并不是多么有名的一位,但是他的身上却有着很多传奇色彩。就算已经过去600多年,他身上的两大疑团仍未解开,其神秘程度不亚于明惠帝朱允炆的失踪。那么,朱瞻基身上到底有疑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 传世之孙 大明之福? 说到朱瞻基,其实很多对明朝历史不了解的人第一时间并

  • 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为何在湖北钟祥有座明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皇陵简介,明朝的陵墓为啥在南京,明朝有哪些皇帝死在钟祥

    位于湖北钟祥的明皇陵叫做明显陵,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皇陵,占地面积是明代帝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其实,这座明皇陵是由一座王墓改造而来的,这是明朝的哪位王爷呢?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称兴献王,葬于湖北钟祥市。那王墓是如何升级为帝陵

  • 辽玉马饰与辽嘎拉哈:金华市博物馆特展《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巡礼1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辽玉马饰与辽嘎拉哈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1《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心 上

  • 若他不死,明朝可续命两百年,但他一死,明朝瞬间灰飞烟灭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但不可置否,崇祯皇帝也曾想着和一群能臣想力挽狂澜,救大明于水火之中,为此他还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而在那个冰火交融的明朝末年,袁崇焕、卢象升、熊廷弼、孙传庭……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亦撑起了大明最后的天空。可叹的是,当这些能人将才一个个战死之后,大明王朝的辉煌也随之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 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檀十五岁时就藩兖州,鲁王正妃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王妃去世后,又册封王妃的胞妹为正妃。郭宁妃是营国公郭山甫的女儿。根据《明史》的记载,郭山甫善于相面,朱元璋尚未发迹时,曾路过郭山甫家。郭山甫认为朱元璋的面相贵不可言,对自己的儿子郭兴和郭英说:你们跟着他可以封侯,于是让郭兴和郭英跟着朱元璋出去闯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