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为啥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漏掉的是哪国?

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为啥罗贯中只写三国?被漏掉的是哪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1/24 11:05:37

由于起义军头戴黄巾,历史上称作黄巾军起义。

汉朝廷无力镇压,下旨各郡县可以自行募兵镇压起义,结果造成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当时中国大地上出现了魏蜀吴三个主要国家的鼎足而立。

公孙家族的发迹史

通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及陈寿的《三国志》等文献,我们对三国时期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可谓是知之甚深。

但其实,当时除去魏蜀吴外,中原大地上还有一个国家被众人忽略了,这就是公孙渊的燕国。

公孙家族是辽东地区长期的一个割据军阀,长期占据辽东。公孙渊就是原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是一个典型的官宦世家。

自古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指的就是当时的辽东地区,这里人杰地灵,豪杰众多,公孙渊的爷爷公孙度就是在此发家。

公孙度早年家贫,也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可奈何公孙度命中注定会发迹,因为他遇上了一个贵人——玄菟太守公孙琙。

公孙琙见到公孙度时惊呆了,因为公孙度与自己逝去的儿子实在是太像了。

所谓爱屋及乌,公孙琙便把对儿子的期望基本上都倾注到公孙度的身上。

在公孙琙的安排下,公孙度顺利地步入了仕途,并当上了冀州刺史,成为了一方大员。

同时,由于公孙度的同乡好友徐荣董卓手下得到重用,而当时董卓掌握了朝廷大权。

于是,在徐荣的推荐下,公孙度被封为辽东太守,成为了辽东地区军政一把手。

公孙度主掌辽东之后,做事雷厉风行,对于不服自己的人一律铲除,不留后患。

同时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巩固了自己在辽东的霸主地位。在开疆扩土之余,公孙度还广纳各地才俊,一时间,辽东的发展蒸蒸日上。

燕国建立

待到公孙渊掌管辽东之际,此时的辽东已经是公孙家族一家独大,说一不二,俨然是辽东地区的土皇帝。

公元228年,魏明帝曹睿不顾大臣的劝阻,封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企图招揽公孙渊为己所用。

可公孙渊这个人野心颇大,一个小小的扬烈将军称号岂能满足他?公孙渊在接受魏国的爵位之时,也派人与东吴暗通款曲。

公元233年,公孙渊打算向吴国称臣,企图与吴国一起共同讨伐魏国。孙权听后大喜,打算派人带上金银珠宝去封赏公孙渊。

可东吴众多贤臣早就看出了公孙渊此人反复无常,力劝孙权取消这个主意。

怎奈孙权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派人带上赏赐之物前往辽东。果然东吴众臣看人很准,待到公孙渊见到东吴使臣后又惧怕曹魏的报复,居然杀了东吴使臣,把首级献给曹睿,自己私吞了东吴带来的财物。

公孙渊这一招再次让他得到了曹睿的封赏,曹睿直接拜公孙渊为大司马,持节继续担任辽东太守,掌管辽东的一切军政。

可此时,公孙渊又不安分了。他自认为自己掌控辽东一切,实力也不弱,开始对魏明帝曹睿不屑一顾,得罪了曹睿。

曹睿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早前为了安抚公孙渊,才一再对他进行封赏,其实曹睿早就清楚公孙渊私底下的小动作了。

于是,公元237年,曹睿派遣幽州刺史毌丘俭带兵讨伐公孙渊,公孙渊岂能坐以待毙,也派出大军与毌丘俭交战。

毌丘俭不敌,便撤军而退。

公孙渊看到毌丘俭被打败,心中大喜,觉得魏国其实也就如此。有了这一战给自己的底气,公孙渊的野心暴露无遗。

于是,他干脆就在当年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并派人与东吴联系打算与东吴再次结盟。

公孙渊这一称帝,就彻底超过了曹睿的底线。本来公孙渊割据辽东作为一方诸侯,只是名义上属于魏国的,曹睿可以忍让。但这一称帝,就打算与魏国分庭抗礼,分裂国家了。

公元238年,曹睿立马派出老成持重的司马懿带兵征讨辽东。司马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此人带兵抵御诸葛亮的北伐时,都没能让诸葛亮占多少便宜。而野心虽大,但能力欠缺的公孙渊怎么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

当年六月,司马懿率大军到达辽东,仅仅三个月,就攻破了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城。

斩杀公孙渊父子极其亲信一万余人,公孙渊这场自立为帝的闹剧很快就被镇压。

结语

公孙渊虽然于公元237年自立为燕王,使得三国历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国鼎立的局面,但在众多史学家心中,并没有把公孙渊的燕国当成三国时期的一个主要国家。

首先,公孙渊的燕国实在太短暂了,从自立为帝到城破被杀,前后才不到一年的时间。

而且,公孙渊自立为帝有点像草台班子赶鸭子上架一般,并没有搞过正式的建国仪式和称帝仪式。

公孙渊建立燕国,也就是他自己当了三个月的皇帝梦,而且很快就被擒杀,这种所谓的国家在历史学家眼中实在是不值得一提。

再者,论影响力,公孙渊的燕国在三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起什么波澜。

公孙渊家族只是割据辽东的一个军阀,虽然公孙家族在辽东地区是说一不二,可是,对于整个华夏大地来说,影响甚微。

不想魏蜀吴三国,不管哪一国国家内乱也好,两国交战也罢,都会对华夏大地的走势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而公孙渊的燕国在魏蜀吴三国的帝王眼中,无非就如同跳梁小丑一般,不值得一提。

