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军入关封四藩王为什么只发生“三藩之乱”?谁没有介入?

清军入关封四藩王为什么只发生“三藩之乱”?谁没有介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75 更新时间:2024/2/7 9:53:07

在满清政权刚刚入关的时候,各方面割据势力都虎视眈眈,即使满族铁骑英勇善战,毕竟是一对多无法分身的藩王,因此早在一入关的时候就一举分得平王,西王,平局南王,靖南王,定南王等四大异姓藩王。

盘踞在各地藩王之间互相掣肘,此举虽实现了一时制衡,同时也给日后持续八年的反清事件——三藩之乱埋下了安全隐患。

满清王朝政权发端于以后金酋长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部族,其最早起源地可追溯到长白山东北部库里山下;祖祖辈辈盘踞在黑龙江境内的女真部族逐渐迁移,整合,建州女真联盟集团势力日益增强。

满族祖上都曾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奔驰过,在这片水丰土沃的土地上,满族旗人子弟习惯骑马猎食,十分骁勇矫健;凭借这一有利条件,正值明末之年,满清政权已不满足于仅征服东北土地,而怀有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之雄心。

常言道:乱世走出枭雄。明末的统治从上到下腐败阴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揭竿起义的活动在各地屡有发生,各方面的割据势力一时迅速抬头,呈现群雄争霸、多强并立之势的满清政权也在这个时候动了强大入关计划。

满清骑兵一路南征北战勇往直前,当时闯王李自成已早进一步率领大顺军攻占北京了,持续两百多年之久的明朝伴随着第十六任皇帝崇祯帝上吊身亡,那时全国正处于群龙无首、溃散之状。

这时本驻山海关的吴三桂审时度势,积极降清,满清率领八旗兵与吴三桂合兵重创大顺、寡不敌众,迫使李自成退守京师,清军成功入关,代之以雄霸京师之势。

这时顺治皇帝时期的满清王朝由盘桓东北割据政权跃升为称霸全中国的中心王朝,等待满清王朝入关后在北京立足,随即接下来的工作便削平了南方群雄进而完成了一统全国之伟业。

对满清王朝而言,其时所面对的局势琐细而严酷,需南灭的割据势力除农民军外,还包括朱氏遗孤在前朝旧臣支持下创建的南明,以及溃败逃亡的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乃至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顺治年间清军集中军队首先进攻打了陕西农民军,李自成被地方地主武装偷袭身亡后,清军又挥师南进,一举摧毁了南明弘光政权,清军再次消灭川蜀张献忠大西政权时,反清抗争一再达到高潮,云贵,两广及东南沿海等地抗清军队都展开了进攻。

任凭八旗兵如何骁勇善战都很难在一对多战斗中确保百分之百的胜利,再说清军已连续对战多场,战线不断延长优势不佳,如果几方割据势力联合起来反抗满清的话,这样的话胜算就比较小了。

因此满清统治者已然先发制人地看准了割据势力间的冲突空隙,首先把曾经在此前清军南下南明中扈从征战的云南吴三桂打得落花流水、广东尚可喜和福建耿仲明分藩镇守滇、黔、粤、闽,是史称“三藩”之一。

而且清朝分封藩王实际上共有4位,除上述“三藩”外,另一异姓藩王就是孔有德了,孔有德早年建立八旗汉军时就编入汉军的正红旗,入关后曾多次参加镇压反清势力,早在吴三桂等受封三年前孔有德就被封为南王。

满清王朝至康熙皇帝在位时,首先在国内擒拿独断专制权臣鳌拜后,亲自管理朝政,在国外又根据三藩割据对国家统一产生严重影响这一政治观点下令撤藩。

撤藩令后,利益直接受影响的藩王开始反叛之心,平局与西王吴三桂带头吹响暴动号角,平局南王与靖南王也立即响应,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乱”。

吴三桂从云贵地区一路向北高调进军川湘,炮火直捣清廷;福建和两广各地汉兵和农民反应很快,沉寂了多年的反清浪潮又一次袭来。

但清王朝在应对三藩叛乱时,政治战略首当其冲,狠狠打击了出头鸟吴三桂并对其他反叛势力采取了温和招抚方式,意图打破反清势力结盟局面。

从军事部署上看,清军是以吴三桂沿湖南为主要进攻点设置防御工事,对汉军旗诸将完全信任,从而激发了中央朝廷大军的斗志。

不久,三藩作乱,耿精忠,尚之信归附清廷,盟国尽失,吴三桂陷入被动劣势,终因过劳而死。

吴三桂去世后,三藩叛乱以清军入侵云南省会昆明和吴氏孙辈自杀身亡为结局,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得以平定,满清皇朝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清军入关当皇帝建立全国性政权时,原封爵为异姓藩王4人,但随后于康熙年间起兵造反者仅有各执重兵之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中资历最深厚,封王时间较早的定南王孔有德并没有涉及。

原来早在顺治六年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后就被派往广西作战,经过三年的苦战,孔有德败给了南明将军李定国,并且在桂林被困时带着家眷慷慨解囊死去,并且在王府中放火焚烧自己,最后刎颈而死。

其子孔廷训奉李定国之命处斩后,绝嗣子定南王只有一女孔四贞幸免于难,又因祸及孝庄太后收其为养女。很显然,至康熙年间三藩之乱爆发,这个定南王早已经不在了,何况怎么会卷入叛乱呢。

