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于玉林离桂平较近,因此,在金田起义前后,不少玉林优秀儿郎也追随太平军走向全国,并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太平军的重要将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渐渐地被人们忽略或遗忘了。为了铭记历史,激励后人,现把他们的光辉事迹发掘出来,由于史料缺失不全,难免有遗漏或错失之处,尚请读者指正。
梁成富,鬱林州人(今广西玉林),贫苦农民出身,太平天国启王。清咸丰元年(1851年)一月参加金田起义,随军作战,英勇顽强,战功卓著。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梁成富隶属英王陈玉成部。1861年冬,梁成富累功受封为启王。他的事迹主要体现在太平军西北战场。
一、初征西北,节节胜利时被迫回师,千里驰援,前功尽弃。
1862年1月梁成富奉英王陈玉成令与扶王陈得才远征西北,从庐州渡淮河,进河南,后入陕西,4月进逼西安。但是,就在西北远征军节节胜利的时候,他们却被迫回师了。原来,此时退守庐州的陈玉成遭到湘军和清军的重兵围剿,形势岌岌可危,陈玉成命令西北远征军回援,并企图弃城北走在河南与西北远征军会合。陈得才、梁成富等人只好放弃唾手可得的西安城,奉命撤围率西北远征军东返河南,千里驰援。可惜沿途遭到清军重重阻挠,待他们回到河南时,陈玉成已遇害。营救陈玉成未果后,陈得才、梁成富等率部南下湖北,计划东援天京,但仍为清兵重兵所阻,最后只好北走河南,转战于河南唐县、南阳及湖北枣阳、随州(今随县)一带。
二、再征西北,根据地立足未稳时再次被迫回师,错失成果巩固机会。
陈玉成牺牲后,西北远征军受忠王李秀成节制。1862年10月,梁成富等奉忠王李秀成之命率西北远征军再次进军西北,他们从湖北郧阳,沿汉水而上进入陕西。1863年秋,梁成富在陕西褒城(今陕西汉中勉县一带)和唐日荣率领的石达开残部几千太平军会合,一时实力大增而攻破汉中,梁成富率先入城。太平军占领汉中后声势大振,正准备乘胜进军陕西内地时,却又不得不放弃大好进军形势,第二次奉命回援。1863年12月,太平天国天京被清军重兵围困,梁成富与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率西北远征军分三路再次千里驰援,可是由于路途太远,还没回到天京已失陷。回师解救无效后,西北远征军分为两部,一部由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等带领留安徽一带与清军作战;另一部由梁成富带领重返陕西。
三、三征西北,挺进甘肃,成为太平军西北战场的最后守护者。
1864年5月,梁成富在河南与清兵交战失利,遂走淅川,旋入湖北,由勋西经漫川关再入陕西。1864年6月,重新进入陕西的梁成富与靠近陕西边界的云南起义军首领李永和会师,两军会合后统一为太平军旗号,实力大增。梁成富攻打西安城,但是没有得手,只好从略阳进入甘肃。1864年秋,梁成富攻占阶州(今甘肃武都),开始招兵买马扩充至3万余人。梁成富在阶州营筑城墙,修制军械,广储麦粮等,另外还联系回民义军,相约取四川。可惜的是在梁成富立足未完全稳固之际,清军从四川和陕西云集而来,围攻阶州。1865年5月30日,清军用地雷炸毁阶州城墙,攻破了城池,太平天国西北战场的最后守护者--启王梁成富带着太平军转入巷战,血战了一天,清军越来越多,遍地都是太平军尸体,梁成富带着残留的几百人退入一个大堡垒中继续抵抗。清军集中一堆堆的火弹,然后都扔进堡垒里面,太平军死伤大半,梁成富只好带着最后一百多精锐突围,但是已经晚了,任凭如何死战也突不出去,梁成富中弹倒地而被俘,后在成都就义,时年39岁。
以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等四王为主帅的太平军西北远征军在清兵力量薄弱的陕甘地区势如破竹,颇有踏平甘陕之势,形势一片大好。可惜两次回援失去了在西北扎根最好的机会。后来西北远征军自扶王陈得才兵败服毒自杀,祜王蓝成春被判徒杀害,遵王赖文光投奔捻军后,唯剩启王梁成富独战西北,成为太平天国西北战场的最后守护者。启王梁成富带领的太平天国西北远征军虽然失败了,但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它似一把闪闪发光的尖刀,有力地刺向敌人,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西北人民的革命道路,极大地鼓舞了西北人民的革命斗志,进一步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