所以,罗贯中写生并没有对公孙渊的燕国过多渲染,其实心中也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

而公孙渊的燕国也如白驹过隙,匆匆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谁是杀死杨贵妃的幕后真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那就是每到国破家亡的时候,总是喜欢找个女人出来顶罪,说这都是红颜祸水惹的祸。什么褒姒妲己等等这些女人,都被认为是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一到历史的紧要关头,总是拿女人出来说事,实在是非常恶劣的传统。明明就是男人搞坏了国家,却偏偏要拉一个女人背锅,明明就是君王贪图美色,不肯早朝

  • 东吴在夷陵之战胜利后,为何不趁势灭了蜀国?这2个原因绊住了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夷陵之战孙吴为什么不吞蜀汉,东吴为何打夷陵之战,夷陵之战蜀汉为什么会惨败

    荆州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刘备虽说是还了东吴东西,可意义终究是不同的,而刘备一而无信、再而无信的行为惹得孙权十分不痛快,双方的联盟变得貌合神离,并且关羽就算拒绝孙吴的联姻,出于双方是盟友的关系,自然是得留人一线,婉言回绝便可,结果关羽却是辱骂其使,说:“吾虎女岂配犬子!” 孙权心中的不满也就越来越多

  • 漫谈唐朝“诗仙”李白之最熟悉的陌生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一:李白自己只说过祖籍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秦安。偶尔提一下凉武昭王是自己的祖先。凉武昭王离李虎就隔了好多代人,李虎又和李渊隔了好多代。割了十数代人认亲本身亲缘关系非常远,就和当下一些爱新觉罗子孙以康熙或者乾隆第多少代人自居的普通人一样。其三:如果李白没有说假话,真的是凉武王的后裔。可是他

  • 专家:徐福其实找到了长生不老药,却不敢给嬴政,因为此物很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嬴政看着徐福的飞船,徐福为什么能长生不老,刘彻吐槽嬴政长生不老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始皇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理论和严格的法律最终成为了中国第一个皇帝。当了皇帝之后的秦始皇肯定想维持自己的王朝能够千秋万代,也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当皇帝。想要立马的得到可以让人不死的果实,便满足徐福所有的要求,让他立马去寻找。后来,他来到了咸阳,见到了当时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 功超唐宗宋祖的亡国君隋炀帝诗词欣赏,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最霸气的诗句,寒鸦在古诗词中象征意义,描写隋炀帝残暴统治的古诗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学文化影响,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很少全面的分析社会环境,经济、军事等因素,一味的把个人德行无限放大。强调一个如果德行非常好,他就没有办不了的事。反之如果一个人事业失败,那他一定德行有问题。隋炀帝因为最后亡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人简单的归咎为隋炀

  • 三万打二十万,韩信凭什么以少胜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题/三万打二十万,韩信凭什么以少胜多?文/心的方向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权益声明: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文说明:韩信至今有很

  • 《西游记》谁将李世民和魏征进入盗梦空间?目的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回到南瞻部洲来看这个问题。从金蝉子第一次转世南瞻部洲是东汉王朝,然后进入三国,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隋朝一统等时代。这些时代要么是乱世,要么是五斗米道教兴盛。时机不成熟宣传佛教不可能成功!这时如来发现李世民的软肋,人都有弱点和软肋,一旦被他人发现自己软肋,那么这个人很容易被他人左右。这时如来暗示地藏

  • 甘露寺上,甄嬛使了点小心机,雍正当晚就忍不住了:直接宠幸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甄嬛成功掳获了皇上的心。(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甄嬛在甘露寺时,果郡王逾期未归,甄嬛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月的身孕,欣喜之际,却从温实初口中得知果郡王惨死他乡的噩耗:果郡王乘坐的船只被人动过手脚,她知道这件事与皇上脱离不了关系,如今又怀了身孕,求死不得,为保住腹中果郡王的孩子,为复仇雪恨,甄嬛决意设计

  • 东晋是一个偏安江南的朝廷?它最爱收复失地,胜过任何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晋简介,东晋建康城在哪,东晋王氏世系表

    西晋只存了50年(266—316年),怎么指责都不为过。东晋却存在了103年(317—420年),在这百年间,难道东晋真的只会“偏安江南”,一点作为也没有吗?东晋开国时,晋元帝司马睿对北伐冷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人对东晋“偏安江南”的评价,但是等到后来,东晋朝廷出于各种原因,为收复中原失地确实

  • 被和珅查出来的贪官:乾隆帝非但没杀他,还委以重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珅关于贪官言论,和珅见乾隆帝完整版,贪官和珅妻子冯氏

    一、春风得意此人名叫李侍尧,字钦斋,是汉军镶黄旗人。李侍尧出身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他的四世祖是明朝的游击将军李永芳,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后,镇守抚顺的李永芳成为第一个投降后金的明朝将领,因此受到了重用,还迎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有了这种特殊的关系,李永芳的子孙自然也在清朝受到重用,比如李元亮就官至户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