早在出征广西战事中阵亡的定南王孔有德,不但获得破格厚葬之荣誉,更追赠武壮之称号,博得生前身后之美名,更得以赐福亲族,在三藩反叛时孤军奋战,堪称一举两得。

清军入关之后册封的藩王有四人,即定南王孔有德和平局,西王吴三桂和平局的南王尚可喜以及靖南王耿仲明;并在吴三桂领导下,以尚可喜和耿精忠策应的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反叛反清。

此中封王的第一位定南王孔有德并没有参加,原因是这位忠义之将早年方便顺治年间被朝廷派往南征而奋勇赴义、身死桂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把宜妃赶出了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宜妃之死大结局,宜妃教训郭络罗氏,康熙宜妃亲戚结局

    自古以来,皇帝对于女人向来是薄情寡义,尤其是乾隆皇帝,可谓是真正的后宫佳丽三千,这些嫔妃们为了得到皇帝的欢心,费尽了各种心思,甚至斗得你死我活,而最后真正能够进入他的心里的却少之又少。所以能够得到这份圣宠的女人,必然绝非池中之物。就比如宜妃,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一跃成为人上人,被康熙捧在手心,按理她

  • 顺治最早的女人,她给顺治生了3个孩子却没有名分,死因也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历史来说,如果没有赢得皇帝的宠爱,下场往往是默默的在宫中,孤老一生。但是却有一个女人除外,这个女人为顺治帝前后生下了三个儿子,但是却一直无名无份,这个女人就是庶妃巴氏。在历史资料里面,记载这个巴氏的信息资料其实并不多。这个女人才算是出年就进宫了,但是由于出生跟地位都不太高,可以说是在皇室里算是非

  • 世人只知康熙平叛三番,建立全国政权,却不知他是如何统一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宝岛台湾,自古作为祖国大陆的东南门户,拱卫着祖国东南海疆,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却曾经几度分离。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将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开来,并在台湾建立殖民地,推行奴化教育。明崇祯十七年清军入关,建立了政权,而由于当时南明作为明朝的延续并没有灭亡,以及大顺、大西政权的存在,清政府并没有立即

  • 雍正故宫文物首次“到访”上海图录同步呈现纸上展览“盛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时期十大绝世文物,故宫100集纪录片雍正,雍正潜邸到故宫多远

    图片说明:“和硕清雅——雍正故宫文物大展”图录封面图片说明:“和硕清雅——雍正故宫文物大展”现场“和硕清雅——雍正故宫文物大展”是故宫文物第一次走进上海奉贤,也是继2009年故宫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后,第二次针对雍正皇帝及雍正朝文物的综合性展览。大展汇集总计1

  • 雍正后宫中最大的“人生赢家”,为何死后却不屑于与他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熹贵妃为何百年之后不和雍正合葬,乾隆母亲和雍正合葬了吗,胤祥和雍正合葬

    我想我们都应该对雍正这个皇帝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吧,不管是从他在历史上真实的地位,还是我们从各种影视剧宫斗剧中,都会经常看见雍正的影子,不过呢他确实是一个明君,我想在清朝史上,最有名的也就是雍正和他老爹康熙以及他儿子乾隆了吧,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皇帝之一了。而且在那个时代,一般皇帝驾崩之后都会和原配和最高

  • 雍正继位之谜:九子夺嫡,为何最终是四阿哥胤禛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喜欢看宫斗剧的人应该都知道,我国宫斗剧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人所展开的,而相较于康熙和乾隆,雍正一直都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与之而来的就是在雍正身上有许多真真假假的民间传说,例如:雍正驾崩之谜,雍正就位之谜,血滴子是否真实存在等,而我们今天就聊聊其中的雍正就位之谜众所周知,康熙是我

  • 宰相刘罗锅:刘罗锅的才华碾压和珅,为何依然受其牵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再重温,小编只觉得节奏太慢,说话慢,做事慢,所有人都很慢,当然是用现在的视角来看。今天要说的主角也是剧中的主角,他就是刘罗锅和和珅,看过剧情的人都知道,刘罗锅的才华远在和珅之上,但却总是被和珅牵制。刘罗锅虽然多次出手,却依然不能打倒和珅,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小时候只觉得坏人总是到最后才会死,如今再

  • 宰相刘罗锅,做人学和珅,做事学刘罗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的真实照片,宰相刘罗锅刘墉送和珅的一幅画,08年和珅府又找到多少金银珠宝

    嗨喽,大家好,今天又是炎热的一天。小编接着给网友分析宰相刘罗锅里面的人物性格。看过这部剧的人应该都知道,刘罗锅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尽管他与和珅的差距很大,但是凭借他的才能,他很快爬到与和珅一样的高度,他依靠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实力,在能力方面刘罗锅吊打和珅,尽管这样,和珅一样可以有恃无恐,他之所以这

  • 清朝喜赏赐黄马褂,光绪却不喜欢,唯爱此物,在设计上大费周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的知道,古代帝王赏赐黄马褂对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殊荣,特别是清朝时期最流行,如果在当时,拥有一件黄马褂那可是人人都要下跪的,并且还享有一些特权,但是有一位皇帝他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就是光绪,光绪帝也是清朝末代皇帝了,其实他在位时还是很用心的,只是慈禧的权势太大,扭转不了乾坤啊,说到他不

  • 清朝爱赏赐黄马褂,而光绪偏不,却命人大费周章打造此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黄马褂大家应该不太了解,就跟大家来说一说。这个东西呢,是皇帝给有巨大功劳的大臣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是呢却有一位皇帝偏偏喜欢简历勋章,不喜欢黄马褂。这个人就是光绪帝了。而且这些勋章在当时还有一个很别致的名字叫“宝星”。那为什么从一直的黄马褂变成了送勋章呢,其实和外交有关。在清朝末年,外交逐渐成熟